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馳
摘 要:在刀光劍影的年代已成為歷史后,新時代的人們往往習慣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尤其是廣大80、90后們,對歷史,無論是古代抑或近代,新中國成立前抑或之后,由于受到當今社會各種因素的影響,普遍存在一種歷史虛無主義,其歷史觀被不同程度的扭曲。雖然當今80、90后的歷史觀處于波動狀態(tài),但只要加以科學的引導,隨著社會轉型腳步的加快、改革開放程度的深入,80、90后作為中國的一個巨大的充滿朝氣的群體,其歷史意識終會走出淡漠的功利化迷惘,走向人類文明的主流、走向新時代的康莊大道。
關鍵詞:歷史;80、90后;反思
中圖分類號:G4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15-0078-0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明·楊慎《臨江仙》
上面這首詩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是的,這是楊慎所做《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的開場詞,后毛宗崗父子評刻《三國演義》時將其放在卷首,一部英雄化的史詩級作品《三國演義》的開場詩,氣勢如虹,透出作者對歷史滄桑的感嘆與命運多舛的淡然,發(fā)人深省。然而,在刀光劍影的那個年代過去近兩千年后,新時代的人們似乎都如古人般,或是任意戲說歷史,或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尤其是廣大80、90后們,對歷史,無論是古代抑或近代,新中國成立前抑或成立后的歷史,普遍存在一種歷史虛無主義,其歷史觀受到當今社會各種因素影響,已被不同程度的扭曲。本文將要探討的,就是當今80、90后對歷史的認知與迷惘及其反思。
一、離歷史有多遠——迷陷在“偽史”旋渦中的淡漠
我們先來看看一個最基本也最“忽悠”人的問題,歷史究竟是什么?這個問題在當今所謂“學術超男超女”風行的時代,好似一個涂脂粉末的戲子,誰“打扮”的時尚,誰唱得響亮,誰就是“歷史”,而大多不管你這出處是正史野史還是自撰史,這一點一些電視臺的所謂“評說歷史”的節(jié)目應當負有一定的責任。這種對歷史的戲說甚至披露的各種所謂新的“歷史真相”,無疑是對歷史的嘲弄,這種做法顯然是很不負責任的。那我們跳出這個時代,看一下這個大而泛的問題在學術史上是怎么解釋的。
我國清末民初的啟蒙思想家梁啟超在《中國歷史研究法》一開始就對史學做出了新的界定:“史者何?記述人類社會賡續(xù)活動之體相,校其總成績,求得其因果關系,以為現(xiàn)代一般人活動之資鑒也”,而世界最大百科全書《大英百科全書》記載為:“歷史一詞在使用中有兩種完全不同的含義:第一,指構成人類往事的事件和行動;第二,指對此種往事的記述及其研究模式。前者是實際發(fā)生的事情,后者是對發(fā)生的事件進行的研究和描述?!蓖ㄟ^上述論述,可以總結出歷史有兩層含義,一層是直觀的,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即所謂“真相只有一個”。另一層是主觀的,是當時或后人的描述以及為此而衍生出的思考與解釋,所謂“以史為鑒”,正是后一層含義的意義所在。但時光倒流不可逆轉,我們所能做的,只有讓后一層含義中的內容能盡可能接近于前一層,也就是盡力符合歷史事實。因為“以史為鑒”自然必須以“真實的歷史”為參鑒,否則就沒有多大實質性的意義。而所謂“歷史觀”,則是人們對社會歷史的根本觀點與總的看法,是哲學在社會歷史領域的延伸。
