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娜
(延安職業(yè)技術學院,陜西 延安716100)
何其芳,原名何永芳,一九一二年二月五日出生在四川省萬縣的一個封建家庭,是我國著名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 他的生活歷程、文學生涯、革命道路,充分顯示了他刻苦好學、襟懷坦蕩、平易近人的革命情操和高尚品質(zhì)。 也是一位我國文藝戰(zhàn)線上優(yōu)秀的人民詩人和出色的文藝評論家及文學研究的組織者。
綜觀現(xiàn)當代的何其芳研究工作,從內(nèi)容上看,一是對其作家本身的回憶及評價。 如巴金的《衷心感謝他》、沙汀的《追憶其芳》、勞洪的《認真·嚴謹·樸質(zhì)·熱忱》等。再者是對其作品的研究。 如王林的《何其芳<預言>的抒情藝術》、駱寒超的《論何其芳早期作品的抒情個性》、賈芝的《略論何其芳同志的六首詩》等。 還有一部分就是有關何其芳文學創(chuàng)作的轉型與文藝觀的。 如沈宗徵的《何其芳的轉變》、 日本評論家大沼正博的 《何其芳的文藝觀》、葉公覺的《試論何其芳散文風格的演變》、雷業(yè)洪《試論何其芳的現(xiàn)代格律詩主張》等[1]。 從何其芳研究的發(fā)展軌跡和立體趨向看,大致也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何其芳《畫夢錄》一詩發(fā)表之后,劉西謂和張景澄分別發(fā)表了《讀<畫夢錄>》和《<漢園集>里何其芳的詩》兩篇評論文章,這可以說是何其芳研究的開端。 第二階段,是從艾青先生的《夢·幻想與現(xiàn)實》開始過渡,然后一直持續(xù)到何其芳先生逝世前。 第三階段,可以從何其芳逝世到八十年代作一研究隔斷。 第四階段,是八十年代開始至今。
縱觀何其芳一生的文學活動,可以1942 年的整風運動作一劃分,其作品風格、思想內(nèi)容、藝術成就可以說有很大的落差。 評論界把這一現(xiàn)象稱為“何其芳現(xiàn)象”,并籠統(tǒng)的歸結為“思想的進步,藝術的退步”。 其實,這種轉變,既有歷史語境的變化,文藝思潮與政策的引導,也有其個人經(jīng)歷的轉向和自身思想缺陷的因素。
1942 年之前的何其芳, 是一個非常富有自我特色的現(xiàn)代詩人和散文家, 作品中噴薄欲出的浪漫情愫和個人情懷明顯。 不過問政治的早期何其芳和他的詩文有著濃郁的“個人話語”語境,寂寞、幻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混淆成為他最喜愛的主題之一。 因此,他的《畫夢錄》一經(jīng)發(fā)表,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最早評論何其芳作品的有兩篇文章,一篇是劉西謂的《讀<畫夢錄>》,另一篇是張景隆的《<漢園集>里何其芳的詩》, 兩篇評論都發(fā)表于1936 年9 月,前者刊登于《文季月刊》1 卷4 期,后者刊登于《圖聞周報》13 卷21 期。[2]
但這些評論,主要針對何其芳《畫夢錄》、《漢園集》中的具體詩作及其他早期詩歌展開,很少有更深層的探尋,也無橫向的輻射和勾連,因此,這類評論主要是一種“點”性的評論,微觀的研究。 盡管,《讀<畫夢錄>》除對何其芳的《畫夢錄》發(fā)表獨到的見解外,還對何其芳的創(chuàng)作思想進行了一番探索,也聯(lián)系到了何其芳初期的詩歌創(chuàng)作,這或許帶有線性研究的傾向,但畢竟是圍繞那本《畫夢錄》或一些具體詩歌展開的, 并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線性研究。 這一階段,這可以說是何其芳研究的開端。
在何其芳研究的開端與掀起第二次評論浪潮之間,有一個過渡,這過渡就是艾青的那篇《夢·幻想與現(xiàn)實》。這篇文章發(fā)表于1939 年6 月出刊的《文藝陣地》。 客觀地說,這篇文章有正確之言,但也有批評過頭之處,有些地方甚至顯得片面而過激。 結尾之處的判斷語:“何其芳有舊家庭的閨秀的無病呻吟的習慣,有顧影自憐的癖性,詞藻并不怎么新鮮, 感覺與趣味都保留著大觀園小主人的血統(tǒng)。 他之所以在今日還能引起熱鬧,很可以證明那些舊精靈的企圖復活,舊美學的新起的掙扎,新文學的本質(zhì)的一種反動! ”[2]更是讓人覺得這似乎是針對人而不是針對書了。 對此,何其芳寫了《給艾青先生的一封信》,副題是“談《畫夢錄》和我的道路”。 對于艾青過激的指責和批評,何其芳作了回應與反駁。
