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鋒,羌 霞
(1.南通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江蘇 南通 226007;2.南通第三中學,江蘇 南通 226300)
國家教育部一項對全國12.6萬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大約有20.23%的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病癥[1]。在高校休學、退學的大學生人數中因心理疾病而休、退學的大學生占總人數50%左右[2]。本文對體育運動處方進行分類,最終構建運動處方干預模塊,分析體育運動處方干預策略,旨在探尋簡單易行、科學有效且針對性強的體育教學方法、內容,來徹底改善“邊緣化”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況。探索適合“邊緣化”大學生的體育教學方法及內容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邊緣化學生是指在教育系統(tǒng)中由于教育價值判斷與規(guī)范的依賴性,從而導致受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逐漸游離于教育價值觀規(guī)范下的主流教育活動之外或被受教育者主動忽視而排除在主流教育活動之外的教育對象。[3]當這種趨勢和狀態(tài)從偶然發(fā)生逐步發(fā)展到普遍發(fā)生并持續(xù),此時邊緣化現象就因此而產生了,由此導致教育功能難以(或不能)發(fā)揮,教育目的難以(或不能)實現,這種受教育對象在教育實踐中獲得了教育不同評價等級。體育運動處方是與臨床醫(yī)生開藥方相類似,根據參加體育鍛煉的不同體質健康狀況的群體,以體育運動作為強身健體的治療手段,實施過程中確定運動的類型、時間、強度、頻率及注意事項。
獨立性運動項目包括快步走、中長距離跑、游泳、武術和部分健美操項目等。持續(xù)時間長是獨立性項目的基本特征,這就對鍛煉者在體能儲備狀況、心肺功能、肌肉耐力等方面要求較高。有焦慮問題的大學生在生理上的表現為交感神經系統(tǒng)容易興奮,遇到刺激就出現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呼吸變深等現象。體能主導類耐力性鍛煉項目在對鍛煉者的生理機能進行調節(jié)的同時,也是對心理耐力的一個極大考驗。它可以充分挖掘鍛煉者的體能潛力,培養(yǎng)人頑強的意志品質。在鍛煉的過程中對刺激的感應程度也會得到鍛煉,這對有焦慮體驗的學生情緒的控制有很好的作用。周亞琴等對《有氧健身操練習對女大學生體質、焦慮和心境的影響研究》發(fā)現,有氧健身操練習能降低女大學生的焦慮水平[4]。蘇勇在《不同頻度二十四式太極拳鍛煉對青少年抑郁情緒影響的實驗研究》中指出不同頻度24式太極拳鍛煉,對學生抑郁情緒具有一定療效[5]。薛林峰、沈曉強在《不同體育鍛煉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中肯定了體育鍛煉作為有效干預手段對心理健康的改善作用,其中太極拳對學習焦慮的作用比較顯著,健身操、太極拳等對身體癥狀具有明顯改善作用[6]。付榮在《普通高校武術項目選修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中指出武術鍛煉對大學生品質具有良好促進作用,但不同鍛煉內容產生的作用不同,競技性較強的開放性對打練習在心境和自信心等方面對男生改善作用明顯;相對安靜和強度較小的太極拳練習對女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程度較大[7]。翟芳等在《不同強度、項目的身體鍛煉對中學生心理健康認知維度若干指標影響的實驗研究》中得到結論,不同鍛煉強度和鍛煉方式對學生影響不同,但跑步運動對注意力集中,記憶力改善等6項指標改善作用較弱[8]。
社交性運動項目(兩人可以完成的運動項目)主要是隔網對抗類項目,主要包括包括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等。這些鍛煉項目對鍛煉者的時空知覺、反應速度和注意力要求較高,與體能主導類運動項目相比,它除了具備要有良好的體能儲備、心肺功能外,要求鍛煉者獨自處理比賽場上變化的狀況,這在無形間也培養(yǎng)了鍛煉者獨立自主的作風和面對每一次困難的勇氣,有利于練習者信心的培養(yǎng)。劉宇嘩在《不同項目中小強度的專項選修課對女大學生心境及心理健康的影響》一文中指出,興趣愛好對學生,尤其是女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影響明顯,羽毛球等沒有身體沖突、回避激烈競爭、運動強度較小的項目,可使女大學生心境和心理健康狀況得到良好改善[9]。
社交性運動項目(2人以上可以完成的運動項目)主要包括足球、籃球、排球等。這些鍛煉方式有快速、靈活、激烈對抗等特點。它主要是集體項目的運動,在培養(yǎng)協作性,增強人際交往能力上很有幫助。但是這種鍛煉項目危險性較高,要求鍛煉者在練習時必須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可以分散其他干擾因素和行為,這對抑郁等心理問題的治療是有好處的。朱風書等在《中小強度籃球選項課在對大學生身體自尊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一文中指出小強度籃球鍛煉對實驗組被試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影響,中等強度實驗組在被試驗后在強迫癥、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等方面明顯得到改善[10]。王雷在《足球運動對中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研究》中得到結論,不同的體育運動項目、內容、形式對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存在差異,經常參加足球運動對促進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效果比較顯著[11]。
