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田小瑞(1985.04-),河南省新鄉(xiāng)學院新聞傳播系,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文化傳播。
摘要:河南方言詞語非常豐富,與鄰近地區(qū)有著通用的方言詞語。但是,河南方言中又有著自己所特有的大量詞語,形成自己的鮮明特色。以長垣方言中常見的詞匯為例,來說明方言詞匯的一些特點。
關鍵詞:河南省;長垣縣;方言近年來,用方言制作的影視劇在熒幕上大行其道,廣受好評。另外,還有用方言編制的短信等等,在各種方言流行的形勢下,河南方言自然不甘落后,首先有方言版的《宰相劉羅鍋》等影視劇,讓人忍俊不禁,而用河南方言編排的笑話、短信更是一籮筐。我對方言研究沒有什么基礎,沒有理論方面的知識,不知道具體的研究方法是什么,只能憑借自己作為一個河南人的語感略作陳述。
先來看一下兩個故事。
故事一:
樹克叉上估堆著倆巧,母巧說:“各依人,恁往那邊估堆估堆唄,把俺勒毛都弄枯芻了。”
公巧說:“看你那不主貴樣,枯芻了部洛部洛不都光捻了,鞋禍啥鞋禍?!?/p>
故事二:
日頭啊!俺哩娘啊!你從東邊爬揣,從西邊咕掄下去,你實不實肋晃啊!
很多人一定不明白這是什么意思,這就是用河南方言的語音寫成的,很多詞匯是普通話中根本沒有的。雖然帶有惡搞的成分,但也讓人意識到了方言的獨特之處。在上小學的時候,有一位老師的普通話比較差,有一次她用普通話說了一句“你往那邊估堆估堆”,搞了半天才明白她是說“你往那邊挪一挪”,像這樣的情況經常發(fā)生。以前我覺得河南話除了音調跟普通話不同之外,沒什么大區(qū)別,但我看這幾句話的時候,才意識到河南方言與普通話之間的差異還是很大的。
一、詞匯差異
(一)形同義別
在語言的發(fā)展過程中存在著詞形相同,詞義有別的現象。一些詞語,詞形相同,在長垣方言和普通話中詞義往往不同,這反映出詞形和概念之間的聯系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常見的詞義變化有如下幾種情況:
1.詞義的擴大
有些詞語在普通話中涵義較窄,但是,在長垣方言中則可以用于兼表與之相關的另一事物或行為狀態(tài),涵義較廣。例如:
①亂:普通話中是形容詞,指事物雜亂等意義,在長垣方言中還有“過、等”的意思。如:俺亂一天再去。②排場:普通話中指場面比較氣派,在長垣方言中還指年輕人長得英俊、漂亮,大多用于男性。如:他兒子長得可排場了。③中:這也是河南方言最具代表性的詞匯,有“可以,行,答應辦某件事”的意思。如:中,今個俺都替你去瞅瞅。
2.詞義的轉移
有些詞語本來是共同的,但在方言中詞義發(fā)生了轉化,和在普通話中的詞義已經完全不容。例如:
“伯”(音泊)在普通話中指的是“伯父”,而在長垣方言中則可以用作對父親的稱呼,但語音也相應地發(fā)生了變化,讀為“百”。在長垣方言中則用“大爺”稱呼伯父,用“大娘”來稱呼伯父的妻子。
還有些普通話詞語不兒化,但長垣方言中兒化,表示的意義卻與原意大不相同。
如:①老師兒:指有手藝的人。②好兒:結婚的日子。
(二)義同形別
詞義相同而詞形有別,即同一概念或事物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這是方言和普通話的詞匯差異的最主要的表現。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詞義相同,而詞形完全不同
詞匯是語言發(fā)展中最活躍、最敏感的要素。適應社會發(fā)展和交際的需要,不同方言區(qū)的人們會不斷地創(chuàng)造和使用一些新的詞語,從而形成一系列為民族共同語和其他方言所沒有的特殊詞語。長垣方言也是如此。使用獨特的語素和構詞方式,形成了一批與普通話詞義相同而詞形完全不同的同義異形詞。
