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紅
(天津市寶坻一中,天津 301800)
求變力做功的方法
張志紅
(天津市寶坻一中,天津 301800)
變力做功問題綜合性強,思維性強,知識面廣,涉及的物理方法多,能力要求高,是高考的重難點之一。但無論是哪一類型的變力做功問題,都有相應的解題思路和方法。
微元法;等值法;平均力法;圖像法;能量
功是中學物理的重要概念之一,它體現(xiàn)了力對物體的作用在空間上的積累,功尤其是變力做功是近年高考的熱點,亦是考生應考的難點。但由于高中階段所學的功的計算公式W=Fscosθ只能用于恒力做功,對于變力做功或物體運動軌跡是曲線的情況,就不能再用W=Fscosθ來計算。就此,總結(jié)如下幾個求變力做功的方法。
1.等值法。若某一變力的功和某一恒力的功相等,則可以通過計算恒力的功,求出該變力的功。
例1:如圖1,定滑輪至滑塊的高度為h,已知細繩的拉力為F(恒定),滑塊沿水平面由A點前進S至B點,滑塊在初、末位置時細繩與水平方向夾角分別為α和β。求滑塊由A點運動到B點過程中,繩的拉力對滑塊所做的功。(忽略一切阻力)
解析:設繩對物體的拉力為T,顯然人對繩的拉力F等于T。T在對物體做功的過程中大小雖然不變,但其方向時刻在改變,因此該問題是變力做功的問題。在忽略一切阻力的情況下,人對繩做的功就等于繩的拉力對物體做的功。而拉力F是恒力,所以F做的功可以用公式W=FScosa直接計算。由圖1可知,在繩與水平面的夾角由α變到β的過程中,拉力F的作用點的位移大小為:
圖1
2.微元法。當物體在變力的作用下作曲線運動時,若力的方向與物體運動的切線方向之間的夾角不變,且力與位移的方向同步變化,可用微元法將曲線分成無限個小元段,每一小元段可認為恒力做功,總功即為各個小元段做功的代數(shù)和。
圖2
例2:如圖2所示,某力F=10N作用于半徑R=1m的轉(zhuǎn)盤的邊緣上,力F的大小保持不變,但方向始終保持與作用點的切線方向一致,則轉(zhuǎn)動一周這個力F做的總功應為:
A.0J B.20πJ C.10J D.20J
解析:把圓周分成無限個小元段,每個小元段可認為與力在同一直線上,故ΔW=FΔS,則轉(zhuǎn)一周中各個小元段做功的代數(shù)和為W=F×2πR=10×2πJ=20πJ,故B正確。
1.平均力法。若參與做功的力方向不變,而大小隨位移線性變化,則可求出平均力等效代入公式W=Fscosθ求解。
2.圖像法。若參與做功的力方向與位移方向始終一致而大小隨時變化,我們可做出該力隨位移變化的圖像。如圖3,那么圖線下方所圍成陰影部分的面積,即為變力做的功。
圖3
例3:用鐵錘將一鐵釘擊入木塊,設木塊對鐵釘?shù)淖枇εc鐵釘進入木塊內(nèi)的深度成正比。在鐵錘擊第一次時,能把鐵釘擊入木塊內(nèi)1cm。擊第二次時,能擊入多少深度?(設鐵錘每次做功相等)
解析:解法一:平均力法。
鐵錘每次做功都用來克服鐵釘阻力做的功,但摩擦阻力不是恒力,其大小與深度成正比F=-f=kx,可用平均阻力來代替。
如圖3-1,第一次擊入深度為x1,平均阻力做功為
圖3 -1
圖3 -2
第二次擊入深度為x1到x2,平均阻力,位移為x2-x1,做功為
兩次做功相等:W1=W2。
解法二:圖像法。
因為阻力F=kx,以F為縱坐標,位移x為橫坐標,作出F-x圖像(圖3-2)。曲線所圍面積的值等于F對鐵釘做的功。
1.公式W=Pt。在機車啟動的過程中,如果保持發(fā)動機的功率恒定,則牽引力是個變力,求牽引力的功用W=Pt。
2.動能定理。在某些問題中,我們可由其做功的結(jié)果——動能的變化來求變力F的功:W=ΔEk。
例4:一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從速度v0開始加速行駛,經(jīng)時間t后,前進了距離s,此時恰好達到其最大速度vmax,設此過程中發(fā)動機始終以額定功率P工作,汽車所受阻力恒為F,則在這段時間里,發(fā)動機所做的功為( )。
解析:解法一:在汽車啟動過程中功率恒定,所以直接使用公式W=Pt;解法二:在汽車啟動過程中,只有牽引力和阻力做功,合外力的功等于動能的變化,有.故BC正確。
3.功能關(guān)系法。能是物體做功的本領(lǐng),功是能量轉(zhuǎn)化的量度。由此,對于大小、方向都隨時變化的變力F所做的功,可以通過對物理過程的分析,從能量轉(zhuǎn)化多少的角度來求解。
例5:兩個底面積都是S的圓筒,放在同一水平面上,桶內(nèi)裝水,水面高度分別為h1和h2,如圖4所示,已知水的密度為ρ?,F(xiàn)把連接兩桶的閥門打開,最后兩桶水面高度相等,則這過程中重力所做的功等于_____。
圖4
圖5
分析與解:由于水是不可壓縮的,把連接兩桶的閥門打開到兩桶水面高度相等的過程中,利用等效法把左管高以上部分的水等效地移至右管,如圖5中的斜線所示,最后用功能關(guān)系,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勢能的減少量,選用AB所在的平面為零重力勢能平面,則畫斜線部分從左管移到右管所減少的重力勢能為:
G632.0
A
1674-9324(2014)21-00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