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峰
(江蘇省徐州技師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0)
彭祖,又稱為篯鏗,因長壽而聞名于世,傳說他活了880歲,東晉醫(yī)藥學家葛洪的怪異小說《神仙傳》就形容他“殷末已七百六十七歲,而不衰老”。盡管該說法有些夸張,但其長壽之法,確實長期為后世所推崇,如孔子、莊子、荀子、呂不韋等先秦思想家的著述中都有對彭祖長壽理念的闡述。可以說,彭祖開創(chuàng)了中國食療食養(yǎng)的先河,毛澤東主席曾在徐州視察時講到:“徐州應是養(yǎng)生學的發(fā)祥地。堯時有位叫篯鏗的,是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第一位養(yǎng)生學家?!保?]他充分肯定了徐州及彭祖在飲食養(yǎng)生學中的地位。彭祖也因“雉羹”而被譽為廚行的祖師爺之一,作為烹飪鼻祖,歷代廚師對他頂禮膜拜、代代相傳,并且他將飲食與養(yǎng)生緊密結合,形成了獨特的彭祖飲食養(yǎng)生文化。因此,弘揚彭祖文化,特別是研究彭祖飲食養(yǎng)生文化的思想和方法,對當今社會民眾飲食健康具有重要借鑒價值。彭祖飲食養(yǎng)生思想在后世編撰的諸多著述中都有所歸納與總結,概括來說,陰陽平衡、五味調和是其飲食養(yǎng)生的哲學思想,順時養(yǎng)生、遵循自然是其飲食養(yǎng)生的基本原則,食飲有節(jié)、定時定量是其飲食養(yǎng)生的指導原則,重工藝、調和滋味是其飲食養(yǎng)生精髓所在,藥食同用、合理配伍是其飲食養(yǎng)生、調理機體的重要方式。本文將對此展開初步探討。
陰陽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人體內陰陽平衡則氣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臟安康、容顏發(fā)光、健康有神;陰陽失衡則會患病、早衰,甚至死亡,所以養(yǎng)生的宗旨是維系生命的陰陽平衡??梢哉f,維護了陰陽的平衡,生命就會健康長壽。陰陽平衡論是傳統(tǒng)中醫(yī)學基本的飲食治療原則,《素問·至真要大論》曰:“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2]672,《素問·生氣通天論》也曰:“生之本,本于陰陽?!保?]19人是一個陰陽平衡的平衡體,在正常生理狀態(tài)下,陰陽總保持相對平衡,這種平衡不僅指人體內的機體平衡,還包括人體與環(huán)境的陰陽平衡,人體與食物的陰陽平衡。人體內陰陽主要通過飲食來調節(jié),保證人體身體健康,這種陰陽調節(jié)是彭祖養(yǎng)生的哲學指導思想。彭祖常用牡桂、靈芝、云母粉、麋鹿散等食補,在實踐活動中身體力行,說明他善于用食物來調節(jié)陰陽,維持體內陰陽平衡。人體內的陰陽平衡,要通過食物的四性五味來調節(jié),即遵循食性。這是一項基本原則,據此來調節(jié)體內陰陽的平衡,調整陰陽使其重新達到平衡狀態(tài)。正如東漢張仲景《金匱要略》所云:“所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身為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以此致危,例皆難療?!保?]食物的五味是指食物辛、甘、酸、苦、咸,《彭祖攝生養(yǎng)性論》曰:“五味不得偏耽,酸多傷脾,苦多傷肺,辛多傷肝,甘多傷腎,咸多傷心。”[4]275《素問·生氣通天論》提出了“謹和五味”以調節(jié)人體陰陽的五行原則,是飲食養(yǎng)生的重要法則之一,同時指出:“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所宮,傷在五味”,說明五味對人體“養(yǎng)”和“傷”的雙面作用,五味得當則養(yǎng),五味失調則傷,五味調和實質上是指五味來調整陰陽[5]。所謂食物的味,是指食物的味感,五味中以甘味食物居多,咸味、酸味次之,苦味最少,正常飲食以甘味食物為主,兼顧他味,可以根據食物的五味來判斷陰陽屬性,按照食物的陰陽屬性與人體的陰陽性狀合理搭配,五味調和得當,才能保證機體陰陽平衡,保證人體健康。彭祖這種維護人體陰陽平衡、遵循食性的養(yǎng)生哲學思想,對后世影響極大。
