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峰芒
摘 要: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還要在教學之余進行教學反思,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探討,通過對課堂教學的反思、與學生的合作交流及課后開展調查活動等多種方式促進自身教學能力的不斷提高。
關鍵詞: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 學習興趣 教學反思
如何搞好歷史課堂教學,關鍵看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個“三維目標”能否實現(xiàn)及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有沒有充分發(fā)揮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潛能的發(fā)揮程度如何,應該采取什么方法更有效地教學,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討。
一、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有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我從事初中歷史教學多年,深刻感受到如何讓學生深入課堂、深入課本,進而深入人類歷史之中學習歷史,了解人類從古至今的文明發(fā)展歷程,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在教學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歷史教學的樂趣。面對生龍活虎的青春少年,如何調動他們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取得顯著的教學效果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千方百計地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是新課程教學目標要求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大都為了適應應試教育,因此教師以講解、概括為主,學生則成為聽眾,根據課堂教學重點,強調學生死記硬背,這樣的歷史課枯燥無味,一上課學生就想打瞌睡,沒有學習興趣,教學事倍功半。
二、創(chuàng)建高效歷史課堂
課堂學習很重要,這就要求教師改變過去“滿堂灌”的教法,還學生以課堂和學習的自主權。教與學是交往、互動的,師生雙方相互啟發(f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情感,從而達成共識,實現(xiàn)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通過開展高效課堂教學活動,根據學生接受知識的特點,我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閱讀教材,以點撥為主,讓學生發(fā)揮想象,聯(lián)系已知知識,積極回答有關問題,然后由學生自己進行點評,不全面的做補充,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共同探討,教師步步引申,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盡情暢游。使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得到極大地滿足,學習興趣愈來愈濃,課堂教學氛圍濃厚,記憶深刻,效果顯著。
三、拓寬學生接受知識的渠道
現(xiàn)在的學生是改革開放以后成長起來的,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頭腦中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獲取知識的途徑較多:課堂班班通的應用、廣播電視的普及、閱覽室圖書資料豐富,加上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影響力等,因此獲取的知識是多樣化的,這其中包含大量歷史知識。如何轉變傳統(tǒng)教學方法,讓歷史課煥發(fā)應有的生機與活力,是歷史教學反思的重要方面。從教學結構來看,現(xiàn)在很多歷史教師大多以歷史知識經驗傳授型教學為主,使學生很難形成具有主體意識的社會科學理念、人文精神。這一點與我們所倡導的素質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從教學內容來看,歷史課主要講述人類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人類活動總是在一定的時間和一定地點開展,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成為歷史課堂教學內容的四要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太偏重四要素的傳授而容易忽略搜集與處理信息、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學生在解析材料時普遍覺得有一定的難度,不能對自己所學的知識加以運用,新課程實施后,如何改變原來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提高自身能力,成為歷史教師共同面對的難題。從思想教育方面來看,教師進行愛國教育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時,只是給出一個或幾個結論,說這一事件是愛國的,那個人物是愛國的,學生感到茫茫然,似懂非懂,思想教育在歷史課堂上落實不夠。如何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思想教育情境,使學生的品質和情操受到良好熏陶,把歷史課堂變成思想教育的主要陣地之一,是歷史教師在新課改背景下面臨的新課題。
四、對歷史教學多反思
所謂教學反思就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實踐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做出的行為、決策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為及決策的能力。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提出教師的成長規(guī)律:“經驗+反思=成長?!笨梢娊虒W反思是教師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為了適應當前教育形勢的發(fā)展,使自己盡快成長、成熟起來,初中歷史教師必須通過多種途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我是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反思的:一是通過學生的教育反思,教師應該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如教學的某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我在上八年級上冊《鴉片戰(zhàn)爭》一課時,讓學生對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原因進行討論,有位學生平時對歷史很感興趣,但那節(jié)課顯得比較沉默,課后我主動與他交流,他說對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根本原因是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感到不理解,原因是對當時的英國歷史知識缺乏了解,隨后我對導入新課這個環(huán)節(jié)進行了反思。二是通過教師的教學反思。根據新課程要求,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討論的時間比較多,但教師必要的引導、適當的點評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師在引導、點評時不流暢,時???,使得學生滿腹疑慮,就意味著教師的準備肯定不充分,不得不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如果教師做了精心準備,上課時得心應手,則往往很難覺察出自己存在什么不足。而如果是專家來聽課,則總能找到自己仍需改進的地方。
參考文獻:
[1]虞曉貞.在歷史教學中落實“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實踐與反思[J].思想理論教育,2011(20).
[2]朱丹.巧用“語言”讓信息技術課堂更精彩[J].中小學電教(下),2011(05).
[3]喬芳.在高中歷史課堂上如何實施情感教育[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