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嶺南文化與中國現(xiàn)代國家轉(zhuǎn)型

2014-06-27 17:22熊育群
廣州文藝 2014年4期

熊育群 端午節(jié)出生于汨羅江畔。同濟大學建筑工程系畢業(yè)。一級作家。現(xiàn)任廣東文學院院長、中國作協(xié)散文委員會委員、同濟大學兼職教授、廣東省作協(xié)散文創(chuàng)作委員會主任。獲得第五屆魯迅文學獎、《中國作家》郭沫若散文獎等,散文連續(xù)五年入選中國年度散文排行榜。出版有詩集《三只眼睛》,散文集及長篇作品《春天的十二條河流》、《西藏的感動》、《走不完的西藏》、《靈地西藏》、《路上的祖先》、《雪域神靈》、《奢華的鄉(xiāng)土》,文藝對話錄《把你點燃》等16部作品。

嶺南文化對中國現(xiàn)代國家轉(zhuǎn)型的巨大作用我是以田野調(diào)查的方式,慢慢體驗、覺悟到的,它不是來自書本,也不是來自知識,而是我切身的體會。作為一個作家,移居廣東20年,我的創(chuàng)作從詩歌轉(zhuǎn)向以散文為主,散文題材又以廣東為主,這全是因為這塊土地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淀。嶺南的文化還不為世人所知,甚至在嶺南之外形成了一種偏見,這都是極不應(yīng)該、極其令人痛惜的。嶺南文化是最豐富、最具自己特點甚至可說是異質(zhì)于內(nèi)陸的文化。我主要關(guān)注的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它的移民文化,這是本土化的中原文化;另一個是西方文化,就是東西方文化大碰撞。移民文化是在一個新土壤里形成的,這個土壤便是百越土著文化。

百 越

百越族,我們知道的并不多,最早有記載的是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他派了一支50萬人的軍隊打到嶺南,然后統(tǒng)一嶺南。任囂和趙佗是統(tǒng)帥,任囂在廣州實行了跟土著融合的政策,通婚,也重用當?shù)匕僭阶迦?。這些歷史典籍有一些記載,但非常少。整個嶺南的歷史有記錄的就非常少??梢哉f,沒有哪一個土著人成為影響一方能夠流傳到今天的,只有歷史學家略知一二。比較廣為人知的,便是俚僚人的頭人冼夫人。她出生在茂名。我去過她的墓地兩次,村里在她的墓地前還建有一座廟。2013年墓地被評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當?shù)厝说綇R里面去燒香,都說特別靈。冼夫人歷史留名是因為她帶領(lǐng)俚僚人維護了跟中原的統(tǒng)一與和平,所以我們說她是巾幗第一人。

在嶺南這塊土地上,以前沒有中原人來的時候是什么狀況?它被中原人描述成一種可怖的模樣,妖魔化了。強勢的文明都喜歡這樣做,凡所謂的文明中心都必定以矮化甚至丑化別的文明為手段。不同的文明從文明本身來講都是平等的、不可替代的,以優(yōu)劣、先進來界定文明的等級,都是人的心機與權(quán)勢所為。我們現(xiàn)在看到“西方文明中心”的嘴臉是什么模樣了,它制造了世界都是圍繞著它轉(zhuǎn)的假象,以它的價值觀、它的秩序、它的文化為中心,以它的歷史為歷史,以它的現(xiàn)實為現(xiàn)實,別人的都可以忽略,甚至視而不見,甚至是嚴重歪曲、妖魔化。因為它有實力,它是強勢,有話語權(quán)。這是利益對于文明的扭曲。一部文字寫就的歷史往往是謊話連篇,充滿遮蔽與偏見。

我們的世界的確是發(fā)展的,變化無處不在,但并非總是越變越好,并非現(xiàn)代的就一定好過古代的;科技與文化的確在發(fā)展在積累,但未必是合符人性有益于人類;現(xiàn)代人比古代人是不是就越來越幸福?越往歷史深處走是不是就越來越不幸呢?肯定不是這樣!人類能力顯然是越來越增強了,但人性幾千年來也沒有多少進步,反倒在退步,人的貪婪與能力結(jié)合,可以毀滅世界!我們已經(jīng)在這種毀滅的陰影里生活了幾十年,原子彈、生化武器,資源枯竭、氣候變化、環(huán)境污染等等,而我們不過是換了一種生存方式。接下來還會有更多可以獲取巨大利潤卻會損害人類身心的東西出現(xiàn)。

在中國古代,中原的文明占高度的統(tǒng)治地位,它把周邊的文明矮化,冠以種種蔑稱,如百越族被稱為“猺、獠、獞、獽”,這些名稱都是“犬”旁。南方人被視為動物,統(tǒng)稱為“南蠻”。

就是這個“南蠻”之地,現(xiàn)在隨著地下文物的出土、挖掘,同樣有陶瓷、青銅、鐵器,它的文明程度并不低。特別是四川盆地“金沙堆”的出土,完全改變了我們的歷史觀。我們說中華文明的發(fā)源地在黃河,黃河文明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搖籃。這個觀點現(xiàn)在說起來就錯了,你已經(jīng)無法解釋“金沙堆”,它這種文明的發(fā)達程度甚至超過了中原,四千多年前達到那樣驚人的程度,不可想象!但它卻完全與書本歷史無關(guān)。歷史總是要反復(fù)重寫,這就是問題之所在。我們的文學史也要重寫。文學史實際上是一個漢民族的文學史,更是一個中原的文學史。我們以前說中國文學史是沒有史詩的,第一部文學作品來自民間的《詩經(jīng)》。這個話對嗎?按現(xiàn)在我們56個民族,那么藏族的《格薩爾王》從古代一直流傳到現(xiàn)在,還是活在藏族人口頭上的史詩,其長度遠比荷馬史詩長。