然而,當今的時代導向從不同程度上在扭曲人們的歷史觀,尤其是相對涉世不深、歷史素養(yǎng)不足的80、90后們,更是對歷史認知與迷惘的重災區(qū)。譬如早已飽受詬病的“歷史戲說劇”的泛濫,創(chuàng)造了一個用影視等媒介表現(xiàn)的歷史,這種歷史嚴重影響了80、90后們的歷史觀。進入21世紀以來,“影視史”已與正史、野史成鼎足之勢,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影視史”的影響正越來越大,很多80、90后的歷史知識幾乎都是拜“影視史”所賜,對戲說的歷史信以為真。而各種歷史題材的影視劇,卻是良莠不齊,魚龍混雜,有的胡編亂造,有的戲說惡搞,這方面相關的影視劇和事例數(shù)不勝數(shù),像努爾哈赤大寫毛筆字,康熙和蘇麻喇姑愛得死去活來,吳三桂成了敢愛敢恨正氣凜然的熱血男兒……諸如此類的荒唐戲說產生了嚴重的錯誤導向。一些缺乏辨別能力的80、90后觀眾囫圇吞棗,照單全收。久而久之,“影視戲說歷史”在不少人心中成為客觀存在的事實,以一種較離譜的主觀歷史觀取代客觀的歷史觀,某種意義上說這實際是一種唯心主義歷史觀,不自覺地將社會意識放到了社會存在上面。其結果,必然是將歷史虛無化,認為“反正都是假的,誰知道哪些是真的呢?”這是一種迷陷在“偽史”旋渦中的淡漠,從而產生的歷史虛無主義現(xiàn)象更應引起我們的重視,就是80、90后以戲謔的視角解構那些本應該嚴肅對待的史實,以淡漠的眼光有意無意地“忽視”我們的祖輩甚至父母輩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悲劇。
在《南京南京》熱映期間,據(jù)報道,大連一對90后情侶在影院看《南京!南京!》時居然對日本軍國主義屠殺中國軍民時的場面頻頻笑場,當看到慰安婦的悲慘遭遇時竟然還在大加討論哪個身材好。雖然這僅是個例,但這顯示出了80、90后民族歷史意識的淡漠與輕視,其后果絕對是可怕的。之所以造成這種局面,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源頭正是“影視史”所產生的歷史虛無主義。這樣,許多80、90后迷陷在“偽史”的旋渦中無力反思與鑒別,又相當程度上導致整個80、90后群體對歷史的集體淡漠,如此惡性循環(huán),民族振興何日來臨?
二、思想能飛多高——功利化下歷史觀的罪與罰
上面初步闡釋了社會上的不良歷史觀對80、90后的誤導傾向,必須承認,這種傾向有娛樂化的成分,固然不嚴肅不科學,但作為一個開放包容的社會,還是應該理性面對它的價值所在并予以適當引導。畢竟,無論是“學術娛樂化”抑或“歷史影視化”,即便導向動機不純與商業(yè)化行為,還是或多或少可以給80、90以一些歷史知識,當然關鍵是要正本清源,剔除“偽史”,這對于很大一部分在功利主義熏陶下的青少年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的確,筆者非常遺憾地在主流媒體、網(wǎng)絡和生活中發(fā)現(xiàn)相當一部分中國未來甚至現(xiàn)在的主體人群(畢竟80后不少也即將邁入而立之年,逐漸褪去青澀趨于成熟),無論是理科還是文科出身的80、90后都對歷史比較淡漠,理科生尤甚,對史實的掌握欠缺不說,歷史觀在市場浪潮沖擊下早已“一切向錢看”。反映在具體層面上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
一是歷史學習功利化。功利化下“有用的歷史”即涉及考大學、考研考公務員、職場需要、領導要求等“用心”去看看,“無用的歷史”則“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總體以應付為主,事后就忘,將歷史作為敲門磚來看待。
二是歷史認知功利化。分析史實時完全套用現(xiàn)代市場經(jīng)濟下的商品價值觀甚至爾虞我詐的“物質利益(Materialbenefits)衡量觀”,有意無意忽視曲解歷史上一大批為國家民族而鞠躬盡瘁的政治家、為真正的自由民主而奉獻一生的革命家以及推動歷史發(fā)展的蕓蕓大眾。這些人從根本上來說當然也是為了自我的利益,只不過他們追求的是精神利益(Spiritbenefits),他們的思想在功利主義橫行的今天,在大多數(shù)人尤其是80、90后眼中是難以想象的,現(xiàn)實的殘酷與無奈讓逐漸走入社會的青少年們被迫屈從于強權淫威、屈從于物質利益,昔日的理想越飛越遠,思想的翅膀越飛越低,在現(xiàn)實的旋渦中兜圈子,可謂悲矣。自然而然,這些扭曲與弱化的歷史觀對我們這個民族反思歷史、真正做到“以史為鑒”是相當困難的,其結果,歷史的“罪與罰”將再次上演,這并不是危言聳聽。
三、80、90后的無辜與無奈——多層次“原點”探析
