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聰,潘 艷,宋銀枝,鄒科文,劉 鎮(zhèn),李 陽,張元貴,吳子君,黎釗賓,劉曉銘
(深圳市寶安區(qū)中醫(yī)院,廣州 深圳 518133)
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醫(yī)體質類型的相關性研究發(fā)現(xiàn),F(xiàn)D患者中醫(yī)體質類型以氣郁質居多,氣郁質心理特征表現(xiàn)為性格內向不穩(wěn)定、敏感多慮,而現(xiàn)代研究認為社會心理因素是FD的發(fā)病機制之一,有研究[1]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等因子積分均高于健康人。因此,筆者運用流行病學方法,調查FD患者各中醫(yī)體質類型焦慮、抑郁積分,分析其相關性。
1.1 診斷標準 參照2006年羅馬Ⅲ學術委員會制定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診斷標準。
1.2 納入標準 1)符合西醫(yī)診斷為功能性消化不良者。2)年齡在18~65歲之間。3)觀察前4周停用其他抗酸、促動力等藥物。4)無賁門、食管及腹部手術史。
1.3 排除標準 1)伴有腸易激綜合征。2)合并消化性潰瘍、胃食管反流病、胃息肉。3)具有嚴重的原發(fā)性心血管病變、肝臟病變、腎臟病變、血液病變、肺臟疾病、或影響其生存的嚴重疾病。
1.4 中醫(yī)體質分型 標準應用信度、效度評價良好的標準化的中醫(yī)體質量表[2-4]進行調查。即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郁質、特稟質9種體質。
1.5 病例來源 調查對象為寶安區(qū)中醫(yī)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門診及住院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00例,及同期體檢的健康患者200例。
1.6 調查方法 對于FD患者做中醫(yī)體質量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測定;健康對照組做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測定。將SAS、SDS測得分分別乘以1.25取整數(shù)為標準分,SAS標準分>50者評定為焦慮障礙,SDS標準分>53者定為抑郁障礙。
2.1 FD患者的中醫(yī)體質類型分布情況 200例FD患者各體質類型構成比:氣郁質>濕熱質>痰濕質>氣虛質>平和質>陽虛質>陰虛質>血瘀質>特稟質。不同年齡消化不良人群體質分布:18~29歲34例(17.0%),30~39歲62例(31.0%),40~49歲57例(28.5%),50~65歲47例(23.5%)。男性患者以濕熱質為主,女性患者以氣郁質為主。
表1 FD患者的體質類型分布情況
2.2 FD患者與健康人群焦慮、抑郁積分比較 FD組的SAS、SDS積分均顯著高于健康對照組(P<0.01)。
表2 FD患者與健康人群焦慮、抑郁積分比較(n=200)
注:與健康對照組比較,#P<0.01
2.3 FD患者各中醫(yī)體質類型的焦慮、抑郁積分比較 由于特稟質例數(shù)為1例,故無納入比較,對8種中醫(yī)體質類型進行積分比較,其中氣郁質SAS、SDS評分均顯著高于其他分型(P<0.01)。
表3 FD患者各中醫(yī)體質類型的焦慮、抑郁積分比較
注:與其他中醫(yī)體質分型比較,#P<0.01
體質是由先天遺傳和后天獲得所形成的,個體在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活動方面所固有的、相對穩(wěn)定的特征,與心理性格具有相關性。個體體質的特殊性,往往導致機體對某種致病因子的易感性。不同的體質類型,容易感受相應的邪氣,易患某類特定的疾病,這就是體質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這就決定了某些體質的人群更容易發(fā)生FD。本研究表明FD人群中以氣郁質、濕熱質傾向最明顯。中醫(yī)體質學認為氣郁質是以氣機郁滯,以神情抑郁、憂慮脆弱等氣郁表現(xiàn)為主要特征,相當于病因學里的情志不遂,而濕熱質以濕熱內蘊,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黃膩等濕熱表現(xiàn)為主要特征,相當于病因學里的飲食傷胃,脾運失職,濕熱內蘊。中醫(yī)學認為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位在胃腸,但與肝、脾二臟關系密切。病因主要有七情所傷、飲食不節(jié)、外邪內侵、體質虛弱等,病機與肝膽的疏泄不及、脾胃的運化失調有關[5]。因此,該研究結果與中醫(yī)病因學相一致。
