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劉洋,杜江華,王 磊,蔡 研,李瑤瑤
(北方民族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寧夏銀川750021)
靜電紡絲技術簡稱電紡,是使帶有電荷的高分子溶液或熔體在靜電場中流動、變形,經(jīng)溶劑蒸發(fā)或熔體冷卻固化在接收裝置上,最終得到纖維狀物質的一種紡絲方法[1]。聚羥基丁酸酯(PHB)是一種源于微生物的熱塑性聚酯,它兼有天然降解材料和人工合成可降解材料的特點[2]。近年來PHB電紡纖維已經(jīng)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與重視。左旋聚乳酸(PLL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3]。通過靜電紡絲技術制備的PLLA超細纖維氈,比表面積大、纖維直徑大小均一、長徑比大,在組織工程,藥物控制釋放,傳感器,高效過濾等領域具有潛在應用前景。目前國內對PHB基復合纖維的制備及其性能的研究較多[4-7]。
作者主要探究了PHB/PLLA共混電紡纖維形貌紡絲工藝及其可紡性。選擇氯仿(CF)為其良溶劑,N,N-二甲基甲酰胺(DMF)為其不良溶劑,以不同比例混合溶解PHB和PLLA,采用加熱磁力攪拌的方法配置PHB/PLLA溶液,通過靜電紡絲制備PHB/PLLA共混納米纖維,利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觀察其表面形貌。
PHB:相對分子質量為4×105,西北大學生科院提供;PLLA:相對分子質量為1×105,深圳光華偉業(yè)事業(yè)有限公司產(chǎn);CF:分析純,天津北華聯(lián)學開發(fā)公司產(chǎn);DMF:分析純,萊陽市雙雙化工有限公司產(chǎn)。
HY-1靜電紡絲設備:北京永清華源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制;KYKY-2800B電子掃描電鏡:北京中科科儀股份有限公司制。
1.2.1 電紡溶液的制備
稱取等量的PHB,PLLA試樣,分別加入裝有純 CF,CF 和 DMF 不同比例(10∶0,7∶1,9∶1,11∶1)溶劑中,配制質量分數(shù)為2%,3%,4%的溶液。然后置于45℃的恒溫磁力攪拌3 h,制得透明均勻的靜電紡絲溶液,待用。
1.2.2 靜電紡絲
使用HY-1靜電紡絲設備進行紡絲。用注射器吸取配制好的溶液,將注射器放置在推進裝置中,針頭連接高壓電源的正極,接收裝置連接高壓電源的負極,金屬接收板接地。手動調節(jié)注射器與收集板間距離,通過控制面板設置實驗參數(shù),電壓18 kV,推進速度0.15 mm/min、板間距17 cm。
將電紡纖維分別取出極小的一部分進行噴金處理,然后用KYKY-2800B掃描電鏡觀察電紡纖維的直徑和外貌。
研究發(fā)現(xiàn),PHB可紡的最佳質量分數(shù)為2.5%,PLLA 的質量分數(shù)為 6%[8-10]。實驗表明PHB/CF溶液質量分數(shù)為2% ~4%,可電紡出連續(xù)的PHB纖維;PLLA/CF溶液質量分數(shù)為5%~7%,可電紡出連續(xù)的PLLA纖維。同時發(fā)現(xiàn)溶液濃度對電紡可紡性的影響大于PHB/PLLA質量比對可紡性的影響。實驗選擇PHB/PLLA共混體系的電紡絲溶液質量分數(shù)為2% ~4%,從聚合物分子鏈纏結的角度分析,單純的PHB與PLLA分別與PLLA、PHB共混體系相比,分子鏈的纏結程度相差不多,因此確定PHB與PLLA質量比為1∶1,根據(jù)兩種物質的可紡性可判斷共混體系的可紡性,確定溶液質量分數(shù)分別為2%,3%,4%,PHB/PLLA質量比為1∶1來研究溶劑對其纖維形貌的影響。
2.2.1 電壓
電壓在紡絲工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只有當電壓大于臨界電壓時,才可進行正常的紡絲。然而隨著電壓的增大,紡絲溶液帶有更多的電荷,電場中靜電斥力也隨之加大,使得所帶電荷的加速度增加,噴絲受到更大的拉伸力,則纖維直徑隨之減小??墒?,繼續(xù)增大電壓,噴絲出現(xiàn)不穩(wěn)定現(xiàn)象,而且纖維出現(xiàn)串珠。
選擇紡絲溶液質量分數(shù)為3%,電壓為18 kV,進行靜電紡絲。但是,紡絲過程隨著電壓的正負發(fā)生變化。負壓大于正壓時才可紡出單絲;當正壓大于負壓,紡絲往后噴,這可能由于靜電斥力太大;當負壓大于正壓時,可消除上述情況,噴出單絲,形成均一直徑纖維。經(jīng)過實驗確定正壓為5 kV,負壓為13 kV。
2.2.2 推進速度
在控制電壓不變的情況下,研究推進速度對纖維的影響。因為此時靜電場力不變,纖維在拉伸過程受力一樣,所得纖維的長度一定,當推進速度不大時,針頭就會出現(xiàn)斷斷續(xù)續(xù),不連續(xù)的現(xiàn)象;當推進速度較大時,則會出現(xiàn)噴絲上下波動,不穩(wěn)定現(xiàn)象。
電壓為18 kV時,推進速度為0.1 mm/min,噴絲出現(xiàn)不連續(xù);推進速度為0.2 mm/min,則有多絲噴出,出現(xiàn)不穩(wěn)定現(xiàn)象。所以,推進速度設為0.15 mm/min,可噴出單絲。
