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維健
俗話說:挈領而頓,百毛皆順。就“教”的角度看,在閱讀教學中抓住合適的“領”,抽絲剝繭、層層深入,的確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然而,從“學”的角度看,如果過分強調教師的“挈”“頓”作
用,容易使學生處于被動“皆順”的弱勢地位,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興趣和能力。因此,不妨把“領”變成“香餌”,根據(jù)文本特點拋出富有挑戰(zhàn)性的探究問題引導學生主動“覓食”,這樣才能構建出“滿池開花”的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
在教學中,怎樣的問題能有效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呢?以下以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翠鳥》一課第一自然段的教學為例,談兩點思考。
一、角度新,使學生樂于探究
閱讀教學中,學生大多是在教師提出的問題的引領下完成與文本的對話。教師設計問題的角度不同,取得的教學效果也大不相同。什么是問題呢?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指出:“當你需要組織新的信息項目,或以新的方式運用已知的信息項目,以解決問題時,你就碰到了問題。”這就告訴我們,問題指向的目標應當是學生的未知領域,而這一目標應是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進行分析、加工所能夠完成的,這樣的問題才能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
以《翠鳥》第一自然段的教學為例:“這段話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翠鳥外形的?找出寫爪子、羽毛、體態(tài)的句子讀一讀,說說它們各有什么特點。”如果這樣提問學生一般不感興趣,因為這些問題在書上很容易找到,一讀就懂,對學生缺乏挑戰(zhàn)性和趣味性。對三年級學生來說,通過閱讀了解翠鳥的特點并不難,難在使學生領悟“什么是特點”“怎樣抓特點”。因此,不妨從后面一種角度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探究中領悟“特點”。
【教學片段】
師:通過初讀課文,你知道為什么把它叫翠鳥嗎?
生:因為翠鳥的羽毛是綠色的。
師:聽說綠色的鳥就是翠鳥,這四只鳥高興極了,瞧!它們興高采烈地來到我們的教室里,(出示四幅鳥圖)快和它們打打招呼吧。
生:這里面有的不是翠鳥!
師:哪一只是翠鳥?
生:只有第四只是翠鳥。
師:聽你們這么一說,另外三只鳥可傷心了,它們明明穿著綠衣服,你們卻不承認它們是翠鳥。怎么辦呢?我們來開一個翠鳥鑒定會,從課文中找出充分的理由說服它們,好嗎?
生:(興致勃勃)好!
師:請你們仔細地讀一讀第一自然段,在你認為能說服它們的重要的字詞下面做上記號,一會兒用“課文是這樣說的,說明翠鳥的什么應該是什么樣的,可是你是什么樣的,所以你不是翠鳥”的辦法來說服它們。
(學生默讀勾畫相關詞句,讀后交流。)
生1:課文中說“翠鳥喜歡停在水邊的葦稈上,一雙紅色的小爪子緊緊地抓住葦稈”,說明翠鳥的爪子是紅色的,1號、2號小鳥,你們的爪子不是紅的,所以你們不是翠鳥。
師:你說得有理有據(jù),1號、2號小鳥有點被你們說服了,3號小鳥急了,它說:“我的爪子可是紅的呀,為什么我不是翠鳥?”誰來說服它?
