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關于《莊子》的文學類型,當今學界多以“浪漫”視之,或謂其部分篇章屬于現(xiàn)實型文學。然而,進一步考察則會發(fā)現(xiàn),《莊子》總體上屬于象征型文學?!肚f子》采用“藉外論之”的“寓言”形式來寓理寄意,其“寓言”即是以象征方式表達意理。《莊子》中的寓言在整部著作中占9/10,從而形成了寓言體象征文學的獨特風格。因此,《莊子》不僅分屬浪漫型文學和現(xiàn)實型文學,更應統(tǒng)屬于象征型文學。莊子是中國象征文學無可爭議的第一大師。
關鍵詞:《莊子》;“寓言”;象征型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7.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0751(2014)06-0157-06
關于《莊子》的文學類型,當今學界多以“浪漫”視之。筆者在論述了其中部分篇章屬于現(xiàn)實型文學之后①,進一步發(fā)現(xiàn),《莊子》總體上屬于象征型文學。
象征型文學作品是一種側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審美意蘊的文學形態(tài)。它具有超越形象自身的寓意性,啟示人們透過意象表層去體味、領悟更深邃的意蘊,思考、探尋其豐富的“言外之意”“象外之意”,其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朧性。從事象征型文學創(chuàng)作的作家認為人的精神與自然萬物是息息相通的,在可見的事物與不可見的意識之間存在著對應和默契。因此,他們致力于尋找、塑造精神狀態(tài)的“對應物”,通過帶有象征意味的客觀事物暗示主觀精神。為了暗示某種深遠、普遍的哲理、意蘊和主觀情思,他們或對現(xiàn)實事物進行變形化、擬人化處理,或憑借想象虛構出非現(xiàn)實的事物,從而塑造出概括性、虛擬性很強的形象。作家通過具象與抽象、個別與一般、現(xiàn)實與超現(xiàn)實統(tǒng)一的假定性形象,以求實現(xiàn)其創(chuàng)作意圖。②以上述理論觀照《莊子》,我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莊子》寓言非常符合并完全具備這些特點?!肚f子》基本上屬于寓言,即所謂“寓言十九”,那么,《莊子》就不僅分屬浪漫型文學和現(xiàn)實型文學,更應統(tǒng)屬于象征型文學。
一、“寓言”即象征
關于《莊子》的體例,在其被稱為全書凡例的《寓言》篇有一大段自述: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十九,藉外論之。親父不為其子媒。親父譽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罪也,人之罪也。與己同則應,不與己同則反;同于己為是之,異于己為非之。重言十七,所以已言也,是為耆艾。年先矣,而無經緯本末以期耆者,是非先也。人而無以先人,無人道也;人而無人道,是之謂陳人。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所以窮年?!秦囱匀粘?,和以天倪,孰得其久!萬物皆種也,以不同形相禪,始卒若環(huán),莫得其倫,是謂天均。天均者,天倪也。
這段話明確指出其書是由“寓言”“重言”“卮言”三者組成的,并分別說明了“三言”在全書所占比重,各自的概念特征、功能作用及使用緣由。被稱為全書自序的《天下》篇在總結《莊子》體例時亦云:“以天下為沉濁,不可與莊語,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顯而易見,《莊子》自謂其文為“三言”體,它大異于此前諸子的語錄體、自言體、直言體,是一種獨創(chuàng)的新型文體。
