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樹成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4-0092-01長期以來,人們習慣于把教學理解為:以"教"為基礎,先"教"后"學"。教師教多少,學生就學多少;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教"支配、控制"學","學"無條件地服從"教"。"教學"由共同體變成了單一體,學生的自主性、獨創(chuàng)性缺失,主體性被壓抑。新課程改革徹底改變了這種教學方式,倡導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面向全體學生,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做到"先學后教"呢?我在課堂的教學實踐中進行了以下的嘗試:
1.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把學生擺在第一位
"先學"中的"先"字,其含義是的強調學生的主體意識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希望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要先入為主,主動探究。以自主學習、生生合作等方式,為"課堂教學"建構一個前置性平臺。
"后教"中的"后"字則更是對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教師絕對權威的弱化,它更多的是強調教師要轉變角色,走下講臺,以服務者、促進者的身份積極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來,打破以往老師教學生學,老師主動學生被動的僵死的教學模式。
"以學定教"是根據語文教學中的知識來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學生素養(yǎng),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種教學策略。
"以學定教"中的"學"指的是與學生的發(fā)展有關的內容,諸如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時間、學習效果等。 "教" 指的是與教師的教學活動有關的內容,諸如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時間、教學效果等。"教"是建立在學生自主學習新知,自主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教師根據學生在自學中尚未解決的問題,作適時、適當的引導、點撥,以實現課堂教學時間有效運用、高效運用,從而避免教學的低效和無效。
如教學《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時,我先出示了課題,讓學生讀"活"讀"透"文題,這里的"活"與"透"包含三個層次:一是讀出個性,二是讀出理解,三是讀出疑問。接著以疑問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在這些問題中,你認為哪些問題最重要、最值得研究?哪個問題應最先解決?"老師在對學生提出的問題:①什么是'生命橋'?②'生命橋'比喻什么?③為什么說這是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④'海峽'是什么意思?⑤這座'生命橋'是怎樣跨越的?進行梳理后,確定問題③⑤作為最重要的問題,然后問:"同學們,我們平時學習一篇課文,除了要解決一些問題,還要學會些什么?"這樣把學生引導到自定學習目標上,如:"學會生字新詞"、"讀通、讀熟、讀懂課文" 、"知道課文主要內容" 等。
2."先學后教,教學互導",激發(fā)的學習潛能
"先學后教,教學互導"的課堂教學模式,主要分為五步:
第一步:課前預習自學,根據年級的不同,對學生的預習也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低年級主要讀通課文,標劃好自然段,嘗試自學認識生字。中年級在此基礎上,結合課后練習題或根據老師提供的問題,進行閱讀,并進行初步的質疑和標注;高年級則在中年級的基礎上對課文進行初步的分析,并談自己的感受。
第二步:檢查預習、鞏固預習,重在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等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引導學生根據預習問題再次進行嘗試性自學,看看是否有了新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步:集體研討,主要引導學生探究問題,突出思考的習慣以及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在操作中,緊扣預習中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集體研討,教師適當引導,落實以學定教,進行合作釋疑,這是重點。在此過程中,發(fā)現學生的疑難點、易錯點、興趣點,并有效的將教學內容與學生興趣點進行有機的結合,做到"以學定教"和"三講三不講"(講學生通過自學還未解決的問題,講規(guī)律、講方法;學生沒有充分預習的不講;學生通過自學能解決的問題不講;學生通過交流能解決的不講)。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三學會三養(yǎng)成"(學會自學、學會獨立思考、學會交流與思考,養(yǎng)成參與課堂討論,傾聽老師和同學意見,并準確表達自己觀點的習慣。)
第四步:檢測鞏固,反饋學生學習情況,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
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緊扣。首先,教師在每次新授課之前,都要安排預習內容,提出預習要求,設計自主探究的題目,要求預習任務具體化,以題引領預習,使學生有目的地自主學習,并將自己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然后,利用上課5分鐘的時間,檢查學生對生字詞以及課文朗讀的檢查,夯實生字詞的基礎。然后再根據預習中的其他內容進行簡短的再次自學,目的是為集體研討打基礎,為小組交流做準備。其次,集體研討,本組內之間、組與組之間進行討論,教師根據學生研討情況進行引導,實現知識的遷移,情感的升華以及對內容的內化,達成學習的目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發(fā)展。最后,反饋矯正,鞏固所學。
3."以教導學,以學促教"促進學生互動學習
"以教導學,以學促教"是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特征。學生已經超前先學了,那么怎樣以教導學,以學促教?
3.1要建立課堂教學新常規(guī)。這是一種有別于舊常規(guī)的壓抑、嚴整、呆板的課堂制度。它以學生精神放松,形體自如,活中有序為表征。在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創(chuàng)造性學習中,允許學生發(fā)言不舉手,先上就上,各抒己見,并學會傾聽,快速思考;學會補充,表達自己的想法。
3.2引起學生學習意向。創(chuàng)設學生認知沖突情境,引發(fā)學生學習欲望,讓思維擦出火花,讓矛盾碰撞,使學生積極加入有意義學習行列。尊重學生的選擇,讓個性自主張揚,煥發(fā)思辯活力,從中汲取他人的觀點為我所用,激活學生挑戰(zhàn)、迎戰(zhàn)的能力。
3.3讓學生選擇學習方式。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方法、手段、角色等表現自我,表達自己的行為,表述自己的認知,表演自己的創(chuàng)作,滿足學生表現欲望。以符合學生的認知需要、情感需要,以"讓"為"促",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3.4提供必要的幫助。當學生思維沒有方向時,給予指點迷津,確立航標;當學生思維受阻時,給予鋪路架橋,糾正錯誤;當學生思維外放時,給予正面牽引,把握教材;當學生思維定勢時,給予側向、發(fā)散的啟發(fā);在學生思維"山窮水盡"時,給個"柳暗花明"的啟示。
3.5把球拋給學生,促進交往互動。創(chuàng)設機會,把球拋給學生,也讓教師多說一些"我也不懂,不知道",裝裝無知和愚笨,讓學生多些互動,多些探究。課堂教學中注重以活動促開放,以開放促發(fā)展,通過活動提升學生交往能力。互動可分為師生互動,讓教師做個"平等中的首席";生生互動,讓出機會,讓出問題,讓學生自己解決;生本互動,引導學生與書本(教材)交流,回到文本中再認知,再發(fā)現。
綜上所述,"先學后教",看起來主要是學生自學,但實際上蘊含的理念是--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教師的引導是很重要的,教師要像教練一樣對學生給予及時的的引導、指正。如果教師指導自學不得法,精講中抓不著要領, 先學后教的效果就成問題。我覺得:只有真正做到"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以教導學,以學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