阮玉春
(河南大學 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河南 開封475001)
馬克思新哲學新世界觀的確立是以人本主義思想為線索的,其思想變化體現了由最初的接受人本主義思想并對其超越,到以此為基礎再次超越,當完成了這兩次思想轉變時,馬克思關于整個世界的新哲學才逐漸正式確立起來。馬克思新世界觀的創(chuàng)立過程始終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對人的本質的不斷超越推動了世界觀的不斷發(fā)展。
德國古典哲學主要指18世紀末期到19世紀中葉的德國哲學發(fā)展時期,它大致經歷了從康德、費希特到謝林、黑格爾再到費爾巴哈的思想。德國古典哲學代表了新興的資產階級的思想,體現了當時封建等級森嚴、生產發(fā)展落后的情況下,資產階級迫切要求廢除封建主義、實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愿望。德國哲學家們把推翻封建制度的要求上升到思想中去,力圖尋找一種思想方法作為理論批判武器,為解決這個時代的問題提供思路、尋找依據。因此這時的德國哲學逐漸形成了一種理性的、思辨的、批判的抽象哲學思維。
德國哲學以對人本主義精神的討論最為傳統(tǒng),關于人本主義的思想又以費爾巴哈最具有代表性??档聻榱苏撟C人的自由理性,確立主體性原則,把人作為自然和社會的主動者。費希特哲學強調按照人的定義去說明人的本質,追求自由、實現自我價值是人活在世上的主要目的。黑格爾將主體性推到頂端,以絕對精神的否定之否定的自我發(fā)展作為依據,強調絕對精神只有發(fā)展到人類社會才能實現自我突破。費爾巴哈在繼承前人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以自然為基礎的現實的人,批判宗教和唯心主義對人性的扭曲,擴大了人本主義在哲學領域的范圍。
費爾巴哈站在唯物主義的立場上與黑格爾唯心主義相對立,通過對人的類本質的分析和對宗教異化的批判,表達了人本主義的思想。由此,費爾巴哈將德國哲學的視角從單純、絕對的抽象思辨轉移到現實的人身上,并將德國哲學的立場從唯心主義開始轉到唯物主義。
1.關于人的類本質的思想
費爾巴哈與德國哲學界前人的不同之處是他關注的不是抽象的思辨精神,以自然為基礎的感性的人是其哲學出發(fā)點。他把“類”作為人與動物相區(qū)別的標準,認為人之所以能與動物區(qū)別開來是因為人具有意識。費爾巴哈關于“類”的概念有兩個含義,一是指人的共同性,二是指決定人是人的最根本的東西。人的社會生活關系以愛和友情為前提,人的類本質構成了人歸屬于人這個大類的共同意識?,F實資本主義社會出現的人們之間的相互敵對和利益斗爭是人的類本質相異化的表現,唯有愛和友情才能解決一切問題。費爾巴哈關于人的類本質的描述是對肉體人行為的思考,這種人的本質是現實的,對反對封建主義具有一定作用,體現了費爾巴哈對封建制度的反對和對傳統(tǒng)人本主義精神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
2.關于宗教異化的思想
費爾巴哈在批判宗教的過程中體現了關于人的類本質的思想。費爾巴哈堅持無神論的觀點,他認為不是上帝創(chuàng)造了人,而是人創(chuàng)造了上帝。費爾巴哈把上帝從天上拉到人間,人在想象中把人自己的本質異化為某種超于現實的力量,把自身的能力異化出來并反過來成為統(tǒng)治人自身的力量?!叭瞬挥勺灾鞯赝ㄟ^想象力使自己內在的本質直觀化,使他離開自己而顯露于外,從人分離出來而被表象為一個獨立存在物的人的精得很本質就是上帝?!盵1]現實中的人陷入了自己設想的上帝的奴仆,感性的自然人在超自然的唯心主義人格被設定后就遭到了自我否定。要解決資本主義社會的問題就必須對宗教進行批判,使人復歸人的本質自身,使人世間充滿愛和友情。但是他并沒有解決說明世間為什么和怎樣產生上帝的謎團,并且在資本主義社會用愛和友情根本無法解決問題。費爾巴哈關于人的類本質的探討和對宗教的批判,具有很大的革命性和先進性,對馬克思早期思想的發(fā)展產生很大影響,其中對人的探討和超越成為馬克思自身思想不斷上升的基石。
3.馬克思對費爾巴哈人本主義思想的接受
1842年馬克思擔任《萊茵報》主編期間,仍堅持黑格爾的世界理性原則。在馬克思第一次遇到有關物質社會利益紛爭問題,“強大的國家理性在私人利益面前顯得軟弱無力,這是讓馬克思感到極度苦惱的疑問?!盵2]馬克思當時的信念認為國家和法本應該超越私人利益兼顧貧下中農的利益,然而在圍繞保護林木的利益關系上,總是私人利益占據上風?!盀榱吮WC自己對違反森林管理條例者的控制,省議會不僅打斷了法的手腳,而且還刺穿了它的心?!盵3]由此導致馬克思對所信奉的黑格爾哲學國家觀產生懷疑。就在馬克思面對苦惱疑問徘徊、摸索的時候,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思想為馬克思聯(lián)系現實建構哲學提供了新思路,為解開馬克思心中的苦惱疑問指引了方向。馬克思用費爾巴哈顛倒過來的方法批判現實社會和黑格爾法哲學,終于在探尋人的解放的道路上扭轉了新思路。
總之,費爾巴哈關于人的本質的思想和異化批判的方法啟發(fā)了馬克思,符合了馬克思分析資本主義社會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成為馬克思思考現實社會的基礎。馬克思并不是對費爾巴哈批判方法的直接套用,而是有自己的思考和改變,并開始了對費爾巴哈人本主義思想的超越。