針對心血管疾病、情緒健康弱化、精神狀態(tài)欠佳及心理沮喪的心理不健康大學生群體,主要是增強生理機能、提高免疫能力、增強心肺功能。其主要運動項目包含健身跑、爬山、游泳等。
針對心理上有障礙、低落情緒、心里焦躁等有較強心理疾病的大學生群體,主要是能夠有效的遏制惡劣情緒的發(fā)生,進而利用處方作為宣泄手段。其主要運動項目包含籃球、拳擊、散打、跆拳道、武術等。
主要是與異性共同健身交流,在一種放松自然的情景下展示青春美,讓健康的心理得到充分的放松。其主要運動項目包含健美操、排舞以及集體舞等。
針對心理上有障礙的學生進行調節(jié)和緩沖,來激發(fā)他們的內心情感和潛意識,來挖掘學生與生俱來的體育意識及精神,最終達到喚醒他們自身超越自我及激勵他們勇往直前的勇氣和信心。其主要運動項目包含跳高、跳遠、跨欄等。
體育比賽是可以增強隊員之間彼此相互合作,增加團隊凝聚力。在運動過程中通過互相學習幫助,相互鼓勵,從而有效的改善人際關系,培養(yǎng)“邊緣化”大學生不怕吃苦的精神。在激烈、趣味性的體育比賽過程中既培養(yǎng)他們的開朗活潑的性格及團隊合作精神,最終達到身心健康發(fā)展。也改善這些“邊緣化”大學生緊張的人際關系,緩解了自卑感,通過體育團隊活動能結識很多朋友,成為他們社會交往一種重要途徑。
首先在實施一種運動處方前,要對該運動處方的特點做一個較深的了解。從多種運動處方中進行有選擇的篩選,每個運動處方都具有獨特性。確定好合適的運動處方后選擇合適的體育教學方法,對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比較,擇優(yōu)采用。搞清楚哪些處方在何種范圍和條件下使用,針對不同對象(心理有問題的學生),選擇最適用的處方及教學方法,這樣就要求教師對施教對象及外部環(huán)境進行綜合考慮。最后確定出符合不同類型“邊緣化”大學生體育運動處方。
在實施不同的運動處方的同時采用不同實施技巧。實施運動處方過程中應綜合考慮內外因素——主客觀因素。任何一種運動處方都是需要教師與學生雙方配合進行的??陀^條件的因素是肯定存在的,學生自身心理因素也與實施效果緊密相關,內外因素直接影響運動處方實施質量。所以,有效實施運動處方要注重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配合,外因與內因的配合,實施前與實施后的配合,最終形成適合不同“邊緣化”大學生各自特點的一套實施方案,只有在這種和諧情況下實施運動處方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體育運動處方符合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但運動處方理論及設計必須要科學、合理。事先要做好對處方項目、組織形式、運動負荷等方面的選擇,再運用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處方項目有針對性地進行干預,最終達到控制和治愈的效果。經過合理安排運動處方內容、形式、負荷強度,對體育干預參與者本身的心理健康促進效果顯著,特別對改善人際關系、抗焦慮等方面有明顯作用,有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和良好個性的培養(yǎng)。
[1] 袁存柱.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與體育教育干預的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1):44-46.
[2] 李森.體育鍛煉知、信、行干預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體育與科學,2008(11):91-94.
[3] 辰目.論邊緣化[J].出版發(fā)行研究,2004(11).
[4] 周亞琴.有氧健身操練習對女大學生體質焦慮和心境的影響[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4.5.
[5] 蘇勇.不同頻度二十四式太極拳鍛煉對女大學生抑郁情緒影響的實驗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0.
[6] 薛林峰,沈曉強.不同體育鍛煉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0(11):91-94.
[7] 付榮.普通高校武術項目選修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2008.
[8] 翟芳,童昭崗.不同強度、項目的身體鍛煉對青少年心理健康認知維度若干指標影響的實驗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1(11):15-19.
[9] 劉宇嘩.不同項目中小強度的專項選修課對女大學生心境及心理健康的影響[D].揚州:揚州大學,2003.
[10] 朱風書,顏軍.中小強度籃球選項課在對大學生身體自尊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J].2009(9):20-24.
[11] 王雷.如何釋放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心理壓力[J].科學與財富,2010(2):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