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靚
摘 要:闡述了當代小學語文主題閱讀的特征,指出筆記式、批注式、互動式、讀寫式閱讀對于豐厚閱讀積累,優(yōu)化閱讀結構,品味文字,分享快樂,以讀促寫,實施讀寫聯(lián)動等都有特別重要的價值與意義。加強主題式閱讀是一種很好的探究學習方式,可有助于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有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關鍵詞:小學語文;主題式閱讀;價值;教學策略
語文教學是對中國漢文化的一種發(fā)揚和傳承。結合新課標提出的重視語文教學、淡化語文教學的工具性、更強調(diào)語文教學的人文性等一系列要求,現(xiàn)代小學語文教學應當適時地轉變方向,重視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fā)語文學習的興趣。小學語文教學不能僅限于對課本教材的學習,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只靠課本的學習,同樣是空談。認識到這些,作為一名經(jīng)驗豐富的語文教師就應適時地把課內(nèi)學習與課外閱讀相結合,讓學生將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到課外閱讀中。主題閱讀學習毋庸置疑是結合課內(nèi)和課外學習的一個好方法。
一、當代小學語文主題閱讀的特征
課外閱讀活動明確,目的專一,統(tǒng)一性強,這些都是“主題閱讀”的優(yōu)點。學生當學到某一個課題時,結合相應的課外閱讀主題進一步進行閱讀。每一個學期教師可以將該學期確立一個或幾個主題,主題的確立并不是漫無目的,而是以教材為基礎,是對教材的拓展。比如,四年級上冊第七組圍繞“成長故事”這一專題,安排了4篇課文,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烏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這四篇課文講述了四個不同的故事,可以啟發(fā)學生體驗故事的同時,設身處地將自己的經(jīng)歷同主人公的經(jīng)歷相結合,設身處地地思考人生、感悟問題、受到啟發(fā),學習怎樣立志,怎樣自立,如何與別人相處。在進行本組教學時,應以“成長的故事”為核心主題進行閱讀,整合課內(nèi)教學內(nèi)容,通過主題閱讀學習,輔以主題寫作,加深學生對于該主題的理解和運用。語文課文學習時應先引導學生略讀,整體把握文章的主題;再引導學生認真閱讀,緊緊抓住課文的思想感情。
二、主題閱讀的價值體現(xiàn)與意義
人教版語文教材,每個單元都會有一個明確的主題,所以,主題閱讀也相應的配有一個同樣的閱讀主題。這正是體現(xiàn)了主題閱讀 “來源于教材,服務教材”的編寫思想。如,人教版第11冊教科書,以教材為本設置了八部分內(nèi)容,這包括:感受自然、祖國在我心中、心靈之歌、珍愛我們的家園、初識魯迅、輕叩詩歌的大門、人與動物、藝術的魅力,這就有利于在課題開展中以語文教材為中心,根據(jù)教材的編排體系,提煉出閱讀主題,并滲透到課堂中去,對課外閱讀加以引導,使之真正能服務于課內(nèi)閱讀,達到促進教學的目的。因此要使小學語文閱讀更上一層樓,實現(xiàn)課內(nèi)課外相結合、由教科書逐步向課外閱讀過渡、變應試教育為塑造人格、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就應當大力開展小學生主題閱讀實踐研究活動。對于主題式閱讀的效果,許多家長驚奇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捧著一本厚厚的書,居然如癡如醉地全部看完了。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他們從老師那里得到了答案:一本書一個明確的主題,所有的文章都是圍繞這個主題的,從不同的方面來進行詮釋。主題是指引,書籍是道路,因此,有了指引的方向,閱讀的道路就好走了。
三、小學開展主題式閱讀的教學策略
1.筆記式閱讀:豐厚閱讀積累,優(yōu)化閱讀結構
所謂的筆記式閱讀主要是學生通過記讀書筆記,積累和掌握華麗優(yōu)美的好詞句,并記錄自己的讀后感。在做讀書筆記過程中,為激發(fā)小學生的興趣感,可以進行語文與美術學科的整合,讓其在筆記中添加特殊的圖畫,圖文結合,有利于學生將精彩的文字遷移為圖畫記憶,加深印象。為了突出筆記式閱讀的效果,教師為學生作好讀書筆記明確了如下要求,同時注重獎勵和激勵。一是明確主題,按所給主題每天閱讀一些相關的文章,記錄相關的語句,并做好批注,可采用抓關鍵字詞、修辭手法以及描寫方法、聯(lián)系文章前后等方法記錄下自己的真實感受和收獲。二是借助圖畫對文中畫面進行再現(xiàn),有助于讀者對文章的理解,將自己閱讀后的所感所思更好地表達。在主題閱讀過程中加強學生的思考與體驗不失為一種有效學習的辦法。
