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
清朝嘉慶、道光年間,廣西容縣的封豫、覃武保、王維新等人意氣相投,結三子社于都嶠山,興致一起就呼朋引伴,匯集到山上宴月觀風,賦詩填詞,切磋文藝。
王維新,字景文,號竹一,嘉慶十五年(1810)鄉(xiāng)試考取第二名解元;覃武保,字心海,號愛吾,嘉慶二十一年(1816)斬獲解元;封豫,字道昭,號望仙,道光六年(1826)選拔貢生,三人文采飛揚,情誼深厚,人稱“都嶠三子”。
在他們的帶動下,容州大地文風勁起,研究創(chuàng)作成果盈山塞谷,堆砌起容州文學史上的巔峰。臨桂進士、陜西鄉(xiāng)試主考官況澄贈詩當時主管容縣文化的李竹溪,稱贊曰:
繡江自是弦歌邑,
安得人人富文藻?
鴻篇鱗萃頌南山,
可知詩教薰甄早。
一甌薄酒共金蘭
覃、封、王三家是容縣的望族。覃武保祖先覃莫在明朝洪武初年以千戶職征戰(zhàn)鎮(zhèn)守容州,被冊封為武靖將軍,解甲后定居周口坡頭,因其軍功卓著,朝廷欽命九代世襲將軍之職。王家尊師重教,文脈相傳,生生不息。
據容縣封氏家譜記載,其容縣始祖封文明為南宋開封府人,被任命為廣南西路的容州通判,后定居容州,到封豫為第18代。封家人才輩出,代有名宦,被學者贊譽為廣西三大嫡親文化家族之一。他們的祖先封良儒、楊際熙、馬必遂、王貴德、何與高于明朝萬歷年間在都嶠山結社創(chuàng)作,人稱“嶠山五子”。
在文學熱情的推動下,“三子”繼承“五子”的傳統(tǒng),結社都嶠山。覃武保說:“予與景文,情友也”,“予與景文少年則為好古情,游藝情”,可見都嶠三子交往時間之早。如果把嘉慶八年(1803)19歲的王維新結集《綠漪園初草》,覃武保為之作序,作為都嶠三子結社的標志,到1826年王維新離開容縣出任武宣教諭而在形式上宣告詩社的結束,那么,都嶠三子詩社就堅持活動了20多年。
封豫著有《清遠堂詩集》《后生緣詞》 《翠圍山房詩草》《花村小夢草》 《封望仙詩賦稿》。覃武保著有《四書性理錄》 《夕陽樓草》 《驢背集》《半帆集》。王維新的著作有:《古近體賦》 《綠漪園初草》 《嶠音》 《叢溪集》 《十省游草》 《宦草》 《海棠橋詞》 《紅豆曲》 《都嶠山志》 《天學鉤鈐》 《樂律辨正》 等等,其中以詩、詞、散曲的數量最多,成就最高,堪稱廣西文學大家。
生于斯,長于斯,文化底蘊深厚的都嶠山自然成為都嶠三子文事活動的主要題材。而他們對都嶠山文化的研究創(chuàng)作成果,成為后人發(fā)展都嶠山旅游經濟不可缺少的資源。
王維新說“風月云霞、泉石花鳥”是都嶠山最美麗的風景,具體為古洞風清、松濤月色、云霞夕照、魚戀丹溪、鹿眠蒲澗、鐘敲靈境、空壇妙藥、山鳥啼殘。王維新詩集《嶠音》的40多首詩歌是作者在都嶠山太極巖教書時所作,山色美景描摹細致,盡入詩篇。