這是一次為《畫夢錄》而引起的論爭,但也涉及了何其芳的道路問題,故可視為何其芳研究“點”與“線”的雙重評價。
此后,在1946 年2 月,辛笛先生寫成了書譯文《夜歌》,發(fā)表于《文藝復興》一卷二期,這是對何其芳詩集《夜歌》的“點”的評論,但同時,也帶有“線”的研究,因為文章聯(lián)系到了何其芳創(chuàng)作的過去和現(xiàn)在, 也對他的創(chuàng)作思想的發(fā)展作了評述。 除此之后,勞辛的書評《讀<夜歌>》,杜維沫的《讀<夜歌和白天的歌>所想起的》等文章,都有“由點到線”過渡的跡象。
1942 年整風運動以后, 何其芳身份和工作發(fā)生了極大變化。 并由開始的個人色彩濃郁的詩人和散文家轉向了革命理論批評家、 毛澤東文藝宣傳家和主流話語的代言人。[3]他把主要精力放到了文學評論方面,人們也開始注意他的文學評論。 主要有谷田的介紹《西苑集》的書評文章,蘇者聰?shù)摹段膶W上的厚古薄今——<文學藝術的春天>讀后》的書譯文章,以及夏放的《關于生活與藝術的關系問題》、李希凡的《典型新論質(zhì)疑》、《阿Q·典型·共名與其他——對何其芳同志典型新論的再質(zhì)疑》、宋壘的《與何其芳卞之琳商榷》等文章,當然也包括何其芳的反駁文章在內(nèi)。 主要焦點集中在典型性共名問題,還有民歌及新詩形式問題。[4]這些研究從客觀的角度來看, 還是屬于“點”與“線”的范疇。 從何其芳踏上文壇到一九七七年逝世這漫長的歲月中,對何其芳的研究只停留于“點”性與“線”性之上,而未及充分展開。
何其芳逝世以后,隨著文壇形式的轉變,人們開始冷靜地審視何其芳的作品, 認識到了何其芳的文學研究價值,于是,何其芳研究的文章陸續(xù)出現(xiàn),不斷增多。
一部分是在何其芳詩文的點、線研究的基礎上,逐漸突破“點”中隱“線”的評論方法,達到了“線”中隱“面”的更深廣層面,從何其芳某一方面作品的始終作縱向透視,并在必要時作橫向散射。 如 《試論何其芳散文風格的演變》、《何其芳詩歌創(chuàng)作及其發(fā)展》、《何其芳抒情個性的演變》、《試論何其芳的現(xiàn)代格律詩主張》、《勇于探索真理的待評家何其芳》等。 像《試論何其芳散文風格的演變》就探討了其發(fā)生演變的原因及其經(jīng)驗教訓,具有現(xiàn)實意義。
另一部分是對何其芳本人的回憶及評價。 如巴金的《衷心感謝他》、沙汀的《追憶其芳》、朱寨的《急促的腳步》、以及卞之琳、荒煤等友人,以及親屬對何其芳的眾多回憶文章,以及一些文學史、作家傳中關于何其芳的記錄也多了起來。 凡此種種,雖不能稱作直接的研究文章,但卻為喜歡何其芳的讀者和研究者提供了充足的第一手材料與解讀何其芳的出口。 與此同時,國外和港臺地區(qū)的何其芳研究工作也在逐漸展開。 較早的有澳大利亞龐尼·邁克道高爾的《何其芳的文學成就》,日本大昭正博的《何其芳的文藝觀》,以及香港地區(qū)司馬長風的《似夢似煙的何其芳》、《何其芳確立美學格調(diào)》等,這些文章有“點線性”的研究,也有不同于國內(nèi)研究者的視角。[4]
除此以外,也開始出現(xiàn)了面的研究。 如《何其芳評傳》一書的出版,是較早體現(xiàn)“面”的成果之一。 它從何其芳的生活歷程,寫作活動及對新詩理論的建樹,對中外遺產(chǎn)的發(fā)掘等線條展開了一個關于何其芳研究的平面。 之后,萬縣師專成立了何其芳研究室,出版了《何其芳研究》專刊,這無疑把研究工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在何其芳研究資料方面,四川人民出版社的《何其芳選集》以及人民文學出版社的《何其芳文集》,盡管有不足之處,但畢竟為研究者提供了較好的基礎。 四川文藝出版社的《何其芳研究專集》更起到了一種集大成的作用。
