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高?!八颊n”的實踐教學仍得不到足夠的重視,普遍存在課時、經(jīng)費等保障不足,教學形式單一,考核評價流于形式等問題。筆者探索將拓展訓練項目引入“思政課”實踐教學,把“思政課”實踐教學常態(tài)化,完善“思政課”實踐教學考核機制等措施,改變傳統(tǒng)“思政課”教學在學生心目中枯燥、生硬的刻板印象,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思政課”的興趣,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
關鍵詞:思政課;實踐教學;困境;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9-0231-02
為進一步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fā)〔2004〕16號文)、《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教社政〔2005〕5號文)和中宣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教社科〔2008〕5號文),提高思政課教育教學的實效性,各高校普遍開展了“思政課”的實踐教學,但是目前普遍沒有形成“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常態(tài)化。反而出現(xiàn)了不少高校“思政課”的實踐教學流于形式的現(xiàn)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效果亟待提高。
一、當前高?!八颊n”實踐教學所面臨的困境
1.“思政課”的實踐教學往往被忽視。首先,對“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認識不足。(1)缺乏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良好環(huán)境。“堅持政治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既重視課堂教育,又注重引導大學生深入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瓐猿纸鉀Q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既講道理又辦實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盵1]但在實際的教學中,部分校領導包括很多教師會有這樣的疑問:專業(yè)課需要有實踐操作,才需要上實踐課,“思政課”本身就是理論灌輸課,怎么還用上實踐課?面對這樣的質疑,可以想象在全校推行“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難度。(2)學生功利化傾向較重。在當前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思政課”不像一門手藝、一項技術那樣對學生“有用”,因此在這種社會大環(huán)境下,學生學習“思政課”的動力不足,更談不上認真地參與思政課的實踐教學;其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運行保障不足:課時不足。目前,高?!八颊n”的實踐教學開展時間普遍安排在周末或者是寒暑假進行,導致實踐教學的開展隨意性較大,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教學班額過大,高校“思政課”普遍是合班上課,教學班額大都在100人以上,在一個教學班的一次實踐活動中,如果教師要照顧到每個學生,如此龐大的工作量教師將很難承受,只能走馬觀花了事,從而大大降低了實踐教學的效果。(3)經(jīng)費有限,經(jīng)費的不足,導致“思政課”的許多實踐教學活動只能停留在教室里或口頭上。那么實踐活動也只能是空談,學生也不會有深刻的體會。
2“思政課”實踐教學形式單一。在課內,“思政課”實踐教學往往采取播放影像資料、課堂討論、辯論等形式。由于討論或辯論題目很難吸引大多數(shù)的學生,加之部分學生對公共課不重視,常常導致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不高。在課外,“思政課”的實踐教學活動大多停留在參觀考察,而且參觀考察的地點也是僅有的幾個,學生看多了也有厭煩心理。
3.“思政課”實踐教學成果考核流于形式。多數(shù)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考核標準單一且執(zhí)行不嚴格,有些學生根本不去調查、實踐,托關系造假實踐證明材料。即使寫調查報告或心得體會往往也是編造數(shù)據(jù)、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實踐教學的效果無法體現(xiàn)。為了應付校領導或上級相關部門檢查,一定要留有看得見摸得著的紙質文件?,F(xiàn)在大多數(shù)高校對于“思政課”實踐成果檢驗的最好方式,就是讓學生交作業(yè),學生為了應付,網(wǎng)上一搜,書上一抄,交給老師萬事大吉。長此以往,導致學生一聽去參觀考察或觀看影像資料就覺得是浪費時間,甚至討厭上實踐課。
二、解決“思政課”實踐教學困境的對策
