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玲+蘇一
摘 要:連接偏誤影響著作文的連貫性和語篇的質量。文章選取部分中外學生的英漢二語作文作為樣例,從連接缺失、連接誤用和連接冗余三方面對兩種二語寫作中的連接偏誤進行比較,并分析成因,提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連接;二語;寫作;比較;偏誤
一、引言
1976年,Halliday和Hasan在《英語的銜接》中歸納出五種語篇銜接手段:詞匯銜接、指稱、連接、省略和替代。其中連接是銜接手段中比較復雜也是比較重要的一種。連接本身并不創(chuàng)造語篇的句子關系,而是依賴于語篇句子之間本身的語義邏輯關系。當連接銜接手段用得恰當?shù)臅r候,有助于語篇的連貫,讀者也更容易地完全理解語篇的關系;而當連接銜接手段的使用有誤的時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語篇的連貫,干擾讀者對語篇信息的準確理解。
在大學英語教學和對外漢語教學中,寫作一直都是困擾廣大師生的難點。而在眾多影響因素中,銜接手段的使用恰當與否,直接影響了作文的連貫性和語篇的質量。同為二語寫作,同樣問題的出現(xiàn)絕非偶然。然而,在此方面所做的研究卻并不多。
筆者在2013年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上,在哲學與人文科學、社會科學I輯和社會科學II輯范圍內進行了搜索。在期刊年限不限、來源類別為全部期刊的情況下,以“連接偏誤”為主題的模糊查詢結果為18條,其中10條是關于留學生漢語寫作偏誤的,1條是關于大學英語寫作偏誤的;精確查詢結果為5條,其中2條是關于留學生漢語寫作連接偏誤的,1條是關于留學生漢語語篇銜接偏誤的。以“連接偏誤”為摘要的模糊查詢結果為5條,精確查詢結果為4條。以“連接偏誤”為篇名的模糊查詢結果為7條,精確查詢結果為2條。以“連接偏誤”為關鍵詞進行的模糊和精確查詢,結果均為0條。
為此,文章選用某高校英國來華中高級留學生的漢語作文和同年我國某大學英語一、二年級學生的同題目英語作文各40篇為樣例(題目涉及環(huán)境保護、旅游、學習、家庭;漢語字數(shù)約15000,英語單詞約8000),對兩種二語寫作中的連接偏誤做一比較,試圖找出異同,探索規(guī)律,以期對二語寫作有所裨益。
二、英漢二語寫作連接偏誤比較
胡壯麟先生(1994)提到,連接(conjunction),又稱邏輯聯(lián)系語,是一種運用連接成分體現(xiàn)語篇不同成分之間具有何種邏輯關系的手段。胡先生(2008)進一步說,連接成分往往是一些過渡性的詞語,表示邏輯上的聯(lián)系。邢福義(2001)將連接關系分為三大塊,即因果、并列和轉折。Halliday和Hasan與胡壯麟另有時間型(或時空類)之分。
文章從三方面對學生在二語寫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連接偏誤進行比較分析:連接缺失、連接誤用和連接冗余。由于在連接銜接手段中,關聯(lián)詞語的使用是最為常見的,故而,學生在連接銜接手段方面出現(xiàn)的偏誤,也相對集中在關聯(lián)詞語上。筆者對所掌握的二語寫作樣例中學生對關聯(lián)詞語使用情況進行了統(tǒng)計:英國來華留學生漢語寫作中,關聯(lián)詞缺失情況最嚴重,占61.72%;其次是關聯(lián)詞冗余,占21.09%;關聯(lián)詞誤用最少,占17.19%。而中國大學生英語寫作中,關聯(lián)詞誤用情況最嚴重,占53.25%;其次是關聯(lián)詞缺失,占28.13%;關聯(lián)詞冗余最少,占21.19%。
1.連接缺失
在兩種二語寫作中,因果類關聯(lián)詞缺失情況最嚴重,其次是轉折類關聯(lián)詞的缺失。
(1)因果類關聯(lián)詞的缺失
漢語例1:人如果想做,#肯定可以做到。
例句是表示假設關系的句子,第一小句使用了“如果”,#處應添加“就”與之相呼應。
漢語例2:我覺得人們應該注重垃圾分類,#回收對保護環(huán)境有非常大的影響。
上句中,前面分句是結果,后面分句是原因。因此,在#處需添加“因為”。
英語例1:I dont like my dormitory,( )it is very small and crowded.
例句中前面分句是結果,后面分句是原因。因此,在處( )應添加“because”。
英語例2:My parents worried about me.( )they came to see me.
例句中前面分句因果關系。因此,在處( )應添加“So”。
(2)轉折類關聯(lián)詞的缺失
漢語例3:父親在2000年12月去世了,#他的思想和品德永遠不會被忘記。
漢語例3中前后分句之間很顯然是轉折關系,因此,需在#處添加“但是”。
漢語例4:不管孩子說什么做什么,他們#不停下來。
此句前后分句之間為讓步關系,因此,需要在#處加“也”,來與前面的“不管”相呼應。
英語例3:People suffer from water pollution.( )the local government didnt take pleasure.So,people became angry.
在這三個句子中,前兩個句子存在轉折關系。因此,在處( )應添加“But”。
(3)并列類關聯(lián)詞的缺失
漢語例5:20世紀人類的一些行為a#造成了環(huán)境的破壞,b#傷害了人類自身。
上句前后分句之間,應該是層遞關系。應該在a#和b#處分別添加“不但”“而且”。
漢語例6:這樣生活下去,不僅自己痛苦,家人#痛苦地生活。
上句中前后分句之間是遞進關系。因此,我們可以在#處加“也”,來使句義表達完整。
英語例3:You drop the litter.I( )drop the litter.Our surroundings become worse and worse.