八十年代之后,由于政治上的松綁,給文學的繁榮發(fā)展提供了極大的可能和較為寬松的政治環(huán)境。 文學呈多元化的態(tài)勢發(fā)展,隨著文學的多元和繁榮發(fā)展,文學研究也呈現(xiàn)出了一種多側面、多角度的思考和批評方式。 對于何其芳的研究也逐漸趨于理性、公正和客觀。 研究者的增多、研究角度的多面、研究方法的多樣、研究問題的深入、系統(tǒng)等都成了新時期何其芳研究的重要特性。
2010 年6 月巴蜀書社出版了謝應光的《夢中道路:何其芳的藝術世界》。 此書一反以往何其芳研究對何其芳詩歌、散文籠統(tǒng)評價的研究方法,系統(tǒng),學理而又深入地論述了何其芳詩歌、散文的藝術審美特質(zhì),涉及何其芳與中國古典詩詞、神話和民間傳說、西方詩人與童話之間的關系。 同時,此書還考察了何其芳詩歌和散文的藝術表現(xiàn)規(guī)律,全面論述了何其芳的詩學理論和文學批評特色,是一部何其芳研究較為完整,系統(tǒng)的著作。 [5]同年8 月,河北大學出版社出版了趙思運的《何其芳人格解碼》,這是一部從學術史和思想史相結合的角度研究何其芳的 精神人格演化過程的專著。 此書一方面在20 世紀中國文論的框架里考察何其芳的理論貢獻及其癥結, 另一方面運用文獻——發(fā)生學方法,對何其芳精神人格的發(fā)生、發(fā)展及這種精神人格的演變外化到文學研究的過程, 進行了深切解碼。[6]這為何其芳的追隨者、喜愛者和研究者更是提供了一個解讀和研究的方向和出口。
近年來,更是掀起了“何其芳熱”,許多高校的碩士研究生的畢業(yè)論文就是關于何其芳研究的。 如首都師范大學馮雷的碩士論文就是《何其芳“藝術自覺”研究》、還有華中師范大學碩士生高欣榮的 《何其芳早期詩歌與中國古典詩歌意象》等。 多維、多元的對何其芳及其作品、文藝思想進行了研究和深入挖掘。
當前何其芳研究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是不夠的,有待于進一步的深入。
首先,何其芳研究雖然取得了一些較大的成就,也幾次掀起了何其芳研究的高潮, 但深入的透視和挖掘根本不夠,尤其是他的文藝思想、翻譯詩、長篇小說等都很少有深入精準的分析和研究。 就是對他作品“點”與“線”的分析,也存在重復研究的現(xiàn)象。 因此,在今后何其芳研究的過程中,我們既要鞏固既得的微觀成績,開拓“點”“線”研究的新觀點、新局面,盡量填充研究上的空白,也要進行深層推進,以便研究的更透徹。
其次,對何其芳研究應多角度、多側面向前推進。 正如魯迅所說,研究作家、作品要顧其“全人”和“全文”。 目前的研究中,對何其芳說“好”的太多,它的缺陷與不足很少有人提及,這是一種不太正常的現(xiàn)象。 何其芳一生都在個人話語與主流話語之間做艱難地選擇, 以及他難以調(diào)和的矛盾的兩重身份,都會導致他的創(chuàng)作出現(xiàn)下滑跡象,也會有一些違心的論作,甚至是一些錯誤的批判。 對此,作為批評者不該諱莫如深, 而是該更多探究他創(chuàng)作這些文章時的心理狀態(tài)與歷史語境。 從而正確認識和理解何其芳一生文學活動的功過得失, 這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認識何其芳及其作品, 也為今后的何其芳研究工作提供了更好地思路。
總之,何其芳研究從開始至今,研究工作從點、線向平面、多側面推進,并預示著未來主體研究的前景,一切喜歡和有志于何其芳研究的學者。 都應不斷的努力,筆者以時間和何其芳研究的發(fā)展軌跡, 對其研究成果作一簡單、粗略梳理,也是便于熱愛何其芳的研究者參考。
[1] 何其芳·何其芳討論會·論文集[C].萬縣師范專科學校,1977,4.
[2] 何其芳研究專集[M].四川文藝出版社,1986,3.
[3] 論何其芳后期與“何其芳現(xiàn)象”[J].現(xiàn)代中國文化與文學,2011,1.
[4] 何其芳研究小組編.何其芳研究資料[M].四川萬縣師范??茖W校,1982,10.
[5] 謝應光.夢中道路:何其芳的藝術世界[M].巴蜀書社,2010,6.
[6] 趙思運.何其芳人格解碼[M].河北大學出版社,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