2.批注式閱讀:關注閱讀細節(jié),品味文字精美
在閱讀中做記號,不僅可以留下自己閱讀時思維的印痕,還能記錄自己的讀后感受和收獲,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畫、注、批”不僅是用眼睛讀書,還是將心、腦、手有機結合在一起,記錄讀者的所感所思、獨特見解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課文批注,就是學生在閱讀文本時把自己的所思、所感、所疑、所悟、所得等,簡明扼要地寫在文本相應的空白處。學生的批注是課堂生成的寶貴的教學資源,能為學生與文本之間架起一座真切對話的橋梁。進行批注式閱讀,教師要求學生掌握正確的批注方法:讓學生學會如何提煉體會的觀點,然后按各種方法的要求進行表達。批注的方法因文章的體裁而異。
3.互動式閱讀:共享閱讀成果,分享閱讀快樂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五步閱讀教學法,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互動式主題閱讀。第一步:閱讀文章,用心與文字溝通和交流,可選擇必要的工具書。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文章的字詞,勾畫自己喜歡或者是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批注自己的獨特體會和理解。第二步:組內(nèi)交流,對自己最喜歡的文章進行推薦,并說出喜歡的原因;小組選擇一篇文章,準備全班匯報;小組匯報后學生評價,質(zhì)疑。第三步:利用工具書解決文章中的字、詞,然后采用略讀的方式誦讀內(nèi)容較淺的詩篇;用精讀的方式去誦讀和品味含義深刻的詩篇,做下批注;對于喜歡的詩篇大聲地誦讀。小組內(nèi)先按三步自己誦讀解決,并提出質(zhì)疑。第四步:匯報小組學習成果。展示背誦、展示理解、提出自己的疑問。老師再加以適當?shù)难a充、提升。
4.讀寫式閱讀:探索以讀促寫,實施讀寫聯(lián)動
理解是閱讀的目的,而寫作則注重于表達。閱讀和寫作之間有著密切聯(lián)系,閱讀為寫作提供了素材,是基礎。因此,在進行語文主題閱讀教學時,要從最簡單的理解層面上升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要兼顧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共同提高,尤其是更加注重學生寫作能力、表達能力的訓練和提高。在主題閱讀的基礎上,探索以讀促寫,實施讀寫聯(lián)動。(1)仿寫。經(jīng)典的文章中的寫作表達方法應值得借鑒。老師們要求學生通過寫作,模仿,運用經(jīng)典文章的經(jīng)典表達方法,夯實學生的寫作基礎。(2)填寫。在教學中可以充分運用教材,省略部分內(nèi)容,讓學生結合上下文,思考省去了哪些內(nèi)容,把自己的思考寫出來,再與原文進行對照,這對于訓練學生的寫作思維極為有利。(3)續(xù)寫。根據(jù)文章的結尾內(nèi)容,讓學生發(fā)揮想象進行續(xù)寫,使文章變得更加完整,或者讓故事更加充實。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探究式學習應是值得提倡的一種方式。學生在整個的學習活動中主動地探索,主動尋找解決問題方法,這也是探究式學習的特點。主題閱讀的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到的是主導的作用。筆者認為主題式閱讀是一種很好的探究學習方式,有助于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有助于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參考文獻:
[1]朱慶華.小學語文主題式閱讀教學模式初探[J]語文學刊:基礎教育版,2011(16).
[2]陳霞.小學語文主題式閱讀教學研究[J]小學教學參考,2011(36).
[3]韓興鳳.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漫談[J]考試周刊,2012(36).
(作者單位 山西省大同市城區(qū)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