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紅寶 閆瑞娟
摘要 加拿大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在《盲刺客》中揭示了女性不幸生活的復雜性。與很多女性作品不同的是,這部作品除了揭示女性被壓迫的一面,以更多的筆墨以女性敘事人的角度從姐妹、夫妻等多個關系層面上探討了女性迫害者的另一面。艾麗絲就是小說中的“盲刺客”,她就是妹妹勞拉、丈夫理查德、女兒愛梅的隱身殺手。而威妮弗蕾德與艾麗絲之間的關系則體現(xiàn)了女性之間更為微妙的控制和斗爭關系。小說對女性不幸生活的根源探討,在很大程度上闡釋了阿特伍德獨特的女性話語權的本質。
關鍵詞: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女性話語 欺騙背叛
一 引言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有“加拿大文學女王”之稱,其代表作《盲刺客》以女性不幸生活的復雜性而與他女性作品不同,更以其獨特的敘述藝術顯示了作家高超的藝術性以及獨特的創(chuàng)新意識。小說中幾個文本交替出現(xiàn)、彼此互文,敘述人稱靈活轉換,自由直接引語巧妙運用,這些敘事技巧使小說懸念迭起、情節(jié)跌宕。
阿特伍德的作品幾乎都以女性為中心,“雖然阿特伍德本人并不喜歡貼在她身上的‘女權主義者標簽,但阿特伍德也并不否認自己對女性問題的關注,而且,她作品中的女性主義傾向也是毋庸置疑的”。(張雯, 2011:91)的確,阿特伍德“本人不是個女權主義理論家或活動家,少有鮮明的女權主義觀點?!保ㄚw慧珍, 2006:361)她憑借女作家特有的生活感悟力、深刻的洞察力以及對女性的理解力,刻畫了一個個真實生動的女性形象。在描述女性的痛苦不幸的同時,也指出她們自身存在的問題?!睹ご炭汀吩谝欢ǔ潭壬暇C合體現(xiàn)了阿特伍德對女性生活的話語權。通過主人公艾麗絲的回憶,作者打開了一扇窺視女性矛盾復雜心理的窗子,也引導讀者反思小說主人公不幸生活的原因,找尋導致她的幾個親人死亡的“刺客”,由此領悟小說《盲刺客》的深刻內涵。
二 “盲刺客”的由來——從亞歷克斯到艾麗絲
“盲刺客”是艾麗絲情人亞歷克斯講述故事的主人公。他曾是賽克隆星球上薩吉諾城的奴隸,由于長時間編織地毯八九歲時眼睛全瞎了,后被賣到妓院里,逃出后做了殺手。宮廷內變,幾個侍臣要在祭祀日刺殺國王,盲刺客受雇要在頭天晚上殺死一個被當做祭品的割舌少女,以便偽裝刺殺國王。然而,盲刺客良心發(fā)現(xiàn),出于憐憫決定救她逃亡。
“盲刺客”最初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生存,沒有絲毫同情心,也沒有正邪辨識力。與啞女相遇喚醒了他的同情心,亦或是“愛”讓他“看清”了不幸生活的根源,認識到社會的不公以及政客角逐權力的本色。這個故事看似與亞歷克斯毫不相關,但其實“盲刺客”就是他的投射和自喻。他是個孤兒,關于孤兒的心理,艾麗絲家的女傭的評價十分深刻:“孤兒們都有良好的教養(yǎng),因為那是在孤兒院中被打出來的?!ㄓ校统鸬谋举|——他們骨子里對每個人都抱著嘲弄的態(tài)度。不過,他們當然要復仇,只要想想他們是如何被人拋棄的就明白了?!保ò⑻匚榈?,2007:154)
在阿特伍德的筆下,亞歷克斯最初就是一位憤世嫉俗,只關注今日的激進的布爾什維克。但隨著與艾麗絲的交往,他如同“睜開眼睛”的那位盲殺手,認識到生活的復雜性,于是便有了他的故事《盲刺客》。他不再僅僅作為工人階級的斗士,而是成為了一切受壓迫者的代表,義無反顧地投入到反納粹戰(zhàn)爭。曾經的“盲刺客”最后不僅是一位反對極權、反壓迫的革命者,更是一位作家,一位洞察事實的哲學家。他對艾麗絲的影響是戲劇性的,艾麗絲成了真正的“盲刺客”,并為此內疚而痛苦終生,這就是作者要向我們揭示的女性生活的復雜和矛盾性。
三 艾麗絲的世界