例如:(前為方言詞,后為普通話詞匯)
①日頭地兒:太陽②月明地兒:月光
③油饃:油條④黃葉:白菜
⑤蓋底:被子⑥鋪底:褥子
2.自然地理等客觀環(huán)境的不同,需要創(chuàng)造出一些帶有濃厚地方色彩、反映當地特殊生活條件和風土習俗的詞語。
例如:
①焦圪渣兒:饅頭切成長條用油炸。②糊涂:雜面做的湯。
③甜湯:小麥面做的湯,湯里有面疙瘩。④棗山:春節(jié)蒸的送給長輩的很大的棗饅頭。
3.出于心理上的忌諱或圖吉利,創(chuàng)造出一些獨特的避諱詞語。
例如:
①“辦事兒”(特指結婚);②“身子不利索”(懷孕);③“找主兒”(給姑娘找婆家)
二、語音差異
在語音方面,長垣方言最大的特點是分不清元音韻尾與輔音韻尾,這也是長垣人說普通話的最大難點,很多人一開口,大家就知道他是長垣人。曾經有人測試,讓長垣人說“蛋白質”這三個字時,錯誤率是最高的,因為如果一個元音韻尾的字與一個輔音韻尾的字組合在一起時,常常會把輔音韻尾念成元音韻尾,把元音韻尾念成輔音韻尾,錯上加錯。這方面的例子很多:(前為普通話讀音,后為方言讀音)
①蛋白質(dan bai zhi):dai bai zhi
②安全(an quan):ai quai
③甜湯(tian tang):tiai tang
④雞蛋(ji dan):ji dai
⑤粉條(fen tiao):fei tiao
換句話說,一般情況下,長垣人會把輔音韻尾結尾的字念成以元音韻尾結尾,但是不會把元音韻尾的字念成輔音韻尾,好像在長垣音系中缺乏輔音韻尾,但是人們卻能很輕易地區(qū)分出前鼻音韻尾和后鼻音韻尾。這導致長垣人在學英語的時候,鼻音總是發(fā)不到位,所以聽起來總是怪怪的,這也是受自身方言的影響。
三、語法差異
在語法方面,長垣方言不怎么使用“很、十分”等程度副詞,常常使用“可、怪、死了、恁、恁們、鎮(zhèn)、鎮(zhèn)們”等,在河南人的印象里,這些程度副詞比普通話中的“很、十分”等詞程度要重。例如:
①我可熱。(我很熱)②那人孬死了。(那個人很壞)③你咋恁傻咧?。闾盗耍?/p>
辛永芬在《河南??h方言形容詞短語的小稱兒化》一文中指出在??h方言存在形容詞短語的小稱兒化現象,這種現象在河南的大部分地區(qū)普遍都有,其中也包括長垣。她指出“指量+A”是基式或非小稱式,“[程度指示代詞+A]兒”是小稱式的一種,??h方言中的程度指示代詞有“恁、恁們、鎮(zhèn)、鎮(zhèn)們”四個。舉例如下:
① a、他長鎮(zhèn)高。b、他長鎮(zhèn)高兒;②a、她嘞腰恁們粗。b、她嘞腰恁們粗兒。
例①a組使用的是基式,“程度指示代詞+A”表示對A本身程度的指示或夸張;b組使用的是小稱式,“[程度指示代詞+A]兒”意思與a組完全相反。a組是說他長的很高,帶有往大里夸張的意味;b是把高度往小里說,意思是他長得矮。
在長垣方言中,如果要用小稱式,必須要加一個“就”字,如果只是兒化則無法表達小稱的含義。例如:
①a、他長鎮(zhèn)高。b、他(咋)就長鎮(zhèn)高兒;② a、她嘞腰恁們粗。b、她嘞腰(咋)就恁們粗兒;③a、剩鎮(zhèn)多菜。b、就剩鎮(zhèn)多兒菜。
例②a就是說她的腰特別粗,b是說她的腰不粗,或者是很細的意思。例③a是說剩下的菜很多,b是說剩下的菜太少了。
長垣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和歷史文化獨特的原因,形成了自己富有特色的方言。仔細研究這一題目,有利于我們規(guī)范自己的語言,防止出現用普通話的語音讀方言詞的現象,有效地推動普通話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