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麗娟
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是勤勞的中國人民創(chuàng)造的,在這綿延數(shù)千年的歷史中造就了不計其數(shù)的歷史人物。這些歷史人物在歷史上對社會的發(fā)展、國家的興衰起到不同的影響作用。我們該如何來評價這些歷史人物呢?這就要求我們歷史教師以客觀的、公正的眼光去評價歷史人物。下面結合本人在教學中的實踐,談談如何客觀、公正地評價歷史人物。
一、歷史人物評價的基本標準
對歷史人物,應根據(jù)他們對歷史發(fā)展、社會進步客觀上所起的推動作用或阻礙作用,對人民有利還是有害而予以肯定或否定,這是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標準。
二、歷史人物評價的常用方法
1.確定歷史人物的時代背景
在評價任何一個歷史人物時,都要把他放到一定的歷史范圍內進行考察,即尋找該歷史人物的個人活動與當時社會歷史條件之間的關系。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方法。任何歷史人物的活動,都需要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舞臺,個人的思想和活動受眾多條件的制約,只有考察歷史人物個人背后的社會歷史條件,才能了解歷史人物活動的實質。如評價秦始皇就涉及怎樣認識他殘暴的原因。如果從當時的歷史條件出發(fā),就會發(fā)現(xiàn)他的殘暴是秦統(tǒng)一六國后經濟迅速發(fā)展、加速了統(tǒng)治階級腐朽的結果,是權力過分集中于君主一人的結果。如果不考慮當時的歷史條件,很容易把他的殘暴歸結為單純的個人品德問題,這樣的認識不僅流于膚淺而且還有很大危害——讓人們把制度帶來的問題誤認為是皇帝個人的品質問題,避重就輕,從而掩蓋了歷史真相。在分析歷史人物的歷史背景時,要考慮的主要因素有:歷史人物生活的時間、國家、時代特點以及他的活動所處的歷史環(huán)境等。
2.確定歷史人物的階級屬性
在評價歷史人物時,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要求是不應停留在個人動機上面,而是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階級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關系,其實質是尋找個人活動與本階級的關系。恩格斯說:“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階級和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們時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們的動機不是從瑣碎的個人欲望中,而正是從他們所處的歷史潮流中得來的”。如評價商鞅,就需運用階級分析的方法,對他的主要活動,特別是變法措施逐條剖析,從而看到他的主要目的在于削弱和限制奴隸主貴族的勢力,體現(xiàn)了新興地主階級發(fā)展經濟和掌握政權的愿望,最后得出“商鞅是新興地主階級代表”的正確結論。
3.確定歷史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
歷史人物的作用主要看他是否順應了歷史發(fā)展潮流,是否推動或阻礙了生產力發(fā)展及人類社會進步。這是確定歷史人物歷史作用的最根本標準。對不同類別的歷史人物,在確定其歷史作用時應有不同側重。
4.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
依據(jù)歷史人物的主要事跡或活動對其做出應有的評價,防止以偏概全。在總結歸納歷史人物的活動時,可采用兩種方法:
第一是“階段論”的方法,該法以時間順序為綱,結合歷史人物所處的歷史時代,把歷史人物的活動分成不同階段,逐段評價其功過是非。該法的特點是結論較為科學和符合實際;特別適用于對前后變化較大,差異明顯的歷史人物的評價;能有效防止評價人物籠統(tǒng)化、簡單化的毛病,對歷史人物既不因功掩過,也不因過抹殺其功。如評價汪精衛(wèi)等人即可采用此法。
第二是“方面論”的方法。該法以人物活動的內在邏輯關系為順序,把它分解成幾個不同的方面來評價。該法的特點是評價人物脈絡清晰,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特別適合活動范圍廣泛、活動內容復雜繁多的歷史人物。如對唐太宗就可把他的活動分成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民族關系等不同方面進行評價。
5.把握歷史人物的總體特征
對歷史人物,不僅要一分為二,還要有一個總結論,亦即對歷史人物做出定性判斷。如對唐太宗應看其作為一代明君的一面;對康熙帝既要看到其維護統(tǒng)一的一面,又要從歷史轉型的角度來看待。這將有助于我們客觀地看待歷史人物,從是否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來把握和評點歷史人物。在具體評定時要注意兩點:一是要從決定歷史人物歷史地位的最主要方面定性,二是在對政治性人物定性時,一定要指明他的階級屬性。
6.運用比較法分析和點評歷史人物
點評歷史人物時要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國,把歷史人物放在世界大環(huán)境中去認識,采用中外對比的方法。如“康乾盛世”作為古代中國社會發(fā)展的最后一個高峰,恰恰也是其走向衰落的轉折點。如果站在世界歷史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待處于這一歷史轉折期的康熙,我們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總之,對歷史人物的是與非、成與敗、功與罪,歷史自有定論。只要我們掌握科學的方法,貫徹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就能對歷史人物做到客觀、全面、公正的評價。歷史在不斷進步,社會在不斷發(fā)展,所以我們更要用發(fā)展的眼光來評價歷史人物。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