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華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8-0043-02
讀書,顧名思義離不開讀。以讀為本的閱讀教學理念早已被大多數(shù)老師所認同。朗讀感悟是《語文課程標準》關于閱讀教學的主導思想之一,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遍喿x是一種個性化行為,是學生的一種個性化體驗。我們的語文課堂里,要重視學生的閱讀,提高閱讀實效。下面我就談談對閱讀教學的幾點淺顯看法:
一、反復閱讀,感知文本
我們都清楚,語文教材中的語言材料,多是經(jīng)過精挑細選的文章,從遣詞造句,到主題思想和寫作特色,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效仿的,是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豐富材料,對學生掌握規(guī)范的漢語言文字大有好處。在2011版新課標之學段目標中,第一、二、三學段分別列出了學用、用、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閱讀目標,這體現(xiàn)了閱讀教學的層次性。其中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是課文朗讀教學的三部曲。
讀正確是朗讀教學在朗讀方面最低層次的要求。特別是在第一學段,學生的朗讀能力還不強,識字任務又比較重,教師在朗讀指導方面的重中之重是引導學生集中精力把課文讀正確,要求做到“四不”:不讀錯字,不丟字,不添字,不重復。在講讀課文中,我們都應以讀為本,將讀貫穿教學始終。每篇課文教學在導入新課后,都可以先給學生錄音范讀或教師范讀,讓學生對課文有個整體把握,再檢查學生們的預習效果,發(fā)現(xiàn)有讀不正確的地方,及時引導學生多讀幾遍,讀準字詞,讀通句子。自由讀、同桌互讀、指名讀、默讀,教師只有引導學生反復與文本接觸,才能把課文讀熟,做到“四不”?!皶x百遍,其義自見”,多次朗讀之后,要理解文本內容就不費力了。教師在此基礎上加強指導,可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朗讀興趣,培養(yǎng)他們自覺朗讀的習慣。
二、用心閱讀,理解文本
讀流利也是朗讀方面的一項要求。韓愈在《師說》中說到:“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在古詩詞、文言文的理解上,學生如果沒有讀好停頓,是很難準確理解課文內容的。讀流利是學生準確理解文本內容的重要保障。讀流利就不能讀破詞語,不一字一頓,不指讀,不唱讀。如“太陽能/發(fā)電”如果讀成“太陽/能發(fā)電”意思就不一樣了。除了不能讀破詞,也不能讀破句子。要讀好長句子中詞語間的停頓。當學生讀準了每個字音,將課文讀正確后,教師可以提個問題,將學生的的注意力轉移到重點句段上來,引導學生用心朗讀重點句段,把課文讀流利,進而體會重點句段在表情達意上的關鍵作用。如第五冊《掌聲》一文,在學生已經(jīng)將課文讀正確,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后,老師要重點引導學生用心讀第三自然段,同時解決問題:同學們的第一次掌聲和第二次掌聲有什么不同?學生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和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第一次掌聲”是英子在經(jīng)過思想斗爭后走向講臺時,教室里不約而同地“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而持久”,第一次掌聲里包含更多的是大家的鼓勵。英子在掌聲的激勵下,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才能,“她的普通話說得很好,聲音也十分動聽”。于是,“教室里又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第二次掌聲里除了鼓勵而外,更多的是贊揚。用恰當?shù)恼Z氣語調流利地讀好重點段,從而讓學生深刻地理解英子在精神狀態(tài)上發(fā)生的一系列變化。
三、個性閱讀,拓展思維
新課標指出: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各學段關于朗讀的目標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課堂上,我們常常對學生說:“請大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薄坝懈星榈乩首x”,朗讀出怎樣的感情呢?我們總是以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對作者情感的體驗來考量學生的朗讀是否有感情,曾經(jīng)我也這樣認為。如閱讀《女媧補天》的第一段時,我讓學生在腦海里想象當時的情景,想象“創(chuàng)造了人類”的女媧目睹了“許多人被火圍困”“許多人在水里掙扎”的心情會是怎樣的。讓他們把對這段話的理解轉化為朗讀的情感,加深個性體驗。但我們學生所動的情卻不一樣:有的學生說女媧看到這種出乎意料的情景,心里一定非常震驚和著急,讀的時候應該是吃驚上揚的語氣;有的學生認為女媧看到的這些景象都太悲慘了,應該讀得低沉些。而我贊同部分學生們所說的——應該讀出悲慘的感覺來。在我苦口婆心的堅持下,學生朗讀這一段時,果然壓低聲音了。學生的個人感悟不見得沒道理,然而在我——老師統(tǒng)一的標準下,個性化理解沒有了,朗讀興趣受到打擊,想想真是太不應該了。
學生是學習主體,老師是主導。課堂教學上,教師的教就是千方百計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個性化理解去學習語文,而不應該把自己對文本的理解體會強加給學生,忽視學生的情感。如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時,最后兩句話“青蛙為什么沒參加?他在洞里睡著啦?!辈煌膶W生就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讀法。有學生認為應讀小聲,讀時可以加上表現(xiàn)生怕吵醒小青蛙的動作:用右手食指放在嘴唇前。另有學生認為可以讀大聲點,加上對青蛙沒來參加小畫家活動表示不高興的動作:兩手一攤,皺一下眉。也有學生認為應該讀出恍然大悟的感覺來:之前,不知道青蛙為什么沒參加,想了想,才明白青蛙是睡著了。學生這些個性化的理解,我都加以鼓勵。也許學生的理解不是很到位,但正是這些可愛的學生,讓我們的課堂更加多姿多彩!
閱讀是語文課程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不要用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讓我們的學生在閱讀教學中自主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培養(yǎng)正確的思想觀念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責任編輯 劉 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