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麗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6-0073-01
閱讀是改造靈魂的養(yǎng)料,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然而《語文課程標準》對于初中生閱讀要求并不高,只是要求“有一定速度”“理清思路,理解 、分析主要內(nèi)容”,以及“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是從目前現(xiàn)狀來說不容樂觀,批判的聲音此起彼伏。依筆者從教十八年的所見所聞分析看,主要有以下弊端:
1.老師對文本解讀不夠,學生對文本理解不夠透徹,老師卻又把時間交給課外拓展等。
2.課堂上真正屬于學生支配的時間、空間不夠,沒有把主角給學生,學生讀的不夠甚至沒有讀。學生思考的不夠,來不及思考老師就急于引導出標準而合乎規(guī)范的正解答案。由于沒有足夠的讀和思考何來領(lǐng)悟?即使有領(lǐng)悟談何深刻?
3.課堂面面俱到,課堂重難點太多,老師一番好心怕遺漏了重要知識點,可真正要突破的知識能力卻未得到有效突破,而讓學生日復一日重復著那些老師自認為的“重要知識”。
4.課外練習沒有針對性,有的重復著課堂所教所學內(nèi)容,有的脫離學生實際,有的練習沒有系統(tǒng)性等。
看來,閱讀教學深陷泥潭之中,像是戴著鐐銬跳舞,嚴重阻礙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和高效。筆者認為,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要下功夫的,以下是本人的見解和探索:
一、改變觀念,敢于放手,懂得放手。
所謂閱讀首先重點在于讀,要善于根據(jù)不同的文體特征來讀。如果是文質(zhì)兼美的散文要放聲讀,如果是小說要略讀加重點段落精讀;如果是議論文要默讀等。書讀多了,意境和文意自然有所領(lǐng)悟,所以,學會“偷懶”, 做一個善于偷懶的快樂的語文老師,讓學生多讀是必須的。其次,要改變課堂面面俱到的做法,一課落實一個重點,一課得到一個知識,學會一種方法就已足夠了。永遠不要小看學生的潛力和創(chuàng)造力,或許你給他們一個支點他們就真的能夠撬動地球。最后,對于閱讀,老師沒法取代眾多學生的感悟,因而倡導多年的新課程依然存在老師唱主角的課堂。改變觀念就需要擺正師生角色定位,在閱讀教學課堂上學生是主角,老師是組織者和引導者。如果沒有做到這一點閱讀教學要實現(xiàn)有效將無法談起。
有一首歌唱得好“ 有一種愛叫作放手”。愛學生就要改變觀念,定位好角色位置,敢于放手。意識決定行動,行動前先改變思想、改變觀念。
二、教會學生閱讀方法,掌握瀏覽、精讀、略讀等閱讀方法。
1.瀏覽。通過瀏覽篩選信息、提取信息、整理信息,瀏覽重點在于覽,意即一目十行,快速掃課文。例如《南京大屠殺》要通過瀏覽了解文中幾個屠殺的場景場面,體會作者對于慘劇所持的態(tài)度。
2.精讀。精讀不但要求讀而且要求反復讀;不僅要求把握文意體會情感,而且還要求抓住要點詞句和個別詞語邊讀邊品邊悟,掌握一些語言賞析的方法。例如《春》,學生不但要讀 “春花圖”“春雨圖”“ 迎春圖”等一幅幅春天的美麗圖景,而且要善抓善摳重點詞,“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一個“鬧”字寫活了春天。只有慢慢讀,細細品,讓學生讀中品,品中讀,才能學會用精讀賞析美文,吸納文本的思想和藝術(shù)精華。
3.略讀。略讀重點仍是讀,但要讀得快讀得粗略,而不需要摳字眼細讀慢讀。《差半車麥秸》就可以讓學生略讀,把握差半車麥秸的成長歷程,理解經(jīng)歷讓人成長的道理。
不管是瀏覽、略讀、精讀都著眼于讀,形式各異,本質(zhì)相同都倡導多讀。如果能針對不同的文體,面對不同的課堂要求而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可以大大提高閱讀教學的課堂效率,真正向課堂45分鐘要質(zhì)量,實現(xiàn)閱讀教學高效的目標。
三、深入文本,倡導個性化閱讀。
