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托尼·莫里森不僅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大學教授,同時也是一位極富敘事魅力的文學藝術家。作為首位奪得諾貝爾文學大獎的黑人女作家,莫里森在小說的創(chuàng)作中所使用的獨特敘事寫作手法總能讓她得到世界的贊譽。自1970年發(fā)表長篇小說《最藍的眼睛》在文學評論界引起巨大轟動以來,莫里森在文學界的影響也在不斷增加。目前,國內外對于莫里森的研究大多數集中在她的黑人文學創(chuàng)作背景上,而對于其小說敘述手法的研究則較少。本文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從莫里森其人及其代表作品展開論述,深入探究莫里森文學作品中的敘事特征。
關鍵詞:托尼·莫里森 小說 敘事特征研究
一 托尼·莫里森及其主要代表作品
托尼·莫里森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黑人女作家,她出生于美國俄亥俄州北部的一座小城市里,父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母親則在白人家里做幫傭。身為黑人的莫里森并沒有為自己的身份感到自卑,相反,她非常熱衷于鉆研黑人文化并且樂于和自己有著相同膚色的人們相處。從小就熱愛學習的莫里森不僅在學校保持著優(yōu)秀的成績,在課外的時候也常常去圖書館翻閱各類書籍,這些書籍不僅豐富了莫里森的學識,同時也為她日后的創(chuàng)作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49年,莫里森以極其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了當時美國專為黑人開設的一所大學,在大學期間,莫里森致力于研究古典文學,并且還因此一舉奪得了進入康奈爾大學研讀碩士的機會。畢業(yè)后,莫里森毅然回到學校擔任了教師的職務,直到1966年辭去教師一職,前往紐約擔任出版社的編輯。莫里森在擔任編輯期間一直沒有停止對于黑人文化以及歷史的追尋,她曾經為拳王阿里的自傳耗費精力,也為很多黑人作家的文學作品出版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莫里森在出版社工作的同時也在準備編寫關于黑人歷史的書籍,這本書籍的名字叫做《黑人之書》,書內記錄了黑人的百年歷史,包括黑人所承受的一切不平等待遇和黑人民族豐富的文化底蘊。《黑人之書》出版后一度受到熱捧,莫里森這個名字開始在文學評論界流傳開來,這本書也被人譽為是黑人歷史的百科全書。莫里森真正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是從七十年代開始的,在創(chuàng)作期間,莫里森還不間斷地去各個大學進行黑人文學的演講,給《紐約時報》撰寫短評。截止目前,莫里森共出版了9部長篇小說,這些小說主要描寫了黑人的生活以及他們的情感,簡短卻飽含詩意。莫里森用細膩的筆觸將人物的形象刻畫得生動而又飽滿,并以此贏得了世界人們的喜愛。莫里森的主要代表作品有1970年出版的《最藍的眼睛》、1977年出版的《所羅門之歌》、1987年出版的《寵兒》等等,除此之外,還包括她在擔任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期間發(fā)表的《秀拉》、《柏油娃》、《爵士樂》、《天堂》、《愛》等一系列長篇小說。其中,《所羅門之歌》曾在1993年幫助莫里森奪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并被列為美國人民每月讀物的首選書籍。
