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世界最貴地段的浮想

2014-08-15 00:49李運摶
紅巖 2014年4期
關鍵詞:時代廣場香港

李運摶

中國一線城市中,“北上廣深”即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的房價最高,也就意味著這四個城市的地價最貴。不過這是籠統(tǒng)而言。因為同一城市不同地段的地價有很大差別。城中與城郊,商業(yè)區(qū)與居民區(qū),依山傍水與車水馬龍,交通便利與否,地價差異非常明顯。至于“地王”、“天價房”之類,所處地段也必然值錢。因此“北上廣深”邊緣地帶房價低于其它一線城市中心地段房價,也就不足為怪。可以說地段的得天獨厚,本身就意味著財富。

如今信息通道多,即使沒有去過或生活過,國人對中國城市地段地價情況,一般也有所了解,猜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但倘若問:知道當今世界地價最昂貴的幾個地段么?很多國人恐怕會一臉茫然,至少難以立刻回答。如果不是在加拿大偶然讀到一家華文報紙的報道,我對這個問題也稀里糊涂。這則題為《寸土寸金香港島》的報道提供了一個當今世界最貴地段的“排行榜”,前五名分別是:紐約第五大道和時代廣場,巴黎香榭麗舍大道,東京銀座,再就是香港銅鑼灣。這些地段所以昂貴,原因其實也明顯。都是頂尖繁華處,多是著名商業(yè)區(qū),人口流動量也大。能在這幾個地方駐扎,通常也是錢袋鼓鼓。

我這人喜歡亂想,這則報道就引起我種種浮想。

走在第五大道

孩子從新西蘭轉去加拿大工作,我去加拿大就依然是探親。加拿大與美國接壤,順便就辦了個美國旅游。于是在美國最大城市紐約穿行一趟,也就目睹了世界地價最為昂貴的第五大道和時代廣場。在紐約雖然是浮光掠影的“Sightseeing”(紐約有“觀光”巴士,“Sightseeing”就醒目印在車身上),但以往從各種信息(報紙、電視新聞、電影、英語學習資料、圖片等)中對紐約已有所了解,走馬觀花中也有些按圖索驥的味道。百聞不如一見,確實如此。

紐約市郊區(qū)人口比市區(qū)人口多,有“小紐約”和“大紐約”(包括郊區(qū)人口)之分。而聯合國總部大廈、洛克菲勒中心、自由女神像、大都會博物館(全美最大博物館)、曼哈頓摩天大樓群、世界金融中心華爾街等著名場所,全部集中在“小紐約”。雖然面對遼闊大西洋,紐約海岸線也長達1040公里,但人口密集、高樓林立的“小紐約”還是顯得擁擠不堪。加上紐約擁有世界最大海港,船舶進進出出永遠不停似的,使得“小紐約”于繁華中又增添了好些喧嘩與繁忙,空間就顯得更不開闊。香港寸土寸金,紐約市區(qū)就更加如此。

從街道位置看,位于紐約市中心部位的第五大道并非得天獨厚。與它并排處于一個方位的第一到第四大道,這四條街也是商業(yè)街。如果事先不知第五大道名氣,就會覺得這第五大道與其它四條大道沒什么區(qū)別,同樣繁華熱鬧,同樣川流不息的人群,建筑也沒特別不同。這五條街的街口都分別立有街道名稱指示牌,走在這里不會迷路就是。

第五大道所以特別有名,就是賣名牌高檔商品的店子多。旅游手冊稱第五大道為“第五大道名店街”,顧名思義就是世界名牌店扎堆的一條街。對于我這種從來遠離奢侈品、高檔品的人,走在第五大道人行道上,只能是個“外行看熱鬧”—在外面看看那些五光十色的名牌店而已。當然可以隨便入店,但你敢動掏錢的念頭么?光看不買有什么意思呢?