如何正確理解“寓言”“重言”“卮言”即“三言”?筆者認為,“寓言”泛指“藉外論之”的寄寓之言,“重言”特指假托“耆艾”的借重之言,“卮言”專指作者因事推衍的議論之言。它們各有其具體功用和使用緣由,但是總的背景,是因為天下沉迷混濁,不能用莊重、實在的言詞來談論,又不能不自然而然地稍加推衍、點撥、引導、闡發(fā),因而用“寓言”來廣泛地暗示事理,開闊思路,擴大影響(“以寓言為廣”),用“重言”來使人信以為真樂于接受(“以重言為真”),用“卮言”來推衍、點化、引申、發(fā)揮(“以卮言為曼衍”),三者的有機結合,形成了莊子獨特的文體。在“三言”中,就思想內容而言,“卮言”往往是莊文畫龍點睛式的意旨所在,無疑是最重要的言論。《天下》篇評述莊子學術,大概正是從這方面著眼,而以“卮言”為首,“重言”“寓言”次之。但就文章體例而言,則無疑應以“寓言”為代表。因為“寓言”在全書中比重最大,占9/10,而且包含著“重言”,連帶著“卮言”。很顯然,“寓言”是《莊子》最重要和最有代表性的文體。表述莊文體例的《寓言》篇以“寓言”為首且以之名篇,已足以說明這一點。正因此,我們理所當然地可以“寓言”代表“三言”,簡稱《莊子》為“寓言體”。③
《莊子》既然以“寓言”為主,可簡稱為“寓言體”,那么,這種“寓言體”就文學類型而言,又自然屬于象征型文學。
首先,寓言本來就是一種取象以寓意的象征文學。莊子“寓言”的最大特點,就在于它的寄寓性,言在此而意在彼。宣穎云:“意在于此,而寄言于彼?!蓖跸戎t云:“寄寓之言,意在于此,而寄于彼?!边@正好符合象征文學間接暗示性的特點。莊子深奧的哲理主要不是通過邏輯推理來直接闡明的,而多是通過寓言故事來間接暗示的。他所追求的“逍遙無待”的理想人格精神境界,是通過大鵬、宋榮子、列子形象來間接烘托圣人、神人、至人形象,暗示理想人格的。他那“去故與知”“因其固然”“常因自然而不益生”的修養(yǎng)方法,是借助“渾沌之死”“象罔得珠”“澤雉”“庖丁解?!薄棒敽铕B(yǎng)鳥”等寓言故事蘊涵暗喻的。他的社會批判思想,主要是通過“髑髏見夢”“伯樂治馬”“儒以詩禮發(fā)?!钡仍⒀怨适聛碛魇镜?。他的超世、遁世、順世三種處世態(tài)度,也主要是以“方外”“陸沉”“游刃”的感性形象及故事讓人意會的。正如崔大華所說:“在《莊子》中的每一個寓言后面都站著一個哲學結論,蘊涵著一種哲學思想?!雹苓@種側重用形象描繪來間接暗示、寄寓哲理、意蘊的做法,正屬于象征手法,是象征文學最顯著的標志。
其次,由于形象大于思想,特別是“寓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寄寓性,莊子寓言的意蘊隱晦艱深,朦朧多義,頗多歧解,這又符合象征文學朦朧多義的特性。如“鯤鵬”寓言,大鵬南徙是有待還是無待,是逍遙還是不盡逍遙,論者的解讀頗有分歧。《齊物論》中“朝三暮四”的故事,謂狙公(養(yǎng)猴的老翁)給猴子分芋(橡子),說:“給你們早上三個晚上四個”,眾猴皆怒;又說:“那么早上四個晚上三個”,眾猴皆喜?!懊麑嵨刺潱才瓰橛?。”莊子的本意,是要人們破除狹隘的是非觀念,從更宏觀的視野中齊萬物,一是非。但讀者有的理解為諷刺狙公愚弄欺騙猴子,有的理解為嘲笑猴子愚昧無知,有的理解為諷刺一般人為手段的變化所迷惑,等等,各有道理。在“庖丁解?!钡墓适吕?,作者的本旨在于說明順時養(yǎng)生的道理,但我們常常理解為做事應順應客觀規(guī)律,或者熟能生巧等等,這恐怕是莊子始料不及的?!度碎g世》中有一則寓言:“夫愛馬者,以筐盛矢,以蜃盛溺,適有蚊虻,仆緣而拊之不時,則缺銜、毀首、碎胸。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可不慎耶!”這則“愛馬者”寓言,與其上文的“養(yǎng)虎者”一樣,本意是用以比喻伴君如伴虎的事君之難,“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但是通過這個故事,人們領會的并不至此,往往聯(lián)想到主仆關系、上下級關系、人際關系以及子女教育等,意蘊十分豐厚?!稇弁酢分械摹皽嗐缰馈币馓N亦甚朦朧。莊子的本意就不好把握,或者是主張帝王應無知無欲,順應自然,無為而治;或認為人的智慧不能開發(fā),應去知與故,因其固然。而人們又往往意會為好施無好報、好心做錯事等。莊子寓言這種朦朧多義的特性,正是象征文學的重要特征。