閱讀教學只有恰如其分引領(lǐng)學生走進文本、深入文本、解讀文本才能落實閱讀教學的目標和突破重難點。英國著名作家、哲學家培根在《論學問》曾經(jīng)這樣說過:“史鑒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shù)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之學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薄皩W問變化氣質(zhì)”。因此,閱讀格調(diào)高雅的文章,鼓勵倡導有個性的品悟?!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的學生讀了《永久的悔》為“樹欲靜而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而感動,有的學生讀了《大小貓洞》為 “以人為本”而拍手叫好;有的學生讀了《孔乙已》為清高、迂腐、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的孔乙已而感到可悲可憐可氣可恨。
閱讀欣賞美文,學生深藏于內(nèi)心深處的個性意識被喚醒了,學生提高了思想認識水平,陶冶了情操,錘煉了自己的品格,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思想意識,樹立了遠大的理想,確立了自己追求的目標。個性化閱讀,提高了學生閱讀和欣賞的能力和品味。而這樣的課堂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zhì)才是有效的閱讀教學課堂,也是師生畢生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四、做好預習布置,落實課前導讀環(huán)節(jié)。
許多人提出“先學后教”教學模式,我也認為閱讀教學課前導讀是必走的一步棋。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屬于學生的時間不多;而課前導讀正好彌補了這一缺憾,在學生還未得到老師的任何知識灌輸之前,頭腦還如一張白紙般純凈,如果學生能夠有序地閱讀文本,略加領(lǐng)悟文本,進而走進文本、深入文本將大有所益。從老師的角度而言,可以大大節(jié)省課堂熟悉文本的所用時間;同時,可以快速掌握學情、把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對文本的理解領(lǐng)悟程度,掌握學情后老師便可更好地實施課堂教學行為,有的放矢,有針對性有目的進行閱讀教學行為。如《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可在誦讀基礎上提出:作者所持的觀點是什么?敵論是什么?雙方各用哪些論據(jù)來佐證自己的觀點?再如《石縫間的生命》可讓學生在通讀的基礎上去探究文本:對于石縫間的生命作者如何評價?寫了哪些石縫間生命?寫法上有什么區(qū)別?看到石縫間生命你有何感想,寫下你此時此刻的感想、感悟。
新課程改革,很多學科都在有序推進、大力推廣“先學后教”教學模式,并且通過課題研究效果喜人。語文閱讀教學也是可以借鑒和推廣這課前導讀方法??赡軇傞_始做時老師的工作量比較大,比較辛苦,但可以備課組分工合作,汲集體之長,發(fā)揮備課組集體智慧。
五、做好課后作業(yè)布置工作,利用練習再次鞏固文本,提升閱讀能力。
課后練習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繼續(xù),沒有重點泛泛而練的練習,會扼殺學生對課后練習的興趣產(chǎn)生應付心理,更嚴重的是增加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限制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
課后習題主要針對教材本身的重、難點以及學生實際在課堂教學中的信息反饋。如果是課前大多學生能夠掌握、課堂上老師點撥下就能掌握的內(nèi)容就不必布置課后練習了。老師應該順應學生實際設計有針對性的練習題進行反復練習,以達到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的目的。如學完《春》可讓學生用畫筆描繪“春花圖”“春雨圖”“春草圖”“ 迎春圖”等。學完《小男孩》可以讓學生自擬題目、用第一人稱來改寫課文。這樣有針對性的練習,才能把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
總之,閱讀教學要想成就有效、高效課堂,首先老師要轉(zhuǎn)變觀念,教會學生閱讀,倡導個性化閱讀,做好課前導讀和課后作業(yè)布置工作。當然,探尋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艱巨的任務,任重而道遠。希望能用心尋找,慢慢摸索,切實有效進行閱讀教學,真正全面提升學生閱讀和鑒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