的確,社會“偽史旋渦”、歷史功利主義等負面因素在80、90后的歷史觀中逐漸生根發(fā)芽是一個時代的悲劇,但這完全不能成為一棒子打死80、90后對歷史認知的借口。因為,作為一個處于社會轉型期中的群體,其地位其實是相當尷尬,外來思想的傳播與“中國特色”文化的浸染讓這一代人的歷史觀進退維谷,再加上遲遲不能讓自我聲音進入所謂主流媒體,可謂無奈又無力,而這一切的“原點”性因素具體可以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家庭。作為社會的細胞型構成部分,家庭在人的一生中所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蘇聯(lián)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青少年教育比作一塊大理石,他說,把這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學校;(3)青少年所在的集體;(4)青少年本人;(5)書籍;(6)偶然出現(xiàn)的因素。從排列順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青少年的過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年幼者以父母和家庭中長者的言行為認同對象,通過同化作用,逐漸形成自己的行為習慣和道德人格,并在與家庭成員的互動中,學會調節(jié)與他人的關系,進而逐漸形成約束自身社會行為的信念、習慣與規(guī)范。父母的生活目標、行為方式、情感方式和價值觀念,常常對子女的人生道路有重要影響。然而,現(xiàn)在不少家長自身由于歷史現(xiàn)實的原因,以實用主義為教育的基本準則,萬事“有利上、無利下”,而“利”又被簡單灌輸為“物質利益”,有利于考試升學出國賺錢的就威逼利誘子女去做,這尤其對身心發(fā)育尚處于成長階段的80、90后的歷史觀產生了極大的負面效應。功利主義瓦解個人理想與誘導歷史觀首先從家庭層面上進行,繼而擴散“與社會接軌”,表面上看很實用,其實也很無奈,所帶來的弊端不一而足。
2.學校。學校教育在80、90后的發(fā)展過程中起主導作用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80、90后健康成長所不可少的。青少年在校接受教育期間,正是身心發(fā)育的最佳階段,歷史觀正處于形成時期、智力發(fā)展也處于最好時期、求知欲、接受能力最強。此外,學校是專門的教育機構,有專業(yè)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論、經(jīng)驗等方面往往比其他力量高出一籌,成為廣大80、90后成長的主導力量。然而,也正因為如此,現(xiàn)今中國學校教育模式的僵化,對青少年的歷史觀的形成與引導起到了很大的消極作用,這反映在三個領域:(1)教材內容的不適當。其他教材不提,我們單看看高中歷史課本,其內容思想相對停留在改革開放初期,黨中央倡導“與時俱進”,但受限于種種因素,我們的課本大多更新緩慢,這是大多數(shù)未新課改的情況,那新課改之后呢?兩個字,更糟。這不是要批判指責課改,恰恰相反,課改必須推進,但現(xiàn)在的方向我以為有所偏差,尤其是2004年后實行的大綱版人教版教材。首先,將原先編年體敘史方式改為專題式,即分為政、經(jīng)、文等領域,每個領域單獨敘史,而要正確理解每個歷史階段的來龍去脈這對有相當歷史基礎的學生而言都不是件輕松事,更何況是在學生普遍缺乏史實的基礎上。其次,史論有蓋過史實之嫌,采用專題史后,史論量大增,有向政治課本發(fā)展趨向。眾所周知,“論從史出”,一味引導避實就虛讓人對歷史除了死記硬背就是昏昏欲睡。(2)教學方法的功利化。為了升學考試進行高強度補課、分班,要考的拼命做題,不考的敷衍了事,歷史課本身就功利化了,歷史觀要正確形成發(fā)展那就阻力重重。這種現(xiàn)象在率先進行新課改的一些省份表現(xiàn)更為突出,對90后的影響更為巨大。(3)考試制度的不科學。這點飽受詬病,在此不作分析,只是,有些省份為了改革考試制度,發(fā)展所謂“素質教育”,走向了一條披著“素質教育”的“應試教育”之路,這種改革,前景不容樂觀。
3.社會。這點在上面講的“偽史旋渦”、“歷史功利主義”上表現(xiàn)得最為明顯,還要提一下的是,一些專家教授甚至政府某些職能部門在一些領域上與黨中央大力倡導的“科學發(fā)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方針有些許偏差,網(wǎng)絡上流行的若干段子從某種意義上就反映了這一點。
