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武杰
【摘要】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對所學的東西產生興趣,學生才會迸發(fā)出積極的學習熱情,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才能得到發(fā)展。因此,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們只有精心設計每一堂課,深入挖掘教學中的各種積極因素,誘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才能由“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由“苦學”變?yōu)椤皹穼W”。
【關鍵詞】數學教學樂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6-0111-01
一、激發(fā)學生的“樂學”情感
眾所周知,學生喜歡教師是喜歡這門功課的前提條件,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因此,作為教師,我們首先要加強自身的師德修養(yǎng),使學生感到自己和藹可親,特別對于后進生,更要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不應歧視他們,一旦有了進步,應該及時鼓勵和表揚,讓他們樹立自信心,認為“我也行”、“我不差”,用愛心點燃他們心中智慧的火花。其次,教師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特別是所教學科的知識水平,讓學生感到自己不但可親而且可敬。這樣,教師做到了德才兼?zhèn)?,才能讓學生喜歡自己,進而喜歡教師所教的學科。教師要做到,課上是良師,以靈活的教學方法、準確的語言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課下是朋友,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多和他們交流、談心,或者和學生一起做游戲,達到師生間心與心的溝通。讓學生深深體會到教師是愛他們的,由此他們也會更加喜歡老師,進而產生“樂學”情感。
二、創(chuàng)設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
數學學科有些知識抽象、枯燥。課堂上常常出現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的枯燥單一現象,導致學習效果不盡人意。在教學中,數學教師應大膽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愉快寬松的學習氛圍。例如:在教學“厘米、米的認識”這節(jié)課時,我在課前提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老師有多高嗎?”很多學生搖頭,有的學生小聲議論,于是我又問:“你有辦法知道老師的身高嗎?”學生彼此間展開討論,多數同學都認為用尺來測量。這時,我拿出幾種規(guī)格不同的尺,讓學生來選擇:“哪一種尺能測量出老師的身高?”接著,我讓幾名學生親自測量,但是測量后學生卻不能正確地讀數。
這時,學生對尺的認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強烈的求知欲的驅使下,學生進入了探求新知的學習狀態(tài),最后學生不但學會了讀數,而且還正確認識、理解了“厘米、米”的概念??磥?,教師營造輕松愉快的氣氛,給學生以親切感和輕松感,就會使學生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
三、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在課堂提問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樹立自信心。教師可以把簡單易懂的問題留給稍差的學生回答,及時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常說一些激勵的語言。如果學生的思維奇特,解題思路與眾不同,教師一定要鼓勵他們說:“你真了不起,老師為你驕傲!”當學生回答問題不夠準確時,教師也不應該責怪,應激勵他們繼續(xù)努力積極思考。在課堂練習時,教師應做到有層次、有梯度,分類別給學生設計練習題,讓好學生拓展思維,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能力,其他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如中等以下的學生進行基本練習,中等偏上的學生進行難度較大的練習。這樣,學生都能很好地完成各自的學習任務,都能不同程度地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教師只有面向全體學生,做到因材施教,充分發(fā)揮激勵效應,通過有層次的設問和有彈性的練習,才能使層次不同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此可見,數學教師只有在教學中以師愛激發(fā)學生的樂學情感,營造寬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做到因材施教,以趣助學,才能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使他們積極思考,主動去探求新知,才能使本來枯燥的數學學科變得生動有趣,進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淺談數學教學中的快樂學習》百度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