例句中的前兩個句子存在遞進關系。因此,我們可以在( )處加“also”。
(4)時空類關聯(lián)詞的缺失
漢語例6:世界大戰(zhàn)后,一些留下來的問題不能解決,#他們發(fā)明了幾種方法以便解決這個情況。
上面句子分句之間是前后相繼的關系,因此,要在#處加“接著”“然后”等詞。
英語例4:We should try our best.( )our environment will become better.
在( )處加“Then”來表達前后承接關系。
2.連接誤用
在連接誤用中,主要集中在因果類關聯(lián)詞,其次是轉折類關聯(lián)詞。
(1)因果類關聯(lián)詞的誤用
漢語例7:(只要)大家明白相互的想法才可溝通和減少代溝。
例句中“大家明白相互的想法”應該是“溝通和減少代溝”的唯一條件,而“只要”表示充足條件。因此,上句中的“只要”應改為“只有”,組成“只有……才……”結構。
英語例5:I didnt study hard,therefore I failed in the final exam.
“therefore”作為副詞不能連接從句,因此,句子的第二個小句應單獨成一句。
(2)轉折類關聯(lián)詞的誤用
漢語例8:同樣,拿交通來說,在濟南我大部分的時間坐公共汽車,(不過)在我的國家我主要坐地鐵或有軌電車。
此句中前后分句轉折很明顯,應使用表轉折程度重的“但是”,使句意表達更充分。
英語例6:The problem is very difficult, however I solve it at last.
“however”作為副詞不能連接從句,因此,句子的第二個小句應單獨成一句。
(3)并列類關聯(lián)詞的誤用
從所收集的語料來看,學生在使用表遞進關系的連詞中,出現(xiàn)的偏誤最多。
漢語例9:煙對自己的健康有害,(但)也對你的家人有害。
例句中前后分句的邏輯關系是遞進的,應該使用“而且”。
英語例7:More cars cause traffic jams,furthermore they pollute the air.
“furthermore”作為副詞不能連接從句,因此,句子的第二個小句應單獨成一句。
(4)時空類關聯(lián)詞的誤用
收集的語料中,學生這部分的偏誤不多。最典型的就是“然后”和“以后”的誤用。
漢語例10:我喝了杯酒,(以后)回到了家。
應將“以后”換成“然后”。
英語例8:She gave me her umbrella, then went away.
“then”作為副詞不能起連接作用,因此,“then”改為“and”。
3.連接冗余
在所收集到的語料中,這部分偏誤不是很多。
漢語例11:我們都考了大學(然后)成為大學生,太高興了。
例句中的“考上大學”與“成為大學生”沒有明顯的時間先后關系,應去掉“然后”。
漢語例12:如果在不允許的場所抽煙(而)被發(fā)現(xiàn)了得罰款。
上句中分句之間應該是假設關系,后面分句中可以省略與“如果”相搭配的“就”,句義仍是完整的。所以,“而”在句子中是多余的,應該去掉。
英語例9:Although he is a boy,but he knows a lot.
“Although”單獨使用表示轉折起連接作用,不能與but連用,應去掉but。
英語例10:Because we destroy the nature,so we are punished by the nature.
“Because”單獨使用表示因果,起連接作用,不能與so連用,應去掉so。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英漢二語寫作連接偏誤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它們都存在連接缺失、連接誤用和連接冗余三種情況,而且偏誤都集中在因果類與轉折類關聯(lián)詞的使用上,集中在目的語和母語內涵外延相近但有差別的關聯(lián)詞上,但是偏誤程度不同,側重點也不同。
三、成因
在學習第二語言的過程中,學習者的母語會對目的語的習得產生干擾,這種干擾稱為語際干擾,也叫語際遷移。母語規(guī)則和目的語之間出現(xiàn)差異,影響目的語語言學習的遷移叫做負遷移。這種語際負遷移的現(xiàn)象在語料中大量存在,連接偏誤產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比如:漢語中存在成對使用的關聯(lián)詞組,而英語中沒有,就使得英國留學生在使用漢語成對關聯(lián)詞組時會缺失其中的一個關聯(lián)詞,而中國大學生在使用賦有漢語成對關聯(lián)詞組意義的英語關聯(lián)詞時常常出現(xiàn)冗余的情況。再如:漢語中“因此”起連接詞的作用,但是具有此意義的英語單詞“therefore”卻是副詞,所以,中國大學生把“therefore”誤用作連詞,就不足為奇了。
四、解決對策
一是進行語篇分析。教師在對課文進行分析講解的過程中,應適度加強語篇分析,突顯語篇的銜接連貫特征,找出語篇的外在銜接形式和內在連貫本質,分析銜接與連貫的關系,挖掘語篇的內在含義。
二是加強英漢對比方面的學習。英漢思維方式有很大不同。學生在進行英語寫作的時候,往往不自覺地受到漢語習慣的影響。教師必須讓學生了解并英漢兩種文化的差異和表達方式上的不同,指導學生做英漢互譯練習,加強兩種語言的對比。
參考文獻:
[1]胡立.第二語言習得中的母語負遷移[J].外語教研,2008(20).
[2]胡壯麟.篇章的銜接與連貫[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92.
[3]胡壯麟.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184-185.
[4]萬華,吳娟.大學英語寫作中的連詞誤用分析[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
[5]邢福義.漢語復句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