莫里森的作品主要揭露和描述了黑人在美國種族歧視的壓迫下所受到的非人待遇,探討了在白人與黑人之間的千年矛盾沖突下,黑人如何獲得自由與尊嚴的問題。莫里森的寫作方式打破了傳統(tǒng)文學創(chuàng)作的束縛,她的作品語言非??谡Z化,讓人讀起來感覺輕快明亮,而且人物對話也非常的生動利落,不僅如此,莫里森在作品中所運用的各種敘事手法也為其文章增添了不少色彩,她既利用了黑人民間音樂和文學來渲染故事氣氛,同時又借鑒了現代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構建文章結構,給文章中時間、空間以及人物都附加上一層神秘的色彩??臻g敘事、音樂敘事和陌生化敘事一直是莫里森小說中的主要敘事手法,莫里森巧妙地將傳統(tǒng)文學中單一的敘事轉化成了多角度的敘事,不僅鮮明地刻畫出了小說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時也使讀者在小說中能夠充分探尋人物內心深處的情感,這些獨特的寫作特點也使莫里森當之無愧地成為了美國當代黑人文學的代表人物。
二 莫里森小說中的敘事特征分析
1 《寵兒》中的空間敘事
《寵兒》是莫里森最為得意的文學著作,也是她贊譽最高的一部作品。在這部作品中,莫里森所使用的獨特的敘事技巧和生動的故事內容讓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備受國內外文學評論家的關注和推崇??臻g敘事是莫里森在這篇小說中使用最多的一種敘事方法,空間敘事是指對人或物所存在的行使空間進行描寫,在描寫過程中所采用的對話、敘述以及散文的模式都是對空間的重現?!秾檭骸愤@部作品中主要有三個空間場景,第一是“甜蜜之家”?!疤鹈壑摇笔俏闹兴腥宋锉瘎〉母粗?,也代表著黑人命運的過去。主人公塞絲在“甜蜜之家”里遇到了自己愛的人,并且在那里孕育了新的生命,而這些看起來甜蜜的場景和空間在現實中卻恰恰相反。生活在南方種植園區(qū)的黑人奴隸過著凄慘的生活,被白人壓迫和隨意販賣的日子讓他們生不如死?!疤鹈壑摇敝皇呛谌藢τ谶^去美好生活的一種追憶,也是黑人對于自由生活的一種向往。同時也正是這種對于自由的追求,使得主人公塞絲帶著自己的兒女離開,為自己和兒女尋求解脫的寧靜之地。在《寵兒》中的第二層空間敘事主要存在于小說中的藍石路124號,124號的房子是塞絲生活的地方,這座老宅既見證了塞絲的甜蜜生活,同時也開啟了她悲劇的人生。在寵兒死后,124號變成了一座兇宅,死去的靈魂每日都在宅內游蕩,塞絲的兒女不堪忍受鬼魂的折磨而離家出走。這座宅子里的所有悲劇都是塞絲一手造成的,在這一空間里所壓抑的情感也是造成塞絲崩潰的原因之一。而莫里森在小說中提到的第三處空間是藏匿在密林深處的一塊空地,這塊空地是黑人用來宣泄自己的痛苦和縱情自由的一塊樂土。在這里孩子可以嬉笑打鬧,大人們可以放聲歌唱,只有在這里,黑人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塞絲的婆婆引導著黑人從這塊樂土中尋找自己的靈魂,追尋民族的光輝。這塊空地就象征著空間之外的未來,在空地里的所有黑人只要團結起來就一定可以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美好未來。莫里森在《寵兒》中充分運用空間敘事手法,將黑人民族的過去、現在、未來通通展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對于黑人民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體會。
2 《所羅門之歌》中的音樂敘事
對于黑人來說,他們的歷史決定著民族文化的生存,黑人對于民族文化的傳承往往來自于故事和歌曲,這種文化繼承方式傳統(tǒng)而又簡單,同時也是黑人情感的一種表達。莫里森在小說《所羅門之歌》中就將黑人音樂與小說敘事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并賦予了作品獨特的文化魅力。黑人由于長期受到殖民者的壓迫和統(tǒng)治,喪失了話語權,只有音樂才能讓他們得到釋放,音樂是他們希望的傳達,黑人音樂深刻的意蘊在莫里森的作品中作為一種特殊的敘事方式被表現得淋漓盡致。莫里森在《所羅門之歌》中揭露了殖民統(tǒng)治社會美國對于黑人的歧視和打壓,同時也贊揚了黑人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小說講述了一個黑人青年在追尋的路途中,逐漸了解自我和黑人家庭歷史的故事。莫里森在小說不僅運用了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等敘事手法,還運用了黑人的特色布魯斯音樂的傳統(tǒng)文化藝術形式來訴說了黑人民族文化的根源。在小說中,主人公的姑媽派拉特一直是黑人文化的傳承者,她無時無刻不在為了保護黑人文化而作斗爭,并且也是她帶領著奶娃追尋和了解黑人歷史。