容州文人在明月朗照的夜晚到都嶠山上聚宴會文由來已久,雅稱之“燕月”。因為王維新在山上教書的緣故,覃武保和封豫不時來到山上,共同研磨文藝。還有一些文人索性喬居都嶠山,相互酬答,“彈琴坐到三更”“一甌薄酒共金蘭,添得伯仁為雅量,自足成歡?!保ㄍ蹙S新《浪淘沙》) 《聞封道亨兄弟僑居南洞喜得鄰近》 《由李根云封望仙處醉歸》 《南洞燕月訓仙根》 《偕覃愛吾游天峽回至澗巖值人留飲》《夜游靈景寺》等。這些文事活動,把這經久不息的文壇樂事?lián)]灑得淋漓盡致。這群文人中間還有一組音樂愛好者,《詠潘副貢所撫琴》 《山中同何丈彈琴》 《新擬樂律》,“霓裳舞罷酒猶多,鐵笛吹殘?zhí)煳词铩?;“借君清瑯之寶案,橫我綠倚之輕琴”(王維新《琴曲》)等等。正是這群發(fā)燒友的推動,使王維新對音樂的研究日漸精微,最終寫出音樂專著《樂律辨證》。在都嶠三子的帶動下,都嶠山的大小山洞不僅僅是佛寺與道觀,還是文人吟風弄月的中心,更有教書育人的學堂。山間人來人往,鐘磬清越,樂聲飄飄,書聲瑯瑯,熱鬧非凡,正是“春花開遍虎頭關,不是山人亦入山。昨夜兒童巖下望,爭稱燈火徹云間?!?/p>
給都嶠山的風景名勝題寫楹聯(lián)是都嶠三子的文事活動之一。在太極巖、娑婆巖、寶蓋巖、寶玄觀,至今都可以看到他們留下的楹聯(lián)。王維新題太極巖楹聯(lián):“太一之理,水自流,物自生,流者流,生者生,憑誰作●;極樂之鄉(xiāng),云常動,石常靜,動無動,靜無靜,與我為○?!睂β?lián)中兩個奇特的符號“●”“○”馬上引起賞析者的思考。在中國古代哲學而言,“●”“○”最早被太極八卦圖用來表示白天與黑夜的交替,進一步抽象為陰與陽的轉化,表示萬物的相互轉化,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相生相克。因而,把它放到太極巖上來是合適的。但是,把這個含義置于這副對聯(lián)之中就很難有通暢的解釋。
東漢哲學家王充首先提出“萬物自生”的觀點,西晉玄學家郭象深化了這個觀點,認為世界沒有造物主,萬物都是自生自長的,沒有聯(lián)系的,孤立的。因此,黃蝶紅教授把這個“●”解釋為“主”,這樣,上聯(lián)就完整地表達了作者對古代玄學理論觀點的反思。
下聯(lián)“云常動,石常靜,動無動,靜無靜”本來是一個辯證的觀點:云是運動的,石頭是靜止的;運動的是靜止的,靜止的是運動的。這牽涉到禪宗一個有名的典故:是風動、幡動,還是心動。慧能法師說,是你們的心在動。修佛教的人要隨緣,要以一顆平常“不動”的心看待人間悲歡得失。黃蝶紅教授把“○”解釋為“緣”,下聯(lián)便切合禪宗的本意。
這副對聯(lián)體現(xiàn)出作者對古代玄學理論的高度自信。王維新說:“吾幼好山水,托意元宗?!痹诖说玫搅擞∽C。
“松方與竹訂同心,竹竟與松成兩地?!庇亚榕c思念推動都嶠三子相互家訪,而家訪又不斷地深化他們的友情,為他們的創(chuàng)作增添更多的內容。周口坡頭覃解元家的松子岡、愛日窩、望南園、夕陽樓、綠楊池、慕古堂等景致一一出現(xiàn)在王維新的詩篇。而《孟冬下旬王景文來訪,留宿山房,有詩懷舊,臨別贈二絕句》,則是封豫在王維新造訪其翠圍山房時的即興之作。對于他們之間的友情,覃武保有充分透徹的分析:我們是情人,是情友;少年時結下了好古情、游藝情;壯年時產生了學道情、用世情;出仕則有報國情、建績情;退隱就會有泉石情、著述情。封豫《春夜懷李仙根、劉云衢、覃愛吾、王景文》,王維新《夢訪封望仙》,都嶠三子的兄弟深情穿越了時空,在他們的靈魂深處扎根、縈繞。
書燈官燭共流連