嶺南的土著,他們既沒有留下多少名人,也沒有留下像樣的遺物。如果說有遺物,雷州半島的石狗勉強算得一個。我在廣東各地跑了這么多年,想尋找他們的生活遺跡,真的太少太少,只有一些出土文物,還在我們生活中流傳的我沒有發(fā)現(xiàn)。這個石狗我相信是留下他們生活遺跡的東西。它是生活中的藝術(shù)作品。狗被雷州半島土著民族視為祖先,是他們的圖騰崇拜對象。石狗令我非常感動,這種感受只有藝術(shù)才能達到,哪怕一兩千年前的東西,你能通過藝術(shù)作品感受到那個時期這些人的內(nèi)心情感,他的趣味,他的想象,他的情緒,他想要要表達的意思,他在想什么、喜好什么,都在作品中有所反映有所表現(xiàn)。藝術(shù)在于內(nèi)心的表達,藝術(shù)作品是能讓你感覺到它背后的那個人的,你會覺得跟他有情感上思想上的交流和共鳴。

石狗雕塑它填補了中國雕塑史的一個空白。我們的雕塑作品乏善可陳,大部分都是宗教題材的,石窟造像、神像等,藝術(shù)價值不大。石窟造像是佛教從“絲綢之路”傳過來的,著名的云岡石窟、龍門石窟,這些雕塑作品到了中原受到儒家文化的巨大影響,已經(jīng)遠離人性了。絲綢之路往西,還有西藏的阿里地區(qū),那里的壁畫、雕塑跟我們中原是不同的。同樣是觀音菩薩,西域的觀音菩薩是婀娜多姿,非常柔美、非常性感,性的特征非常鮮明。到了中原,觀音菩薩就變成一個水桶腰了,沒有性別了。

石狗它能夠沖破這種中原儒家文化倫理道德的束縛(那時雷州半島根本就沒有儒家文化),去表現(xiàn)人的生機勃勃的生命,表現(xiàn)生活的氣息,把那個時代人的精神面貌表現(xiàn)出來。而這些中國的雕塑作品非常鮮見,偶有幾件,已經(jīng)珍貴得不得了。石狗完全是個人的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者完全憑自己的喜好去雕塑,是充滿個性的作品。所以它是了不起的。有的石狗坐像有五條腿,其中一條腿是生殖器,雕得那么夸張,這是活生生的生殖崇拜,是性也是對生命繁衍的崇拜,這在中原是不可想象的。這片土地還沒有被中原文化、儒家文化污染,是充滿朝氣的、活力的、原生態(tài)的文化,因而是更合符人性的文化。這個里面就有百越族人的影子。endprint

現(xiàn)在,廣東人的祖先幾乎都是從中原移民過來的。百越土著們到哪里去了?誰也說不清,他們沒有了。美國印第安部落還存在,但是在我們這塊土地上不存在百越族人了。也許我們的血液里融合了他們的血液,他們的基因進入了我們的身體;也許他們被趕走了,去更遠的地方了,東南亞或者其他更加遙遠的地方。總之,這塊土地上現(xiàn)在全部都是中原人的后代。原先的土著人就像浮萍漂走了,一點痕跡都沒了。我們現(xiàn)在要回顧以前,講土著的文化,沒有太多可講的了。他們是嶺南文化最遠古的、最原初的東西,他們對我們的影響一定不小,但我們自己搞不清楚了。嶺南文化主體變成了移民文化。

民 系

移民,與歷史上的大遷徙有關(guān)。廣東三大民系,客家人、潮汕人、廣府人,他們是廣東人的主體,在東晉、唐和宋,因為戰(zhàn)爭,有三次大的遷徙,還有明清的遷徙,再加上現(xiàn)在改革開放的大移民,構(gòu)成了今天的廣東人。

我比較感動的是客家人。他們的特性明顯,這個民系對中原祖先、對中原文化念念不忘;它對自己生命來源的追尋,這些追尋都浸透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了,這種對根的自覺意識,世界上任何一個民系都沒有這么強烈。所以他保留的中原文化的痕跡或者烙印也特別深。

在梅州有記載最早遷來的一個人是程旼,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一天,年近半百的程旼,帶著他的家人和部分族人從江西鄱陽湖湖口啟程,由鄱陽湖入贛江,向東逆貢水至于都、會昌,過筠門嶺,走現(xiàn)今的澄江、吉譚,或走水路石窟河、普灘,抵達平遠官窩里。那時,平遠人煙稀罕,野獸出沒。唐代開元年間,梅縣人口也不過千,漢人僅200人,其余皆為畬、瑤和黎??图胰硕嗥饋硪奖彼魏笃?,一場“靖康之亂”,他們南遷至此,那時主客戶達12372戶,一半以上是客家人。這已是繼唐禧宗乾符五年,黃巢起義客家先民第二次大遷徙后的第三次遷徙了。

客家人三次大遷徙,“五胡亂華”是中原人第一次大遷徙。這次遷徙自漢末直到隋唐。遷徙范圍之廣,北從山西長治,西到河南靈寶,東至安徽壽縣,遷徙者直到過了長江才集中在鄱陽湖地域落腳。他們在這一帶開始孕育一個獨特的客家民系。而遠行者沿黃河、穎水,經(jīng)汝穎平原,一直走到了梅州山區(qū)。梅縣大墓岌、畬江等地出土的兩晉文物就彰顯出了這些先行者的行跡。

程旼的名字是怎么留傳下來的呢?只是一個偶然嗎?今天的人還在給他修建故居。這并非他艱難的遷徙之路,客家人遷徙都有一段血淚史。程旼穿越時空,是因為他在這個荒蠻之地的所作所為。