最后,象征文學為了寄寓審美意蘊,或憑借想象虛構非現(xiàn)實形象,或對客體形象進行變形化、擬人化的加工處理,使其具有超越自身的內涵,莊子寓言正是這樣。象征文學往往淡化具體的時間與空間,使形象系列擺脫具體環(huán)境的限制,以期賦予形象以更廣泛的象征性,莊子寓言也是這樣。寓言以寓意為本體,以虛構假托的形象和故事為喻體,其本質在于比喻。作為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寓言是由比喻發(fā)展演化而來的,是比喻的高級形態(tài);真是無獨有偶,象征也是由比喻發(fā)展演化而來的,也是比喻的高級形態(tài)。寓言和象征,其藝術本質是相同的。因此,莊子的“寓言體”,和詩歌領域的“比興體”一樣,都屬于象征文學的范疇。莊子的“寓言”,實即象征。
二、《莊子》寓言體象征文學的獨特風格
《莊子》中的寓言在思想與藝術相結合的總體風貌上,大體還有以下獨到之特點:
1.寓真于誕,寓實于玄
《莊子》作為寓言體象征文學作品,不是一般的“意在于此,而寄言于彼”;作者總是巧妙地把自己的真實思想,寓寄在虛妄荒誕的故事之中,在波詭云譎的形式下包含著精妙深微的意旨,從而形成了他那寓哲理真諦于荒誕玄虛之中,真實深刻與奇幻怪誕融為一體的特殊風格。
莊子的想象力超群絕倫。他既善于憑空虛構超現(xiàn)實的形象和境界,又善于對現(xiàn)實事物進行虛擬、變形和改塑,隨意編織出一個個異彩紛呈、奇妙動人的故事,從而構成其寓言奇幻神秘的表象世界,以寄寓其深邃精微的哲思真理。他異想天開地勾畫出神人、真人、至人的形象,著意渲染其神異超逸的風采,以寄寓他逍遙無為、自由超邁的理想人格;他以“子綦喪我”“莊周夢蝶”等荒誕夢幻故事,暗喻“齊物”“物化”的艱深主題和高妙理論;在《德充符》中,他讓一個個怪誕的畸人、丑人粉墨登場,現(xiàn)身說法,以其離奇的際遇演示“德有所長,而形有所忘”及“遺形取神”等深刻道理;在“櫟社樹”“商丘大木和荊氏之木”“山木與雁”等充滿玄機的故事中,寄寓著作者實實在在的處世哲學;在“蝸角觸蠻之戰(zhàn)”的荒誕故事中,蘊涵著他對諸侯戰(zhàn)爭極端藐視、強烈不滿的真情實感;在“孟孫才處喪不哀”(《大宗師》)、“鼓盆而歌”(《至樂》)、“天地棺槨”(《列御寇》)、“拒楚王聘”(《秋水》)、“林回棄璧”(《山木》)、“列子拒粟”(《讓王》)等怪誕故事中,體現(xiàn)了作者對待生死、名利的真實態(tài)度。他還以一枝神筆點化自然萬物以及抽象概念,使之幻化為人,驅使它們對話論理,進行思想交流,以寄寓其觀點和主張。
“寓真于誕,寓實于玄”,是莊子建構其非凡哲學思想體系的必然,同時表明莊子善于尋找、塑造其哲學思想體系的系列象征物。他不但抓住了各個象征意象、故事的某種特性,通過虛擬、變形把它凸現(xiàn)出來,使之具有哲學意味,而且還掌握了具體形象與抽象哲理之間的某些相通之處,從而使抽象與具象、哲學與文學、現(xiàn)實與浪漫、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奇妙、和諧、完美地結合起來,水乳交融,渾然一體。這“不但使其敏慧深邃之思想益發(fā)引人深思,而且使其生動鮮明的藝術形象更加奇異誘人”⑤。更重要的,還在于使其寓言形成了形象即思想、內容即形式的圓融生命體。聞一多先生說:“讀《莊子》,本分不出哪是思想的美,哪是文字的美。那思想與文字,外形與本質的極端的調和,那種不可捉摸的渾圓的機體,便是文章家的極致?!雹捱@正是對莊子寓言體象征文學這一神奇絕妙之藝術創(chuàng)造的精彩評論和熱情禮贊。
2.辭趣華深,文思超逸
《莊子》寓言體象征文學把深刻的哲理寓于虛妄的形象和情節(jié)之中,在一種超現(xiàn)實的氛圍里巧妙地表達作者真實的思想。全書深于比興,深于取象,辭趣華深,文思超逸。