王維新的父親叫王杰觀,號恩貢養(yǎng)氣齋先生,是石寨王家的私塾——設在都嶠山上的王氏山館的塾師。王維新從小跟隨父親讀書,一直讀到19歲。此后,王維新開始在王氏山館里教書,同時繼續(xù)學習應舉鄉(xiāng)試,所以說他“淹貫百家,漁獵群籍”,并非溢譽。而王氏山館則成為王維新以詩會友的活動中心。學友的研習對答,使王維新的作品逐漸得到圈內人士的認可,年紀輕輕就名甲鄉(xiāng)里。1810年,王維新參加鄉(xiāng)試,考中第二名舉人。
清貧的生活,嚴格的家教,刻苦的學習,使得王維新的身體達不到強壯的行列。他在《對菊》里稱:“爾貌瘦于吾”。
這樣的環(huán)境,造就了一個心態(tài)平和、追求執(zhí)著又隨遇而安的王維新。他了解自身的實力,不因中舉而發(fā)瘋;他看透科舉考試的千年風云,不因考不上進士而沮喪,而是直面人生,敢于把自己三次進京趕考失敗的經歷載入詩書,傳之后世。王維新自我評價云:“原于宦不合?!闭J識到自己并不是一塊當官的料,所以做一個管教育的小官就最合適?!胺N成桃李樹,自勝河陽潘?!奔饶莛B(yǎng)家糊口,又能繼續(xù)自己的學術探索。這樣,王維新于“道光丙戌以鄉(xiāng)貢進士就挑得閑職”,出任武宣教諭。
之后,王維新從武宣到平樂,又從平樂到泗城,越走越偏僻。“世間榮貴何須道”“往日風流豈零落”(《武宣寫概》)王維新沒有去追求榮華富貴,而是一邊搞教育,一邊耕耘精神的樂園。1840年,王維新版行《都嶠山志》《天學鉤鈐》《樂律辨正》。1841年至1848年,王維新在泗城府將自己生平所作重新進行刪選,編輯為《古近體賦》《綠漪園初草》 《嶠音》 《叢溪集》 《十省游草》 《宦草》 《海棠橋詞》 《紅豆曲》,正是這些不朽的篇章鑄造了一個不朽的詩人、學問家。清末大詩人、大學者鄭獻甫(1801-1872)稱贊他“料得精神清更健,書燈官燭共流連?!?/p>
王維新是在進京趕考的路上結識的鄭獻甫。鄭獻甫很欣賞王維新的作品,“蹤跡并交文學椽”。后來,王維新管教育,鄭獻甫中進士后不久又辭官回廣西辦教育,在此過程中兩人結下了很深的友誼。“正是相思不相見,漢南惆悵說題襟。”鄭獻甫希望王維新將他的作品郵寄給他參閱,“各有編摩互參訂,蕭齋遙望寄香蕓。”(鄭獻甫《寄懷王竹一學博》)
王維新還與古文家呂璜等人有很深的交往。
《容縣志》記載,王維新“于駢體文筆力沉雄,尤為擅勝?!倍兜墙浡耘_懷古賦》則是他“筆力沉雄”之作的典型代表?!蔼氭?zhèn)江關,半依林薄。都嶠矗于南端,大容翔于西郭。水東去而縈廻,城右連而岝崿……”雄壯的筆風颯然而至,一座雄險可與都嶠山、大容山相比的江邊高臺躍然紙上。而容州數千年的重要史事隨之滾滾而來,浩浩湯湯,“氣蓋九州”。
“有斯臺之突兀,枕江滸而孤騫。上增置夫土木,形離樓而刺天。創(chuàng)飛龍之變化,窮舞鳳之蹁躚……”在王維新的筆下,真武閣如同玉帝天宮般的壯麗,而周遭四時景物也一幕接著一幕上演,依舊把豪情推向高遠的天空:“散一群兮鴉點,息萬徑兮人蹤。”
此賦以經略臺真武閣為中心,編織起宏大的文章結構,鋪陳容州歷史,描摹嶺南景物,抒發(fā)個人情懷,行文“麗詞雅義,符采相勝”。王維新懷著對故鄉(xiāng)深深的熱愛,希望容州重現(xiàn)唐、宋、元時期的輝煌,喊出“有回天之巨手,從古筦以標名”的呼吁。