費爾巴哈同黑格爾一樣也是找出一個不變的、永恒的真理去解釋資本主義社會,黑格爾用絕對精神的自我變化解釋世界的本源和發(fā)展變化,費爾巴哈用人本主義原則解釋人類社會并倡導用愛和友情解決社會中的一切問題。馬克思之所以成為馬克思,就是因為他不是直接接受費爾巴哈的觀點,還對其進行了創(chuàng)新和超越。馬克思從人的實踐活動出發(fā)觀察人類社會,把資本主義社會放在歷史過程中,并開始進入解決寫作過程中面對的問題和思想。
費爾巴哈主賓顛倒的方法為馬克思分析批判現實生活提供了新的思路,馬克思開始重新思考哲學與現實問題,經過《論猶太人問題》馬克思由一個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轉變成哲學共產主義者,他的思想立場也開始從唯心主義向唯物主義立場轉變。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馬克思寫到“人的自我異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異化,就成了為歷史服務的哲學的迫切任務。于是,對天國的批判變成對塵世的批判,對宗教的批判變成對法的批判,對神學的批判變成對政治的批判?!盵4]這說明馬克思認為必須把費爾巴哈開創(chuàng)的宗教批判推廣到政治經濟生活領域。
馬克思在寫《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手稿》)時雖受費爾巴哈影響最多,但馬已經有了自己的哲學看法,并形成了其早期思想的第一次轉變。馬克思使用費爾巴哈關于人的類本質的思想,把費爾巴哈的宗教批判方法應用到現實政治經濟生活領域中。人本主義邏輯貫穿整個《手稿》,是馬克思研究當前經濟事實的哲學范式。
人的類本質是人與動物相區(qū)別的根本標準,馬克思認為人與動物相區(qū)別的根本標準是人具有自由自覺的勞動;此外,人不僅能按照物的的尺度還能根據美的需求進行勞動。馬克思認為人的本質是自由自覺的勞動,而在現實生活中工人并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勞動,勞動不是工人的享受工作,而是工人為了維持生存迫不得已出賣自己的勞動力?!肮と藙?chuàng)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變成廉價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貶值成正比?!盵5]這就是資本主義社會中異化勞動的體現。馬克思認為異化是指主體自身的力量從自身分離出來同自己對立,異化勞動就是指勞動者本身的一種力量從自身脫離出來成為控制自己的一種力量,其實質就是指對象化的結果不能自己控制,反過來成為控制自己的力量。
馬克思與費爾巴哈在關于人本主義的看法上共同點是都關注實實在在的人。馬克思不僅借鑒了費爾巴哈人本學的觀點還對其進行了超越,主要體現在:
1.費爾巴哈關于“感性的人”的認識是以自然為基礎的,而馬克思則把“感性的人”放在當時資本主義條件下的感性的具體的活動中。
2.費爾巴哈認為人的本質是愛和友情,馬克思認為人的本質是自由自覺地活動,是有意識的活動,是按照美的需要改造自然界。
3.費爾巴哈用宗教批判的思想揭示上帝是不存在的,是人把自己的本質異化出去的綜合體;馬克思把對宗教的異化批判應用到對異化勞動的批判上,解釋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
4.在關于人性的討論上,費爾巴哈認為人的社會性是吃喝玩樂等自然性,馬克思認為人的社會性是特定階段的社會關系。
5.費爾巴哈只是從純粹直觀的角度看問題,不理解現實生活中實踐活動的重要性,也把人的思維推向彼岸世界。馬克思用人本主義精神分析人類社會現實中的問題,關注當前的經濟活動。
馬克思力圖從抽象的人的本質為出發(fā)點解釋現實社會,這種抽象的思辨沒有超出德國理性批判的范圍。首先,它不能區(qū)分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同樣是人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卻有很大差距,有的享有財富和優(yōu)越地位,有的忍受貧困和剝削,根本解釋不了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對立狀況。其次,它不能解釋不同時代人的區(qū)別,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的生產生活條件不斷發(fā)生變化,過去的人與現在的人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最后,人的自由自覺的勞動是人的本質的描述與西方哲學尋找萬事萬物的根源的方式一樣,帶著一種形而上學的抽象思辨?zhèn)鹘y(tǒng),力圖尋找一種預設的、不變的本原解釋整個世界,用人的本質批判資本主義現實。馬克思雖對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進行了超越,但馬還沒意識到自己的思想與費爾巴哈哲學的根本區(qū)別,導致馬克思在寫作《手稿》時出現完全不同的兩種邏輯,即以抽象的人本主義為出發(fā)點的思辨邏輯和以經濟事實為出發(fā)點的經濟學邏輯。兩種邏輯中以人本主義邏輯占據主要地位,致使馬克思無法達到對人類社會歷史和資本主義發(fā)展規(guī)律的正確認識。