莊子寓言多是從“道”的角度闡幽發(fā)微、總結規(guī)律、開闊視野、表現(xiàn)理想的。由于蘊寓的哲理極為深刻,更加以想象之神奇、形象之虛幻、描寫之生動、語言之華豐,因而意趣既深,文辭又美。如“庖丁解?!?,既描繪出“道進乎技”的境界,又總結出“因其固然”的規(guī)律,又深寓養(yǎng)生處世做事之哲理,啟人至深;而其“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的文情辭采,同樣美妙絕倫,如詩,如畫,如舞,如樂,五音繁會,響遏行云,令人陶醉。又如《秋水》開篇一段描寫,作者起筆就給我們描繪出一幅壯闊的黃河秋水圖:秋汛時節(jié),百川灌河,河水暴漲,洶涌浩蕩,涯岸之間牛馬難辨,好不壯觀!但作者并未在此流連忘返,而通過河伯順流東行,把讀者引向更為壯闊的境界,這就是水天相連、浩淼無際的大海,使人眼界頓開。于是河伯由喜而慚,望洋興嘆。下文北海若的滔滔議論,更出人意表,令人眼界大開。這則寓言構思奇妙,想象宏富,描摹生動,尤其具有濃郁的抒情性,富有詩的特質、詩的意境、詩的情韻、詩的旋律,加上詩的語言,完全可以看作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詩。而在優(yōu)美的形式下,又寓含著深刻的主旨:破除自我中心心境,開闊人的認識視域,揭示價值判斷的相對性。它不僅給人以藝術的享受,更給人以哲理的啟迪。其他寓言,也莫不“意出塵外,怪生筆端”,意趣盎然,辭采華茂。正如詹安泰先生所說:“他的文學真是像海洋一樣的闊大,浩浩落落,莫見涯涘,取材非常廣泛,無論一事一物,一到了他的筆端,便寫得活活有生氣,情志意趣,迭起橫生。他又富于想象力,用他特長的‘寓言體,寫出許多神話故事,寄托著深遠悠渺的意旨。有時又用幽默諷刺的筆調,或謹嚴,或輕松,微妙警策,另有一番滋味。又加以他那種獨有的縱橫飄悍的筆墨,風詭云譎變化莫測,使人讀其文,如坐春風,如飲醇醪,處處引人入勝?!雹?/p>
3.詞斷意接,詞接意變
清人方東樹認為:“大約太白詩與莊子文同妙,意接詞不接,發(fā)想無端,如天上白云,卷舒滅現(xiàn),無有定型。”⑧這也是歷代讀者以及我們閱讀莊文尤其是莊子寓言的突出感受之一。林云銘曾就《逍遙游》指出:“篇中忽而敘事,忽而引證,忽而譬喻,忽而議論,以為斷而非斷,以為續(xù)而非續(xù),以為復而非復,只見云氣空濛,往返紙上,頃刻之間,頓成異觀。”(《莊子因·逍遙游》篇末總評)劉熙載亦云:“如《逍遙游》,忽說鵬,忽說蟬與學鳩、斥鴳,是為斷;下乃接之曰:‘此小大之辨也,則上文之斷處皆續(xù)矣?!庇终f:“文之神妙,莫過于能飛。莊子之言鵬飛,曰‘怒而飛。今觀其文,無端而來,無端而去,殆得‘飛之機者。”⑨近年崔大華先生在《莊學研究》中又以《達生》篇“顏淵問仲尼”、《山木》篇魯君與市南宜僚的兩段對話等為例,剖析論證了莊子寓言“意接詞不接”“詞接意已變”的特點,并且指出:“這種詩性跳躍,不單是形象、想象的更迭變幻,而常是伴隨著思想意境的飛越提升。”“正是在這詞、意跌宕跳躍的間隔中,形成具有詩性特征的,可供想象和思索馳騁的廣闊空間?!雹獯奘线@些論述,更顯得充分、深刻而中肯。另外,《莊子》寓言還具有“反諷”“荒誕”“黑色幽默”“抽象時空”等特色,這些在當代西方文論和創(chuàng)作中“發(fā)明”的概念和手法,莊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自覺不自覺地運用了。他當然不知道這些后起的名詞術語,但在實際上卻已經“反諷”了,“荒誕”了,“幽默”了,“抽象”了,只是當代西方人進入自覺狀態(tài)罷了。由此更可看出《莊子》寓言的獨創(chuàng)性、超前性和其象征文學的獨特風格。
三、莊子:中國象征文學的第一大師