主人公奶娃從小接受白人文化,他希望從姑姑那得到一袋金子來改善自己的生活,在尋找這袋金子的途中,奶娃漸漸了解到了黑人音樂中的“所羅門之歌”,并開始對自己家族的歷史產生了探尋的興趣。莫里森在小說中采用了黑人民間“會飛的音樂”表達模式來展示了黑人對于自己故土的向往和對自由的渴望,例如在書中派拉特為跳樓的保險代理史密斯先生唱的一首“售糖人之歌”,在當時種族歧視嚴重的情況下,派拉特的歌表現了黑人為了自由敢于犧牲生命,這種悲壯的情懷就是黑人追求自由境界的最高表達。史密斯在歌聲中從高樓一躍而下,追隨者祖先的美好而去。莫里森將自身對于音樂的透徹理解融入作品當中,音樂的敘事方式把作品藝術魅力表達得淋漓盡致,不僅重現了黑人塑造自我的心路歷程,還深化了作品的主題。
3 《慈悲》中的陌生化敘事
文學作品中的陌生化是指作品和語義的陌生化,莫里森在《慈悲》這部作品大膽打破了傳統(tǒng)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手段,大量運用了陌生化的寫作手法,將作品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進行陌生化處理,從而使作品極富變幻性。《慈悲》這部小說總共分為三個部分,每一部分都包含著一個相同的故事,莫里森用了多重敘事的方式將弗洛倫斯的母親把女兒賣給雅各布來抵消債務的故事展現在讀者眼前,陌生化的敘事手法讓故事的時間變得錯位,也正是因為這種陌生化,才使得故事的情節(jié)更為跌宕起伏,充滿懸念。莫里森在小說中將傳統(tǒng)的故事敘述順序打亂并進行重組,對于敘述的結構進行了一次全新的顛覆,不僅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同時也增加了文章的閱讀難度。小說的主人公弗洛倫斯在十六歲時被自己的母親賣給了別人,她始終認為母親一定是不愛她所以才會把她賣掉,莫里森通過對弗洛倫斯的感受進行描寫,來揭露黑人女性所受到的任性殘害和痛苦。通過弗洛倫斯的感受在讀者心中激發(fā)出一種強烈的悲傷氛圍,讓讀者透過弗洛倫斯的視角看見黑人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并開始對黑人命運產生同情。與此同時,莫里森將視角拉向另一個主人公——購買奴隸的莊園主雅各布。雅各布看見弗洛倫斯的母親為了賣掉女兒而下跪哭泣時感到十分震驚,在他看來,身為黑人的命運只有被販賣,不管他選擇母親還是女兒,她們都要經歷母女分離的悲慘。莫里森通過雅各布的話語給后文的發(fā)展留下了空白處,也讓讀者對于執(zhí)著想要賣掉女兒的母親產生強烈的探究興趣,莫里森通過“陌生化”的敘述使讀者對于黑人母親賣女事件產生了陌生的感受,從而激起了讀者探究事件深層原因的欲望。同時也讓母親和女兒之間的沖突到了白熱化階段,使人性悖論變得更加戲劇化。莫里森在最后一個章節(jié)才通過母親的敘述視角來告訴讀者賣掉弗洛倫斯的原因,是因為她自己曾經經歷過被白人賤賣、被輪奸的悲慘待遇,才希望通過看起來善良的白人莊園主雅各布帶走自己的女兒,使她免受痛苦。所以母親要販賣女兒并不是缺乏人性,而是一種慈悲,一種母愛的無聲抗訴。
三 結語
莫里森總能夠恰到好處地運用不同的敘事手法將作品的主要內容與思想主題結合起來,其在作品中所描繪的黑人生活并不僅僅是對于現實社會的一種折射,更是一種對于黑人歷史的追尋。其文章深處關于美國黑人民族歷史的描寫和揭露也為文學界對于黑人文學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
參考文獻:
[1] 劉俊娜:《歷史語境下的探尋——托妮·莫里森新作〈慈悲〉解析》,《山花》,2011年第7期。
[2] 王紅坤、國紅:《論莫里森小說創(chuàng)作的音樂節(jié)奏》,《青島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8期。
[3] 孫冬:《英雄與英雄之旅——評托尼·莫里森的〈所羅門之歌〉的神話模式》,《學術交流》,2001年第3期。
[4] 姚娜:《黑人歷史鑄造的心靈永久的“墓碑”——〈寵兒〉心理創(chuàng)傷解讀》,《雞西大學學報》,2010年第10期。
(畢秋玲,濱州醫(yī)學院外國語與國際交流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