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偉
清代曲阜孔氏家族學術情況概述
毛 偉
作為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家族之一,孔氏家族具有源遠流長的家學傳承。在清代曲阜孔氏家族獲得的成就極其輝煌??资霞易鍖W術的發(fā)展與特有的孔氏家族制度、科舉仕宦的生活閱歷、世代相傳的家學淵源以及世居曲阜的地域環(huán)境等具有一定的關系。清代學術成就最為突出的曲阜孔氏家族中的代表人物為孔廣森、孔廣林、孔繼涵以及孔繼汾等四位學者。本文對清代曲阜孔氏家族的學術研究進行較為詳盡的分析,希望能夠為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幫助。
清代;曲阜孔氏家族;學術研究探討
所謂家學就是指世代相承或者家族內(nèi)部父子相傳的“累世之學”。我國古代學術史上一種關鍵的傳承方式就是這種世代相傳的家學,對我國古代的學術發(fā)展以及社會進步都有非常大的推動作用。大家族通過家族教育,從而讓弟子在文化上對家族的傳統(tǒng)進行繼承和發(fā)揚,從而使家族的傳統(tǒng)能夠不斷地延續(xù)下去。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家族之一,曲阜孔氏家族作為孔子后裔的歷代相傳之學就是所謂的孔氏家學。在學術上,清代孔氏家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本文針對清代曲阜孔氏家族的學術研究進行了分析和探討,供大家參考。
曲阜孔氏家族在孔子之后經(jīng)歷了七十多代、兩千多年的傳承,作為圣人之后,孔氏家族具有歷代學人輩出以及詩禮傳家的特點。在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孔氏家族在先秦、秦漢、唐代以及清代都取得了較大的成就[1]。
作為孔氏家族學術發(fā)展的第一次高潮,先秦時期是非常關鍵的一個時期,孔伋是曲阜孔氏學人在這一時期的主要代表??讈呈强鬃拥膶O子,他的老師就是孔子門下的弟子曾參,他將孔子的學脈繼承了下去,孟子又從孔伋那里傳承了孔子之學,所以孔伋具有上承曾參,下啟孟子的作用,在儒學傳承的過程中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讈撑c孟子被后人合稱為思孟學派,對心性義理之學進行了特別強調(diào),深刻地影響到了后世的宋明理學。
孔氏家族發(fā)展學術的第二次高潮是秦漢時期,孔安國是這一時期較為突出的曲阜孔氏學人??装矅鴮盼摹渡袝范牌M行了整理,向漢武帝進獻希望能夠立于學宮。孔安國著有《孔子家語》《古文孝經(jīng)傳》《論語訓解》以及《古文尚書傳》等著作,對漢代古文經(jīng)學起到了開創(chuàng)性的作用,和今文經(jīng)學一起被后人看作是漢代具有最大影響的經(jīng)學流派,而且還深刻地影響到了清代的乾嘉學派。
孔氏家族發(fā)展學術的第三次高潮是唐代。孔穎達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學者。孔穎達曾經(jīng)為唐太宗的太子李治做出了《孝經(jīng)章句》,而他最為突出的貢獻就是奉唐太宗的命令對《五經(jīng)正義》的編纂工作。這部《五經(jīng)正義》對南北朝經(jīng)學家的不同見解進行了有效的融合,作為魏晉南北朝之后真正的經(jīng)學集大成制作,同時還是以后《十三經(jīng)注疏》的關鍵組成部分[2]。
學術研究在清代出現(xiàn)了專門化的趨勢,同時大批世代相傳的學術家族在這一時期涌現(xiàn)了出來。清代的孔氏家族學術也迎來了第四次高潮階段。現(xiàn)在就對清代孔氏家族學術進行詳細的分析。