FD在普通人群患病率為11.0%~29.2%,其中近50%患者合并抑郁、焦慮等精神心理異常和睡眠障礙[6]。研究發(fā)現(xiàn),心理及精神因素加上外界因素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持續(xù)的不良刺激,可通過下丘腦及內分泌系統(tǒng)、酶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和神經(jīng)遞質等作用導致胃腸功能失調[7]。TALLY等[8]研究發(fā)現(xiàn),FD患者平均抑郁癥狀指數(shù)顯著高于對照組,并且癥狀的加重與心理因素有關。本研究發(fā)現(xiàn)FD組的SAS和SDS積分均顯著高于健康對照組,說明FD與抑郁焦慮有明顯相關性,這與文獻報道一致。FD患者的各中醫(yī)體質類型中以氣郁質比重最大,且SAS、SDS兩種積分均顯著高于其他中醫(yī)體質類型。
因此在FD的防治方面,本研究發(fā)現(xiàn)FD患者的中醫(yī)體質分型以氣郁質、濕熱質傾向最明顯,且氣郁質患者有明顯的焦慮及抑郁傾向,根據(jù)中醫(yī)體質學提出了“辨體論治”的概念[9],對于濕熱質的調體方法為分消濕濁,清泄伏火。代表方為瀉黃散、瀉青丸、甘露消毒丹等,常用藥物有藿香、梔子、石膏、甘草、防風、龍膽草、當歸、茵陳、大黃、羌活、苦參、地骨皮、貝母、石斛、茯苓、澤瀉等。對于氣郁質的調體方法為疏肝行氣,開其郁結。代表方為逍遙散、柴胡疏肝散、越鞠丸等,常用藥物有柴胡、陳皮、川芎、香附、枳殼、白芍、甘草、當歸、薄荷等。結合心理疏導治療,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0]。鼓勵易感人群及患者改變生活方式與調整飲食習慣,培養(yǎng)廣泛的興趣和愛好,逐漸改善內向性格和抑郁心理,充分發(fā)揮中醫(yī)藥特色及優(yōu)勢綜合調理體質、改變病理體質,減少FD的發(fā)病率及預后。
[1]張曉光,胡品津,王啟儀,等.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心理因素和自主神經(jīng)功能的研究[J].胃腸病學,2006,11(5):2952-2971.
[2]王琦,朱燕波,薛禾生,等.中醫(yī)體質量表的初步編制[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3):12-14.
[3]朱燕波,王琦,薛禾生,等.中醫(yī)體質量表性能的初步評價[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3):15-17.
[4]朱燕波,王琦.中醫(yī)體質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評價[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7,16(7):651-654.
[5]陳泓靜,陸為民.中醫(yī)藥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J].吉林中醫(yī)藥,2014,34(4):366-368.
[6]MAHADEVA S,GOH K L.Epidemiology of functional dyspepsia:a global perspective[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6(12):2661.
[7]HARTONO J L,MAHADEVA S,GOH K L.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various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do differences exist[J].Dig Dis,2012,13(5):252-257.
[8]KOLOSKI N A,TALLEY N J,BOYCE P M.A history of abuseincommunity subjects with irritab lebowel syndrome and functional dyspepsia:the role of other psych osocial variables[J].Digestion,2005,72(2/3):86-96.
[9]王琦.論辨體論治的科學意義及其應用(一)[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6,30(2):130-133.
[10]何泮,鄭粵文,游敏玲.和中方遞減法配合心理疏導治療老年難治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觀察[J].吉林中醫(yī)藥,2006,26(4):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