四、彼岸的希望——塑造80、90后歷史觀的建議與思考
通過以上分析,80、90后的歷史認知前景令人擔憂,雖然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終會將其引入正確的軌道,但我們?yōu)榱瞬蛔尡瘎“l(fā)生,有必要現(xiàn)在行動,塑造80、90后正確的科學的歷史觀。為此必須進行如下幾個方面的努力:
1.大力弘揚科學歷史觀。在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發(fā)展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基礎上勇于面對昔日的得與失。在古代史方面,將歷史發(fā)展與人類倫理道德標準相結合,反對對歷史認知的片面化與絕對化;在近現(xiàn)代史方面,既要盡量公開不涉及機密的史實,又要適當解除一些束縛,打破某些人頭腦中的禁區(qū)。只有理性面對過去的成績與不足,才能引導促進80、90后歷史觀的成熟,繼而推動整個民族歷史觀的成熟。
2.改革教育制度。這點早已有大量分析,國家相關部門也正在積極穩(wěn)妥地推進教育改革。除了倡導建立發(fā)展“學?!彝ルp軌教育體系”,改革與重視歷史課教育,共同構建80、90后的科學歷史觀,還建議在沒有根本改革考試制度前提下,不要貿然對歷史教學考核方式制度進行大幅修改。因為大量事實證明,一些教育考核模式、口號的“更新”非但成效不佳,而且極有可能增加學生負擔,造成“悲劇中的悲劇”,這對學生歷史觀的形成發(fā)展沒有多少益處。
3.構建正確社會導向。歷史是一門科學,作為學術,必須嚴肅,而作為普及性科學,不求嚴肅但求負責任。影視文學、講壇式歷史講座形式完全可以創(chuàng)新,以此符合80、90后審美價值,但希望能盡量做到負責任,分清史實與虛構,講明歷史結構脈絡,非如此,怕本求“娛人”,結果成“愚人”。此外,還有必要拋棄一些戲說胡侃型的“說古不說今,說外不說中”的庸俗化傾向,把投資在“娛樂歷史”上的資金放到制作一批真實反映歷史的紀錄片上,并大力宣傳,像中央電視臺前幾年的《大國崛起》都是較有影響力的作品,有較好的歷史觀引導價值。
4.重振80、90后精神。由于眾所周知的歷史現(xiàn)實原因,我國80、90后在20世紀改革開放的一段時間后在市場經(jīng)濟浪潮與多重壓力制約誘導下逐漸放棄自己的理想與追求,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漸起,歷史觀也趨于功利化。而在新世紀的今天,要解決這個問題,完善80、90后的歷史觀,突破口在于重振其精神。只有真正鼓勵創(chuàng)新、推進相對自由民主的學風、建設師生關系融洽又不乏理性爭論的“和諧校園”,80、90后扭曲的歷史觀也才有可能得到一定的修正。
總之,雖然80、90后的歷史觀處于波動狀態(tài),但我仍樂觀地認為,80、90后作為中國的一個巨大群體,隨著社會轉型腳步的加快、改革開放程度的深入,作為一個充滿朝氣的群體,歷史觀終會走出淡漠的功利化迷惘,走向人類文明的主流、走向新時代的康莊大道。在今后的若干年,他們會逐漸走上社會的中心舞臺,成為建設新時代的中堅。星之所在,終會到來,我堅信。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列寧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08.
[3]范金豹.蘇霍姆林斯基的三個“書籍世界”[N].中國教育報,2004-09-30(8).
[4]昨天的世紀——一個80后的歷史觀[EB/OL].(2008-05-27).
http://www.xici.net/b126934/d71187128.htm.
[5]唯心史觀的根本缺陷及其根源[EB/OL].(2009-10-15).http://www.bj-chengkao.cn/ckfd/2009/1015/435.html.
[6]廈門大學歷史教授羅耀九猛批:施瑯絕不是什么民族英雄[EB/OL].(2007-10-3).http://ido.3mt.com.cn/Article/20071
0/show839573c30p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