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芳
(山東省濟南市濟陽縣仁風鎮(zhèn)中學)
什么是高效性?高效的初中歷史課如何才能實現(xiàn)呢?“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獨自對所學的知識總結加工并主動探索新的知識?!边@是北師大的趙亞夫教授認為有效教學的一種形式。學生主動學習思考的前提是他對所學的科目感興趣,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有差異的學生,老師應做到分層。
興趣是每個人做好某件事的前提和動力,人的積極性會因興趣增加3~4倍。學生的學習成績=能力×興趣,首先應積極地去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興趣。如果一個人的心情愉悅并愿意干某事,那么整個過程肯定會充滿活力,他的感受性就會越高,學習也就會越有興趣;反之,興趣會大大降低。同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脖磉_了同樣的意思,這句話是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說過的。這如同一個連鎖反應:學習興趣-主動思考-良好情緒-接受知識-較好的學習效果。
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方法有開端引趣、引導學生參與競爭、刻意求新、聯(lián)系生活實際,拓寬知識、精心設疑和教學情境等。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有一個好的開始?方法有以下幾個:“謎語引趣”“懸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老師可根據(jù)自己的教案布置一些角色,讓學生去探索人物的心里,形象生動的表現(xiàn)出來,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思考主動性。如“資本主義世界經(jīng)濟大危機”的一課,根據(jù)歷史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我們可以編一場情景劇。
設置一些有趣的問題會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同樣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思考。例如,第1課《歷史告訴我們什么》時,講課前,我會給同學們提出一些問題,如誰能講出秦始皇、曹操、秦檜、劉胡蘭分別是什么時期的人物?他們是怎樣的人?問題剛提出,同學就開始討論,積極的思考,對于進入課堂是一個很好地開始,整個過程圍繞這個展開討論,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的效率。
課堂所講的內(nèi)容盡量要與人們平時生活實際相結合。學生會根據(jù)自己自身或周邊的情況與課堂所學知識相對比,加深了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提高課堂的高效性。
喚起學生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方法之一:學生親身參與和掌握知識并體驗主人公的情感。依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特點,設置一個情景,巧妙的把學生引入課文內(nèi)容所描述的情境中,讓學生親身體驗,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學習思考,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學生以某一個角色走進歷史,體驗歷史,親身感受,人物的心里和思想會有深的思考和領會。例如,“難忘九一八”一課中,可以設計這些的問題:假如你是那些平民中的一員,請說說“九一八”時你的遭遇;如果你被流放并且在淪亡中遇到一名記者,為了表達你對日本侵略者的憤怒,你會請他為你寫一篇怎樣的文章或詩;如果在戰(zhàn)爭年代,你幸存下來,你心中的愛恨通過什么方式表達出來?如果你生于伯利克里時代,對于當時的政治,你的生活會如何繼續(xù)?如果你生于法國督政府時代,面對亂世紛爭,如何有效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如何大放異彩?學生以主人公的身份走進歷史,為他們學習創(chuàng)設合適的情景,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如今的社會,老師可以依據(jù)教學設備,利用課件把文字、聲音、圖片、電影等有機地結合起來如PPT創(chuàng)設情境,能讓學生一種感覺仿佛身臨其境,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帶動學生,活躍課堂,使學生能參與其中。同時,有利于知識的整理和歸納,突出教學的重點。
情景的設置也可以依賴于音樂語言與語言文字的結合。例如,介紹一二九運動時,當時民族危機嚴重的歷史背景能通過《畢業(yè)歌》這首歌淋漓盡致表現(xiàn)出來,如歌詞中“滿耳是大眾的嗟傷,一年年國土的淪喪”,引起學生共鳴,激發(fā)愛國情感。
課堂上要做到全面,老師需針對每一個學生來備課,尤其是有差異的學生,這是新課標提出的要求。因此,老師應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多樣化,為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
對于有差異的學生,老師需做到教學目標、過程分層、布置作業(yè)分層、學分評估分層。讓每個學生都能親身體驗、融入課堂中,這樣就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實現(xiàn)課堂的高效性。
老師應根據(jù)每個同學的情況進行分類,根據(jù)每組學生學習情況,布置不同的作業(yè),對他們的要求也要有所差別。例如,有的學生因家里有電腦,查資料很方便;而有的學生卻沒辦法完成布置的作業(yè)。作為老師,就應該及時的了解情況,把學生分類,一部分學生上網(wǎng)查資料;一部分學生仔細閱讀即將學習的內(nèi)容;不管哪一類的學生都需寫出自己的認識,然后進行交流,比較自己查到的與書本上的知識有哪些相同與不同之處。這樣就能讓學生各盡其職,各盡所能的參與到教學中,既活躍課堂的氣氛,也有利于課堂的高效性。
因學生受到外在與內(nèi)在不同因素的影響,學生之間有差異。對于有差異的學生,老師應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將課堂分成不同的階段,不同的階段需要有不同學生參加,讓每個同學都有機會參與進來。這樣的話,不同的同學都能在自己已學的知識有所擴展。例如,對于一些基礎比較欠缺的學生,在朗讀的環(huán)節(jié),就應該讓他們參與,加深對每一段的印象;有一些基礎性的問題應讓他們回答,加深記憶。對于一些基礎比較好的學生,積極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讓他們對自己所學的知識有進一步理解,加入自己的想法,貫穿并應用于自己的生活中。每個同學每節(jié)課都有收獲,時間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增加了課堂的高效性。
每個學期的最后,老師都會對每個學生進行評估。因外在的影響,對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進行學分評估分層。比如,在某些方面,有些欠缺的同學做到某個程度可以給滿分,而另一些同學卻需要更高的程度。鼓勵和激發(fā)同學在今后的課堂上認真學習、積極思考,提高課堂上學習的效率。
自己的行為績效是根據(jù)相互的信息反饋來判定的。老師應通過以上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有差異性的學生,要做到分層教學,而且要做到正確公正的評價教學效績,目的是為了能夠讓學生實際掌握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正確認識自己。通過進一步的自我分析、自我調(diào)整,從而提高學習能力,以實現(xiàn)歷史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1]肖成全.有效教學[M].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孫亞玲.課堂教學有效性標準研究.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