生2:從“一雙紅色的小爪子緊緊地抓住葦稈”可以看出,翠鳥的爪子很小,而你的爪子很大,而且翠鳥抓住的是葦稈,而你在籠子里抓住的是鐵欄桿,所以你不是翠鳥。
生3:老師,我有問題,4號小鳥抓住的也不是葦稈,是樹枝。
師:你們兩個很會讀書,也善于觀察,你們發(fā)現(xiàn)了翠鳥是水邊的野生鳥,而不是籠中養(yǎng)的觀賞鳥。的確,翠鳥喜歡捕魚,所以生活在水邊,但是水邊的情況各式各樣,如果沒有葦稈怎么辦?有樹枝它就會抓住什么?(生:樹枝。)有石頭,它可能就站在哪兒?(生:石頭上。)所以這句話的關鍵不是葦稈而是“水邊”,同意嗎?請你們讀一讀這句話,用你們的朗讀表現(xiàn)出翠鳥的特點。
生:(齊)翠鳥喜歡停在水邊的葦稈上,一雙紅色的小爪子緊緊地抓住葦稈。
師:僅憑爪子還不能說明問題,我們再來比比它們的羽毛。
……
烏申斯基說過: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在“綠色的鳥就是翠鳥嗎?”這一話題引領下,通過抓重點詞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比較,翠鳥的特點一步步完整地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水邊、紅色的小爪子、色彩鮮艷的羽毛,加上透亮靈活的眼睛和又長又尖的嘴組合在一起,使我們一眼就認出它是翠鳥而不是別的動物。在比較中,學生懂得了與其他事物的不同之處就是特點,我們也要這樣去抓特點。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收獲的不僅是翠鳥有什么特點,還有探究的快樂和讀書的方法。
二、效度實,使學生學有所獲
興趣是主動探究的前提,而提問的真正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有所收獲。就閱讀教學而言,學生的收獲應包含“言”和“意”兩個方面。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必須關注其效度,要通過對問題的探究,將理解、感悟、表達等訓練落到實處,引導學生在文本的“言”和“意”之間走個來回,切實獲得語文學習的收獲。
仍以《翠鳥》第一自然段的教學為例。如果僅僅把眼光放在引導學生理解感悟翠鳥的“特點”上顯然不夠,因為這篇課文是學生學習寫作很好的范例。荀子曰:“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我們應該不失時機地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仿照課文的寫法,嘗試抓住特點去描寫事物,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教學片段】
師:另外三只鳥雖然被你們說得心服口服,但還是很傷心,因為它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你們想幫助它們嗎?(生:想?。┱l能任選其中一只鳥,仿照課文的寫法說說它的樣子,讓大家猜猜你說的是幾號鳥?大家猜中了,我就告訴你們這些鳥是誰。
生:有一只鳥,它頭上的羽毛像紅色的頭巾,身上的羽毛像七彩的外衣,眼睛又黑又亮,一雙紅色的大爪子緊緊地抓住籠子里的鐵欄桿。
生:3號鳥。
師:猜對了,說明你抓住了這只鳥的特點。我告訴你們,這只鳥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七彩文鳥,因為它身上有七種不同的顏色,非常好看,被稱為鳥類中的“美男子”。誰再選一只鳥說?
生:有一只鳥,它的爪子是灰色的,身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白色的襯衣,眼睛周圍有一圈白邊,嘴巴又尖又小。
生:2號鳥。
師:你能仿照課文中的句式去說,真棒!我來公布這只鳥的名字,它的名字非常可愛,叫綠豆鳥。
……
王尚文教授指出:“語文學什么?就是學習遣詞造句的精確妥帖,豈有它哉!西諺有云:‘魔鬼藏在細節(jié)里。我們語文教學的奧秘就藏在言語形式里。發(fā)現(xiàn)言語形式,關注言語形式,深入言語形式,從而把握它的奧秘,熟悉它的門徑,學習它的藝術,這就是語文教學最主要的任務,別的課程難以替代的‘獨當之任?!边@句話道出了語文教學的真諦。在上面的課例中,教師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樂于幫助他人的心理,拋出“誰能任選其中一只鳥,仿照課文的寫法說說它的樣子,讓大家猜猜你說的是幾號鳥?”這樣一個直指表達訓練的問題讓學生練習,學生舉一反三地運用語言描述自己觀察所見,在這個富有情趣的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得到了同步鍛煉。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有開放的視野,不要把眼光局限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或對故事情節(jié)的串聯(lián)上,要設計富有啟發(fā)性和開放性的問題,著手于“新”,立足于“實”,用問題引導思維,啟迪智慧,激發(fā)求知欲,使語文課堂開滿主動探究之花。
(作者單位:陜西蓮湖教師進修學校)
(責任編輯 郝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