1.把“思政課”實踐教學常態(tài)化。(1)擺正心態(tài),提高認識,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yǎng)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纳系较?,從教師到學生,必須正視“思政課”的實踐教學:它是理論的鞏固與深化。特別是學生,不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沉下心來,耐心地充實自己多方面的知識,努力做一個有品行修養(yǎng)、沉穩(wěn)內斂的智慧之人。(2)規(guī)范學時、教學大綱、授課計劃等,實踐課時要納入學??傮w教學計劃,要體現(xiàn)在課程表上,落實學分;全校從教師到學生都要認識到實踐課不是可有可無,指導教師必須按授課計劃規(guī)定的時間、活動內容等正常上課。(3)保障經(jīng)費,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就筆者所在的廣東省來說,相關文件特別對民辦院校投入專項經(jīng)費做出明確規(guī)定:“學校在保障思想政治理論課正常的行政事業(yè)費的同時,從收繳學費中按在校學生總數(shù)每生每年20元的標準提取專項經(jīng)費用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專項經(jīng)費必須在學校經(jīng)費預算中單列,并有專門賬號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使用,用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課程和教學資源開發(fā)、教學實踐、學術交流。不包括教學設備及其他日常開支?!盵2]學校必須保障學生實踐活動經(jīng)費,使學生有機會有條件走出校門,走進工廠、農村、社區(qū)等深入調研、了解情況。校領導必須重視校外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要根據(jù)本校和當?shù)氐膶嶋H情況,選取有教育意義的教學實踐基地、代表性的農村、社區(qū)、與學生專業(yè)相關的工廠、城市展覽館,乃至當?shù)乇O(jiān)獄、戒毒所等等,不斷豐富社會實踐的內容和形式,提高社會實踐的質量和效果,使大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增強社會責任感。
2.將拓展訓練項目引入“思政課”實踐教學。除了常規(guī)的實踐課教學方式,筆者著重主張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將拓展訓練項目引入實踐教學,創(chuàng)新“思政課”實踐教學形式?!巴卣褂柧氉鳛橐豁椚碌捏w驗式培訓方式,主要通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活動項目,使受訓學生在解決問題、應對挑戰(zhàn)的過程中,達到‘磨煉意志,完善人格,挑戰(zhàn)自我,融入團隊的目的”。[3]拓展訓練通過“體驗——分享——交流——整合——應用”等幾個環(huán)節(jié)的循環(huán)往復培養(yǎng)受訓人的團隊精神和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而“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目的——讓學生走出理論課堂,在實踐中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fā)他們學習“思政課”的興趣,進而鍛煉小組成員的團隊合作能力,為將來進入職場做好準備。拓展訓練與“思政課”實踐教學目標的這些共通之處,使它們殊途同歸。以《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為例,在講解《緒論》“適應人生新階段”的內容時,可以引入拓展訓練中的“信任背摔”“同心鼓”“高山流水”等團隊磨合項目作為實踐教學活動。這樣,通過團隊協(xié)作,使學生在游戲一樣的活動中,學會換位思考,通過身體接觸、溝通、協(xié)調,建立起彼此的信任,快速地適應大學新生活,為今后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3.建立完善的“思政課”實踐教學考核機制。實踐教學的考核方式應該多樣化,不拘形式,建立靜態(tài)考核與動態(tài)考核相結合的考核評價機制。(1)靜態(tài)考核,主要側重傳統(tǒng)的文字考核方式,可以沿用寫心得體會或小論文、調查報告等筆試形式。針對拓展訓練項目,可以利用錄音、錄像、照片、圖畫、模型、實物等多種形式,形成手抄報、展覽會、刊物或視頻資料來展示活動心得。這樣既可以總結實踐教學活動,又能形成有價值的教學參考資料,可謂一舉多得。(2)動態(tài)考核,主要依據(jù)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具體表現(xiàn),側重考核學生在實踐活動過程中的認識水平、道德修養(yǎng)、團隊精神、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等綜合能力。考核形式可以多樣:口頭報告、演講、答辯、學生自評和互評、節(jié)目表演等。實踐教學不是流于形式,不是讓交了一份作業(yè)了事,而是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感,都有收獲。在動態(tài)的展示中,學生能展示自己的特長,進而真正地實現(xiàn)實踐教學的課堂效果和教育意義。
筆者相信,如果各高校能將“思政課”實踐教學納入全??傮w教學計劃,能安排足夠的學時,制訂專門的授課計劃和完善的考試評價機制,將“思政課”實踐教學常態(tài)化;重視“思政課”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并將拓展訓練項目引入“思政課”實踐教學,創(chuàng)新“思政課”實踐教學形式;充分保障實踐教學的運行經(jīng)費,為“思政課”實踐教學營造良好氛圍,那么“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效果必將極大地得以改觀,學生對“思政課”的接納也將上一個新臺階,高校的“思政課”也將打開新的局面。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Z].
[2]廣東省普通高等院校(民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評估指標體系[Z].
[3]李玉春.高職教育的新探索[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1:214.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廣東創(chuàng)新科技職業(yè)學院校級課題“高?!颊n實踐教學所處困境與對策研究”結題成果(課題編號:2013cxjky0122)。
作者簡介:張麗(1982-),女,河南開封人,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