“死亡”主題貫穿整部小說,尤其在小說的布局上。作為內文本的《盲刺客》與主人公回憶敘事互相交織構成了錯綜復雜的一幅拼圖,小說開始便是個連續(xù)4個人物的死亡報道。小說結尾依然是死亡——敘事人“我”的死亡。這些死亡事件的突兀出現(xiàn)不僅奠定了小說的整個基調——“喪失和悔恨”,還造成了懸念。
《盲刺客》以女性敘事人的角度聚焦于家庭關系,揭示了女性的社會地位和家庭角色。作為籌碼,艾麗絲的犧牲是由來已久的女性從屬社會地位的縮影?;楹蟮募彝ソ巧伙@出女性在男權社會之中的物化。但阿特伍德并不止于揭示女性被壓迫的一面,也“沒有簡單地抨擊社會對女性的壓抑”(王嵐, 2005:78),而是更多地展示了女性與女性、女性與男性的關系,從而揭示了人物的矛盾心理和所承受的痛苦。艾麗絲就是“盲刺客”,是妹妹勞拉、丈夫理查德、女兒愛梅的隱身殺手。她嫉妒妹妹,仇恨理查德,愛亞歷克斯,矛盾沖突的情感蒙蔽了她的雙眼,盲目發(fā)泄內心怨恨的同時導致了他人的自殺身亡。她作為“盲目”的殺手與亞歷克斯形成了鮮明對比(頭腦清醒的除惡者),亞歷克斯的故事《盲刺客》成為她手中的兇器?;蛟S正是這種感受的差別造成了艾麗絲心理無法抹去的傷痛和內疚。
1 艾麗絲與妹妹勞拉
艾麗絲愛妹妹勞拉,但又懷有復雜的情感。她嫉妒勞拉的堅信上帝,勇敢而樂觀,自己卻做不到。她討厭勞拉對物質金錢的輕蔑,勞拉的逃學離家出走也不能得到她的完全理解。更關鍵的是,亞歷克斯成為她和妹妹的矛盾觸發(fā)點:勞拉什么時候愛上亞歷克斯,讀者不得而知,而姐姐艾麗絲一開始便被亞歷克斯吸引。在她輕描淡寫的回憶中讀者依然可以覺察到亞歷克斯是她生活的救星:“因為在那個荊棘叢生的‘孤島上只有我們兩個人。我們在等待營救。其實,在這個大陸上,每個人都在等待營救?!?/p>
勞拉行事義無反顧、我行我素,使姐姐一直懷疑她與亞歷克斯的關系,但姐妹從未就此事溝通過。艾麗絲內心渴望自由,但卻沒有勇氣像勞拉一樣追求自由。一方面迫于家庭責任感,另一方面不愿放棄對物質生活的享受,所以出于自我保護,“除了撒謊和欺騙,我還學會了不動聲色的傲慢和沉默的反抗……我還學會了如何不被抓住”。雙重的生活,加上她因對妹妹的猜疑而生的怒氣以及艾麗絲丈夫理查德的欺騙,在妹妹勞拉自殺前生活最無助的七、八年里,她沒有給過任何幫助。而最終見到妹妹時,沖動之下就告訴了勞拉真相。理查德的欺騙、亞歷克斯與姐姐的偷情和死亡徹底擊垮了勞拉生活的勇氣和信念。
勞拉在死前也把真相告訴了姐姐:她受理查德欺騙,為了保護亞歷克斯不被告發(fā)而犧牲了身體貞潔。這真相既承載著她對理查德的恨、對生活的心灰意冷,也有對姐姐的關愛。她曾經多次表達對理查德的鄙視,勸姐姐離開他,而死前要讓她姐姐徹底認識理查德的本質。最終使姐姐徹底離開理查德,開始獨立生活。在這一點上,妹妹勞拉的精神移入了姐姐身上,艾麗絲終于可以像勞拉那樣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然而,勞拉的死使艾麗絲內心承受了良心的譴責,愧疚、痛苦,成為她生活中難以揮去的陰影。
2 艾麗絲與丈夫理查德
在典型女權主義文學中,女性往往是男權社會的犧牲品,是丈夫的附屬品。而在《盲刺客》中,阿特伍德通過艾麗絲的故事給我們展示了男女更為復雜的關系。艾麗絲的婚姻是一場交易,蘊含著風險和欺騙。事實證明,理查德想通過婚姻吞并艾麗絲家的工廠,他不但擁有了年輕的艾麗絲,還通過欺騙性交易占有了勞拉。從這個角度看,理查德通過欺騙手段獲得了他對世界的支配權。
然而,騙子理查德也是受騙者,艾麗絲在婚外情上欺騙了他。父親的死、婚姻生活的困境使艾麗絲尋求生活的出路?!拔疑斐鍪郑褚粋€溺水的人在尋求救援。那一刻,我在心里已經背叛了我的婚姻”。艾麗絲在理查德眼前把自己偽裝了起來,顯得單純無知軟弱。理查德不知道聽話、順從的妻子新婚不久就背叛自己,連孩子都是別人的。從這一點上看,理查德是可憐的受害者。
不僅如此,艾麗絲還給了他致命一擊:艾麗絲以勞拉的名字發(fā)表的《盲刺客》重新引起人們對勞拉之死的關注。理查德和勞拉所呆過的診所所長的信件暴露了理查德的可恥的行為,從而封殺了他的政治前途。而艾麗絲寄給他的那本《盲刺客》更是直接地把他送入死亡。正如威妮弗蕾德對艾麗絲所說:“你毀了他的政治生涯,然后你又毀了他關于勞拉的美好記憶。他愛她!他崇拜她?!?/p>