這個被稱為南齊處士的人,民間傳說他到達官窩里后,將儒家“泛愛眾而親仁”的“仁”發(fā)展為和鄰睦族。這族與鄰是土著畬、瑤,還有更原始的土著山都、木客。這從本地九畬十八溪的地名便不難推想。這些原居民“民風剽悍,尚氣輕生”,喜好巫覡,崇拜狗,常以雞肝紋理預(yù)測禍福。山都、木客則“裸身被發(fā),發(fā)長五六寸,常在高山巖石間住。暗痖作聲,而不成語。能嘯相呼,常隱于幽昧之間,不可恒見”。(這些又是一種污蔑性的記載。)程旼與當?shù)赝林绾螠贤?,如何和鄰睦族,已不可考。當?shù)氐膫髡f,他面對好斗成性的異族,先是辦私塾,把敦本崇教之風帶到這里。又以仁愛來息其斗念。土著有了糾紛不去官府,寧愿來找程旼,他總是耐心為鄉(xiāng)鄰辨別是非曲直,講出一番做人的道理。“心有愧怍者,望其廬輒思改過,有陳太邱之風焉”。

程旼聲名遠播,還得益于他的樂善好施。他周濟貧苦人家,建涼亭、辟山道、筑橋、修水利,至今當?shù)剡€有程源橋、程公陂。那時,耕種方式還很原始,程旼改進耕作技術(shù),制作了一種犁,民國時當?shù)毓氨忱邕€稱作程犁。

程旼這樣的一介布衣,明末時成了嶺南公認的古七賢之一,竟然與韓愈、張九齡、文天祥并列。清代葛洪的廣東《通志》列出的古八賢,他也排在第一。自宋以來,歷代文人騷客來此吊唁、瞻仰,寫下大量詩詞。地方官員也撰寫了很多宅墓文、碑記、傳記、簿序等。程旼漸漸作為嶺南卓著的客家先祖被后人所敬仰。

也許后人把很多美好的品德加到了程旼身上,對他有所塑造,以集中反映中原文明如何傳播嶺南這一歷史進程。但程旼的所作所為如不罕見,他遷來13年后,皇帝不會以其姓氏給這個地方賜名——程鄉(xiāng)縣。歷史上以姓賜地名者屈指可數(shù),程旼受此殊榮,是他的以德化人,信義著于鄉(xiāng)里。中國人的理想追求是立德、立功、立言,而立德排在首位。程旼的被看重不難理解。于是,萬古江山與姓俱,村為程源村,縣為程鄉(xiāng)縣,江為程江?!熬硬マ鹊乱跃S諼,伊人歷千秋而不朽?!?/p>

一個至今自稱“客家”的民系,與當?shù)赝林娜诤袭敳荒敲慈菀?,外來者總是被土著理所當然地拒絕。歲月里暗藏的刀光劍影,后人已無法看見。大埔聯(lián)豐村的花萼樓、龍崗村的泰安樓,封閉的家族生活空間如一個巨大的碉堡,大門一關(guān),與世隔絕,可防范外敵侵擾。強人宵小之徒更是不得而入。這是林姓與藍姓一族的祖屋,形狀一圓一方,建材一土一石,樓內(nèi)中央是祖先的祠堂?;ㄝ鄻菫榱中漳线w的五世祖援宇公修建,泰安樓是藍姓二世祖藍少垣興建,他們都是祠堂祭祀的先人了。四周一重重圍繞的是一輩一輩飲食起居的房間。400多年里林姓人家就生活在花萼樓里。而泰安樓藍姓人家也在樓內(nèi)繁衍生息了兩百多年。

梅縣南口鎮(zhèn)橋鄉(xiāng)村的圍龍屋,是梅州客家最典型的民居,房屋相連呈半橢圓形分布,大橢圓套小橢圓,一圈圈向外擴散,中間是圓弧形的過道。過道有門通往屋前地坪和半圓形的泮塘。包在中心的是家族宗祠。

這些獨特又杰出的建筑形式,是客家人在這片土地上的創(chuàng)造。他們?yōu)榱诉m應(yīng)新的環(huán)境,為了不忘記中原文化,以空間體現(xiàn)著儒家的綱常倫理,表達著追宗認祖的心結(jié),一個家族的血脈在空間上得以呈現(xiàn)。

第二個民系就是潮汕人。潮汕人是一個謎,我去過、也寫過文章。我覺得潮汕人有一種貴族的文化。到潮州先看飲食——潮菜,菜式做得非常精巧、精細,器皿也非常精致,很多菜配有佐料,一個菜有時候有兩三種佐料,吃得十分講究。潮汕地區(qū)經(jīng)濟不算最富裕,但是它這種趣味、這種飲食的習慣是非常貴族化的。潮州人的功夫茶喝出了繁縟的茶文化。同樣建筑也是非常精致,韓公祠的瓦片那么小,瓷磚那種貼花跟刺繡是一樣的,做工考究,非常精美、非常精細。我聽說有的地方農(nóng)民種田當成繡花,橫平豎直,秧苗間距到了苛求的程度。endprint

這個民系不太跟外界交流,它是自己抱團的。他們講一口非常難懂的潮州話,一講潮州話,就知道是自己人。潮汕人在外像兄弟一樣團結(jié),憑一口潮州話就先自親熱了很多。外人別說進入他們的圈子,就是你到了潮汕本土,生活了很多年,你也難以融進去。在這樣一個人才流動的大融合的時代,當然會影響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

有一個人是融進去了的,而且不是一般的融合,還受到了潮汕人的頂禮膜拜,把他當作了神。韓愈到潮州只有短短8個月,他當時是流放到潮州來的。潮州人崇信韓愈站在江邊念了一篇《祭鱷魚文》,成為當?shù)匾缓Φ镊{魚就自己離開了韓江。這是神話故事。潮州人因此將這條江改稱韓江。如果一個地方對文化、對文人不重視,一個流放的文人去了,是不可能把他捧得這么高的。如果韓愈的身份、遭際不能引發(fā)一種內(nèi)心共鳴,他們能如此對待一個文人嗎?是不是一種惺惺相惜?一種相似的經(jīng)歷?

