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金玲
1.識字教學要善于利用游戲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的興趣,讓漢字更“有趣”。
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表現(xiàn)。教師要利用游戲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教學,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方法如下:
1.1加一加。就是兩個或幾個熟字相加變成一個新字。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這類字時,相鄰的學生分別代表一個熟字,然后運用加法熟記。如教學“好”字,讓相鄰的學生分別代表“女”和“子”,口中還一邊念“我是女”、“我是子”、“女加子就是好”、“你好,你好,大家好”。由舊知識引出新知識,學生不但掌握了生字,而且掌握了學習方法,學習興趣濃厚。
1.2減一減。就是用合體字減去一個獨體字變成一個新字。教學這類字時,相鄰兩個同學分別代表一個熟字,然后運用減法熟記。如教學“代”字,讓相鄰兩個學生分別代表“袋”和“衣”,邊念“我是袋,袋鼠的袋”、“我是衣,衣服的衣”、“袋鼠減衣等于代表的代”。運用這種方法學生不僅興趣濃厚,而且學得快,記得牢。
1.3換一換。偏旁是構(gòu)成漢字的重要部件,學生掌握了偏旁,從一定意義上說就基本知道了這個字的意思。如何利用這個優(yōu)勢幫助學生識字呢?可以讓學生這樣做:讓兩個同學分別代表兩個形近字,采用邊說邊換位置的方法幫助記憶。如教學“線”字,把“線”的絞絲旁換成金字旁,就變成了“錢”。
1.4編順口溜記憶法。這種方法不僅學生喜歡,而且效果很好,經(jīng)常引導學生編一編識字順口溜可以促進學生思考,發(fā)展學生的思維。特別是一些形近字的辨別,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
2.教師要“懶”一點。練習講評課、試卷講評課是學期末老師常遇到的一種課型。我是個喜歡“偷懶”的老師,在練習課上并不是像個別老師逐題講,一講到底,因為老師的“勤勤懇懇”, 往往換來的并不是學生的生機勃勃。我總是“懶”一點,把學生該做的事讓學生做。
2.1課前準備。整理練習卷或試卷中錯誤率高的題,重新整合成10分鐘小試卷備用,然后找出必須由老師重點講解或點播的題標出。
2.2課堂設計。第一步,分組快速下發(fā)試卷(或課前發(fā)試卷);第二步,講明要求。既要講明改試卷的要求,又要講明最后要有10分鐘的原試卷錯題測試,更要講明小試卷測試不達標的懲罰措施。
師:同學們看看試卷做錯的在哪里?為什么錯?自己能否改正?組內(nèi)能否解決?組長把組內(nèi)解決不了的問題的題號寫在黑板上組內(nèi)相應的位置。(自主學習,組內(nèi)交流)
2.3問題解決。老師對黑板上的問題實行“招標”,公布講解不同的題的不同分數(shù)(組間交流)。此過程老師要不斷點撥、追問、補講,達到突破知識點、重點、難點的目的。
2.4重點突破。老師重點講課前準備中預設的問題,并簡潔歸納題型或總結(jié)規(guī)律。
2.5當堂測試。10分鐘測試(根據(jù)情況可允許有免試同學,免試同學可另行布置任務或予以獎勵)
3.朗讀教學以讀帶說,以說促理解。
低年級學生語言正處在發(fā)展階段,掌握的語言材料不多,不易完整地表達意思,更難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我先引導學生讀出課文中的語句,在反復熟讀的基礎上再教給他們按照回答問題的形式用文中的語句回答。學生回答問題表達得確切,說得流利、暢通,在讀流利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nèi)容,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基礎上進行說的訓練,做到朗讀與理解課文內(nèi)容有機結(jié)合,讀說相得益彰。
4.創(chuàng)設認知沖突情境,引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情境是引發(fā)學生閱讀期待,產(chǎn)生學習探究動機的教學必備要素。創(chuàng)設情境時應該注意三點:
4.1情境內(nèi)容要與文本學習密切相關,情境能夠直接帶領或者促使學生主動研讀文本。在課堂實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情境創(chuàng)設脫離文本或者與文本關系不大。
4.2情境創(chuàng)設應該考慮學生已有的預習基礎,在預習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進一步學習探究的情境。有時情境是在學生根本沒有接觸過課文的情形下創(chuàng)設的,完全從學生的“零”認知開始,也就是說情境創(chuàng)設的深度遠遠不夠,不足以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
4.3情境要能夠營造學生的認知沖突。無論哪種類型情境的創(chuàng)設,都應該注意通過情境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也就是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nèi)容與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產(chǎn)生矛盾,激發(fā)學生主動積極地尋求解決矛盾的動機。值得提出的是,過去,我們往往注重從文本的內(nèi)容和情感等方面營造認知沖突,事實證明,語言形式認知沖突的建立,同樣是激發(fā)學生探究意識的重要契機。
5.讓孩子“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么?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學生求知創(chuàng)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有時簡直讓我們難以想象的:一位教師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于“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
對于“喝、渴”的區(qū)別,學生說:“喝水”要用嘴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6.鉆研教材、了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jù),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后,我發(fā)現(xiàn)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yǎng)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了解、句式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