曲阜孔氏家族學術在清代再次得到了振興,同時占據(jù)了清代學壇的一席之地,其社會歷史背景比較復雜。歷史文化傳統(tǒng)悠久的曲阜地區(qū)在清代雖然具有相對滯后的經(jīng)濟發(fā)展,然而在全國范圍之內(nèi)無論是學術研究水平還是文教條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孔氏家族學術的發(fā)展深受世居曲阜這一地域環(huán)境的影響。
作為中國最為久遠的家族,曲阜孔氏家族一直延續(xù)著世代禮樂傳家的傳統(tǒng),積極地對各種各類文獻進行編纂。同時,由于需要進行孔廟的祭祀活動,孔氏家族還將許多的家族禮樂制度保存下來。曲阜孔氏家族編纂傳習闕里文獻以及家族禮樂制度等的傳統(tǒng),可以一直追溯到宋元時期[3]。
清代曲阜孔氏家族學術還具有多種多樣的傳承方式,比如孔繼汾通過私塾對家族子弟進行培養(yǎng),而家族族長衍圣公則對族中優(yōu)秀的子弟進行挑選讓他們在府中讀書,父子、兄弟之間進行學術的討論以及相互的傳習,這可以看作是清代家族傳承學術的一個范例[4]。
由于曲阜孔氏家族是圣人的后裔,所以得到了科舉學校制度以及許多世襲爵位的優(yōu)待,其中恩貢生以及四氏學廩生等功名是很多的家族成員可以在家鄉(xiāng)獲得的,而且還可以擔任洙泗書院、四氏學以及孔府等處的世襲官職。有時候?qū)W人的奮斗精神也會受到這些優(yōu)待的影響,從而使學人的視野受到了限制。曲阜孔氏學人在清代很多都參與了朝廷的科舉考試,而且到京城擔任一些官職,尤其是《四庫》館以及翰林院等有關于文學撰述的職務。曲阜孔氏家族通過這種經(jīng)歷,不僅將廣泛的學術交際網(wǎng)建立起來,還將自身的學術視野大大的開拓了。
“家國同構”是我國古代社會的一種形態(tài),一些世代為官的大家族,不僅是家族的一種組成形式,而且還是國家政權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受到歷代統(tǒng)治者的優(yōu)待,一個規(guī)模龐大的家族形態(tài)逐漸地在孔氏家族當中形成了。與此同時,諸如衍圣公等一些官職和世襲爵位促進了一套完整的政權機構的形成。
最后端上八寶飯,我猜他一定不會碰了。沒想到,梁先生居然大笑說:“這個我要。”朋友提醒他:“里面既有糖又有飯。”梁先生則笑說:“我前面不吃,是為了后面吃??!因為我血糖高,得忌口,所以必須計劃著,把那‘配額’留給最愛?!?/p>
因為曲阜孔氏家族的特殊地位以及悠久的歷史,所以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具有較高的社會聲望。在當時的學術界曲阜孔氏家族的成員也會得到較高的尊重。再加上清朝很多的知名學者因為孔氏家族的特殊地位而與之進行聯(lián)姻,比如著名學者戴震將女兒嫁給戶部主事孔繼涵之子廣根,而湖廣總督畢沅將自己的三女兒嫁給了第七十三代衍圣公孔慶镕。這種姻親關系,使得在學術界孔氏學人的活動更為便利[5]。
歷代王朝都對曲阜孔氏家族禮遇有加,而其長盛不衰的保證就是其世爵職官。比如衍圣公的稱號,一直延續(xù)了將近八百年,這種絕無僅有的現(xiàn)象在我國歷史上是非常突出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孔氏族人有更多的機會去進身官場,并提供了很大的物質(zhì)基礎以便于他們的學術研究。
作為孔子后裔,曲阜孔氏家族歷來將詩禮傳家作為家族延續(xù)的傳統(tǒng),對子弟的教育十分的重視。在學校與科舉制度當中,歷代統(tǒng)治者都給了孔氏家族很多的優(yōu)待。
對孔、顏、曾、孟四氏子弟進行教授的四氏學在清代屬于官辦學校的性質(zhì)。清朝將優(yōu)待性的科舉功名給予了孔氏子孫及四氏學生員,對孔氏學術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積極的作用。他們與著名學者翁方綱以及戴震等人交游,有力地促進了他們學術水平的不斷發(fā)展[6]。