如同我們國內的繁華大街,包括第五大道在內的紐約街道邊也有引車賣漿的小攤小販。游人渴了總要有東西解渴吧。不過這里擺攤很嚴格,不能自由流動。不僅規(guī)定一條街設置幾個攤位,而且要競標。就像拍賣市場,大家公平競標,價高的勝出。這就意味著攤位租金必然不菲。但切莫以為引車賣漿不賺錢。西方人不怕喝冷水吃冰玩意,冰激凌、雪糕之類最受歡迎。想想,這些繁華大街每天都是川流不息的人,引車賣漿的利潤還真不可小看。導游告訴我們:美國金融風暴時期有個攤主竟然宣告“破產”,攤價貴與賺頭大都可見一斑。

我有些多愁善感。面對五光十色的名牌店,面對這富人的購物天堂,當時還就真的想起了一個富人:菲律賓前總統(tǒng)馬科斯的夫人馬科斯·伊梅爾達。

所以想起她,不僅因為多年前有個報道給我留有深刻印象—說這個伊梅爾達周末常坐專機飛來紐約名牌店購物(該報道說馬科斯垮臺后,菲律賓人進入總統(tǒng)官邸,發(fā)現伊梅爾達光名牌鞋就有兩千多雙),還因為我們這代人對這位美麗的法國女郎并不陌生。文革時期這位總統(tǒng)夫人曾數次訪問中國。而毛澤東主席接見伊梅爾達及其兒女的場面,還拍成了新聞記錄片。那時中國百姓家庭哪里有電視機呢?因此文革時期放電影通常有個過渡曲,即播放正片之前先播放個新聞片,以方便中國人民“關心國家大事”。從記錄片看,馬科斯夫人確實異常漂亮,而且儀態(tài)萬方(伊梅爾達曾參加過選美,并奪得冠軍,記不清是菲律賓國內還是亞洲地區(qū)選美)。尤其是伊梅爾達還穿著一襲開胸有些低的華麗衣服,讓當時身著幾乎清一色藍衣服的國人大開眼界。也正是這個馬科斯家族,在總統(tǒng)馬科斯垮臺前,將數量巨大的黃金悄悄運到國外。結果最后被銀行凍結而收歸菲律賓國有。這還真像中國名著《紅樓夢》中“好了歌”所唱的:“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你要那么多財富干什么呢?

即使囊中不那么羞澀,在美國購物也真不要去什么第五大道或其它什么名街名店。美國各種商店多得很,商品價格差異也很大。美國人不習慣討價還價,標什么價就是什么價,不存在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的習慣。因此到“超級市場”(Supmartek)購物無疑是普通民眾最適宜的購物處。超級市場基本靠薄利多銷為主要銷售方式,而且商品種類多。此外還有更便宜的跳蚤市場之類。況且美國商店的減價活動非常多,簡直可謂樂此不疲。值得注意的是廉價商品出售后一般不退,萬一上當了也就自認倒霉。所以要多跑幾家比較一下。不過相對鄰國加拿大,美國日常生活用品就不算貴。我比較過這兩個國家的物價,美國明顯便宜些。加拿大不少邊界居民周末專門開車入境去美國購物,無疑也證明了這點。

還是那句老話:富人有富人的活法,窮人有窮人的活法。

站在時代廣場

時代廣場所以叫廣場,無非就是幾條街道的交匯處留出了一個空間地帶。這個空間地帶其實不很大。所以顯得還寬敞,主要是四周樓房太密集,旁邊幾條街道又車水馬龍的川流不息。時代廣場有個可謂中心標志的正方形臺式建筑。這個最高處大約五六米高的階梯建筑,并非提供表演的舞臺,而是給游人觀賞四周和短暫歇息的地方。背面與左右兩旁用金屬欄桿圍起的它,就像一個沒有桌椅的露天階梯教室。敞開的正面則對著一條較開闊的大街。我沒打聽這條大街是否讓車走,至少有段距離沒見汽車。廣場來往人太多,即使讓行車,估計也會在大街稍遠處拐道通行。旅游就是坐車辛苦,腰腿都坐麻木了,我就一直背靠欄桿,站在這個露天階梯教室最高層地方,觀賞風景和沉思默想。

