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2014年馬航失聯事件發(fā)生后,原本定于4月16日乘坐馬航飛機抵達馬來西亞的一對大熊貓被推遲送出。5月20日,“大熊貓赴馬”終于得到重啟,“福娃”和“鳳儀”于次日在隆重的歡迎儀式中抵達馬來西亞。而在10天之后的5月31日,正是中國和馬來西亞建交40周年紀念日。這只是大熊貓半個多世紀留洋路中的插曲之一。
大熊貓在世界范圍內引起的熱潮不曾停息。這個憨態(tài)可掬又極其珍貴的物種,自古以來便受到人們的深愛。新中國成立以來,“熊貓外交”成為中國外交的一種獨特方式。從一開始的“國禮”,到后來的“創(chuàng)匯明星”,再到如今的“友誼使者”、“親善大使”,背后實質是一張中國國情和外交路線的走勢圖。
大熊貓的繁育情況受到全世界的關注。據統(tǒng)計,截至2010年,圈養(yǎng)大熊貓的總數達到317只。但其中有78%的雌性大熊貓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貓不育。2008年10月18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曾將1600只紙質熊貓模型擺放在埃菲爾鐵塔前,呼吁保護瀕危物種。
新時期下留洋大熊貓的處境依舊艱難。雖然大熊貓在國外能夠受到高級別的接待和供養(yǎng),但有些熊貓卻是命運多舛、客死他鄉(xiāng)。實質上,“熊貓舞步”遠未結束,在新時期下和政治外交、經濟貿易有著更加微妙的關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