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苑英 陳漢文 吳毅芬
摘要]目的 探討腦卒中和腦血管血流動力學與體重指數(shù)的關(guān)系。 方法 隨機抽取廣東省恩平市東門、青云、西門、東安4個社區(qū)900例≥40歲體重正常、超重、肥胖的居民,分為正常體重組(520例),超重組(320例),肥胖組(60例)。調(diào)查其體重指數(shù)及腰圍、臀圍、血壓等測量,并測量腦血管血流動力學,探討腦卒中相關(guān)危險因素的情況。 結(jié)果 高血壓、糖尿病發(fā)病率隨體重指數(shù)上升而增加(P<0.05);腦血管血流動力、腦血管功能總分則隨體重指數(shù)上升而降低(P<0.05)。 結(jié)論 肥胖和超重可致腦血流動力學異常,增加卒中風險。
[關(guān)鍵詞] 體重指數(shù);腦血管;血流動力學;腦卒中
[中圖分類號] R743.3???[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09-77-03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ity cerebral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hemodynamics and body mass index
HE?Yuanying??CHEN?Hanwen??WU?Yifen
First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Enping People's Hospital, Enping 529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ity cerebral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hemodynamics and body mass index. Methods 900 residents over the age of 40 years with normal weight,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Dongmen, Qingmen, Ximen and Dong'an communities of Enping City, Guangdong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normal weight group (520 residents), the overweight group (320 residents) and the obesity group (60 residents). The residents' body mass index, waist circumference, hip circumference and blood pressure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ir cerebrovascular hemodynamics was measured. The risk factors of cerebral stroke were explored. Results The incidences of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rose as the body mass index increased (P<0.05); The cerebrovascular hemodynamics and total score of cerebrovascular function dropped as the body mass index increased(P<0.05). Conclusion Obesity and overweight can cause cerebrovascular hemodynamic abnormalities and increase the risk of cerebral stroke.
[Key words] Body mass index; Cerebrovascular; Hemodynamics; Cerebral stroke
隨著營養(yǎng)水平的提高、環(huán)境污染日益嚴重、食品安全問題以及現(xiàn)代社會壓力的增大,肥胖在人群中占有的比例越來越高,體重指數(shù)(BMI)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影響腦部血流動力學,可能間接導致腦卒中的發(fā)生[1-2]。相關(guān)流行病學表明:體重的改變與血壓的變化呈正相關(guān),降低體重可減少患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的危險性。本文獻通過選取廣東省恩平市東門、青云、西門、東安4個社區(qū)900例≥40歲體重正常、超重、肥胖居民,進行體重指數(shù)、腰圍、臀圍、血壓、腦血管血流動力學等調(diào)查,分析腦卒中和腦血管血流動力學與體重指數(shù)的關(guān)系,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廣東省恩平市東門、青云、西門、東安4個社區(qū)。選取社區(qū)中≥40歲體重指數(shù)正常、超重和肥胖居民共900名作為研究對象,收集一般人口學資料,本次研究納入男382人,占42.4%,女占518人,占57.6%。
1.2?研究方法
測量已納入研究對象的身高、體重、腰圍、臀圍,按照國際生命科學學會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的符合中國的肥胖診斷標準:BMI=身高/體重2,正常組:BMI 19~23kg/m2,超重組:24~25kg/m2,肥胖組≥26kg/m2。同時,測量研究對象血壓及調(diào)查其它腦卒中危險因素,測量腦血管血流動力學,評估腦血管功能。根據(jù)以上標準,正常體重組: 520例,平均年齡(58.0±11.5)歲;肥胖組: 320例,平均年齡(60.0±11.9) 歲;超重組:60例,平均年齡(61.5±9.5)歲。