與第五大道相較,時代廣場顯得更為熱鬧和擁擠。如果說名牌店扎堆的第五大道,其功能主要是提供購物,那么時代廣場及緊靠周邊的建筑則顯示了更為豐富的社會功能。

最現實也是最直接的功能,當然就是讓人們觀光。

時代廣場簡直就是處于一個映像世界中。周邊樓房全部是巨型電子屏幕。屏幕上各種廣告輪番閃爍,更有好萊塢電影畫面沖擊視覺。中國觀眾并不陌生的那些大牌明星也不斷出現在畫面中。廣告實在是人類社會推銷產品的一個最聰明和最有效的產物。美國杜克大學的杰姆遜教授(也是美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者)曾來北京大學作過多次講演,后被整理成一本講演錄《后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其中關于廣告功能的分析就很有意思。杰姆遜認為浪漫色彩的廣告畫面與夸張的廣告詞,通常能夠滿足人們“直接的欲望和深層的無意識的需求”(如妙齡女郎依偎的飲料廣告會滿足性欲想象),從而讓人們產生一種烏托邦性質的改變精神狀況的作用,包括永葆青春、自由與幸福等等??粗鴷r代廣場周圍高懸的五光十色的映像世界,恐怕還真是會讓很多人產生種種“烏托邦的沖動”與“烏托邦的想象”。不過我對這些倒真是沒有什么激動。我雖然喜歡想象,但實際是個理性人,看了也就看了。

引起我極大興趣的倒是看人。不說廣場四周人們川流不息,單是這露天臺階就坐滿了人。前者剛走后者就來,幾乎座無虛席。站在這里,面對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真是讓人覺得這里是個不同人種的大聚會。各種膚色的人種,白色人種、黑色人種、黃色人種、褐色人種,還有明顯的混血兒,全來了。游客們形形色色的著裝,也可以叫奇裝異服大展覽,似乎穿什么的都有。西方人看重個人的自由自在,由此形成一個幾乎成為傳統(tǒng)習俗的習慣,就是討厭盯住別人看。孩子也從小被父母教育,盯人是不禮貌的行為。我當然知道這點,但在這種人來人往的場合,也沒人講究這些了。大家都是興高采烈的,你看我,我看你“哈啰”一聲完事。世界各地游客互相瞧瞧,其實也很有意思,也是種觀光。我想紐約本地人一般不會來時代廣場閑逛。熱鬧是熱鬧,好看是好看,但這里也實在太吵鬧和嘈雜了。

時代廣場顯示的另一種功能,就是集中展示了多元文化狀況。

如果說操著各種語言、身著各種服裝、顯示著不同人種的世界各地游客,本身就是多元文化的展示,那么這還屬于一種流動文化。最根本的還是美國本土文化的多元構成。移民國家的美國被稱為“民族熔爐”,實際就是世界各種文化的熔爐。美國多元文化特色當然處處可見,但五光十色的時代廣場似乎特別能夠傳遞這種文化信息,甚至可以說它本身就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符號。而時代廣場就是美國著名戲院區(qū)百老匯的所在地。緊靠廣場周邊的百老匯劇院,不僅象征著一種歷史傳統(tǒng),也體現著美國現代文化特征。百老匯每年有個戲劇季節(jié),各種新劇本通常先在百老匯上演,如果演出成功,就到各地去巡回演出。在百老匯觀賞演出,曾經是很多美國人來紐約市游玩的一個重要節(jié)目。

只要是移民國家,多元文化就是必然趨勢。歷史上北美大地的真正主人是土著印第安人。早期移民多來自歐洲(首批移民就來自英格蘭與荷蘭)。而早期黑人移民則是作為奴隸被奴販子從非洲販賣過來。1863年美國總統(tǒng)林肯堅決地發(fā)起了一場解放黑奴的也是影響深遠的“南北戰(zhàn)爭”。盡管種族歧視很難徹底消解,但黑人文化已經成為美國多元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黑人奧巴馬當選總統(tǒng)也是個證明。而紐約州黑人也是全美各州最多的,現已有數百萬黑人在紐約居住。我這次游美也去華盛頓參觀了林肯紀念堂,真是個雄偉壯觀的建筑,林肯能夠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tǒng),除開其它功績,顯然與“南北戰(zhàn)爭”有關。