曲阜孔氏家族在清代擁有較多數(shù)量的土地,而且還享有優(yōu)免徭役的特殊權利。為數(shù)巨大的土地數(shù)目為孔氏家族帶來了極為豐厚報酬,這樣就提供了極為豐富的物質(zhì)基礎從而保證了孔氏家族的學術研究。因為戶田制度的有效保證,具有雄厚經(jīng)濟實力的曲阜孔氏家族成員在從事學術研究的時候擁有十分便利的條件。
在中國古代,家學屬于一種普遍的文化現(xiàn)象。因為家學的學術傳承紐帶是親緣關系,所以世代傳承以及相互切磋提攜是家族內(nèi)部父兄子弟的學術關系,這樣的條件下良好的學術傳統(tǒng)非常容易形成。清代孔氏學人孔廣森、孔廣林、孔繼涵以及孔繼汾等四位學者促進了較為鮮明的孔氏人群體的形成,他們之間的家學傳承關系是確實可考的,而且學術界已經(jīng)公認了這批孔氏學人的成就??资蠈W人在清代學術傳承的主線是禮學。其中孔繼汾編著的《家儀答問》以及《孔氏家儀》等著作,是研究家族禮樂制度的一個高峰。這一批孔氏學人不僅對家學特色有所繼承,還可以有效的結合自身的特色與時代學風,從而將新的研究陣地開辟出來[7]。
由于各種各樣的需要,孔氏家族一直延續(xù)著保留曲阜地方文獻、編纂家譜以及記載家族禮樂制度的傳統(tǒng)。而孔氏學人在清代發(fā)揚光大了這些傳統(tǒng),獲得了較大的成就。清代孔氏學人在對家族禮樂制度文獻進行編纂的方面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作用。很多古禮都被曲阜孔氏家族的禮樂制度保留了下來,集中性的代表了中國古代大家族家禮[8]。
孔氏學人還對編纂闕里地方文獻方面的工作進行了總結。尤其是孔繼汾編纂的《闕里文獻考》,詳細的考證了闕里制度,并記載了歷代大儒傳記、孔門人物傳記以及對孔氏家族著述的考證,從而成了到目前為止最為詳細的闕里文獻著作,要想對曲阜地方史進行研究,就必須要認真對待此書作為參考。
在清代家學傳承方面,清代曲阜孔氏家族學術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樣本,在孔氏家族文獻以及闕里文獻研究等方面清代曲阜孔氏家族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有力地推動了在山東地區(qū)清代漢學的發(fā)展和傳播。在對以先圣為代表的儒家學說進行弘揚的過程中,他們作為孔子的后人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1]徐茜.清代中葉今文經(jīng)學學派學術思想論略[J].中山大學學報,2012(04):30.
[2]王文晶.關于清代今文經(jīng)學的幾個問題[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4):90-91.
[3]江霞.簡論孔祥霖的目錄學成就[J].山東圖書館季刊,2009(06):39-40.
[4]程朝暉.歷史的沉思——桃花扇解讀[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13(13):186.
[5]季芳.論孔廣森與劉逢祿的公羊?qū)W研究[J].孔子研究,2010(05):94-95.
[6]李霞英.江永詩韻舉例與孔廣森詩韻分析比較研究[J].聲韻學會通訊,2009(05):104-106.
[7]江霞.新時期以來孔尚任及其桃花扇研究述略[J].遼寧大學學報,2009(02):147-148.
[8]董惠娟.清代今文學諸問題——兼論莊存與今文學派[J].山東大學學報,2008(02):118-119.
責任編輯:魏明程
B249
:A
:1671-6531(2014)06-0049-02
毛偉/遼寧軌道交通職業(yè)學院高級講師(遼寧沈陽11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