1.3?測量指標
儀器采用上海麥登電子設(shè)備有限公司CV-300型腦血管血流動力學檢測儀,觀測腦血管血流動力
表1??各組腦卒中危險因素暴露情況[n(%)]
組別 例數(shù) 卒中家族史 高血壓 糖尿病 吸煙 飲酒
正常體重組 520 12(2.31) 100(19.23) 10(1.92) 150(28.85) 130(25.00)
超重組 320 17(5.31)# 80(25.00)# 10(3.13)# 96(30.00) 76(23.75)
肥胖組 60 6(10.00)#* 22(36.67)#* 5(8.33)#* 18(30.00) 15(25.00)
x2 34.98 14.67 41.79 2.54 3.24
P 0.00 0.00 0.00 0.47 0.36
注:與正常體重組對比,#P<0.05;與超重組比較,*P<0.05
表2??各組腦血管血流動力學指標情況()
組別 例數(shù) Q mean(cm/m3) V mean(cm/s) V max(cm/s) V min(cm/s)
正常體重組 520 9.85±1.85 22.00±4.50 41.50±9.05 10.55±3.45
超重組 320 9.45±1.62# 20.01±4.32# 39.65±8.25# 9.85±3.32#
肥胖組 60 9.02±1.00#* 18.55±4.25#* 37.08±8.32#* 8.85±3.14#*
F 9.63 30.45 9.53 9.26
p 0.00 0.00 0.00 0.00
注:與正常體重組對比,#P<0.05;與超重組比較,*P<0.05
表3??三組腦血管血流動力學積分值(CVHI)情況
組別 例數(shù) 積分值 血流動力學積分值[n(%)]
<25 <50 <75 75以上
正常體重組 520 85.00±25.35 20(3.85) 26(5.00) 65(12.50) 409(78.65)
超重組 320 76.45±23.65# 22(6.88)# 32(10.00)# 63(19.69)# 203(63.44)#
肥胖組 60 61.73±24.43#* 6(10.00)#* 10(16.67)#* 18(30.00)#* 26(43.33)#*
x2 30.25 23.66 26.62 21.57 46.32
p 0.00 0.00 0.00 0.00 0.00
注:與正常體重組對比,#P<0.05;與超重組比較,*P<0.05
學指標及雙側(cè)各項指標的積分值。具體指標包括:雙側(cè)頸動脈的平均血流量(Qmean)、平均血流速度(Vmean)、最大血流速度(Vmax)及最小血流速度(Vmin),比較各指標雙側(cè)平均值。
1.4?統(tǒng)計學處理
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分析,兩組率比較用x2檢驗,多組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2.1?各組腦卒中危險因素暴露情況比較
經(jīng)比較,高血壓、糖尿病發(fā)病率隨BMI增加顯著上升增加(P<0.05)。見表1。
2.2?各組腦血管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腦血管血流動力學的各項指標均有明顯的變化:超重組、肥胖組雙側(cè)腦血管平均血流量均值、平均血流速度均值、最大血流速度均值、最小血流速度均值較正常均明顯減慢(P<0.05)。見表2。
2.3?三組腦血管血流動力學積分比較
超重、肥胖組腦血管功能積分比正常體重組腦血管血流動力學(cerebral vascular hemodynamics index, CVHI)積分明顯降低,隨著BMI增加而下降(P<0.05)。見表3。
3?討論
腦卒中又稱腦血管意外,是神經(jīng)內(nèi)科中腦血液循環(huán)障礙所致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的一組臨床綜合征[3]。隨著人們近年來飲食、生活習慣的改變及工作壓力的增加,腦卒中在中青年中的發(fā)病率逐年攀升,其死亡率高達12.7%,致殘率達75%[4]。腦卒中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痛苦的同時,也給家庭和社會造成了沉重的經(jīng)濟和醫(yī)療衛(wèi)生方面的負擔。目前病因?qū)W對于腦卒中的發(fā)生尚不十分清楚,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壓是造成腦卒中的一大危險因素。其他因素如遺傳、種族、性別、生活方式、人口學特征、疾病史及職業(yè)等也與腦卒中的發(fā)生有關(guān),但研究結(jié)果尚不一致[3,5]。截止目前,有國外研究表明,升高的BMI指數(shù)與腦卒中的發(fā)生呈正相關(guān),對腹型肥胖與腦卒中關(guān)聯(lián)性研究的結(jié)論尚未達到一致[6]。
本文獻通過研究廣東省恩平市東門、青云、西門、東安4個社區(qū)≥40歲體重正常、超重、肥胖居民體重指數(shù)、腰圍、臀圍、血壓、腦血管血流動力學等指標,分析腦卒中和腦血管血流動力學與BMI的關(guān)系。從本研究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與正常體重組相比,超重組合肥胖組在暴露因素的卒中家族史、高血壓、糖尿病中比例明顯高于BMI正常體重組(P<0.05),而肥胖組上述疾病的發(fā)病比例較超重組升高,表明超重、肥胖組較正常體重組具有更高比例不良的疾病基礎(chǔ),提示可能是腦卒中發(fā)生的危險因素。與此同時,比較各組腦血管血流動力學指標時發(fā)現(xiàn)不僅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發(fā)病率隨BMI增加顯著上升增加,超重組、肥胖組的雙側(cè)腦血管平均血流量均值、平均血流速度均值、最大血流速度均值、最小血流速度均值均較正常組均明顯減慢(P<0.05),表明超重組、肥胖組的腦部血流動力學較常人出現(xiàn)異常,腦部長期的供氧相對不足,血流動力下降可能是導致后期發(fā)生腦卒中的不良內(nèi)環(huán)境。另一方面,比較各組的腦血管功能積分情況,超重、肥胖組腦血管功能積分比正常體重組腦血管血流動力學積分明顯降低,隨著BMI增加而下降(P<0.05)。
