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論文從介紹圖書館學科服務的相關認知開始,在分析國內(nèi)外圖書館學科服務文獻的基礎上,以分類為依據(jù)、描述為內(nèi)容、評價為結(jié)論的論述框架,從實踐和理論兩個角度分別對國外和國內(nèi)圖書館學科服務的發(fā)展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并對國外和國內(nèi)的發(fā)展研究做差異性比較。
關鍵詞 學科服務 發(fā)展研究 實踐與理論
分類號 G252.6
Abstract Starting with the contents of the library subject service, an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ocument relating to the library subject service, this paper researches the library subject service at home and abroad by partition, description and estimate of the practice and theory respectively, and compares the development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Keywords Subject service. Development research. Practice and theory.
1 圖書館學科服務與學科館員及嵌入式服務的相關認知
1.1 圖書館學科服務與學科館員
在20世紀50年代國外率先出現(xiàn)學科館員的概念和內(nèi)容的同時,學科服務就伴隨其產(chǎn)生和發(fā)展。早期的學科館員的工作內(nèi)容與圖書館學科服務的內(nèi)容是相似的,所以被統(tǒng)一進行探討和研究。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學科服務和學科館員有了不同的內(nèi)涵、作用和意義,學科館員更傾向于在學科服務中提供服務的個體,而學科服務成為不僅僅含有學科館員的多元化服務體系。學科服務又叫做學科化服務,它以用戶為核心,主體靠學科館員,憑借圖書館和公共信息資源,對特定機構和用戶,構建基于科研、教學、協(xié)作,針對一線用戶的一種新的服務模式和機制,向用戶提供個性化、專業(yè)化、知識化的服務,提升用戶的信息素養(yǎng),為教學和科研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與支撐[1]。從初景利教授給出的學科服務概念中可以明確看出,新時代下學科服務與學科館員的主從關系以及學科服務的全面內(nèi)容。
1.2 圖書館學科服務與嵌入式服務
嵌入式服務近幾年活躍在圖書館服務領域,是一種融入環(huán)境的、支持學習、工作和科研的、幫助省時的、適應新型學習方式的圖書館服務[2]。在嵌入式服務的研究中以嵌入式學科館員和嵌入式學科服務最為突出,即在原本的學科館員和學科服務的基礎上,加深了服務的廣度,更注重服務的實際效用。
2 國外圖書館學科服務研究
2.1 國外學科服務實踐研究
由于學科服務是學科館員服務的進一步發(fā)展,所以學科服務的發(fā)展中應包括學科館員的發(fā)展。最早公開且正式的學科館員制度在美國的內(nèi)布拉斯加大學圖書館建立,該館于1950年設立分館并配備學科館員,是學科服務的開始。1981年,美國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圖書館推出“跟蹤服務”(Track Service);美國俄亥俄大學圖書館推出“網(wǎng)絡化館員免費導讀服務”(Network Librarian and Free Guide),為學科服務的雛形[3]。
2.1.1 圍繞學科館員的學科服務實踐
