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亮[西南大學(xué)附屬中學(xué), 重慶 400700]
⊙李棟麗[重慶育才中學(xué), 重慶 400700]
“近似對讀是指在文學(xué)作品學(xué)習(xí)和研究中,本著求同存異的思維方式,將兩種或多種整體或主體部分存在相似點的作品進行細細地對照閱讀,以獲得對作品深入的理解和感悟?!雹佟对娊?jīng)》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為后人提供了創(chuàng)作典范,后世的許多作品也能從這里找到原型。比如中國文學(xué)的“棄婦”形象,最早就來自《衛(wèi)風(fēng)·氓》。那么我們把有關(guān)“棄婦”的作品拿來和《氓》進行一番近似對讀,既可以加深對《氓》的理解,又可以訓(xùn)練學(xué)生的思維,提高其語文素養(yǎng)。
《氓》敘述的是一個古老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被無數(shù)次重演的故事:癡情女子負心漢。詩歌講了女主人公的愛情悲劇。有學(xué)者這樣分析:“全詩六章,每章十句,但并不像《詩經(jīng)》其他各篇采用重章復(fù)沓的形式,而是按照人物命運的發(fā)展順序,自然地加以抒寫?!雹谶@樣的認識幾乎已成定論,于是便有了這樣的概括:
第一章是熱戀定終身……
第二章寫結(jié)婚……
第三章寫女主人公追悔年輕時輕陷情網(wǎng)……
第四章一開頭仍以桑為喻,從桑葉由綠潤嫩茂變成枯黃隕落,比喻女主人公容顏衰老……寫女主人公對被氓拋棄的怨恨之情,從而把全詩推向高潮。
第五章進一步傾述婚后的痛苦生活……
第六章以悔恨交加的心情和決絕的態(tài)度作結(jié)……③
而我們發(fā)現(xiàn),后面概括出的詩歌情節(jié)并不是完全按照“人物命運的發(fā)展順序”來的,而且詩歌有三處地方出現(xiàn)了“淇水”,既然不是“重章復(fù)沓”一定是有所指,特別是“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兩句,嵌在“自我徂爾,三歲食貧”和“女也不爽,士貳其行”之間顯得異常生硬。按照“人物命運的發(fā)展順序,自然地加以抒寫”這種思路來解讀,似乎無法說通。這時我們不妨引入唐代詩人劉駕的詩歌《棄婦》進行近似對讀。劉詩為:
回車在門前,欲上心更悲。路旁見花發(fā),似妾初嫁時。
養(yǎng)蠶已成繭,織素猶在機。新人應(yīng)笑此,何如畫蛾眉!
這首詩明顯脫胎于《氓》,棄婦看見路旁花兒盛放,想到自己如花年紀時戀愛結(jié)婚的盛況和甜蜜。這難道不會讓我們想到“桑之未落,其葉沃若”的詩句嗎?不會讓我們想到《氓》中“不見復(fù)關(guān),泣涕漣漣。既見復(fù)關(guān),載笑載言”戀愛的糾結(jié)、新婚的甜蜜嗎?劉詩里棄婦養(yǎng)蠶成繭的年年月月,織機上的辛勤勞作也不難讓我們聯(lián)想到“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的表達吧?“新人應(yīng)笑此,何如畫蛾眉”的傷心、追悔、擔(dān)憂等種種難以言傳的復(fù)雜心理不也被“靜言思之,躬自悼矣”兩句完全地包含了嗎?那么我們再仔細琢磨一下《棄婦》這首詩歌的寫作起點(或者說心理起點):“回車在門前”,這是在“棄婦”這個名號已名副其實的情況下,女子被休回家登車的一剎那的感思和追憶,這不也是《氓》的寫作起點嗎?女主人公被棄,乘車回家在過淇水時(“淇水湯湯,漸車帷裳”)思緒萬千,想到曾經(jīng)初戀的甜蜜,想到結(jié)婚的冒失,想到曾經(jīng)自己多少次把心上人送過淇水(“送子涉淇,至于頓丘”),萬萬沒想到今天再次涉淇竟是這般一個境遇:“淇則有岸,隰則有泮”——淇水雖寬尚且有岸,洼地雖闊也有邊際,可是負心漢的冷漠卻無法概括,“我”內(nèi)心的疼、內(nèi)心的怨也浩淼無邊。
由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推斷《氓》的寫作很可能并不是所謂的“按照人物命運發(fā)展順序的自然地加以抒寫”,而是“可以分析出許多結(jié)構(gòu)和修辭上的匠心來”(馬茂元語)。這樣的近似對讀,也可以讓我們在講解分析《氓》時,提供一種切入角度——從“淇水”進入故事。從“淇水”進入故事也能讓《氓》的愛情更具普適意義。就像人們說的,為什么人類的愛情是在水邊開始,又在水邊終結(jié)呢?比如《關(guān)雎》,比如《蒹葭》。那是因為河流在古人的概念中是單向度的,恰好喻示了生命的一去而不復(fù)返,“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表達的不就是對生命不可逆止地消逝的哀傷嗎?而愛情適時出現(xiàn),在先人無法對抗這種死亡的哀傷時出現(xiàn),是用愛的永恒對抗死亡。