相關(guān)研究已明確表明肥胖是發(fā)生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膽固醇血癥的一大危險因素,而且是代謝綜合征發(fā)生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7]。肥胖引致的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均能不同程度增加腦卒中和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的危險性,肥胖可能作為腦卒中發(fā)生的中介因素。從另一方面,多種危險因素長期作用的結(jié)果可導致腦血管血液動力學的改變。血流動力學積分(CVHI)與腦血管病變的程度有密切相關(guān),CVHI越低發(fā)生卒中的風險越大,發(fā)生卒中的時間越早,因此,CVHI是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本研究結(jié)果與相關(guān)研究基本一致[8]。
綜上所述,BMI增高是發(fā)生腦卒中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可使腦卒中的危險性顯著升高。因此,重視腦卒中“一級預防”勢在必行,控制體重、增強體質(zhì)、對腦卒中高危人群進行健康教育和干預措施具有重要意義,這是降低腦卒中發(fā)病率的有效途徑[9-10]。由于上述提及的危險因素均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因此,應(yīng)倡導腦卒中高危人群長期堅持低鹽低脂飲食、戒煙、限酒、適量有氧運動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積極防治高血壓、糖尿病。若能盡早做好預防,普及高危人群預防策略,相信能夠有效降低腦卒中的發(fā)病率[11-12]。因此建議在高危人群中,有必要對有腦卒中危險因素暴露的人群進行腦血管血流動力學的檢測、腦血管血流動力學評分,以便做到早預防、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
[參考文獻]
[1] 赫鵬,孫文慧,馬翠,等.中青年體質(zhì)指數(shù)、腰圍及腰臀比與腦卒中發(fā)生的相關(guān)性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15(17):1924-1927.
[2] 羅強興,林青,羅桃英,等.中青年腦卒中患者腦血管血流動力學研究[J].解剖學研究,2012,34(4):293-294.
[3] 張鳳強,郭希正,王惠平,等.門診篩查高危因素暴露者與腦卒中發(fā)病風險關(guān)系的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2,14(7):1136-1137.
[4] 王曉會.血壓、血脂、血糖及腎功能不同水平對老年高血壓心血管事件的影響[D].廣州:廣州醫(yī)學院,2012.
[5] Andersen KK,Olsen TS. Body mass index and stroke:overweight and obesity less?often associated with stroke recurrence[J].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2013,22(8):576-581.
[6] Liu M. Newer challenges to restore hemiparetic upper extremity after stroke: HANDS therapy and BMI neurorehabilitation[J].Hong Kong Physiotherapy Journal,2012,30(2):83-92.
[7] 吳升平, 王文志, 杜曉立,等.北京社區(qū)老年人群腦卒中危險因素隨訪觀察[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4,24(7):609-610.
[8] 楊永舉, 楊永舉, 黃久儀,等.體重指數(shù)與腦血管血流動力學及腦卒中的關(guān)系[J].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9(5):551-552.
[9] 孫智善,孟然.腦卒中的一級預防[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 ,2013,(9):3710-3712.
[10] 彭小英.淺談腦卒中危險因素及一級預防[J].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2,29(5):570.
[11] 李秋菊,王立明,梁偉東,等.“針對性健康教育”在腦卒中一級預防中的應(yīng)用研究[J].黑龍江醫(yī)學,2012,36(5):324-325,328.
[12] 徐疆,王婕,陳文玲,等.社區(qū)一級預防對高血壓性腦卒中的預防意義[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2,14(17):375-376.
(收稿日期:2014-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