學科服務的早期實踐都是圍繞學科館員進行的。當時的學科館員和學科服務的相關形式主要在研究型大學圖書館中建立和發(fā)展而來,并主要以美國為首。學科館員的發(fā)展分幾個方向。第一,學科的館員名稱。學科館員概念提出之前有很多名稱,如美國肯特州立大學的學科聯(lián)絡人(Liaison Librarians)。第二,學科館員的身份。學科館員不僅僅是圖書館員,還有學科領域內(nèi)的博士和專家,如美國康涅狄格州大學圖書館(簡稱UCL)和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健康科學中心圖書館(簡稱HSCL)聘請生物學博士擔任生物信息學科館員(Bioinformatics Librarian)[4]、美國華盛頓大學圖書館聘用生物信息專家(Bioinformationist)作為學科館員[5]。第三,學科館員走出圖書館。學科館員不再是以圖書館為信息介質(zhì)提供服務,而是融入用戶的工作。如美國維克森林大學圖書館的學科館員Susan參加2007級社會學系的夏季課程小組,在參與學習中提供學科服務[6];美國范德比爾特大學的生物醫(yī)學圖書館(the Annette and Irwin Eskind Biomedical Library,簡稱EBL)派出查房圖書館員(具備臨床知識和檢索技術的學科館員)參加臨床工作來提供學科服務[7]。
2.1.2 有關學科信息門戶的學科服務實踐
隨著學科服務被廣泛引入歐美其他國家的研究型大學圖書館中,學科服務的實踐逐漸體現(xiàn)在學科信息門戶(Subject Information Gateways,簡稱SIG)的建設中。如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學習與研究技術學院創(chuàng)建的關于社會科學的學科信息門戶SOSIG;德國哥廷根大學開發(fā)的關于地理科學的學科信息門戶Geo-Guide;歐盟五國(丹麥、冰島、芬蘭、挪威和瑞典)的NOVA Gate等[8]。
2.2 國外學科服務理論研究
國外圖書館學科理論研究與服務實踐幾乎是同步發(fā)展。學科服務理論研究的重點是學科館員,研究的內(nèi)容主要是有關學科館員的資格、職責、角色、地位、作用,以及學科館員對用戶的影響、工作特征及評價等方面。
2.2.1 有關學科館員的學科服務理論研究
美國伊利諾伊州立大學圖書館前系主任Robert Downs在《為大學圖書館準備學科館員》(1946)一文中對研究型大學圖書館設置學科館員進行了研究,強調(diào)了培養(yǎng)學科書志館員的迫切需要。Holbrook A在《The Subject Specialist in Polytechnic Libraries》(1972)一文中對圖書館職業(yè)專長進行了界定,認為學科專家是圖書館成員中的一類館員,專門對某一學科領域負責開發(fā)圖書館技術或參考服務中的工作[9]。Sarbjit S. Sandhu在《大學圖書館中學科館員的角色》(1975)一文中提出學科館員應該每星期都走訪所負責的院系,與教學研究人員進行交談,并熟悉工作內(nèi)容和了解用戶需求[10]?!睹绹鴪D書館協(xié)會專業(yè)詞表》(1983)中給出的學科館員的定義側(cè)重在學科館員自身掌握的學科知識方面,認為學科館員應對某一學科領域有深厚的知識底蘊,主要職責是負責館藏文獻的遴選評估、館藏圖書的分類組合、對用戶提供信息咨詢服務。Schloman B.F在《Targeting liaison activities:use of a faculty survey in an academic research library》(1989)一文中給出學科館員的定義,他強調(diào)在用戶和圖書館之間建立交流平臺,提出學科館員職責還包括要方便用戶了解圖書館的資源與服務[10]。Martin在《Subject specialization in British university libraries:A second survey》(1996)一文中提出學科館員團隊的概念,他認為團隊式工作可以提供多種類型的信息服務集合[12]。endprint
2.2.2 有關學科知識服務的學科服務理論研究
進入21世紀,國外的圖書館學科服務理論研究逐漸傾向于學科知識服務方面。曾任美國專業(yè)圖書館協(xié)會(簡稱SLA)會長的Guy St Clair在《Knowledge services:your companys key to performance excellence》(2001)一文中指出“我們己經(jīng)從追求信息的時代步入到了追求知識的時代,在知識共享和知識發(fā)展成為所有事務和交流的基礎時,知識服務就成為一種信息使用的管理方法”[13]。Eileen Abels和Rebecca Jones在《Competencies for Special Librarians for the 21st Century》(2003)一文中指出了21世紀專業(yè)圖書館學科服務的發(fā)展方向是為用戶提供獲取知識、創(chuàng)新知識的服務[14]。
3 國內(nèi)圖書館學科服務研究
3.1 國內(nèi)學科服務實踐研究