王維新的詞集為《海棠橋詞》,詞作“通計得五百二十首”。在都嶠三子中,王維新精通音樂,使得他的詞“韻律和協(xié),殊堪吟唱”(《廣西歷代詞評》)。浙江桐鄉(xiāng)沈鴻評價說:“桂殿傳來玉笛聲,宮商開閉自分明?!倍鴼v史的發(fā)展使詞與音樂早已脫節(jié),“殊堪吟唱”的解釋今日已缺乏公眾的認知,但從520首《海棠橋詞》的誦讀中,和協(xié)的韻律還是讓人能感覺到那是一首首美麗的情歌。
“鏤玉曾工兩宋詞,又將紅豆譜相思?!蓖蹙S新的曲集稱《紅豆曲》,他把教學活動、農業(yè)生產活動引入散曲,在中國散曲史上是“罕有的”“獨樹一幟的”。而從一個塾師而言,用歌謠來啟蒙孩童,無疑也是一個教育者的偉大創(chuàng)舉。彭君梅先生說:“王維新的曲作,擴大了散曲的題材內容,提高了散曲的意境,這對散曲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p>
在王維新的作品體裁多樣,其中以詩的數量最為豐富,藝術成就最高。詩集有《綠漪園初草》 《嶠音》 《叢溪集》 《十省游草》 《宦草》,留存至今的大概有800首詩歌。《廣西百代詩蹤》評王維新的詩曰:“雄放灑脫,意境恢宏”。而他的山水田園詩最能體現(xiàn)他嫻熟的創(chuàng)作技法和高超的文學水平。如《白花江乘月夜歸》:
竹梢月始上,放下扁舟輕。
雖從竹里穿,實自月中行。
明月送竹影,蕭疏篷背橫。
竹影展明月,幽光篷背生。
隨洲轉曲灣,所得為空明。
星光逐水動,天色隨波清。
撥棹無幾時,欸乃漸停聲。
微覺人語接,不聞寒犬驚。
燈光一點來,知已近柴荊。
白花江是王維新對自家門前那一段梅江的命名。嶺南大地,江河邊有修竹,有修竹必有人家。月上竹梢頭,船在竹下行,星星滿天掛,滿江是星星。在這樣清朗的月夜中,月如船,船如月,竹影、月影、船影,蕭疏清晰;天色、水色、月色,空明靜謐;槳聲、歌聲、犬聲,單調幽遠;月光、星光、燈光,處處分明。王維新就是乘著這詩一般的彎月回歸畫一樣的家園。
空把黃金埋白屋
封豫在20歲前就考取秀才,但鄉(xiāng)試不順,用了20年去考舉人都沒有成功,最后因年紀太大不得不放棄。在他45歲的時候才被“舉明經”,成為貢生,獲得候補訓導的資格,但一直沒有被授予實職,一生過著耕讀教書的日子。
然而,封豫的才華并不因他失意的人生而失色。封豫是清代廣西填詞的先行者,著作現(xiàn)存有《翠圍山房詩草》《封望仙詩賦稿》、《后生緣詞》,共計存詩90首,詞112首,賦7篇。有研究人士說,他的詞對晚清詞壇巨擘王鵬運、況周頤應該有一定影響。而他直接影響的就是覃武保和王維新。王維新說:“予少苦無指教,自交封望仙、覃心海始相與學為慢令。”王維新評價曰:“算只有、吾兄妙麗,堪稱詞伯”(王維新《雪獅兒·柬封望仙》)封豫的詞更得到了后人的稱贊,韋湘秋先生在《廣西歷代詞評》中說:“都嶠三子中,有一個詩詞能手,這就是封豫”,封豫的詞“酣暢流麗”“平易清新”。
對于“詞伯”封豫的詞,王維新很是推崇,他不僅為封豫詞集《后生緣詞》題詩,還為之作序,而這篇序言又是一篇罕見的對話:
蕭然斗室,花雨滿天,手執(zhí)是篇而色然曰:望仙學道士也,胡取是名耶?是又欲造因矣!如來教諸健兒,慎勿造因,以一切有為,皆從因生,因不可造,乃冀后生耶?
