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敏
結束軍訓的13級新同學面臨的第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程就是《造型基礎》。如何在相當有限的課時內轉變學生陳舊的觀念、拓寬狹窄的視角,讓他們能夠洞悉事物隱含的結構,感受對象本質的美好,體驗形式的種種意味——這是一個基礎課教師一再面臨的挑戰(zhàn)。顯然,課程內容與節(jié)奏的合理設計非常重要。
“視角變換”是此次課程起始階段大刀闊斧改變學生原有視點的教學單元。新視角的針對性拍攝以及圖像拆分實驗對于重新構建學生內在的視界很有幫助,因視點改變而引發(fā)的造型觀念的改變由此開始?!靶螒B(tài)歸納”與“形態(tài)變化”是課程中份量稍重些的兩個單元。造型基本元素的認識與運用、手法變化的了解與嘗試能幫助學生建立造型意識、強化形式概念、拓展衍生空間,推動學生快速進入藝術設計者的角色?!吧收J識”是造型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塊。因為色彩是豐富視覺的圖形,是震顫心靈的符號。對色彩的敏銳捕捉以及靈活運用會使得學生在形式玩味的世界里更加自由、更加生動。
以上各個階段通過預設的主題串聯(lián)起來,形成層次遞進又相互關聯(lián)的整體。教學就在這樣的結構設計中展開,盡力在有限的課時里投射無限的教育。課程雖經歷了充滿起伏的過程,結果還是欣慰。
喬豆豆
(2013-2014學年 第一學期)
課程名稱:造型基礎 授課班級 :13服裝設計A
任課教師:葉敏 系 、部:服裝工程系
教學目標:
通過對自然對象造型元素的記錄、分析和研究,體會事物內部結構的形式美感。嘗試通過提取、歸納、拼貼、描繪、拆解、轉化等手法展開平面空間的造型演練,掌握豐富多變的造型形式和語言,逐步樹立用自己的眼光觀察、思考,并探索有獨特審美趣味的新形式。
教學重點:
1、提高平面形態(tài)要素的組織能力;拓寬平面形式語言的表現(xiàn)空間;培養(yǎng)學生對造型語言積極的試驗意識與探索態(tài)度。
2、培養(yǎng)學生重視習作的過程,樂于對造型形式的演化與發(fā)展的多種可能性進行嘗試。
授課時間:
10月28日—12月8日
教學準備:
設備:教室 多媒體
材料:平面性質的表現(xiàn)材料;基本配置如各種紙張、顏料、筆墨等;不局限材質范疇
圖例:前期學生優(yōu)秀作品圖片;藝術家經典作品圖例
課時分配:
6周(10課時/周,共計60課時)
理論講解:10課時
實踐訓練:40課時
回顧總結:10課時
教學內容:
第一單元、視角變換 (1周10課時)
了解現(xiàn)當代的平面圖式特點與“藝術是有意味的形式”理論;嘗試視域、視線、視角方式的訴說獨特性;體驗圖像變換方式的表現(xiàn)多元性,學會以分離、重組、涂鴉、拼貼等多種方式改變固有視角。
第二單元、形態(tài)歸納 (1周10課時)
任何形態(tài)都離不開點、線、面的構造,分別對點、線、面的含義、形態(tài)特征、性格特點和構成方式幾個方面作分析理解。學會把自然具象的事物用點、線、面的形式歸納、組合。
第三單元、形態(tài)變化(1周半14課時)
通過簡化、添加、拼貼、圖文結合等藝術手法展開表現(xiàn)性圖形的勾畫與設計。學會將自然客觀形態(tài)通過去繁就簡、夸張想象、異質組合再生等方法進行變化,形成無限豐富并有主觀個性的新形態(tài),積極探索形態(tài)創(chuàng)造的多種方式。
第四單元、色彩組合(1周半16課時)
了解色彩的相貌、要素、關系等基本理論知識,并嘗試在已有的圖形框架里進行搭配組合。體會由于色彩原理的作用而在配置間顯現(xiàn)的或和諧或對比、或安靜或熱烈的關系,從而學會主觀主動的運用色彩。
第五單元、展示總結(1周10課時)
回顧課程的要點,學習成果全階段展示,學生匯報,師生交流,共同評價。同時簡單了解平面版式的基本結構形式和圖文關系,在制作學習手冊的過程中體驗與實踐。
教學方法:
1、主題式研究:一個主題貫穿課程始終,分單元、分階段完成不同的學習任務。2、小組研討:學生分組對每個階段的學習內容交流討論。
3、階段成果展示:每個學習單元都有階段性內容展示,觀摩互評,師生交流。
作業(yè)數(shù)量:
1、課堂研究
視角研究:新視角圖像若干,拆分變換性實驗10份。
形態(tài)研究:元素提取歸納性表現(xiàn)10份;形態(tài)變化性演繹10份。
色彩研究:色彩基本要素的應用性演練10份。
2、作品展示
造型研究全程展示;研究展示板1份。
3、學習手冊
包括資料來源、圖像實驗、形態(tài)研究、色彩演練、思維記錄等完整的研究歷程匯總1份。
評價方式:
對課程學習情況的評價從以下多個方面綜合考量(百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