奇怪的是,同是遷自中原,潮州人沒有客家那么看重祖居地,也不十分清楚自己的來龍去脈。與客家人同住一條江畔,這條江上游叫梅江,住的是客家人,下游叫韓江,住的是潮汕人,他們卻很少來往,彼此相忘于江湖。

誰也否認不了潮州是非常有文化的地方,它的建筑、木雕、瓷器、刺繡、功夫茶、潮樂無不證明這一點。說廣東沒有文化,純粹是偏見。我覺得潮州是全中國最有文化的地方,我還覺得他們可能是貴族的后代。秦始皇滅了六國,把那些貴族流放到邊遠地區(qū),是不是流放到這里來了?這都是一個謎。他們聰明,算計得也精細,自己占據(jù)了潮汕平原這么好的一個地方,好像還被誰虧待了一樣。這股怨氣是不是來自他們的祖先?

第三個民系是廣府人,就是珠三角人。他們成了廣東的代表,外省人大都以對他們的印象當作廣東的印象。廣府主要是商業(yè)文化。廣府人經(jīng)商時間長,廣州是千年商都,通商的歷史有兩千年了,商業(yè)文明在這個地區(qū)特別發(fā)達。商業(yè)那種講規(guī)矩、講誠信、務(wù)實的精神在這里孕育、成熟。他們的眼界自然也是最寬廣的。中原文化還找得到明顯的蹤跡,如宗族、族譜、拳術(shù)。他們也慎終追遠、尋根認祖,把遷徙之路翻過南嶺山脈的第一站珠璣巷當成祭祖的圣地。但他們也接收外來事物的影響,像自梳女這種梳起頭發(fā)終身不嫁的女人群體也出現(xiàn)了,這在中國歷史上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她們的經(jīng)濟能夠獨立了,不再依附男人。

海外的文化影響了這一地區(qū),出現(xiàn)了嶺南畫派。所謂廣東音樂也主要來自這一帶,有很高的成就?;泟∫伯a(chǎn)生在這里。

當然,影響最大的還是西方的現(xiàn)代思想,法國啟蒙運動所開啟的西方現(xiàn)代文明。它通過廣府人改變了中國的命運,推翻帝制的革命就是從這里孕育并最終實現(xiàn)的。梁啟超、康有為、孫中山就是最杰出的代表。

同樣是從北方來的三大民系,卻是截然不同。這個是怎么造成的?客家人就是喜歡生活在山區(qū),逢山必有客,他們西遷,遷徙到粵北或者雷州半島,遷徙到廣西北海,甚至一部分遷徙到了越南,無一例外都是生活在山區(qū)。

他們的葬俗也不同。他們的祖輩死了,埋葬之后,過了兩三年,要把他們的骸骨取出來,裝在壇子里面,重新葬一次。再遷徙的話,要把親人的骸骨背著走??图颐裣凳且粋€在路上的民系,不停地遷徙。因此而造成了客家男人一定要出遠門謀生才體面的風習。女人在家獨當一面。他們崇文重教,對教育的重視,沒有哪個民系有他們那么看重。還有對文化的看重,對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的遵循,代代相傳。所以它出了很多文化名人,像畫家林風眠,倡導(dǎo)詩界革命的黃遵憲,象征派的詩人李金發(fā)等等。

三大民系都從中原來,卻都被邊緣化,不被中原所看重。所以廣東很多歷史是被遮蔽的,是不被關(guān)注的,也沒有進入歷史。很多大事件被歷史遺漏。廣東之所以有今天挺立潮頭、敢為天下先的作為,主要得益于西方文明,就是東西方文明的碰撞,是西方文化對嶺南的沖擊。

碰 撞

西方文化我們認識得并不夠,對廣東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怎樣影響、影響了什么、影響有多大,也都沒有去深究。廣東人不喜歡這些虛的東西。對生死這樣的問題也不喜歡碰。無視生與死,文化沒有終極關(guān)懷,這影響到文化的深刻與厚重。

要認識廣東發(fā)生的東西方文明的碰撞,認識它對于中國的意義,我們不妨把眼光放得遠一點。先看看“絲綢之路”,那是一條荒涼的、讓生命感到絕望的路。它西邊是祁連山,東邊是蒙古高原,中間一個狹長的通道,窄的地方,像張掖那個地方,兩邊的山脈都看得到,眼前是那種戈壁灘、沙漠地帶。之所以有人,是因為祁連山上的雪融化,雪水從漫長的山坡上沖積下來,形成河流、形成一些小的湖泊,就有人居住在那里,就形成張掖、酒泉、嘉峪關(guān)這些城市。以前東方跟西方溝通的一個路徑就是這條絲綢之路,張蹇通西域,就是從這個地方通的。通西域是因為一樣物品:絲綢。中國人發(fā)明了絲綢,西方不知道絲綢是什么東西,它比黃金還貴。商人寧可冒生命危險,也要走過沙漠,進到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邊緣,然后翻過昆侖山,五六千米的昆侖山,空氣稀薄,又冰雪交加,很多人就死在了路上。但是商人逐利,這也是人類本性之一,因為高額利潤,所以寧愿冒死去做。

