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芹
2009年,廣東12歲的高考小神童龔民說:“興趣是最重要,當一個人有興趣做一件事的時候,他會很專注,會很深入地去做好,當一個人沒有太大的興趣做一件事的時候,一點小小的外因都會成為他放棄的理由?!闭n改喊了十多年了,但是太多是換湯不換藥,基本的教學模式仍是教師講得眉飛色舞,學生卻感到單調乏味,昏昏欲睡。要改變這種高耗低效的惡性循環(huán),關鍵在于創(chuàng)建學本課堂。
記得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當學生體驗到一種親自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青少年特有的對知識之興趣的重要條件?!币虼藲v史課堂教學改革倡導創(chuàng)建學本課堂。學本課堂的內涵是,師生共同以問題學習為主線,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實現(xiàn)學習目標。課堂中師生關系是真正意義上的民主平等的合作關系,不是“上對下”的關系,而是合作、對話、協(xié)商、發(fā)展的和諧關系。主要采用的學習方法有自主探究學習、合作探究學習、展示對話法、問題發(fā)現(xiàn)法、思維訓練法;問題導學課堂的教學組織形式是小組合作團隊學習,而不是”一對多“的舞臺式教學了。這樣設計課堂活動,對轉變學生學習的方式,引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是至關重要的。歷史課堂教學必須發(fā)揮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優(yōu)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效率,達到教師引人入勝地精講、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師生熱烈有序地討論三者結合。師生平等,師生互動,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全新的學習方式營造了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在歷史課堂,全體學生始終參與其中,通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
一、高效課堂重在準備
要想打造高效的課堂,關鍵在于課前準備。只有準備充分了,課堂才會高質高效。課前的準備既包括學生方面的準備,也包括教師方面的準備。
課前學生要做的準備就是預習,把課本上的新知識拿過來預習幾遍,讓他們自己查著工具讀,劃著重點讀,記著內容讀,寫著感想讀,練著習題讀,想著問題讀。在讀的過程中,學生運用“4w”法檢查自己預習的情況,即含義是什么,意義是什么,學會了什么,發(fā)現(xiàn)的是什么,這樣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產生了自己的問題,課堂上教師要解決的就是學生弄不懂的問題。
教師課前要備的不僅有教材,還有學生。在教材方面,要把握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幾個關鍵問題,然后圍繞問題的解決,設計學習流程和活動,并在學習流程中預設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這樣做到心中有數(shù),上起課來才會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備學生是要十分透徹地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包括學習、生活、家庭、愛好與習慣。而在每次上課前,還要有學生的“問題生成單”,使教師在課上能有的放矢。
二、高效課堂重在學法的革命
記憶的金字塔理論表明:講授的方法學生獲得知識的保持率在24小時后只有5%。也就是說,以往的教學讓學生只知道1+1=2,而不知道為什么1+1=2。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缺少的是一種體驗,一種知識的建構。我們現(xiàn)在要做的就是改變這種教學方式,把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學生只是“聞蘋果味”轉變?yōu)閷W生自己“吃蘋果、嚼蘋果”的教學。雖然“吃蘋果”的過程可能耽誤一些時間,但是學生的收獲卻是不可小覷。在“吃”的過程中,學生親口嘗到了“蘋果”的味是酸的還是甜的,親眼看到了“蘋果”的顏色是紅的還是綠的,還親手摸了“蘋果”是圓的還是方的。“吃”完了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體會,這樣學生就會在自己的頭腦中建構起“蘋果”這一概念。這種通過學生親身實踐獲得的知識,在24小時內的保持率是75%。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做的就是讓學生自主學習,讓他們自己帶著問題學習,吃著這個“蘋果”。而教師要做的就是給學生定出時間、任務、問題,也就是讓學生在幾分鐘內自學完這一課的內容,并解決教師給出的幾個問題。
三、高效課堂重在合作學習
我們的教學方式急需轉變,要創(chuàng)建新型的小組合作學習。課堂上學生要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學會合作交往,提高社會能力。小組合作式的團隊學習,首先要讓每個學生都建構自己的愿景,每個小組有自己的愿景,讓學習愿景化,時時激發(fā),增長學習動力。其次是角色的轉變,設立學科標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我們要實現(xiàn)個體學習愿景化、同伴學習合作化及小組學習承包化?;仡欉^去的教學模式,教師專注于授課,對于學困生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學困生處在被忽略的邊緣狀態(tài),久而久之,學生的問題越來越多,有問題的學生也越來越多。學本課堂里,學生要在組內合作學習,要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要與小組的其他同學交流研究,所有學生在課堂上始終處在比較亢奮、主動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學習效率提高了,差生自然就減少了。
教育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chuàng)的人生體驗。何為有效教學?何為有效評價?我們的教育目的是張揚學生的個性還是壓抑學生的精神,教育過程使學生感到愉悅還是痛苦,教育結果是讓學生抵達生命的綠洲還是制造心靈的荒漠?這便是衡量教育有效與成功、無效與失敗的準繩。人的一生最美好的時光是在學校中度過的,作為教育者,我們有責任讓學習成為學生生命中最富色彩的精神體驗,把課堂打造成學生成長中最向往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