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婷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是因應新課改產(chǎn)生的。在分組前設立“過渡期”,在全班范圍內分小組開展合作學習,能更有效地提升物理課堂教學效益,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
【關鍵詞】物理教學;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將一個班級分為幾個學習小組的互動教學模式。它旨在通過小組合作探討,相互啟發(fā),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解決個體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強調以異質小組為基本形式,以小組的明確目標達成為標準,以小組成員相互依賴的合作性活動為主體,以小組總體成績作為評價和獎勵的依據(jù),最終促進個體健康發(fā)展。
一、在物理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
首先,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小組合作學習把“不求人人拔尖,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評價的最終依據(jù),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變?yōu)樾〗M間的競爭,形成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格局。在這種目標結構中,小組成員有著共同的期望和目標,“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改變了單純的“輸——贏”關系,增強了“利益共同體”的集體榮譽感,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參與學習、樂于學習的興趣和動機,為他們主體性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提供了無窮的動力。
其次,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極大地提升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形成多角度、多層次的互動,能使不同個性、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充分的學習空間,從而獲得充分的發(fā)展。物理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很高,一個問題往往涉及很多知識點和解題技巧,全班同學的思維廣度和理解水平參差不齊,因而必須依靠小組合作學習。學生要對課堂內容進行深入的理解和體驗,整理思路,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一次說不清就再說一次,或其他人進行補充,直至真正理解和接受。因此,這種學習方式對各層次學生都有促進作用。
二、在物理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途徑
(一)在分組前設立“過渡期”
在傳統(tǒng)的物理課堂上,同學們習慣于老師的灌輸教學方式,學生不會主動舉手,教師從來都是點名,抽學號。要改變這種學習氛圍,不是“一刀切”簡單分幾個學習小組就可以的。他們很可能依然不討論,或只是圍在一起說閑話。因此,在分組前筆者用了一兩個月的時間進行過渡。過渡期的主要任務是樹立學習榜樣,建立自信,尋找學習動力,初步形成主動學習的氛圍。
具體操做如下:①認真批改作業(yè),然后叫一兩個做得好的學生把答案抄在黑板上,讓他們在全班評講。筆者發(fā)現(xiàn)他們很樂意這樣去做,因為非?!坝忻孀印保屗麄兂錆M自信。其他同學也樂于聽來自同伴的聲音,同伴的成功給他們樹立了榜樣,讓他們羨慕,并且無形之中會給他們一種壓力——“原來我上課沒有聽懂的,他聽懂了而且做得那么好,我也要努力啦!”這種自信、羨慕和壓力其實都是學習的動力。②選一兩種典型的錯誤,讓做錯的同學寫出來或投影出來讓全班點評。例如:在學習勻變速直線運動時求一輛汽車在行駛一段時間后停下來的速度??傆型瑢W把題目給的時間直接代入公式Vt=V0+at。展示錯誤是沒“面子”的事,不是人人都愿意做。所以剛開始筆者會挑那些膽子大、成績一般的男生。并且每次點評完都會說“很多同學都會這樣錯,這非常典型,感謝他的錯誤示范,有勇氣在黑板寫出來就比坐在下面的同學強,相信他下次不會再錯?!痹诮酉聛淼臅r間里,筆者還會找機會讓這個男生回答問題,并且引導他答對為止。③每次的測試卷都讓學生評講。我校的試卷答題卡全部是電腦掃描,筆者把每次的成績都用Excel編輯好,分類匯總。每次選出前十名,提前一晚布置任務,讓他們每人負責一到兩題的講解。剛開始,上來講解的同學,口若懸河講得很快,可是下面沒有幾個人明白,筆者告訴他在關鍵的地方要解釋清楚,講解的目的是讓不懂的人聽懂,并讓下面的同學舉手說清楚具體哪一步?jīng)]有聽懂,讓講解員再講一次。也有一些同學雖然自己理解但語言不夠精煉或表述錯誤。例如同學們常說:“物體受到慣性的作用……”(應該說:由于慣性)。又如“因為力大,所以加速度大”等等。這些不嚴謹?shù)恼f法均會給學生的推理帶來不良的影響,筆者就會在旁邊及時糾正或現(xiàn)場提問其他同學,這樣說有沒有問題?直到有一次楊某某上來,他有條不紊幾乎完美地講解了一道應用題,下面的同學頻頻點頭,并贏得了全班的熱烈掌聲。
(二)全班范圍內分小組開展合作學習
1. 設定分組原則和分組方法