隨著馬克思對自身理論邏輯的反思和改變,以及對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深入,對費爾巴哈人本主義異化范式的解構開始慢慢顯現。在1844年《詹姆斯·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一書摘要》和《神圣家族》一書中,馬克思雖然仍支持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但是已經在歷史觀上與費爾巴哈顯現原則性的區(qū)別,從抽象的人走向現實的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由商品、勞動、財產組織起來的。在《評李斯特》手稿中,馬克思嘗試把生產力從當時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中抽象出來,解釋生產過程出現的內在矛盾,并開始論證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此時馬克思關于人本主義的異化范式已經消解。
馬克思通過對資本主義社會的分析,發(fā)現自由自覺的勞動解釋不了資本主義社會工人與資本家對立的原因,既然同為生活在社會中的人,就不應該有階級差別,因此自由自覺地勞動不僅批判不了資本主義反而為資本主義社會現實進行維護。青年馬克思開始了哲學思想的第二次轉變,對自己的哲學進行變革。
《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以下簡稱《提綱》)是蘊含新世界觀萌芽的著作,馬克思以對費爾巴哈和黑格爾唯心主義的批判為線索,通過對一切舊唯物主義的改造和對唯心主義的徹底揚棄,確定了以實踐范式為核心的新哲學。“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盵6]馬克思認為人的本質具有社會性、歷史性、階級性。在同一階段,人在社會關系中所處的地位不一樣,決定了人的本質也不一樣。在一定意義上對人的本質進行了判定,人所處的社會關系的不同決定了人的本質的不同。在資本主義社會,占有財產的多少,決定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人在所處的生產關系狀態(tài)中,人與人不一樣,不同時代的人、同一時代不同的人也不一樣。
馬克思認為社會中的一切活動都是人的實踐創(chuàng)造的,實踐活動是人們的生存方式。人們以實踐活動證明人之為人,又依靠實踐活動證明人的存在和發(fā)展,人的意見、觀念變化和人的活動方式的變化都歸結為實踐活動的變化?!罢軐W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盵6]青年黑格爾派也想并認為能改變世界,最終只是在思想層面上進行吶喊。理論的矛盾應該歸于現實的矛盾,從理論上找到現實的問題,把問題的出現歸結為現實的原因,并通過具體的歷史的實踐活動改變現實社會,才能達到改變世界的目的,而不能用空想替代改變現實的實踐。
馬克思破除了對世界解釋的不動的、不變的思維的影響,建立了以實踐為本體的唯物主義新哲學觀,這里的實踐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實踐活動。它的進步性主要體現在:
1.實踐活動本體論不是一個絕對的、永恒的概念,而是人實實在在的生產生活過程,實踐活動具有自我否定性,實踐活動本身不會停止,實踐是具有革命的和批判的活動。
2.解釋了不同時代的人因實踐活動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實踐的不斷向前發(fā)展推動了社會的不斷變遷,通過揭示實踐活動的內在矛盾,進一步發(fā)現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
3.改變了以自由自覺的抽象活動解釋人的活動,實踐的本質是人的需要,人的生存發(fā)展的需要是人的實踐活動的動力,實踐也是不斷發(fā)展的。
4.實踐活動說明了活動的方式不一樣人類的發(fā)展也不一樣,這就把歷史建立在動態(tài)的發(fā)展過程中。
馬克思主義理論強調人是現實的、具體的人,人的自身需求的不斷變化推動實踐的不斷發(fā)展,應當堅持歷史的、具體的唯物主義原理。處理現實問題,需要找到現實社會中一切問題和矛盾的根源,在理論上進行批判、在實踐上進行改造,并把對現實問題的改造放在具體的、歷史的過程中去。對時代的現象和要求進行分析,以一種思想方法和武器,為解決這個時代的問題提供思路、尋找依據,使社會向著更好更高的層次發(fā)展,這就是哲學的魅力。
[1]李文成.馬克思早期著作選析[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5:51.
[2]姚順良.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從創(chuàng)立到第二國際[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50.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7.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
[5]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1.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