我們說那條路是文明之路,是因為世界各地不同的人、也是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來從事這個絲綢貿(mào)易,他們天天面對生與死的考驗,這個時候他們就需要自己的宗教來給他們精神撫慰,通過宗教來獲得一種超脫。所以有很多的宗教像佛教、基督教、印度教等不同的宗教在那里出現(xiàn)。這才有了敦煌莫高窟的雕像和壁畫。那些長途跋涉的人從塔克拉瑪干沙漠那邊過來,在這里看到了人煙,他覺得是神在保佑他了,然后他們供奉這些神,供養(yǎng)這些神職人員,于是,形成了這些石窟的藝術(shù)。藝術(shù)跟商業(yè)是密切相聯(lián)的。

正是這么一條頭發(fā)絲那么小的聯(lián)系,西方知道了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了。那個時候西方人對東方人的想象就像今天我們想象外星人一樣,中華帝國的人是不是有三只眼睛?會不會是四條腿?這也就是幾百年前的事。因為一個人的出現(xiàn)改變這個狀況,這個人就是馬可·波羅。馬可·波羅的父親也是個商人,他來中國經(jīng)商。他們一行三人沿著絲綢之路到了中國,馬可·波羅游歷了大半個中國,寫了一本書《馬可·波羅游記》。這本書在西方轟動了,風行了很多年,直接產(chǎn)生了一個結(jié)果,那就是西方人的“航海地理大發(fā)現(xiàn)”,他們開始了一個航海冒險的時代。葡萄牙人最早開始尋找東方文明古國,它的造船技術(shù)因此也發(fā)展起來。新大陸的發(fā)現(xiàn)是因為這個航海冒險才出現(xiàn)的。他們的目的地是要到中國來。葡萄牙人從非洲的西海岸、好望角,進入印度洋,到了印度次大陸,然后再到了中國。在中國落腳的地方就是澳門。偉大的航海地理大發(fā)現(xiàn),東西方文明通過大海開始了大面積的直接的碰撞。這碰撞就發(fā)生在廣東。這種碰撞激烈的程度、對廣東的影響、對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影響到了怎樣的程度難以想象。endprint

葡萄牙人最早到的是一個叫屯門的地方。他們被明朝的軍隊,就是在深圳的大鵬所城的軍隊打跑了。這是大鵬所城建立100多年之后的事情。后來他們到澳門這個地方,說是衣服打濕了、貨物打濕了,要找一個地方晾曬一下。葡萄牙人很好奇,他們把廣東沿海的童男童女抓過去做實驗,搜集我們的書籍,想搞清楚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民族,是什么人種。有的帶到本國去研究。

我們那個時候開始實行海禁,搞閉關(guān)鎖國的政策。很有意思的是,大鵬所城這么一個閉關(guān)鎖國的地方,變成了改革開放的橋頭堡深圳,一個打開國門的地方。而深圳就叫鵬城,是大鵬所城的鵬,一個是閉關(guān)鎖國,一個是開放的橋頭堡,兩個地方疊在一起,我們國家命運的轉(zhuǎn)變,這種對比很有意思,歷史很巧合,也很反諷。

澳門的國門大概是1573年建起來的,這時是器物上的交流、貿(mào)易,我們這邊是絲綢、陶瓷和茶葉;在國門的那邊是羊毛制品、大紅布料、水晶、玻璃制品、英國時鐘、古玩、藝術(shù)品、香料、藥材、葡萄酒、棉花、火器。從這些東西你可以看出不同的文明,看出它們的差異非常大,也可以看到西方的科技已經(jīng)走在我們前面了。

跟著來的就是耶穌會的傳教士。傳教士到了澳門過不了關(guān)。這些傳教士把宗教信仰看得比他們的生命還重要,他們過不了關(guān),就在那里不走,就在那里辦學校、學中文。其中有一個叫范禮安的主教,他在大門前非常絕望地喊:“磐石??!你什么時候打開?”他要把西方的宗教傳播到中國來。

中國為傳教士打開了大門,第一個人進來的是利瑪竇。利瑪竇這個人是影響中國的西方第一人。他進來后先去了肇慶,在那里修建了教堂。因為那個時候兩廣總督府在肇慶。他帶來了時鐘、棱鏡、星盤、渾儀、世界地圖、豎琴、天體和地球儀。很多東西他打算送給中國的皇帝,但為了見皇帝而行賄,大都送給了各級官員。別小看這個地球儀,西方已經(jīng)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而我們對世界的了解是“我們是中央帝國,天方地圓,我們在中央,邊上都是蕞爾小國”。

傳教士開始進來了。傳教士跟儒家文化發(fā)生了碰撞,這是東西方文明的第一次碰撞。當時的朝野陷入了巨大的紛爭。

接著西方的器物也進來了。1621年明朝跟韃靼人打仗,韃靼人已經(jīng)進入我們的遼河流域,這個時候有一個耶穌會士叫“公沙的西勞”的,他就以澳門的名義給當時的皇帝朱由校三門大炮。大炮1621年在我們中國大地上出現(xiàn)了,這個大炮威力很大,把韃靼人打得四處奔逃。后來,這個公沙的西勞建議皇帝征召400人的長槍手分遣隊,去幫助打仗?;实酆芨吲d。這個由一半是歐洲人、一半是澳門人組成的非常訓(xùn)練有素的長槍隊,從澳門出發(fā),從廣州走,一直走到南昌。廣州的商人緊張了,他們說:這個槍那么厲害,要是幫皇帝打勝仗,那這個商業(yè)特權(quán)就要給葡萄牙人了。他們經(jīng)商怎么辦?廣州商人就行賄官員,造謠、誹謗,然后皇帝就發(fā)了一道指令,讓他們原地返回。長槍隊到南昌又折回來了。

西方人紛紛來華,我們中國人去西方?jīng)]有?最早有記錄出現(xiàn)在歐洲的中國人是在1540年,這個人應(yīng)該是葡萄牙人在中國東南沿海襲擊的時候被俘虜過去的,是作為奴隸過去的,但這個奴隸不錯,他很快學會了葡語,充當了翻譯,所以他能夠留下這個記錄。