1984年湖北江陵張家山漢墓出土大量的漢代文簡,包括兩部醫(yī)學著作《脈書》與《引書》,其中《引書》是一部記載養(yǎng)生祛病的專著,論述了四季養(yǎng)生之道,也就是順時養(yǎng)生,遵循自然,篇首指出“春產、夏長、秋收、冬藏,此彭祖之道也”[6],接著以四季之序介紹了各季節(jié)的養(yǎng)生辦法,該部分的本質與《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所載養(yǎng)生、養(yǎng)長、養(yǎng)收、養(yǎng)藏之道相同。
彭祖養(yǎng)生講究“天人合一”,就是根據自然界春夏秋冬四時的變化規(guī)律,采取相應的養(yǎng)生措施,順時養(yǎng)生就是要遵循自然,這是彭祖飲食養(yǎng)生的基本原則。《黃帝內經·素問》記載:“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以從其根”[2]16-17“和于陰陽,調于四時”[2]8,因此,飲食養(yǎng)生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變化,同時《黃帝內經·靈樞》在談到人如何長壽時,明確指出“智者之養(yǎng)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7]61。其意是智慧的人有一條重要的養(yǎng)生原則是,必須順從春夏秋冬陰陽消長的規(guī)律,適應寒熱溫涼的氣候變化,只有這樣,才能長壽。因此,認為人體的生理活動與自然變化是同樣的道理;同時又認為自然界陰陽五行的運動與人體五臟六經之氣的運動是相互適應的,這就是“天人一理,人體一小天地”,以及“天人相應”和“人與天地相參”的“天人一體”觀。正如《靈樞》里所說的:“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保?]377從以上可知,人體的生理變化一定要適應自然界的氣候環(huán)境,即不同的季節(jié)的生理變化、病理變化都需要相應的飲食。飲食順應了四時,就可以保證體內陰陽氣血平衡,使正氣充足,這一點在養(yǎng)生保健、防病治病方面尤為重要。彭祖認為,天有四時、氣候的不斷變化,地有萬物生、長、收、藏之規(guī)律,人體也不例外,人的五臟六腑、陰陽氣血的運行必須與四時相適應,不可反其道而行之。
《彭祖攝生養(yǎng)性論》中寫到:“不欲甚饑,饑則敗氣,食誡過多;勿極渴而飲,飲誡過深。食過則癥塊成疾,飲過則痰癖結聚氣風。不欲甚勞,不欲甚逸?!保?]275彭祖的這種食飲有節(jié)、定時定量的思想對后世影響甚大,且被后世所證明。《素問·上古天真論》也提出“食飲有節(jié)”的理論,此“節(jié)”寓意深刻,可引申發(fā)展到人體對飲食的量、質、時、嗜、潔、情、境和寒溫等方面,從這幾個方面來搭配,才能起到飲食養(yǎng)生的作用[8],也就是說,人體對飲食要保持一定數量,保證一定質量,進食時間合理,控制飲食嗜好,講究食物清潔,順應進食心情,選擇進食環(huán)境,注意食物四性??鬃印墩撜Z》中的“八不食”之一“不時不食”,也可解釋為不到進食的時間不能食用,同時強調“不多食”,即食飲有節(jié);《呂氏春秋》就告誡人們“食能以時,身必無災”[9];《黃帝內經·素問》認為:“飲食自倍,腸胃乃傷”[2]328;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也說“是以善養(yǎng)性者,先饑而食,先渴而飲。食欲數而少,不欲頓而多,則難消也。常欲令如飽中饑,饑中飽耳”[10]836,同時還指出“不欲極饑而食,食不可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可過多”[10]832。這些食飲有節(jié)、定時定量的觀點對人體健康的作用也被現代科學所證實。
彭祖作為烹飪鼻祖,不僅發(fā)明了廚行的“爨陣八法”,還善于調和滋味,作為食物養(yǎng)生第一人,彭祖特別注重食物的烹飪工藝和調味。人對美味的追求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調和滋味、注重工藝能使食物給人感官的享受,達到身心愉悅,健康長壽的目的。彭祖特別注重滋味調和,其流傳下來的“羊方藏魚”就是典型一例。傳說彭祖的小兒子夕丁下河洗澡,捉住一條魚,準備讓母親烹制,適巧家里正燉羊肉,由于彭祖禁止夕丁下河,其母怕其責怪,趁彭祖外出時將羊肉割開,把魚藏入其中與羊肉同燉,魚熟后取出與夕丁食之,彭祖回家中吃羊肉時,覺有異香之味,即問其故,經其妻說明,彭祖如法炮制,果然鮮味異常,由此成為一道名饌。烹羊肉采用燉法,易于被人體消化吸收,說明彭祖注重工藝;魚羊為鮮,說明彭祖注重調和滋味,達到身心愉悅,由此說明,彭祖善調五味、注重烹調工藝。這與徐州菜“以鮮為主,五味兼蓄,華而實、麗而潔,濃而不濁、淡而不薄,取料廣泛,注重食療”的特點是一脈相承的。從傳說中還可以看出,彭祖創(chuàng)制此菜時正值夏季,這也應該是“彭祖伏羊節(jié)”的源頭。