望仙曰:佛則弗人,仙就是人。人倫有五,天合者二,緣合者三,得如皋陶之拜乎賡歌,一愿也;得如司馬相如之彈琴宴笑,亦一愿也;得如高適之畫壁歡呼,亦一愿也。故今生已獲,吾于后生期之;今生未獲,吾尤于后生期之。
……
予不能答,乃殿其語于后。
封豫,號望仙。王維新問,封兄你取這個號是不是想做道士?封豫回答,非也,仙還是人,人生應追求五種境界,有兩種是上天決定的,有三種是機緣巧合獲得的,比如出仕做官,夫妻恩愛,快樂人生,是我一生的追求,也是我永遠的追求。如果今生實現(xiàn),我下輩子還希望得到;如果今生沒有實現(xiàn),我更希望后生能夠有緣實現(xiàn)。這就是“后生緣”。
“出仕做官,夫妻恩愛,快樂人生”是《后生緣詞》的三大主題。學而優(yōu)則仕是封建社會下層知識分子擺脫身份低微、生活貧困,實現(xiàn)人生理想的唯一道路。封豫也不例外,他在《錦堂春山中寄懷》寫道:
“欲建青云事業(yè),
須憑黃卷生涯。
何時獻賦金門里,
簪花鳳池跨?!?/p>
封豫的叔父封玉亭于嘉慶年間在容縣靈山開設私塾梅竹館。在封玉亭年老體衰的時候,封豫就主持梅竹館的講學。除了赴考和三子社的活動,封豫大部分時間是和家人在一起。這樣,封豫就有足夠的時間去創(chuàng)建和諧溫馨的家園?!傍x鴦枕上語分明。我不卿卿。誰復卿卿?!保ā兑患裘贰罚┓庠λ钠拮哟_是有著非一般的感情,即便是偶爾的外出,也希望自己能進入愛人的夢中,“東風為我作良緣。暗吹歸夢去、畫堂前?!保ā冻耠A憶別》)或者愛人來到自己的夢鄉(xiāng),“愿得今宵來入夢,圖見面,解離情?!保ā督亲印の喑且顾肌罚┘幢闶窃谇巴緹o望,心緒糟糕,借酒澆愁,碰上青樓女子向他招手相邀的時候,他也還是想著他的愛人:去!去!去!哥有老婆,你別誘惑我!請看《醉春風思歸》:
煙草紛無數,歷亂斜陽雨。年來客恨又途窮,??!??!??!把酒尋詩,挑燈覓夢,寄愁何處。
種著相思樹,訂就鴛鴦譜。憐她紅袖倚欄桿,去!去!去!記得來時,紗窗話別,叮嚀細語。
出差在外,封豫沒有忘記老婆有交代,他倆共同澆灌的相思樹已經根深樹茂,枝交連理。但當封豫從遠方歸來與妻子相見,行為卻一樣是中國式的含蓄,更多的情感釋放只能留到二人世界里:“入門應有恨,見面反無言……獨憐相對里,仔細看啼痕?!保ā睹隙酰赃h歸》)封豫夫妻如膠似漆,使好友覃武保大為白眼,他白紙黑字地勸誡他:你如此這般,還要不要兄弟?還要不要仕途?“家室初柔際,知交漸遠時。未能嘗夙恨,依舊轉相思?!保浔!蹲晕嗫せ貏e望仙兄弟于舟中》)對此,封豫大概也進行過反思:
遠寺一聲鐘動,
閑把瑤琴三弄。
倚遍玉欄桿,
滿地月明花重。
情種,情種,
消盡十年殘夢。
封豫的賦現(xiàn)存作品不多,內容也是以他的人生愿望為主,但是行文“綺麗綿芊”,句式整齊,妙語美文,讀來引人入勝。如《五月鳴蜩賦》里,封豫不僅給小葉蟬的生活習性以細膩優(yōu)美的描繪,還賦予蟬聲以思鄉(xiāng)的內涵,很有情趣。
1813年,封豫的《翠圍山房詩草》完稿,王維新作序,對封豫詩歌作品的立意、選材、用語、構思等方面給予大力褒揚:“選色必求其艷,割錦必求其鮮,語尤恥其雷同,思必著其沉著?!焙习呜曋茕k勛評《翠圍山房詩草》詩云:“香奩亦是詩家格,曾學冬郎艷玉臺?!鼻宄蹂吩u《翠圍山房詩草》詩云:“冬郎體態(tài)陶潛志,白傅襟期杜牧情”。二者都說封豫的詩繼承了“冬郎”的香奩體?!岸伞笔侵柑拼娙隧n偓,他的詩集《香奩集》大多描寫男女之間的情感和婦女美麗的服飾儀容,后來流變成一種詩風,又名艷體詩。通觀封豫現(xiàn)存的90余首詩,屬于香奩體的并不多,但在《后生緣詞》里,卻是到處飄香吐艷。如《荷葉杯·擬艷》:
夜夜芳魂相遇,無據。今忽入溫柔,綠窗雙掩翠屏幽。留么?留。留么?留。
紅袖添香夜讀書是古代文人減輕讀書壓力的幻想,這種想法是本能的,但貧寒子弟是無法實現(xiàn)的,封豫也只能希望來一次夢中艷遇。
封豫有的詩詞也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命運暗淡的憤懣。“聞說龍門新躍鯉,故人已著錦衣回?!碑斖蹙S新、覃武保考取功名的時候,作為年長的封豫,平日一致被看好的封豫,心情肯定是灰暗的?!半m有等身著作,賞音猶未相逢。饑寒奔走,叩門乞食,誰昔龍鐘?”《朝中措·感懷》)尤其到他年邁依然出仕無望的時候,自然是無比的傷心:“禿筆題詩,凄涼湖海元龍氣。胸中萬字,難免貧如洗。仰首枯魚,誰決西江水。今宵醉,唾壺擊碎,一掬窮途淚?!保ā饵c絳唇》)
封豫的風流文章沒有被考官賞識,他只是一個秀才、貢生,一直到老,到死,他就像一塊被遺忘在村野農舍里的黃金,只能嘲諷自己在這條道路上的執(zhí)著與癡情:
自憐心性真無賴,欲建微名時已邁。雅負情癡,黃絹曾欺絕妙詞。風流不入時人目,空把黃金埋白屋。夢到鈞天,知是瑤臺第幾仙?