中華民族是酷愛詩性、崇尚象征的民族。就文學而言,我國第一部詩集《詩經》,就廣泛運用比興手法。這種手法雖然還以借彼喻此、托物起興為特征,但其中已含有一定的象征因素;而像《魏風·碩鼠》《豳風·鴟鸮》等通篇比興的作品,似已接近象征?!吨芤住坟载侈o以簡括的事、象寓示某種哲理、規(guī)律,包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和文化信息,可以說是中國寓言的雛形。《春秋》暗含褒貶、微言大義的詩性精神,亦與象征有關?!蹲髠鳌分小袄先私Y草”(宣公十五年)、“雄雞斷尾”(昭公二十二年,亦見載于《國語·周語下》)的故事,可算作中國最早的寓言。諸子散文在說理論辯時尤喜運用寓言,《論語·陽貨》中的“割雞焉用牛刀”,已具寓言雛形;《墨子·所染》中的“染絲”,《兼愛》中的“晉文公好惡衣”“楚靈王好細腰”,《魯問》中的“擊鄰人之子”“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即屬比較簡單、粗糙的早期寓言;《孟子·梁惠王上》的“五十步笑百步”,《公孫丑上》的“揠苗助長”,《滕文公下》的“楚人學齊語”“於陵仲子”,《離婁下》的“逢蒙殺羿”“乞食墦間”,《萬章上》的“校人烹魚”,《告子上》的“弈秋誨弈”等十余則寓言,簡潔明快,生動活潑,標志著寓言的發(fā)展??梢姡谇f子之前和同時,象征和象征文學早有淵源,且逐漸發(fā)展。及至莊子,異軍突起,后來居上,自覺創(chuàng)作了大量意蘊豐厚深邃、妙趣橫生的哲理寓言(約200則),形成了“寓言群”。他創(chuàng)立了“寓言體”,從各個方面把寓言推向成熟的階段,并成為后世難以企及的一座高峰。
在中國象征文學園地,莊子不僅按時序雄踞榜首,而且以成就冠蓋古今。從文學史看來,中國象征文學的高峰在先秦。莊子寓言大大超越前人,自不必說。在他之后,屈原的作品極大地發(fā)展了《詩經》的比興藝術,形成了完整的比興象征體系,出現(xiàn)了真正的象征體,在中國詩歌史上影響極其深遠。但總體看來,屈騷側重以抒情表現(xiàn)理想,是以浪漫為主,象征為次?!俄n非子》《呂氏春秋》緊承《莊子》,創(chuàng)作了數(shù)量更多的寓言,繼續(xù)把象征文學推向高潮,功不可沒。這些寓言多取材于歷史和民間故事,有很強的現(xiàn)實精神,但卻缺乏更深的哲理意蘊?!稇?zhàn)國策》寓言更是如此,雖奇妙有趣,但功利性太強,未免淺顯小氣。莊子寓言以象征為主,浪漫、現(xiàn)實為副,大氣磅礴,奇幻莫測,其深厚的哲理意蘊顯為他人所不及;其寓真于誕、寓實于玄,辭趣華深,文思超逸以及跳躍跌宕的詩性語言,再加上“反諷”“荒誕”“黑色幽默”“抽象時空”等風格特征,亦是包括《韓非子》《呂氏春秋》在內的先秦各家寓言所沒有的。后世寓言如《說苑》《笑林》《三戒》《艾子雜說》《郁離子》等也都難以與之比肩。先秦一般書中的寓言都間處文中,最多不過像《韓非子》那樣集中于某些篇章,形成“說林”式的寓言群,但都不及《莊子》幾乎全以“寓言”構成篇章,整部書都是“寓言體”,可稱為一部寓言故事集。莊子寓言又不是論辯中可有可無的點綴,而是思想的直接負荷者,是論與據(jù)、哲理與文學的統(tǒng)一,有一定的獨立性。更重要的,莊子還破天荒地提出了“寓言”的概念和理論,《寓言》篇就是他關于“寓言”這一文學形式的理論闡述。“莊子關于寓言的這些理論,奠定了我國古代寓言文學的理論基礎,同時也顯示出他對寓言的本質特點,已有了相當清楚的認識?!崩碚摰淖杂X,使他以明確的意識陵轢諸子,一舉登上寓言的峰巔,雄視百代,至今仍榮膺中國象征文學第一大師的桂冠。
莊子之所以在象征文學領域取得前所未有后所難及的偉大成就,做出如此非凡而巨大的開拓和貢獻,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莊子清楚地認識到,以寓言象征的方式表達思想比抽象說教具有更強的感染力和更好的表達效果,更宜于人們理解、接受,于是苦心經營,大獲成功。如前所說,莊子深諳“親父不為其子媒”“言出于己,俗多不受”的社會心理。為了提高表達效果,實現(xiàn)著述目的,理應采取“藉外論之”的方法。同時由于天下沉迷混濁,不能用莊正的言辭來表達其異端思想;人們在統(tǒng)治階級的長期桎梏和愚弄、毒害下,渾渾噩噩,麻木不仁,對異端的“莊語”恐怕也聽不進去;或許莊子還深感儒墨的直接說教枯燥乏味,面目可憎,不愿蹈其舊轍,于是別出心裁,另辟蹊徑,自覺采用寓言寄意的方式,將精妙、深微的真理寓于“謬悠”“荒唐”“無端崖”的言辭之中,讓讀者在欣賞其虛妄故事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自然而然地受到思想的感染和啟迪,以警悟喚醒世人。這和兩千年后的魯迅棄醫(yī)從文,選擇小說形式以喚醒國民精神的想法、做法似乎出于同一機杼。