說時代廣場顯示了多種功能,是除了觀光游覽與文化信息,這里吃住與購物也很方便。時代廣場邊上就有個頗大的露天飲食店,雖然提供較簡單的食品飲料,但卻能解決游人的應急吃喝。而時代廣場周圍設有各種規(guī)模的餐廳(包括中餐廳),也有不少高檔酒店,有錢人想高消費也沒問題。在這里吃快餐尤其方便。這里有種快餐店很有意思:食物全部以重量為準,面食、米飯、蔬菜、水果與各種肉類一樣價格。食品種類也不少,選擇后裝在一起拿去稱就是。這種快餐店當然不會提供高檔食品,但還是劃算,而且三下五除二就能解決肚子問題。在美國,豬牛雞鴨等肉類食品(包括禽蛋)比蔬菜還便宜,由此有個說法:美國的胖子多是窮人,瘦子多是富人,意思是說蔬菜特別貴,窮人還吃不起。這種情況在發(fā)達國家似乎較普遍。我總想不明白,為什么就不多種些蔬菜呢?如果說是因為農業(yè)土地稀缺,至少土地遼闊的北美不存在這個問題。民以食為天,但吃什么確實是個有意思的話題。

有年去新疆,新疆建設兵團的朋友告訴我們:以前新疆牧民不知蔬菜為何物,根本不種也就不吃。見早期兵團人吃蔬菜,還說吃是野菜。這顯然與游牧民族生存方式有關,游牧需要遷徙,很難安心種植。不過牛羊吃草,其肉質與奶水中含有很多維生素。這次又聽導游說,早期北美人不吃龍蝦,張牙舞爪的龍蝦看著就有點嚇人,結果全部當作肥料來肥地。如今,人人要吃蔬菜,龍蝦則是高檔海鮮了。

從各方面看,時代廣場確實可以說是體現了現代性與多元化的一個醒目符號。

華爾街與金融風暴

面對浩瀚大西洋的曼哈頓是個島區(qū),因此也稱曼哈頓島。曼哈頓摩天大樓密集,看著就讓人暈眩。單是其間的世貿中心就由7棟高樓組成。我去時,在“9·11事件”中被摧毀的兩棟主樓已建好。美國人傲氣,廢墟上新建的兩棟大樓比原來的更炫目,設施也更現代化。曼哈頓是著名金融區(qū),而金融機構集中的華爾街就是其中心。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就在這里。大樓并不高,但一眼望去能感覺它非常堅固,想想里面有個大金庫,不堅固行么?

華爾街當然也是寸土寸金。上世紀90年代周勵的《曼哈頓的中國女人》曾轟動一時,書中女主人公就經常奔走在華爾街。這本張揚了個人奮斗的暢銷書,一直被視為海外留學生的勵志書。20多年后中央電視臺還做過周勵的一個訪談節(jié)目,說是《曼哈頓的中國女人》不僅激勵了一代留學生,而且多年來還激勵著中國年輕人。但據我所知很多留學生的“美國夢”是有些破滅的。不少留美人士還回國淘金。著名女演員王姬在一次央視節(jié)目中,就不諱言她在國內拼命拍電影,就是為了自己殘疾兒子有個經濟保障。這無可非議,況且體現了母愛。但也說明實現“美國夢”并非易事。美國人不重視出身門庭,佩服的是“白手起家”。我們路過曼哈頓面朝大海的一條街道時,導游指著一棟玻璃外墻閃閃發(fā)光的數層建筑,說那就是電影《泰坦尼克號》男主角的住處。影片中演窮小子的這家伙還真是發(fā)了財。但這樣的大腕畢竟稀少。不要說中國留美人士,就是美國本土人的“美國夢”也是磕磕絆絆。

2008年美國金融風暴就特別能證明這點。美國這次金融風暴由“次貸危機”引起,所謂“次貸”即“次級信用貸款”簡稱。金融風暴前十年被稱為“黃金十年”,國際資金大量流入美國,加上低利率政策,國民由此形成“貸款消費”生活方式。房價上漲也讓人們產生錯覺,以為即使下跌也能及時高價賣出房屋,償還貸款而且有賺。許多中低收入家庭的貸款購房就是次級信用按揭貸款。投資銀行將按揭貸款組合打包,轉化為新的金融產品如“次級債券”等。因此衍生產品規(guī)模被放大,風險擴散。此后美國進入加息周期,聯邦儲備銀行利率提高。2006年房屋供大于求,房價下跌,還款違約率不斷上升。金融由此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股價下跌近95%,宣布破產。美國兩大住房抵押貸款融資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被政府接管。次貸危機演變成金融危機,并從發(fā)達國家蔓延發(fā)展中國家。經濟脆弱的國家更是雪上加霜。作為美國最大債主國的中國也受到明顯影響,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出口及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還出現企業(yè)倒閉潮。這就是后來人們所說的窮人為富人買單,窮國為富國集錢。