第二個有記錄到葡萄牙的人,時間到了1755年,他才到里斯本,比葡萄牙人到中國晚了兩百年。

等到我們中國人大規(guī)模去西方的時候,我們國家的悲劇已經(jīng)來臨了。

西方已經(jīng)進入工業(yè)化初期。因為缺少勞工,他們在非洲把黑人抓來當奴隸,并進行黑奴買賣。后來西方有識之士覺得這個太不人道,太殘忍了。1851年維也納會議廢除了黑奴買賣。但是勞力這個缺口始終還是在那里,誰來彌補?就是我們的華工。沿海的華人被“賣豬仔”、被騙,各種原因,大量移民去了海外。澳門開始從事移民工作就是1851年。

華工比黑奴還悲慘。黑奴是私有財產(chǎn),奴隸主還要延長他的壽命,好給他干活,死了就損失了一個勞力。他要維持黑奴的基本生存,還要身體健康。華工就不用了,華工就是勞工,雇主剝削你、壓榨你,干最苦最累的活,死了就死了。有個記錄,四千多華工在一個地方開礦,三年之后死得只剩下100多人。自殺的、累死的、掉到糞坑里面死的,太悲慘了!

我經(jīng)常去江門,那里海外的華僑比江門本地人還多,江門是五邑僑鄉(xiāng)?,F(xiàn)在江門建了一個華僑博物館。這一段歷史,主角是廣東人。

但是,事情總是分兩面,澳門對中國的影響不只是這些悲慘的事情,還有文化政治上對中國的巨大影響,這是它的價值所在。

在文化方面,葡萄牙有個詩人叫賈梅士,這個詩人在葡萄牙就像中國的詩人李白一樣。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是一個像李白一樣放蕩不羈的人。葡萄牙國王約翰三世很欣賞他,給他自由出入宮廷的特權(quán),他很傲慢,而且還調(diào)戲?qū)m女,早有人看不慣了就到國王那里告發(fā)了他。國王一怒就把他流放了。他參加了北非的戰(zhàn)爭,把一只眼睛打瞎了。后來又流放到印度,他譏諷印度總督,總督又把他驅(qū)逐出印度。當時的印度已經(jīng)變?yōu)橹趁竦亓?。他參加遠征中國的艦隊,又與海盜遭遇,打了一仗。就這樣他來到了澳門。他來到澳門就把達·伽馬當年航海地理大發(fā)現(xiàn)的壯舉寫成了長詩《葡國魂》,八千八百多行。它成為葡萄牙文學最了不起、最偉大的作品。他是在澳門一個山洞里面寫的。他在澳門什么事也干不了,做了“死亡驗證官”,誰死了,他去看一看,驗證一下死沒死。

隨后,葡萄牙很多詩人像庇山耶,還有英國偉大的詩人奧登都來到了這個地方。

中國去澳門的文化名人有屈大均,他是廣東詩人。他去澳門是因為明朝已經(jīng)改朝換代,他這個人很有氣節(jié),不愿意降清,自己就跑到澳門去了。還有丘逢甲,他在國難當頭的時候去了澳門。還有釋成鷲、張穆、魏源、艾青。魏源去澳門是受林則徐所托去的,他到澳門考察,看到了西方的科技、文化、思想、體制這些根本性的東西。

那時候鴉片戰(zhàn)爭剛發(fā)生不久,中國已經(jīng)到了很危急的時刻。他編著了一本書《海國圖志》。他提出了變法更新,最早提出了“師夷之長技以制夷”。學習西方制造艦船、槍炮,養(yǎng)兵訓(xùn)練……很多很多的思想都是他提出來。如果那個時候他能受到重視,中國后面悲慘的歷史就不會上演。但是中國人對這本書沒有太看重,看重的是日本人。那時候日本比中國還落后。日本人的一套行政體制、官僚體制,還有他們的思想、倫理都是從唐朝移植過去的,基本上是照搬。魏源這本書到了日本,變成了日本“明治維新”的思想庫,日本人開始了明治維新。明治維新成功之后,日本開始走向現(xiàn)代國家行列,迅速強大。endprint

澳門出的第二本書,對中國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但似乎有些晚了。這個作者是鄭觀應(yīng)。鄭觀應(yīng)是中山人,現(xiàn)在是珠海。他寫了一本《盛世危言》。他提出“主以中學,輔以西學”,認為“欲強國勢”必須改變專制,設(shè)立議院,廣開學校,培養(yǎng)人才。抵御外侮,變法自強。“莫如振興商業(yè)”。這本書囊括了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文化各個方面的改革方略。

書出版后,朝野震動,影響很廣。光緒皇帝在1895年看到了這本書,他下旨印了兩千冊,發(fā)給了滿朝的文武大臣。它直接影響了變法維新的思想。變法維新打沖鋒的是廣東人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也受到這本書的影響,鄭觀應(yīng)寫書的時候,他跑到他家里來了,孫中山寫過一篇叫《農(nóng)功》的文章,鄭觀應(yīng)把它收到了《盛世危言》里。

它還影響了一個改變中國歷史的人,那就是毛澤東。毛澤東是在韶山看到這本書的,他那時還是一個少年。他后來在延安和記者埃德加·斯諾說:他把這本書看得封面都破損了,憂國憂民的思想開始萌芽。就是這本書讓他違背了父命,走向外面的世界,尋求人生和救國的真理。

還有,我們中國的第一所西式大學、第一所西式醫(yī)院、第一所西式印刷廠、第一份外文報紙,還有《新約全書》、《華英字典》,這些都是從澳門出現(xiàn)的,影響到中國。澳門就是一個西方文化的橋頭堡。東西方文明碰撞就在這里發(fā)生。這里發(fā)生了許許多多的事,影響到了中國。