1856年,范亞音軍隊攻打靈山,年逾古稀的貢生封豫成為重點打擊對象,被劫持關押。封豫的兒子封祥麟冒著生命危險直闖軍營,提出用自己做替代,任由宰割,央求范軍釋放他年邁的父親。范軍為他勇敢的行為、真摯的孝道所感動,遂釋放了封豫。但是,這次遭難使長期以來就郁郁不得志的封豫深受傷害,咸豐六年(1856)十月初七,封豫在亂世中撒手人寰,享年75歲。
才如江水命如絲
覃武保是嘉慶丙子科解元,但會試仍然不第。在王維新出仕三年后,覃武保也放棄了考進士的努力,于道光九年(1829)參加舉人大挑,獲大挑一等,補貴州都勻府通判,署(代理)荔波縣令。
《荔波縣志·職官》(清咸豐五年鄭珍撰)記“覃武保,道光九年署知縣。”據縣志記載,覃武保在荔波縣文昌宮后面建造義倉,發(fā)動官紳鄧而亨、董芝茂、邱樹桐帶頭倡捐倉谷3700多石,用于每年青黃不接的時候借貸給農民;其次是建立基礎教育。發(fā)動官紳捐修荔波縣義學,聘請教師,對縣城貧家子弟進行免費教育。制定各里義塾田谷章程,推動各鄉(xiāng)里基礎教育的發(fā)展。所以,荔波人評價覃武保說:“崇儒重道,廉慎自持,所置多善政,至今民不能忘?!保ā独蟛h志》清光緒元年蘇忠廷撰)
但是,一個貴州苗民的進京上訪改變了覃武保的命運。道光十年(1830)冬,“諭內閣、刑部議覆楊懌曾等審擬貴州苗民羅庭勷等京控一案,貴州荔波縣兵米,按地畝攤買。據楊懌曾等查明,系歷久相沿,自應仍循其舊。惟所用官斛官斗,驗有損壞之處,且該縣兵米,系分三處征收,而斛止一面,斗止二面,實不敷用。著嵩溥即飭該糧道,制造新斛新斗各三面,發(fā)交該縣應用,其捐壞斛斗即行驗銷。至該處征收采買兵米,現(xiàn)訊有以秤代斛、將米折銀情事,書役等從重多收,弊竇易滋,不可不嚴行飭禁。著嵩溥嚴飭該管道府,隨時認真稽查。如有情弊,即行懲辦?,F(xiàn)署荔波縣知縣覃武保,著交部嚴加議處。前任荔波縣知縣楊以增、本任荔波縣知縣劉樹棠、俱著交部照例議處。”(《清實錄》道光卷之一百七十四)
對于新任知縣覃武保來說,這個判決無疑是一聲晴天霹靂!荔波縣兵米“系歷久相沿,自應仍循其舊?!鼻逋⒚髦熑尾辉隈浔?,為什么摘掉覃武保等人的一紙烏紗?這得從乾嘉年間貴州苗民反抗殘暴盤剝的大起義說起,這次起義歷時12年,起義波及湖南、貴州、四川、湖北四省的苗族地區(qū),起義軍占領了三省六府13個廳、縣,幾乎全殲了這些地區(qū)的朝廷駐軍,并建立起苗族人民政權。從1795年開始,乾隆、嘉慶先后調集十八萬軍隊,以耗費一千多兩白銀,戰(zhàn)死??蛋?、和琳等四總督、提督和220多名三級將官的巨大代價,到1806年才平息這場起義,最后也不得不宣布“苗地歸苗”,苗人“與漢人一體相待”,允許苗族自治,“盡豁新疆錢糧,永免征收”,才取得這片疆域的暫時平靜。自然,大清朝廷對此心有余悸。
荔波苗民進京控告覃武保等人“違背”圣旨采買軍米,況且事實確鑿,朝廷總得拿點手段出來安民,所以就懲辦覃武保三人。后來,楊以增易地為官,還官至河工總督。這是中國封建官場里很常見的事情,但覃武保忍受不了這冤枉:我不干啦!回家。
