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內(nèi)容摘要:本文通過對越派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理解,體會到了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醇”之味的真諦。并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得以運用。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越派 語文課堂
越派小語教學的代表人物、紹興籍著名特級教師周一貫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打造“親—和—醇—美”的越派小語教學藝術(shù)的群體風格。作為語文教學及周老的追隨者,筆者試論越派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醇味。
一.醇樸之風,語文教學之本原:返璞歸真
語文優(yōu)質(zhì)課優(yōu)在哪里?一言以蔽之,便是須具有濃厚的“語文味”。那么什么是“語文味”?簡言之就是要守住語文本體的“一畝三分地”,不折不扣地在課堂上體現(xiàn)“動情誦讀、靜心默讀”的“讀味”,“圈點勾畫、批注書寫”的“寫味”和“品詞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時下,大家都在呼喚本真課堂的回歸,越城區(qū)文教局教研室前幾年打出的“真實、扎實、樸實”的小語教學研討中心,魯迅小學副校長周毅提出一個“純棉”課堂概念,無不映襯著越派小語教學在追尋著“淳樸”之風?!袄暇婆疵鬃?, 紹興老酒鑒湖水,鑒湖之源會稽山。”正像只有用稽山鑒水蘊育的江南糯米,才能釀制出黃酒中的珍品——紹興老酒一樣,小學語文教學也惟有緊緊抓住語文這條韁繩才能還其小語姓小,小語姓語的本色來。
二.醇正之味,語文教學的特質(zhì):馥郁濃厚
浙江省特級教師金明東對自己的語文課有這樣的定位,他說:我總在想,我的語文課,不僅應有水的靈動,更應有山的質(zhì)樸與厚重。這是一種怎樣的結(jié)合呢?這樣的語文課又該是怎樣的境地?于是我想到了家鄉(xiāng)的酒,醇厚芬芳、厚積薄發(fā)的紹興黃酒,想到了家鄉(xiāng)黃酒“慢慢品的時候、微微醉的享受”的境地,這大概就是我理想中的語文課堂境地吧——質(zhì)樸醇厚、透著語文的芳香。
是的,正如他自己所追求的一樣,他所代表的越派語文就有這種純正濃厚的紹興老酒氣息。大家都記記得他的《鸕鶿》的教學片斷:
師:同學們,為什么用“一抹”?我們學得很好,但老師相信,好戲往往在后頭,這輕輕“一抹”抹出了什么呢?小組研究,看哪個組的研究成果多。
生:抹出了波紋和浪花。因為鸕鶿鉆進水里,湖面上蕩起了一圈圈粼粼的波紋,無數(shù)浪花在夕陽的柔光中跳躍。
師:我覺得你很有審美觀,你能將那么美的意境讀出來嗎?
生:抹出了許許多多的魚。因為課文中寫著:一只只鸕鶿鉆出水面,拍著翅膀跳上漁船,喉囊鼓鼓的。這鼓鼓的喉囊里裝的肯定是魚。
生:還抹出了漁人的喜悅和豐收。生:抹出了吃的、穿的、用的,如蘋果、哈蜜瓜、西裝、皮鞋……生:還有,彩電、冰箱、洗衣機等。生:總之,抹出了漁人一家的歡樂和幸福。
“一抹”抹出了什么?金明東老師這一專題的深入開掘提升了課堂的品味!孩子們多角度多層面地在字里行間探究,充分發(fā)揮想象,從抹出粼粼的波紋、跳躍的浪花,到鮮美可口的魚兒,再到抹出錢,抹出吃的、穿的、用的,進而抹出漁人一家的歡樂和幸?!昂脩颉痹诮鹄蠋煹囊龑拢蓽\入深,層層推進,高潮過后依舊余音繚繞。孩子們豐富多彩的體驗,不僅是對“抹出了什么”的詮釋,更是他們性情的催動,靈性的涌動,生命的沖動,悟性、靈性和人性在語文課堂里流淌。
三.醇香之氣,語文教學的韻味:綿綿不絕
在聽過的紹興眾多的小學語文課堂公開課中,我最為喜歡的當數(shù)魯迅小學祁玲娟老師的課。祁老師的人,小巧靈秀,不愧江南之女的特質(zhì)。祁老師的課,也散發(fā)著越派小語課堂的醇香之氣,如紹興老酒慢慢地彌漫開來,綿綿不絕于老師與學生之間。最初聽到的是她所上的《蜘蛛織網(wǎng)》,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感覺她所上的課并沒有設(shè)計之美,但卻分明感受到了一股醇香的味道。那是語文的味道,飄著文字的清香,彌散著優(yōu)雅的音韻。
一、善解讀,能用親切的語言三下五除二把孩子們帶入語文的情境中去。這想必與她自己喜好文學有關(guān),正因為這份喜好,也因了她的認真,才有了對文本到位的理解。正因為有了自己獨特而深入的解讀,才有這份從從容容就帶學生入境的本領(lǐng)。
二、重朗讀,每一節(jié)課中,總會以點蓋面式地對重點語句進行朗讀指導。不僅基于理解的到位,還有教學上引導的技巧使祁老師的課堂把文以載道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朗讀訓練中學生被感化了。
三、能拓展,到最后,祁老師總能把課堂擴展,擴展,一直擴展到小河,到田野,到森林……聽到鳥兒在唱歌,聽到花兒在開放,聞到香味在彌漫……
說越派道越派,筆者說的好像這些教學風格只存在紹興語文教學中一樣。而實際上,這只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抹投影。因其教學風格的醇厚醇香一如紹興的黃酒,而做了如此移花接木之作。望讀之君子,不作笑談,而只做品嘗之舉了!
(作者單位:浙江紹興越城區(qū)東湖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