藥食同用和食物互補是彭祖飲食養(yǎng)生的重要特點,養(yǎng)生當論食補,治病當論藥攻,關于飲食養(yǎng)生的歷史,其與烹飪一樣悠久?!渡裣蓚鳌吩?“彭祖者……善于補養(yǎng)導引之術,并服水桂、云母、粉、麋鹿角,常有少容?!保?1]說明彭祖不僅懂得飲食保健,而且應用得當,是從“醫(yī)食同源”“藥食同用”的思想觀念出發(fā),闡明飲食與增進人體健康和治療疾病的原理。
彭祖重視食物與藥物的配伍,這從其“雉羹”可窺一斑,“雉羹”乃是用野雞煮爛,與稷米同熬而成的一種湯羹類食物,具有鮮香醇厚、易消化等特點,彭祖因“雉羹”治好了堯帝的厭食癥而受封于彭城。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云稷米有“益氣、補不足……作飯食,安中利胃宜脾,涼血解暑”之功效。雉具有“補中、益氣力、止泄痢、除蟻瘺”等功效。稷米與雉合二為一,對人體有補益作用。除“雉羹”以外,彭祖還有“烏雞燉薏仁”“水晶餅”等食養(yǎng)菜品。這些食物具有養(yǎng)生延年的功效,同樣也受到了后人的重視。彭祖的養(yǎng)生延年經驗,被歷代名人重視,并沿襲其法至今。由于彭祖是古代公認的最長壽的壽星,因此,后來有的長壽養(yǎng)生著便托名彭祖所著,并廣為流傳。可見,彭祖與中國的食療是有一定關系的,可以認為,彭祖開創(chuàng)了中國食養(yǎng)和食療的歷史先河。彭祖的食養(yǎng)經驗對后世影響很大,據儒家經典《周禮》記載,官方醫(yī)政制度上,專門設有“食醫(yī)”,《左傳》《老子》《莊子》等眾多古籍中也針對養(yǎng)生提出了很多新觀點,《黃帝內經》《備急千金藥方》《養(yǎng)生延命錄》《抱樸子》《食療本草》《飲膳正要》等后世養(yǎng)生名著都是對彭祖食物養(yǎng)生的重要補充。
彭祖的養(yǎng)生之道,世人研究較多,分別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彭祖的養(yǎng)生思想和方法,關于其飲食養(yǎng)生的觀點,許多專家學者也進行了探討,并且付諸于實踐,其遺留后世的飲食養(yǎng)生經驗雖經代代相傳、發(fā)揚光大,但難免有一些糟粕,因此研究彭祖的飲食長壽思想和方法,要運用現代科學的觀點、唯物辯證法的觀點來探討其科學性和有效性,取其精華,為研究現代飲食養(yǎng)生提供借鑒。
[1]劉漢民.毛澤東詩話詞話書話集觀[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2:306.
[2]南京中醫(yī)學院醫(yī)經教研組.黃帝內經素問譯釋[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1.
[3]張仲景.仲景全書之傷寒論·金匱要略方論[M].北京:中醫(yī)古籍出版社,2010:240.
[4]朱浩熙.彭祖[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
[5]劉全坤.要健康就要這樣吃[M].北京:軍事醫(yī)學科學出版社,2010:12.
[6]高大倫.張家山漢簡《引書》研究[M].成都:巴蜀書社,1995:90.
[7]譚一松.靈樞經[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1996.
[8]胡鳳媛.略論《內經》“謹和五味”養(yǎng)生觀[J].國醫(yī)論壇,2007(1):17-18.
[9]呂不韋.呂氏春秋:注釋本[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30.
[10]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M].魏啟亮,郭瑞華.點校.北京:中醫(yī)古籍出版社,1999.
[11]葛洪.神仙傳校釋[M].北京:中華書局,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