“未幾,罷歸,鄉(xiāng)居授徒。”覃武?;氐郊亦l(xiāng),不久就到容縣繡江書院講學,繼續(xù)他在貴州產生的教育夢。繡江書院建于清朝康熙二十九年(1690),雖說容縣宋朝有勾漏書院,明代有南山書院,但從延續(xù)時間、教育成果而言,繡江書院是時間最長、成果最大的。由于時世的變遷,繡江書院后來改名為容縣師范學堂、容縣中學,薪火相傳了300多年,現(xiàn)在更是一派興旺。繡江書院的存在對于清代容縣人才的培養(yǎng)產生了極大的作用。容縣士子考上文武舉人、進士的,明朝合計60人,清代合計126人,清代容縣還產生兩名解元:劉簡臣、覃武保。清朝容縣科舉長足發(fā)展的原因之一,就是覃武保、黃金韶、封祝唐等一批具有較高國學研究水平的人直接參與講學。覃武保在繡江書院講學的時間長達20多年。
在都嶠三子之后,容縣舉人梁金綬與王宸、李守仁、植紹琪、游梓春、潘學誅、梁竹溪、陸履芳、潘耘史等人成立都嶠山詩社,自覺成為推動容縣文學繼續(xù)前進的發(fā)動機。覃武保對都嶠山詩社是全力支持,他不僅參加詩社的活動,為詩社成員講學,還一起研究文學。“游社宴方罷,又主題糕壇……列坐聽崇論,燭花搖碧欄。”(《覃心海明府赴社約喜呈》王宸)“詩伯儼然在,主持風月壇。但飲不欲醉,袖出新詩看。”(《戊申九日都嶠山詩社呈前輩覃心?!吠蹂罚?/p>
但是,覃武保的命運實在是坎坷。1835年,容縣大雪如棉花,平地尺余。1847年,容縣大風,樓如扇搖欲傾。容縣自良磨刀塘馮六舉行反清起義,饑民參加者日眾。1849年,容縣出現(xiàn)饑荒,為了生存,饑民成群結隊向富戶索取錢米,行為日趨激烈。1850年容縣十里天地會首領范亞音又率眾起義,農民軍劫持舉人、秀才、生員、官紳,逼迫其家以錢物贖人,搶奪谷物賑濟饑民。1851年,洪秀全在距離容縣不到一百里的桂平縣金田村發(fā)動反清起義,半年之間便席卷江南廣大地區(qū)。其他地區(qū)的農民起義蜂起響應。1854年范亞音入主容縣縣城,設立司令部,在全縣推行洪租制。
不堪困擾的地主富戶求救于官府。地方官府黔驢技窮,大清朝廷內憂外患自顧不暇:你們自救吧!破例準許漢族地主自辦團練,對搶掠者“擊殺無論”。毫無疑問,這是一條火上澆油的政策。梧州郡守陳瑞芝命令容縣黎村進士黃鵬奮總辦團練,授以令旗,在黎村設立三義團公局,組織和義團、尚義團、行義團,黃鵬奮兼任山嘴堡和義團團長。當時自辦團練,是以十家為一甲,設甲長;數甲為團,設團長;聯(lián)團為總,設團總。由富戶出資,籌辦旗幟刀槍、器械糧食,利用山河險要,設關卡,筑城堡,建設簡陋的鄉(xiāng)村防御體系,對抗大大小小的農民武裝。1854年石寨龍膽村大戶陸劭展出資組建團練,人數5000多人,號稱“同仁甲”,在都嶠山上安營扎寨,為一縣之最。容縣的農民軍與容縣的團練在容州大地上展開了長達16年廝殺。
咸豐六年(1856)四月初一,覃武保等人被范亞音軍以“私通同仁甲”為由,殺害于容縣縣城。而覃解元的 《四書性理錄》 《夕陽樓草》 《驢背集》 《半帆集》也在這一場戰(zhàn)火中灰飛煙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