3 艾麗絲與威妮弗蕾德
艾麗絲與威妮弗蕾德的關系體現(xiàn)出女性間更微妙的控制和斗爭關系。威妮弗蕾德帶艾麗絲進入上流社會,從衣服著裝,對待男人的技巧,和他人的態(tài)度等等諸多方面教授影響著艾麗絲。盡管當時的艾麗絲討厭這些,卻發(fā)現(xiàn)在日后的生活中,“體現(xiàn)出了相當大的價值”。艾麗絲學會了掩飾也學會了欺騙,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威妮弗蕾德至死都不知道艾麗絲的戀情,更不知道爭了一輩子的愛梅以及辛苦養(yǎng)大的外孫女竟與自己毫無血緣關系。
威妮弗蕾德是上流女性話語權威的代表,是長久以來女性傳統(tǒng)角色的體現(xiàn)。阿特伍德曾說過“一切都是政治的”,她認為政治權力滲透在生活以及人與人關系的各個方面,所以男女兩性的斗爭本質上也是政治的,而男性憑借其掌握的政治權力,不管是體制上,還是個人的,可以隨心所欲地對女性進行權力支配。(Margaret Atwood ,1990:137)
這種女性話語權與男性權威之間既存在妥協(xié)屈從、維護,又存在一種抗爭的關系。威妮弗蕾德既是為了維護理查德的男權地位,也為自己的存在創(chuàng)造意義。她對艾麗絲及勞拉的著意引導、培養(yǎng)或強制行使權力都是為了理查德,更是為了控制理查德。女性與男性的這種復雜的權力控制沖突,在威妮弗蕾德的身上得到了完全的展示。
威妮弗蕾德所代表的女性話語權的傳統(tǒng)在對待女性自身的道德約束上也存在變化。就艾麗絲而言,威妮弗蕾德教會了她表面上服從并維護理查德的社會政治霸權地位,以自身的魅力和美德支持理查德,而私下可以超越家庭夫妻間道德底線尋找情人,但必須是“偷偷地”。一旦威脅到理查德的名聲和公共形象時,威妮弗蕾德所代表的女性話語傳統(tǒng)便毫不留情地懲罰艾麗絲,剝奪了她做母親的權利。威妮弗蕾德似乎獲得了勝利,然而愛梅看了勞拉的《盲刺客》后,以為自己是勞拉的女兒便憤怒離開;外孫女薩布里娜離家去了印度甚至沒有參加她的葬禮。她們代表了新的女性話語權是對以威妮弗蕾德為代表的傳統(tǒng)女性話語權的顛覆,而勞拉、艾麗絲作為她們的先行者必然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四 結語
“欺騙”與“背叛”構成了艾麗絲回憶的主題,而“喪失、悔恨、怨恨”是小說《盲刺客》的基調。阿特伍德在這部小說中全面地展示了女性生活的復雜性,在姐妹、夫妻、女性與女性等多個關系層面上探討了女性迫害者的另一面。阿特伍德作品中少有鮮明的女權主義觀點,她側重的是女性的不幸及其根源,突出了女性生活的復雜性,展現(xiàn)了她對于女性生活的全面的理解,體現(xiàn)了其對女性生活的話語權。
參考文獻:
[1] Margaret Atwood.Conversations,ed.Earl G.Ingersoll,Rrinceton,New Jersey:Ontario Review Press,1990.p137.
[2] 趙慧珍:《加拿大英語女作家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3] [加拿大]瑪格麗特·阿特伍德,韓忠華譯:《盲刺客》,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年版。
[4] 張雯:《國外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研究的歷史展開及其理論路徑》,《安徽大學學報》(哲社版),2011年第4期。
[5] 王嵐:《〈盲刺客〉:一部加拿大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的杰作》,《外國文學》,2005年第1期。
(臧紅寶,石河子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閆瑞娟,石河子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