這場次貸危機當然引發(fā)了美國的反思。政府、學術、實業(yè)、媒體等都在思考,影視界也積極介入。熱映影片《商海通牒》和《入侵華爾街》就是專門揭示這次美國次貸危機的亂象叢生?!渡毯M骸方浻赡辰鹑跈C構為轉嫁危機逃避風險,不惜采取種種欺騙手段,直接展示了金融人員的無良。也有不愿出賣良心的被迫者,但影片告訴我們:為了自身利益,這個金融機構還是整體卷入欺詐。有個細節(jié)特別耐人尋味:當該金融機構總裁問一個中層經理,欺騙結果會如何,該經理說了句話:“人人皆曰可殺”。而《入侵華爾街》恰恰是圍繞“人人皆曰可殺”的主題展開。影片主人公吉姆是低收入保安員。妻子羅西身患重癥,治療費昂貴,專靠醫(yī)療保險難以支付。雖然壓力大,但吉姆夫妻并不絕望。正如次貸危機發(fā)生前很多美國平民所做的,吉姆也委托經紀人投資了銀行衍生品,以為有很好回報,也認為房價會持續(xù)上漲,最后無非是高價賣屋。然而這一切都被打破。影片反映的主要問題并非投資風險,而是惟利是圖的無良蔓延。如銀行家的貪婪,投資管理者的欺詐,經紀人的無恥,律師的冷漠等。吉姆不僅失去親人(妻子羅西最終自殺),也失去了工作和房屋,還要支付不菲的賠償款。走投無路的吉姆最后采取以暴抗惡:先是秘密射殺直接欺騙他的無良者,最后端著沖鋒槍進入某金融機構掃射。盡管影片通過好些鏡頭說明了吉姆的心理矛盾,但大開殺戒的血淋淋場景令人震驚。美國電影強調正義戰(zhàn)勝邪惡,但非常注意法律支撐。很多電影的正義戰(zhàn)勝邪惡都是在法律框架與人道情懷中鋪成故事。吉姆槍擊對象雖然指向不良金融機構,但大開殺戒顯然有悖美國影片傳統(tǒng)。我想主要還是為了宣泄民眾憤怒情緒吧,只不過以極端方式表達。

從華爾街出來,我們又坐船觀看自由女神像。象征著美國國魂,安保規(guī)格與白宮同等的自由女神像,高高矗立在一個向海中延伸的小島(自由女神島)上。右手高擎火炬,左手拿著《獨立宣言》自由女神像,神情安詳,但也明顯有些孤獨與憂郁。我想這位面對浩瀚海洋的女神,可能是在日日擔憂著人類命運。這個世界也實在是太不安寧了!

“東方明珠”的擁擠

香港早已回歸祖國,但畢竟還是一國兩制。那么這個一國兩制下的銅鑼灣,地皮價格如何高呢?《寸土寸金香港島》舉了個例子:銅鑼灣一個占地面積不大的小餐館,多年前每月租金20萬港幣,如今漲了三倍即60萬港幣。也就是說一年下來,一家小餐館的租金要720萬港幣?,F在港幣兌換人民幣基本等值,想想年租720萬人民幣的餐館,遑論賺錢,回本就談何容易!不必責備銅鑼灣房東惟利是圖,這就是市場經濟。優(yōu)勝劣汰結果是:財大氣粗的名牌店和高利潤奢侈品紛紛進駐銅鑼灣,想靠薄利多銷的則卷鋪蓋走人。

我在廣州工作多年,早辦有港澳通行證,但就是沒找機會去游香港。不過對這“東方明珠”并不陌生。我執(zhí)教的暨南大學是所僑校,不少同事和熟人就有親友在香港居住,從他們那里早知香港寸土寸金情況。有同事曾告訴我:他孩子辦去香港工作后,上班在市區(qū)但住在郊區(qū),每天坐公共巴士來回要花幾個鐘頭。不能擺脫坐車辛苦,就因為郊區(qū)房子便宜很多。一般香港人很少留宿客人,除其它原因,房子小是個重要因素。有所謂“鴿子籠”之說。

