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加兵
21世紀,以網絡技術為核心的計算機信息技術已經充斥于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網絡在帶給經濟生活巨大變化的同時,也給教育帶來了深刻的變革,為教育活動提供了新的舞臺,同時也對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教育角色定位等提出了諸多的挑戰(zhàn)。特別是開始于本世紀初的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將對網絡信息的運用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睹佬g課程標準》在美術鑒賞活動的內容中提到:“進行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與合作學習,包括網絡在內的多種途徑收集與美術相關的文字、圖像等資料,并運用于鑒賞活動。”關于課程資源開發(fā)建議中指出:“有條件的學校應積極開發(fā)信息化課程資源,充分利用網絡,獲得最新的美術教育資源,開發(fā)新的教學內容,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并開展學生之間、學校之間、省市之間和國際的學生作品、教師教學成果等方面的交流。”可見在高中美術鑒賞中,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不但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更是時代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筆者在長期的教學中,也對網絡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美術鑒賞教學進行了初步的探索。高中美術鑒賞網絡學習模式的實施過程如下:
啟動階段也可以稱之為準備階段。作為教學的雙方,教師和學生都要進行充分細致的準備。首先是教師方面。教師要對教材進行認真細致的分析,例如對于西方美術作品的欣賞,教師要根據具體的內容,針對學生的學習經驗和認知水平,進行難點和重點的解析,讓學生對其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針對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陌生感,采用合理的方式激發(fā)起學習興趣,在興趣的基礎上引領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在明確了學什么之后,要教會學生怎樣學,美術鑒賞有著多種形式和方法,在鑒賞形式上,可以給學生推薦日記式的評論,這種評論相對于專業(yè)的美術批評來說,受到的約束較小,能夠真實記錄在鑒賞時的各種想法。在學習資源的選擇上,面對著成千上萬的美術網站,教師要分門別類地挑選出最適合學生瀏覽的網站,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快速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資源。在學習方法的運用上,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諸如比較式鑒賞、聯(lián)系式鑒賞方法。
其次是學生方面。學生的準備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具體的選擇。第一種是個別化網絡學習。對于網絡技術水平較高、自制力強的學生,可以讓他們進行個別化的網絡學習,這種方式可以使自己的學習不受別人的干擾,易于形成自己的觀點。第二種是師生交互式網絡學習。隨著網絡即時通訊的高度發(fā)展,教師可以通過論壇、Q Q等工具,與學生進行即時的溝通和交流,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告訴教師,這種想法因為不用使用真實姓名,所以更具有真實性,有助于教師更好地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和感受。第三種是小組合作網絡學習。可以讓學生自由地組成學習小組,針對同一個問題,進行集體學習,在網絡中,沒有權威,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關系,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觀點的自由,同時這種觀點又能給其他人以充分的啟發(fā)。在筆者的班級里,有幾個小組還為自己的小組起了富有藝術氣息的名字,每一個同學都充分發(fā)揮了積極性,為下一步的學習打下了良好基礎。
這一階段,學生進入了具體的學習之中。教師方面,要利用網絡信息技術保持和學生的互動,針對學生在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給予細致和有針對性的回答,并且給予學生充分的鼓勵和支持。
學生方面,主要以上網瀏覽網頁、查找相關目標資料為主,解決自己在準備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學生可以把所要欣賞的作品直接保存在電腦中,隨時欣賞。同時,也要查找一些關于作品的評論和簡介,使自己的資料盡可能充實起來。例如有的同學就將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和達達主義的《蒙娜麗莎》都下載下來,對兩者進行比較研究,采用文字和圖像相結合的方式,使自己的評論圖文并茂。
如果說之前的準備階段和學習階段是獲取知識和體驗美感經驗的過程,那么本階段的討論,則是對知識和體驗激活的過程。階段性討論分為網上進行和課堂上進行兩種,其主要方式就是交流和討論。課堂上師生間的大討論中,學生是主體,教師起引導作用。而在學習團體內部的討論中,每一個學生都是主體。實際上,之前的準備和具體的學習中,交流和討論就一直在進行著。這一階段的討論,則是為了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例如對于蒙克《吶喊》的討論,有的同學認為,雖然是表現主義,也要注意形象的刻畫,這幅作品中,人物的變形到了怪異的程度,沒有美感特征可言;有的同學認為,表現主義是以個人的情感抒發(fā)作為首要的目的,在寫實性上可以不作要求;有的同學認為,蒙克是一個十分敏感的人,這幅作品記錄的是他瞬間的感受,正是這種敏感性,才使他成為了表現主義的大師。對于學生而言,討論和交流意味著心態(tài)的開放、主體性的體現、個性的彰顯、創(chuàng)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討論和交流意味著和學生分享理解、專業(yè)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
由于學生的學習帶有個人色彩,學習的角度和豐富程度不同,所以成果的展示也是多種多樣的,網上發(fā)布、口頭表述、文字材料等多種形式,都可以加以運用。根據學習的實際狀況,筆者在教學中多采用提交電子文檔的形式,說明文、議論文、散文等文體均可,這種電子文檔更便于教師保存。而且能夠保證整個網絡學習過程的完整性和過程性,同時也便于教師整理學生的學習成果和了解學生學習的進度。學生們對自己的學習成果展示和交流非常重視,因為這是他們自我表現和體現自我價值的重要途徑,教師也要重視,使學生保持學習的積極性。
新的課程標準對于評價建議的第一條就明確指出,要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以反映出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觀和評價觀。作為教師,要制定適合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的指標體系,具體的細節(jié)因為學習內容的差別,此處不再贅述。但是就高中學生的美術鑒賞來說,總體上可以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基本能夠描繪出作品的畫面特征,了解掌握作品的基本信息。第二個層次是針對作品,能夠形成自己的感受,能夠順利利用網絡資源搜尋到自己的學習目標,并且將自己的學習感受與他人分享。第三個層次是能夠聯(lián)系到作者的生活背景和時代背景,深入體會到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想,形成具有一定深度的欣賞感受,并且能熟練利用網絡,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作為組織者,引導其他同學參與到討論中來。第四個層次是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描述客觀、清楚,能對其產生創(chuàng)新性的聯(lián)想,描述語言精彩;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運用其他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闡釋;對網絡信息技術駕輕就熟,能發(fā)現問題,獨立思考問題,與他人共同探討問題,并拿出解決方法;能提前成功地完成學習任務。
綜上所述,網絡時代的來臨,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深刻的變革,面對這種變革,是一味地逃避和抵制,還是積極地學習和探索,將這種進步為我所用?相信所有的教師都會選擇后者。需要指出的是,任何事物都是具有兩面性的,網絡信息技術在帶給我們充足資源和便捷的同時,也存有很多弊端,例如網絡資源的良莠不齊,對于認知水平有限的中學生來說,很容易使他們的價值判斷發(fā)生混亂。所以要求教師要不斷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擺正自己的身份,在網絡學習面前,教師和學生,都是學習者,都要學會學習,時時學習,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網絡學習美術鑒賞教學模式僅僅是浩瀚的教育理念知識海洋邊上的一枚小小貝殼,偶然發(fā)現了它,也希望更多的人喜歡它、完善它,使它綻放出更絢麗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