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中,如何分組是至關重要的。筆者的分組原則是“組間同質,組內異質”。每小組人數(shù)大致6人,基本上男女混合,包含不同層次的學生(A層次兩人,B層次兩人,C層次兩人),方便組內分層討論。分組方法:第一步,選組長。讓全班同學投票,每人選出10位成績拔尖、樂于助人的同學。再按得票高低選出前10名定為組長。第二步,定副組長。老師再選10個A層次的學生作為副組長,讓組長和副組長自由搭配。第三步,自由組合。按雙方自愿原則,剩余同學與組長相互選擇組成學習小組。在安排座位時則要以小組為單位,讓他們坐在一起。
2. 建立有序的小組合作討論規(guī)則
筆者將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劃分為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獨立思考。有思考才有發(fā)言權,理科更是如此。第二階段是組內分層討論。在這一階段,每個小組內同種層次的同學可討論,交換意見。第三階段是跨層交流。低層次無法解決的問題向高層次請教。第四階段是組內小結匯報成果,在這一階段,小組內匯總討論結果,并委派一名同學到講臺上向全班展示本組的成果,這時全班同學認真傾聽,如有異議,等該同學講述完后方可舉手。
3. 把握小組合作的時機及內容
合作就是解決一個人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們提倡的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參與學習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但萬萬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因此小組合作學習不是簡單的面對面團團坐,從上課合作討論到下課,而是要講究一定的契機,教師在上課時不能隨心所欲地安排合作學習。在選擇內容上,要注意有趣味性、可行性、可探究性和一定的開放性,而且內容一定要具體,目標要明確,過于寬泛就會沒有實效,流于形式。endprint
例如可給出例題:質量為0.5kg的物體自由下落,在下落的頭兩秒內重力的功率為多少?2秒末重力功率為多少?(g=10m/s2)通過這個題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學生上臺展示計算結果的同時還可以自己總結出P=W/t用于計算平均功率,P=Fv可用于計算瞬時功率,此時老師可以進一步提問P=Fv只能算瞬時功率嗎?肯定有些組的同學用P=Fv(v代入頭兩秒內的平均速度)算第一問。這樣不同的小組之間結論不同,思維發(fā)生碰撞,激起更加熱烈的討論,最終全班一致得出完整的結論。
4. 監(jiān)督小組合作討論過程
老師給出具體討論題目后要先保證學生有獨立思考的過程。學生討論時,老師要走下講臺大概掌握各組的討論情況,并督促個別懶散開小差的同學。有一次筆者讓同學們討論一個靜電感應的問題,有兩男生懶懶散散,見筆者走到身邊才拿起練習本假裝討論。筆者故意站在他們身邊不走,聽他們討論什么。他們說了兩句后就實在裝不下去了,因為他們連題目都沒看,實在不知道該說什么。于是他們就說“老師,太難了,我不會?!惫P者問“哪里不會?”他們嬉皮笑臉地說“都不會?!庇谑枪P者在班上嚴肅地批評了他們:“你們可以不會,但必須說清楚已經(jīng)思考到哪一步,或者說是什么地方不會,我才能教你,其他同學才能跟你討論,不能用敷衍的態(tài)度說都不會……”那次之后,就沒人敢開小差了。
5. 適時介入小組成果匯報
當同學到講臺上向全班匯報本組的成果時,教師要專心傾聽并適時、適量引導。一般在以下情況教師要適當介入。第一種:發(fā)言人偏離正題或沒有說清楚關鍵處、易錯點。第二種:發(fā)言人停頓時間過長。教師要弄清原因,若是緊張、思路混亂,教師可設計幾個階梯性的問題,以引導學生思考。例如:在討論恒定功率啟動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對汽車受力分析,分別用牛頓第二定律列出F-f=ma和P=Fv,然后討論公式中什么量不變,什么量變化,逐步推導出機車速度最大時的情況。從而進一步總結出最大速度的計算公式及啟動過程的v-t圖。第三種:出現(xiàn)沖突時。也就是不同的觀點發(fā)生對立碰撞時,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一有利時機,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并可以給學生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如:在學習“正功和負功”時對“功的正負含義”的討論,有的學生認為功的正負表示方向,有的學生認為功的正負表示大小,也有的學生認為功是標量沒有正負,在學生爭論不休時,教師可做這樣的提示:物體溫度為+5℃、-5℃;物體所帶電量為+5C、-5C。其中正負號所表達的含義是什么?學生分析、討論,使原有觀念中的錯誤充分暴露出來,從而在頭腦中形成強烈的思維沖突,知道物理學中不同的物理量其正負號所表達的含義是不同的。此時,教師可進一步引導學生分別列舉力做正功、負功的實例,然后討論其特征。這樣通過提示,學生就不難得出做功正、負的含義了。
小組合作學習無疑是提高物理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方式,教師應該是學習的組織者,是學生主動學習的促進者,是學生探究合作的指導者,是對學生主體性的真正關注,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在獨立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方面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傊?,讓我們一起努力使這種學習方式更加完善,更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效益,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