廣東的三大民系其實是一幫戰(zhàn)爭難民,弱勢群體。他們當年躲避戰(zhàn)火,千里迢迢從中原遷到這里來,其心態(tài)可想而知,那就是求得平安,求得一個和平生活的環(huán)境。他們躲到深山老林,躲到海邊上?!澳闲U”之地,他們想都不去想北方的事情,那些問鼎中原、逐鹿中原的人,一是中原人,另外一個是北方馬背上的民族,他們時時都想殺到中原來。因為北方那種荒漠之地、苦寒之地,他們的生存條件非常惡劣,而中原是一個富貴之鄉(xiāng)、溫柔之鄉(xiāng),生活的富足、奢侈足以讓他們羨慕嫉妒恨。所以他們一次又一次揮著長刀,騎在馬背上殺向中原。

嶺南移民鮮有問政的,鮮有人說“彼可取而代之”。那種豪氣,那種要到中原去奪皇位的志向,在太平天國之前聞所未聞,他們都是一幫順民。但中國近代歷史就在這幫順民、難民身上發(fā)生了。原因就是東西方文明大碰撞。

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有雜志約我寫一篇廣東紀念辛亥革命的文章。立秋的那天,我抓起相機,中午頂著烈日就出門了。我那天去黃花崗烈士陵園。到了黃花崗烈士陵園,我感到非常慚愧,甚至是震撼,我覺得作為廣東人我是不合格的,我來廣東20年了,居然那么無知。我看到了烈士墓有一個紀功坊,它的最高處有一個雕像——“自由女神像”。我覺得很奇怪,這個地方怎么會有自由女神像?

自由女神像是法國人送給美國人的禮物。西方現(xiàn)代文明肇始于法國的“啟蒙運動”,自由女神像傳遞的是啟蒙思想,它最精髓的東西是自由、民主、平等這些觀念和思想。在黃花崗起義烈士墓地上怎么會出現(xiàn)這個女神像?是不是后來加上去的?其實,它在烈士墓建好不久就有了,只比美國的自由女神像晚了33年。紀功坊的柱子是羅馬式的,墓碑是埃及的方尖碑式樣,非常具有國際的元素。這一切90多年前就豎立在這里了?,F(xiàn)在搞房地產(chǎn)開發(fā)還在玩這些元素。這個自由女神我最早在法國著名畫家德洛克拉瓦的名畫《自由指引著人民》中就看到過。《自由指引著人民》畫的是攻占巴士底獄,就是法國革命。自由女神舉著紅旗沖在前面,后面是荷槍實彈的起義者。畫作反映了世界歷史大事件。女神像在中國出現(xiàn),這絕非偶然。

后來我了解,烈士們追求的正是法國啟蒙運動的思想,是民治、公民權(quán)、平等、國有化、代議制、公民素質(zhì)。這些詞都是陌生詞匯,在中國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這些概念也是中國人所陌生的。

這些烈士為什么有這樣的思想和境界,因為他們大部分是華僑子弟,受西方的思想影響,是海外的第二代華僑。這些華僑子弟、留學生最早接受了西方現(xiàn)代思想。那時候中國綿延了幾千年的封建帝制,皇帝就是天,誰反皇帝,老百姓覺得這個人是大逆不道,要滅九族。魯迅寫過一篇叫《藥》的短篇小說,其中有一個吃人血饅頭的情節(jié),那血就是革命黨人的鮮血,說它能治病,吃了人血饅頭就能夠治他的哮喘病了。這多可悲!而這幫烈士他們要在這樣民瘼未開的國家搞一場啟蒙運動。

我在七十二烈士墓碑仔細讀著烈士名字,名字分成六排,一排12個人,有籍貫,我一看,廣東人有41個,福建人有19個。這兩個省都是靠著大海,都是海外華僑多,所以這也佐證了上面說的。我又去查起義的人,的確都是華僑子弟和留學生。他們思想的火種都是來自西方。我們國家這種封建體制、這種民眾麻木不仁的現(xiàn)狀,注定了這幫人所做的這些事情是不可能的。但是,最可貴的是他們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這種不顧性命的獻身精神,動天地,泣鬼神。

黃花崗起義不是我們平常說的一種起義,就是推翻帝制或者革命、流血這么簡單。他們其實是一幫知識分子。知識分子想啟蒙,但是啟蒙不了,他們只好用自己的性命、用自己的鮮血來喚醒民眾,以自己的死來傳播這些思想。所以這個自由女神像立在他們的墓前是最好的注解、最好的紀念。他們是我們民族的精英,都是棟梁之材,但是他們卻像無名小卒一樣死掉。

排在第一的人叫方聲洞,福建人。方聲洞到日本留學,日本明治維新之后已經(jīng)進入現(xiàn)代國家行業(yè),東方國家日本最先成功,所以中國人到日本去學習日本的經(jīng)驗。當時到日本去的華僑留學生有八千多人。方聲洞的姐姐去了,他的嫂子也去了,他們一家都投身革命。方聲洞剛剛新婚不久,廣州起義不讓他去,他后來找到運送炸藥的差事偷偷跑過來了。他的姐姐又勸他不要去,姐姐已經(jīng)在前方了。但方聲洞一定要去。他犧牲的時候才25歲。他的同鄉(xiāng)林覺民,二十歲東渡日本留學,他諳熟日語,懂英語、德語,可以從容地出入國際舞臺。林覺民起義前寫下了有名的遺書《與妻書》。