在廣州執(zhí)教時,數次參加香港作家作品討論會,由此接觸過一些香港作家。他們對香港的寸土寸金更有切身體會。我還研究過香港現代都市題材寫實小說,這類作品通常關注香港底層困苦,而居住狹窄恰恰是“小人物”伴隨的標志。不少作品寫到大陸新移民(香港回歸前很多港人瞧不起這些新移民,稱為“大陸崽”)的度日艱難,其中就包括住房困難甚至是無處安身的凄涼。香港作家周密密有篇小說《錯摸》很有代表性:作品中的丁伯個是雙目失明的孤寡老人,而社會福利署派來照顧他的護理員單醫(yī)生原本是大陸眼科醫(yī)生。來港后無法考取醫(yī)生牌照,只能做個低級護理員。因無力購房,單醫(yī)生遲遲不能接來還在大陸的妻子與一對小兒女。丁伯怕單醫(yī)生跑來跑去辛苦,便留他在家住下。掛念妻兒的單醫(yī)生頓時有個念頭:何不就勢將妻兒接來在丁伯家住下。丁伯看不見,不弄出聲響就萬事大吉。不久妻兒就住進了丁伯家,過的卻是提心吊膽的“無聲”生活,最終在丁伯的“錯摸”中被揭穿。其實眼瞎心明的丁伯早已察覺,故作不知,是這位善良老人不想讓單醫(yī)生難堪。

離開廣州多年后,有次突然收到香港作家溫紹賢從香港掛號寄來的長篇小說《紅的回憶》。扉頁書有“李運摶教授雅正”,落款日期2012年4月。我當年評論過溫紹賢也是描述香港底層的短篇小說《墮胎記》。溫先生贈寄大作無疑與此有關。拿到書時我有些感動,所謂以文會友是也。后在百度查閱溫先生微博,他還專門提到我對《墮胎記》的評論。

近些年我有兩次出國是坐香港華泰航空公司飛機。雖是路過,也能感覺到香港的寸土寸金地。從深圳邊檢口岸到香港國際機場要走近個多小時,要經過好些個海灣。一路望去,只見海灣邊的小山小島上縫插針般佇立著密集樓房。從密密麻麻的窗戶與小陽臺看,住房面積顯然也不大。這些樓房外觀也不怎樣,海邊潮濕,加上風吹雨淋,都顯得灰不溜秋的。

英國倫敦原是世界人口第一密集的城市,現在這個殊榮落到了香港頭上。而以城市高樓的密集度來說,香港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就那么個彈丸之地,人口卻不少,也難怪香港房價高得嚇人。除銅鑼灣,香港的尖沙咀和中環(huán)也是地皮價格頗貴地段。至于香港那些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富人區(qū)(大陸也一樣),地價自然也不菲,只是平民百姓只能遙望而已。

改革開放初期深圳劃為經濟特區(qū)后,要辦通行證才能進入。而那時到深圳沙頭角那條狹小的中英街購物,對大陸很多普通人來說還是件稀罕事。當時我也去過一次中英街,進到那些香港小店子還真有些奇特感覺。覺得那些操著一口粵語、夾著幾句別扭普通話的“小資本家”過得真是優(yōu)哉游哉。后來倒好,不僅香港的富豪們紛紛來大陸投資,很多港人也爭先恐后跑到深圳購房,深圳房價由此明顯推高,如今的深圳也快有點寸土寸金了。

猜你喜歡
時代廣場香港
練起來
美國 時代廣場 特殊時期logo也要特殊對待
時代廣場的中國鏡頭
繁華背后,是一個念舊的香港
香港之旅
展與拍
我們應該向香港學什么---參加香港工商業(yè)研討班感想
《時代廣場的蟋蟀》中偏離現象的漢譯研究
《時代廣場的蟋蟀》之生態(tài)意蘊
香港
石门县| 株洲市| 彭泽县| 阜新| 日照市| 龙海市| 宜兰市| 随州市| 瑞丽市| 马关县| 涟水县| 公安县| 蕲春县| 哈巴河县| 兴安盟| 莱芜市| 绿春县| 宣汉县| 南澳县| 永修县| 汾阳市| 若羌县| 潼南县| 汝城县| 集贤县| 三台县| 祁门县| 读书| 宾川县| 东乌珠穆沁旗| 兴城市| 修水县| 华宁县| 搜索| 新建县| 西充县| 灵武市| 富锦市| 汝州市| 岱山县| 镇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