其二,莊子的哲學博大精深,不同凡響,非一般形式所能表達,因而寓意象征乃成為表達其博奧哲學的必然選擇,從而齊飛雙贏。葉舒憲先生指出,莊子哲學是一種“詩性智慧”。“詩性智慧不同于一般的哲理、教義、信條,難以用常規(guī)的語言形式去傳達和教授,只能通過特殊的間接形式去激發(fā)和啟導?!肚f子》之文本便是行使此種激發(fā)、誘導功能的載體?!贝苏摌O為精辟。那么,“藉外論之”,寓言寄意,就不僅僅是《莊子》文學風格的體現(xiàn)或某些外在原因促成,也是表達莊子哲學、啟發(fā)詩性智慧的內在需要使然。寓意象征也不僅僅是莊子闡理論道的手段,而且成為闡理論道目的本身。于是,《莊子》的內容與形式渾一,思想與藝術齊飛,哲學與文學同輝,從而大獲全勝,古今莫之能抗。
其三,從思想文化及文學淵源看,莊子對象征文學的巨大開拓,恐怕并未就近借鑒《詩經》的比興思維和儒墨小打小鬧、即興比喻式的寓言,當是跳躍近世,遠承上古,直接來源于神話思維的啟示和對神話傳說的改造。神話思維即原始思維,是初民對于神奇莫測的未知世界的一種直覺體認,其最大的特點是類比式的聯(lián)想。這種聯(lián)想,包括“相似聯(lián)想”“接近聯(lián)想”“對比聯(lián)想”和“因果聯(lián)想”。它“通過各種事物共有的某種表象的特征進行類比,并由已知事物去解釋未知事物,或將一些在本質上并沒有內在聯(lián)系,卻具有某些非本質的外部聯(lián)系的事物,按其原始思維形式組織起來,認為它們都具有因果關系,從而使各種矛盾的事物在幻想中獲得了同一性”。神話思維“本身具有互滲性和混沌性;思維中具體的形象和抽象的觀念往往合而為一;用語言為主要的思維符號;思維本身帶有許多不可捉摸的神秘性;這種思維往往借助于直覺來傳感和領悟,進行思維活動”。很顯然,神話思維與寓言的思維方式是相通的。莊子是自覺地有意識地創(chuàng)作寓言的第一人,他那大量奇幻高深的寓言正是受神話影響,繼承神話思維加以發(fā)展而創(chuàng)作出來的?!霸⒀允菍τ谏裨挼睦^承,又是對于它的否定。也就是說,寓言的起源既有其神話的根源,又是對于神話改造的結果?!鼻f子的一些寓言直接取材于神話,是由神話改造而來的。如《應帝王》中的“渾沌”,就脫胎于《山海經·西山經》中“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的“帝江”。莊子把這一植根于原始思維的神話,加工改造為別有寄托的寓言,宣揚其“順物自然”的思想和“天道無為”的主張?!跺羞b游》中的“姑射神人”,當來自《山海經·中山經》中“姑媱之山”所謂“化為蘨草”“服之媚于人”的“帝女”。經莊子修飾打扮,使之成為綽約動人、飄拂仙游的神人,借以宣揚“逍遙無為”的理想。河神與海神的神話,在《秋水》中被演繹為河伯“望洋興嘆”等故事,以寄托其相對主義的認識論。他還將《山海經·西山經》中“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fā)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的半獸半人之兇神西王母,改造為《大宗師》中得道的“真人”形象。凡此種種,都說明莊子寓言與神話關系密切,說明莊子不少寓言脫胎于神話,是對神話加工改造的結果,是神話哲理化和文學化的產物。同時他以寓言取代神話,也是解構神話使之走向消亡的因素之一。