國內(nèi)的圖書館學科服務實踐研究相對起步較晚。通過借鑒國外學科館員的成功案例,1998年清華大學圖書館在國內(nèi)率先成立了“學科館員小組”,一時間激發(fā)了國內(nèi)大學圖書館對學科服務實踐研究的熱忱。到2000年左右,國內(nèi)大部分大學圖書館都陸續(xù)開展了學科館員的工作。
國內(nèi)主要的圖書館學科服務實踐研究有以下幾項典型項目:(1)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tǒng)(簡稱CALIS)于1998年開始建設“重點學科導航庫”,并于2004年升級為“重點學科網(wǎng)絡資源導航數(shù)據(jù)庫”來加強建設。(2)中科院知識創(chuàng)新工程的科技基礎設施于2002年開始建設“國家科學數(shù)字圖書館項目(簡稱CSDL)”,該項目在國內(nèi)建立了多個學科專業(yè)的門戶網(wǎng)站。其中包括5個大型門戶、10個特色信息門戶和4個科技點專題門戶,收錄信息資源已達4萬條。(3)上海大學圖書館于2006年,以“學科建設服務門戶”為建設項目,第一個推出了國內(nèi)學科知識服務平臺。(4)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于2007年,面向全校師生開發(fā)了信息共享空間(Information Commons,簡稱IC),是國內(nèi)大學圖書館中關于學科服務的信息共享空間實踐中最有代表性的。(5)清華大學圖書館的學科館員網(wǎng)頁是國內(nèi)學科館員網(wǎng)頁中辦得最好的。(6)江南大學圖書館構建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題數(shù)據(jù)庫”和北京大學圖書館構建的“多媒體資源庫”都是學科數(shù)據(jù)庫建設的成功實例。
除了以上的典型實踐實例之外,到目前為止,國內(nèi)大學圖書館都相繼開展了不同程度的、不同形式的、針對不同學科的、有關本高校特色的學科服務。
3.2 國內(nèi)學科服務理論研究
國內(nèi)有關學科服務的理論研究早于實踐研究,母益人于1989年在《河南圖書館季刊》上發(fā)表的《學科館員應該做好哪些工作》一文主要論述了“學科館員的工作職責”,是國內(nèi)首次對學科服務進行的理論研究。自2005年明確提出學科服務這一概念后,國內(nèi)相繼開展了學科服務的理論研究。
李春旺在《學科化服務模式研究》(2006)一文中認為學科服務是圖書館為了適應新的信息環(huán)境,以用戶需求為重點而推出的一種貼近用戶一線的新服務[15]。張永軍在《UKEs下高校圖書館學科化服務創(chuàng)新探討》(2007)一文中參照并引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簡稱NSF)召開的泛在知識環(huán)境(Ubiquitous Knowledge Environments,簡稱UKEs)研討會的內(nèi)容,認為在圖書館的信息以太環(huán)境(Information Ether,簡稱IE)下,學科服務必然會相應地成為加強高校學科建設、圖書館資源建設以及實現(xiàn)高校圖書館自身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條件[16]。袁懿在《社科研究專業(yè)圖書館學科化服務的探討》(2007)一文中強調(diào)了學科館員制度在學科化服務研究中的主體地位,認為學科化服務應以學科館員制度為紐帶或載體[17]。修薇薇等人在《基于網(wǎng)絡平臺的高校圖書館學科化服務調(diào)查——以“211”工程院校為例》(2008)一文中延續(xù)使用了李春旺對學科服務的概念,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了學科化服務的技術手段[18]。范廣兵和初景利在《泛在圖書館與學科化服務》(2008)一文中引入了國外“泛在圖書館”的概念作為研究學科服務的背景和前提[19],并且在《新信息環(huán)境下學科館員制度與學科化服務》(2008)一文中,初景利又進一步對學科服務的內(nèi)容進行了理想描繪,增添了學科館員的服務職責和工作范圍[20]。張鼐和張英在《Web2.0環(huán)境下高校圖書館學科化服務研究》(2009)一文中以當前學科服務所處的技術環(huán)境為前提,闡述高校圖書館如何利用Web2.0環(huán)境下的新技術和新理念為學科建設服務,并對Web2.0環(huán)境下學科服務的特點做了分析和展望[21]。