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芳++++丁麗峰
【摘要】中職學校德育課是中職學校德育教育的中心環(huán)節(jié),然而德育課程建設的實效性問題一直是困擾中職學校德育教育的一大難題。筆者認為,德育課的教學存在授課內(nèi)容與實際不相符合,甚至脫離實際,重理論體系闡述,輕現(xiàn)實問題研究等問題。因此,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課堂理論灌輸式教育,引入實踐教學模式,并對這一模式進行深入的理論分析與實踐探索是值得研究的一條新路。
【關鍵詞】德育 課程改革 實踐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4-0091-01
一、德育實踐教學模式推行的必要性
1、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育不適應教學需要
理論灌輸實效性差,難以為繼,不斷受到質(zhì)疑和批判,這已引起眾多中職教育一線德育教師的反思。但為什么理論灌輸法仍然成為最常用的教學方法或模式呢?因為在教育的實踐中,“道德灌輸”操作簡便,工作量小,在此情形之下,方法上的“道德灌輸”就成為了學校德育教育中最常見的現(xiàn)象。
2、遵循因材施教教育原則的需要
中職生的理論素養(yǎng)差,對他們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是技術人才。因此理論的深度應該把握一個度,中職生與中小學生的理論灌輸?shù)膫戎攸c是不同的,中小學側重于“知其然”。中職生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要和他們未來的職業(yè)實踐活動相結合,注意理論指導實踐的實用性和可行性。因此,實踐性教學模式在因材施教方面更有優(yōu)勢。
3、適合中職學生學習心理的需要
中職學生年齡上基本接近成人,長期的學習和社會生活實踐學生已形成一定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因此若采用單一方式強制灌輸枯燥的理論,或在課堂內(nèi)容設置上學習重復的知識,都會讓思想活躍的中職學生產(chǎn)生心理逆反和思想抵觸。因此,教育者們?nèi)绾巫屒嗄陮W生潛移默化地接受主流價值體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觀,這是需要研究方式方法的。實踐教學或可獲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之功。
二、德育實踐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德育課實踐教學的內(nèi)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實踐教學是別于傳統(tǒng)的單純講授型課堂教學的一種教學模式,是在課外、校外進行的教學實踐活動。廣義的實踐教學是指除了進行課堂講授之外的所有與實踐相關的教學方式,它既可以體現(xiàn)在突出學生主體性、參與性的課堂教學之中,也可以在課堂之外的德育實踐活動和其它社會活動當中。即既包括課內(nèi)實踐教學又包括課外(校內(nèi)、校外)實踐教學。
課內(nèi)實踐教學主要是采取案例式、討論式、辯論式、多媒體式(采用PPT課件、音像圖片資料)等教學方法來豐富教學內(nèi)容,提高學生聽課興趣。但這種方式仍然具有局限性,學生缺乏參與性和主體意識,教學仍局限于課內(nèi)45分鐘,教師難以與學生充分溝通,故在確定互動主題,傳達互動要求,進行參與指導方面受到局限。
課外實踐教學主要是采取校外德育基地的參觀考察、暑期團隊或個人的社會實踐活動、社會調(diào)查、志愿者服務、公益勞動等形式。但這些活動的實施也往往遇到各種難題。究其主客觀原因體現(xiàn)在:德育教師長于理論教學與科研而疏于實踐活動的組織與外聯(lián),在實踐中教師感到角色尷尬,另外,活動經(jīng)費與活動安排也難以保障、學生覆蓋面太廣難以組織、需要各部門協(xié)作卻又權責難分。
三、德育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
如何發(fā)揮教師與學生雙方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如何突破理論學習的時空局限,從課堂拓展到課后和課外,如何把道德教育灌輸?shù)綄W生的大腦中,并內(nèi)化為道德品性(德性),外化為道德行為(德行),對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尤為重要。
1、理論熱點與學生興趣點相結合
首先,教師須吃透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關注時事熱點又有正確的判斷分析;充分把握學生關注的興趣點;其次,教師在原有教材章節(jié)的基礎上,把理論條分縷析分割為若干模塊,每個模塊集中討論一個或幾個主題,每個主題包含多個知識重點。比如《職業(yè)道德與法律》課就可分為塑造良好形象模塊、職業(yè)道德教育模塊、法制教育模塊、愛國主義教育模塊等。以愛國主義教育模塊為例,可以通過師生研討“釣魚島事件”來幫助學習和理解愛國主義理論、體驗愛國情感。最后,設計出多種實踐形式來學習和踐行愛國行為。如讀書研討、社會調(diào)查與實踐、多媒體主題演講或辯論、主題海報展、參觀考察等。
2、課堂理論教育和課后重點輔導相結合
在德育實踐教學中,筆者認為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仍然離不開教師的“教”與“導”,且尤重后者。教師實現(xiàn)從“教師”到“導師”的轉變,從“經(jīng)師”到“人師”的轉變,是教育者觀念的一大轉變。教師應抓住課堂進行集中理論教育,所謂“傳道、授業(yè)、解惑”者也。讓學生形成正確而又系統(tǒng)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認知。此外,課后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情感障礙、認識誤區(qū)進行引導,進一步強化因勢利導。
3、情感激勵與考核考評相結合
在實踐教學模式規(guī)范化的基礎上,人性化考評是使之行之有效推行的良方。對待行為習慣和自主能動性較差的中職學生必須采取“推”和“拉”并舉的評價機制?!巴啤奔纯己丝荚u,這是教育慣用的評價手段;“拉”即“情感激勵”。情感激勵,就是教育者以真摯的情感,通過增強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和思想溝通,滿足受教育者心理需求,從而形成和諧融洽的學習活動氛圍,激發(fā)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