2.2.3 板間距
在研究板間距對纖維形貌的影響,應先確定一定的板間距使得聚合物電紡溶液噴出后,溶劑從空氣中能揮發(fā),在收集板上形成納米纖維。電場強度等于電勢差與接收距離之比,隨著接收距離的增大電場強度變大,繼而引起電場力的增大;而在電紡過程中電紡纖維主要受電場力的牽引,牽引力越大纖維直徑就越小,牽引力越小纖維直徑就越大;另一方面,板間距對纖維形態(tài)影響很大,接收距離小,噴射絲為到達收集裝置前,溶劑不能完全揮發(fā),殘留的溶劑可能會將纖維重新溶解粘連;接收距離大,噴絲液所受的電場力減小,導致噴絲液推進速度減小使得纖維的直徑變大。接收距離適宜使殘留的溶劑致使纖維之間的交接點粘連,有利于改善纖維網(wǎng)的密集程度,提高纖維強度。
實驗中只需調節(jié)板間距,即可獲得單絲。因為上述的影響因素均可關系到單絲的形成,但是從紡絲的過程中是看不到纖維形貌的,調節(jié)板間距太大或者太小,都會形成多絲。因此,電紡PHB基電紡纖維板間距設置17 cm最佳。
從圖1可以看出,在CF/DMF體積比為8∶2時,收集物為微球形態(tài),且微球之間基本獨立,互相之間沒有粘連;在CF/DMF體積比為9∶1時,收集物為珠狀復合纖維形態(tài),可以明顯看見珠與纖維相互纏結在一塊;在CF/DMF體積比為10∶0時,即不加DMF的情況下,收集物為連續(xù)纖維形態(tài)。
圖1 溶劑對靜電紡絲形貌的影響Fig.1 Effect of solvent on morphology of electrospun fiber
從圖1還可以看出,在加入DMF后收集板上得到的收集物形態(tài)由纖維變成了微球,并且DMF的比例增加后,微球之間基本沒有粘連現(xiàn)象。
從圖2可看出:以CF為溶劑,當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為2%,3%時,溶液黏度也較低,分子鏈纏結不充分,不能形成光滑連續(xù)纖維;當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增加到4%時,溶液的黏度和分子鏈間的纏結程度增加,有利于噴射形成光滑連續(xù)纖維,并且纖維直徑也逐漸增加。
圖2 靜電紡絲溶液濃度對靜電紡絲纖維形貌的影響Fig.2 Effect of spinning solution concentration on morphology of electrospun fiber
從圖2還可以看出:采用CF/DMF混合溶劑時,靜電紡絲溶液質量分數(shù)為2%,3%所紡纖維為珠狀體,這由靜電噴霧形成,圖2e球狀顆粒比圖2d光滑圓潤,分布均勻。圖2f為珠狀復合纖維形態(tài),可明顯看見珠與纖維纏結在一塊,這些都是因為聚合物小液滴帶點較少,電場力也小,噴射過程中所受力拉伸不夠,顆粒狀隨著溶液濃度的增加,受力逐漸增強,顆粒呈現(xiàn)均勻,再變成珠狀,直到形成纖維。可發(fā)現(xiàn)CF作溶劑比CF和DMF復合作溶劑纖維形貌變化較快,這是因為CF的揮發(fā)比CF和DMF復合溶劑快。
a.DMF在CF/DMF共混溶劑中含量增加,PHB/PLLA纖維形態(tài)由連續(xù)的纖維變?yōu)槲⑶颉?/p>
b.溶液濃度的增加使得紡絲形態(tài)從微球變?yōu)橹闋铙w,再變成紡錘體,最后形成連續(xù)纖維。
c.靜電紡絲PHB/PLLA纖維的適宜條件為:HPB/PLLA質量比1∶1,溶劑CF,靜電紡絲質量分數(shù)4%,推進速度0.15 mm/min,板間距17 cm,電壓18 kV。
[1] 梁冬,聚酯切片質量對FDY可紡性及絲條質量的影響[J].廣東化纖,2003,32(1):8 -10.
[2] 趙衡柱,楊青芳,艾莉.聚羥基丁酸酯(PHB)在醫(yī)學領域中的應用研究[J].材料導報,2004,18(5):55 -58.
[3] 曹勝光,胡炳環(huán),劉海清.靜電紡制備納米孔結構聚乳酸(PLLA)超細纖維[J].高分子學報,2010(10):1193-1198.
[4] 楊光,蔡志江.靜電紡絲制備PHB基納米纖維磁療的研究進展[J].高分子通報,2011(3):26-30
[5] 趙冬梅,徐日煒,王宇昕,等.電紡絲制備骨組織工程用聚羥基丁酸酯支架及性能研究[J].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報,2008,27(4):591 -596
[6] 何婷婷,陶丹,魏取福,等.靜電紡絲法制備PHB纖維膜及其性能表征[J].合成纖維工業(yè).2011,34(5):5 -7
[7] 祁紅兵,曹國清.聚羥基丁酸酯(PHB)的研究及應用前景[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18(1):121 -124
[8] 侯成偉,蔡志江.靜電紡絲制備聚羥基丁酸酯(PHB)納米纖維及工藝參數(shù)的研究[J].現(xiàn)代紡織技術,2012(5):1-7.
[9] 鄭少瓊,周美鳳,秦春英,等.不同溶劑對靜電紡聚乳酸納米纖維形態(tài)結構的影響[J].化纖與紡織技術,2010,39(3):10-12.
[10]何婷婷,陶丹,魏取福,等.靜電紡絲法制備PHB纖維膜及其性能表征[J].合成纖維工業(yè),2011,34(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