《莊子》寓言對后世象征文學也有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這主要體現(xiàn)在寓言、小說和其他形式的象征文學作品上。關于這一點,學者多有述論,此不贅述。值得注意的是,自19世紀《莊子》在西方傳播以來,在西方不僅產生了廣泛的思想影響,贏得了眾多的崇拜者,而且對19世紀后期象征派詩人的影響很大。馬拉美就深受莊子影響;瓦萊里詩作描寫的詩人與環(huán)境之間達到“物我合一”就很接近莊子“萬物與我為一”的思想。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詩人圣瓊·佩斯很欣賞《莊子》,他在中國北京創(chuàng)作的長詩《阿納巴斯》,描繪了在溟濛荒漠里參悟大道的壯麗奇觀。奧地利著名象征文學作家卡夫卡對《莊子》特別感興趣。他的《變形記》《椅子》等許多作品在思想和藝術上都與《莊子》中的許多藝術手法和思想觀念相通。西方現(xiàn)代派文學反對按客觀生活的本來面目反映社會生活,追求個體主觀情感不受限制的充分表現(xiàn);不重視外在的客觀現(xiàn)實,而強調非理性的現(xiàn)實、心理化的現(xiàn)實、夢幻的現(xiàn)實和超現(xiàn)實;尤其是超現(xiàn)實主義文學流派,他們力圖把現(xiàn)實與夢幻結合成“超現(xiàn)實”,把夢幻視為對象本身,把虛幻的無意識的心理因素引入文學,使現(xiàn)實夢幻化,力圖從中尋找“最高真實”,這都與《莊子》暗相契合。現(xiàn)代派文學為了表現(xiàn)超感覺的激情和難以捉摸的內在現(xiàn)實,普遍運用非常態(tài)的、變形、荒誕的表現(xiàn)手法,采用奇特的比喻、極度的夸張,使對象象征化,這也與《莊子》相通。西方超現(xiàn)實主義作家的文學作品中或多或少流露的悲觀、絕望情緒和危機感,也與《莊子》相似。以上列舉的文學現(xiàn)象都說明,莊子寓言體象征文學已經而且還將繼續(xù)對世界象征文學產生不可估量的巨大影響。
注釋
①劉生良:《〈莊子〉與現(xiàn)實型文學》,《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08年第5期。②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62—164、169頁。③劉生良:《〈莊子〉“三言”新解說》,《中州學刊》2012年第1期。④⑩崔大華:《莊學研究》,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312、317—319頁。⑤謝祥皓:《莊子導讀》,巴蜀書社,1987年,第106頁。⑥聞一多:《莊子》,《聞一多全集》第2卷,三聯(lián)書店,1982年,第284—285頁。⑦詹安泰等:《中國文學史(先秦兩漢)》,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年,第115頁。⑧方東樹:《昭昧詹言》,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第249頁。⑨劉熙載:《藝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7—8頁。王景琳:《莊子對寓言藝術的貢獻》,《北京大學學報》1986年第1期。趙明:《道家思想與中國文化》,吉林大學出版社,1986年,第147頁。葉舒憲:《莊子的文化解析》,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36頁。李子賢:《試論神話與傳說的區(qū)別》,《山茶》1984年第3期?!度珖裨捓碚撗杏憰C述》,《民間文學論壇》1985年第4期。趙沛霖:《先秦神話思想史論》,學苑出版社,2002年,第111—118頁。郭預衡:《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26—27頁。陸欽:《莊子通義》,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766頁。
責任編輯:行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