可是《氓》中女主人公自“淇水”始、至“淇水”終的愛情讓我們不勝唏噓。從古至今人們渴望愛的永恒,特別是女人?!皭矍槭桥说娜俊?,為了愛情她們可以用“決絕”兩字形容,可她們往往忘記了“愛情對于男人只是一部分”?!睹ァ分信魅斯鎸Α耙晲矍闉榭觳汀钡摹懊ァ保仁怯辛恕笆恐①?,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的覺悟和發(fā)現(xiàn)——僅此一點,就是后代無數(shù)以“棄婦”為題材的詩詞故事所無法企及的。最后選擇了“反是不思”的隱忍,獨自咀嚼苦痛,也因此為后世有相同遭際的女子樹立“中國式棄婦”的典范。比如杜甫的《佳人》。同樣是由于“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而拋棄妻子,而棄婦的選擇也似《氓》中的女主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彼x擇隱忍的樣式又涂抹上了道德色彩:無論丈夫怎樣,她都要堅守像青青翠竹一樣的節(jié)操。
那么不同文化背景下有著相同遭際的女子也會作出同她們一樣的選擇嗎?
美狄亞又稱米蒂亞。在希臘神話中,她是科奇斯島會施法術(shù)的公主,也是太陽神赫利俄斯的后裔。歐里庇得斯根據(jù)這個希臘神話傳說寫成的悲劇就叫《美狄亞》。
美狄亞與來到島上尋找金羊毛的伊阿宋王子一見鐘情。為了幫助伊阿宋取得金羊毛,美狄亞用自己的法術(shù)幫助伊阿宋完成了任務(wù),條件是伊阿宋要和她結(jié)婚。取得金羊毛后,美狄亞和伊阿宋一起踏上返回希臘的旅程。美狄亞的父親聽到她逃走的消息,派她的弟弟前去追她。美狄亞殺死了自己的弟弟,并將弟弟的尸體切開,分割成碎段,拋在山上各處,讓父親和追趕他們的差役忙于收尸,以此拖延時間,得以讓她和伊阿宋一行人離開。
伊阿宋回國后,美狄亞用計殺死了篡奪王位的伊阿宋的叔叔,伊阿宋取回王位但也開始忌憚美狄亞的法術(shù)和殘酷。后來伊阿宋移情別戀,美狄亞由愛生恨,將自己親生的兩個兒子殺害,同時也用下了毒的衣服殺死了伊阿宋的新歡,最后伊阿宋也抑郁而亡。
《氓》的女主人公真心愛對方,為了愛情甚至不惜違背禮法。古禮認為女子嫁人,須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睹献印分杏羞@樣的記載“: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鉆穴隙相窺,逾墻相從,則父母世人皆賤之?!蔽覀兛吹脚魅斯诿鎸Α懊ァ钡臅r候也曾猶豫“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就在這兩句詩后面,留下了文本空白,在這里沒有正面寫“氓”的反應(yīng),但我們從“將子無怒,秋以為期”可以看到“氓”的怒,也看到了女主人公的“耽”?!芭①?,不可說也?!迸魅斯蕉ńK身,此違禮一;乘垣相望,違禮者二。但寧可違背禮法,眾叛親離也要選擇愛情,這一點和美狄亞“殺弟分尸”何其相似!她們在對待愛情的態(tài)度和行為上讓作為讀者的我們不禁肅然起敬??墒窃诿鎸Ρ撑褧r,美狄亞卻做出了和《氓》中女主人公完全不同的選擇——以牙還牙,以血還血。
美狄亞的選擇是西方的,《美狄亞》是符合西方審美以及實現(xiàn)社會正義需求的,而《氓》中女主人公的選擇是符合中國文化的需要——“中國文化是需求和諧,要求克制忍受來維持制度的穩(wěn)定和延續(xù)”④?!睹ァ分信魅斯碾[忍取得了雙重效果:“因其命運的悲慘,使人懷有無限的同情;因其在悲慘的遭遇中仍能保持高尚的節(jié)操,使人生出無限的敬意?!雹?/p>
① 葛永海:《近似對讀與古詩詞曲欣賞》,《名作欣賞》2006年第4期,第18頁。
② 徐培均:《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版,第118頁。
③ 孫以昭:《詩經(jīng)鑒賞辭典》,安徽文藝出版社1990年版,第148—150頁。
④ 張法:《中國文化與悲劇意識》,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1989年版,第7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