歷史學家唐德剛寫過一本書《晚清七十年》。他寫到辛亥革命的時候,覺得有兩個人不應(yīng)該忘記,一個是喻培倫,一個是楊衢云,楊衢云比孫中山更早提出推翻滿清,創(chuàng)立合眾政府。他是最早的一個啟蒙者,也是一個覺醒者。喻培倫這個人是一個天才式的人物。史上有荊軻刺秦王,荊軻是最有名的刺客,“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去兮不復(fù)返”。這種英雄氣概一直讓后人感受到壯懷激烈的情懷。喻培倫比荊軻不知勝過多少倍。他是三次赴死,三次壯懷激烈,但求一死。endprint

喻培倫是四川內(nèi)江人,他去日本的時候懷著“深念非科學不能救國,可以興工致富”。他到日本刻苦學習,然后到大阪、東京、神戶去考察洋瓷、火柴、洋燭、制糖工藝。他還提出了自己興辦實業(yè)的計劃,就是辦洋瓷工廠、機器繅絲廠、火柴廠、機制糖廠。但是清皇朝的腐敗無可救藥,他根本沒有辦法用實業(yè)來救國。要救國,前提是這個清朝封建統(tǒng)治、這個帝王一定要推翻。他絕望了,他就像變了一個人。他原來是花花公子,從此之后他就“便舍豪華而尚質(zhì)樸,與前判若兩人”。

喻培倫秉性聰明,什么技藝一學就會,比如鐘表拆起來拆裝自如。同盟會總部交給他制炸藥,以前的炸藥是銀制法,又貴又危險,他在實驗的時候,把自己的三個指頭都炸飛了。他就下決心研制安全炸藥。這個時候,他家里已經(jīng)破產(chǎn)了。為了實驗,他把衣服還有官費券全部都當了,他造了一種威力強大又安全的新型烈性炸藥,而且研制成功了化學發(fā)電、電發(fā)火,鐘表定時發(fā)火引爆炸彈的方法,他的方法被稱作“喻氏法”。

他們是國家的棟梁之材,在和平時期都是可為國家做很多大事的人,但是他們不得不逞匹夫之勇。這些我們國家、民族的優(yōu)秀兒女就這么死去,非常讓人痛心!

他第一次刺殺對象是北洋大臣端方。端方非常狡猾,他說從漢口走,結(jié)果調(diào)回頭又從上海坐船走了,他們在漢口撲空了。第二次是和汪精衛(wèi)刺殺更大的目標——攝政王載灃。這次刺殺行動震動了全國,汪精衛(wèi)便是那時出名的。他們那天晚上在地安門攝政王經(jīng)過的小橋底下去裝炸藥,附近有居民半夜起來小便,看到人影恍恍惚惚,就喊了起來。白天一查,發(fā)現(xiàn)有兩個鐵罐在那個地方,沿著引線一查發(fā)現(xiàn)是一個炸彈。然后汪精衛(wèi)被抓了,喻培倫沒有被抓住。他非常痛苦,仰天長嘆。

廣州起義時,喻培倫背了三百個炸彈過來。但是起義臨時有變故,取消了。這時候,喻培倫說你們都走我不走。黃興、趙伯先看他視死如歸,心痛了,說你這樣的人死不起,應(yīng)該留備黨國非常之用,他們勸他不必身臨險境。喻培倫是這么說的:“儲才以備用,今日非有用時耶?且黨人孰非有用之才,倘須人人留為后用,誰與謀今日之事?自顧孱殘之軀,實不逮諸同志遠甚,為革命須流血者,尚可為前驅(qū)耳!”他就是這樣一心赴死,因為他而影響了大家,很多人留下來參加起義。一百二十個人基本是知識分子的方陣,就這么起義了,喻培倫是背了三百個炸彈一路扔下去,直到把三百個炸彈扔完。然后他受傷了,被抓了,被殺的時候他才25歲。

中國歷史有改朝換代,有被周邊的民族征服的,而國家危機、國家政權(quán)更替都沒有哪個像清末,不但國家危機,文化也空前的危機,連人種生存都成了危機。這種危機底下,志士仁人、英雄豪杰在這個時代成批地出現(xiàn),他們既多又慷慨悲壯,為國赴死,竟然接連上演。這個時代成了一個英雄照亮民族史冊的年代,一個精神不朽的年代!我們注意接踵而至的國難時,注意那個時代的無能與落伍時,往往忽視了那時的人,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他們其實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氣節(jié)最有抱負的一群人。

林覺民寫《與妻書》的時候,起義烈士們都在香港臨起義之前寫下了血書,他們都是為了國家,他們不是說大話、作秀而是去死,是跟家人交代后事。國家的道義更重要,兒女情長放在次要地位。這是一種什么境界?年少時讀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總覺得這樣的情操似有標榜之嫌。方聲洞、林覺民這些活生生的人,哪個不是以天下為己任?他們很少考慮個人。“天下為公”,是一個時代的追求。一個只知逐利的時代也許無法理解這樣的胸懷。

他們提出的思想,提出的理想,現(xiàn)在還不過時,還是我們追求的目標,還有很多我們到今天也沒有實現(xiàn)。100多年過去了,我們國家的前途命運怎樣走向民主富強,怎樣建立一個現(xiàn)代國家,辛亥革命仍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

東西方文明碰撞開始之后,廣東就有了太平天國、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運動、北伐戰(zhàn)爭,這些戰(zhàn)爭都是從南方開始的。南方的革命北方任何的革命都不可比,它是把幾千年的封建王朝的帝制推翻,讓一個國家以嶄新的體制、嶄新的制度在東方屹立起來,這是幾千年中國文明歷史上沒有過的事情,這種事情的肇始者是廣東人。

廣東是發(fā)生大歷史的地方,但是我們沒有像樣的歷史書,更沒有像樣的文學作品,這是對不起這塊土地的。我們這塊土地對文化、對文化人也太忽略了。

責任編輯 楊 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