萇群策在《大學圖書館知識創(chuàng)新的信息服務模式研究》(2009)一文中指出了學科信息門戶建設中資源組織體系不規(guī)范,信息總量不足,資源更新不及時,合作共建水平低,缺少用戶評價和利用率相對較低等不足之處[22]。劉秀華在《學科導航系統(tǒng)建設的“用戶中心模式”》(2009)一文中提出學科導航系統(tǒng)的“資源本體模式”不適應用戶信息需求,并針對該模式的缺點提出和構建了“用戶中心模式”的學科導航系統(tǒng),為學科導航系統(tǒng)提供了新的發(fā)展方向[23]。范愛紅和邵敏在《學科服務互動合作的理念探析與實踐進展》(2010)一文中針對清華大學,提出“互動式、合作化”的學科服務理念,注重學科服務過程中讀者與組織機構之間的雙向互動性[24]。劉素清和郭晶在《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突破瓶頸的理論思考》(2010)一文中提出“學科館員要用心,用戶要參與,服務要細致,交流要暢通,學科服務才能真正做好”,針對國內(nèi)圖書館學科服務的現(xiàn)實問題予以分析并給出對策[25]。徐璟在《Living library:高校圖書館學科化知識服務的創(chuàng)新點——以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為例》(2010)一文中以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的Living library活動的實例,提出將“以人為書”的交流方式用到圖書館的學科服務中[26]。鄔寧芬和陳欣在《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之“雙伙伴”計劃的探索與實踐》(2011)一文中以同濟大學圖書館為例,提出“雙伙伴”計劃,將兩種學科服務模式、三級服務梯隊和四大服務內(nèi)容相結(jié)合[27]。張吉等在《學科館員—用戶關系緊密度及其對學科化服務的啟示》(2012)一文中提出“學科館員—用戶關系緊密度”的概念來解決學科館員面對超量用戶的問題,以分析學科館員的服務記錄為依據(jù),為學科館員合理安排時間精力,以達到學科服務的高效率[28]。范愛紅在《學科服務發(fā)展趨勢與學科館員新角色:康奈爾范例研究》(2012)一文中詳實地剖析了美國康奈爾大學圖書館的學科服務模式,并闡述了當前學科館員的新角色和工作內(nèi)容,最后基于康奈爾實例,對圖書館學科館員和學科服務的發(fā)展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29]。潘幼喬和鄭邦坤在《構建四級學科服務體系 全面服務高校教學科研——地方多科性大學學科服務理論與實踐》(2012)一文中以西華大學圖書館為例,從服務內(nèi)容、工作機理、平臺建設和應用效果四方面,構建“基礎學科服務—常規(guī)學科服務—深層學科服務—拓展學科服務”四級學科服務體系[30]。endprint
4 國內(nèi)外圖書館學科服務研究的差異性比較
4.1 國內(nèi)外圖書館學科服務開展時間的差異性
從時間上看,國內(nèi)外圖書館學科服務的差異性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第一,國外的實踐研究比國內(nèi)早。這點很顯然,由于學科服務本身起源于國外,在國外的實踐研究已經(jīng)取得一定成果后,國內(nèi)在借鑒的前提下開始了自己的學科服務。第二,國外的實踐研究和理論研究幾乎同步發(fā)展。從1946年國外最早關于學科館員的論文——Robert Downs撰寫的《為大學圖書館準備學科館員》與1950年最早的公開且正式的學科館員制度的建立——設立分館并配備學科館員這兩個事件可以看出,國外的實踐研究僅僅比理論研究晚了4年,幾乎同時發(fā)展。第三,國內(nèi)的實踐研究滯后于理論研究,并且理論研究在時間上有間斷。從1989年國內(nèi)最早關于學科館員的論文——母益人發(fā)表的《學科館員應該做好哪些工作》與1998年最先實施的實踐研究——成立“學科館員小組”這兩個事件可以看出,國內(nèi)的實踐研究遠遠落后理論研究9年。另外,在理論研究方面,直到2005年國內(nèi)明確提出了學科服務的概念之后,才陸續(xù)有相關論文的出現(xiàn)。
4.2 國內(nèi)外圖書館學科服務研究內(nèi)容的差異性
從研究內(nèi)容來分析,國內(nèi)外圖書館學科服務的差異性表現(xiàn)在:國外的研究內(nèi)容具有變遷性,國內(nèi)的研究內(nèi)容呈現(xiàn)多元化。國外在實踐研究方面,從集中圍繞學科館員的實踐變遷為以學科信息門戶為主的實踐;而在理論研究方面,從以研究學科館員為主變遷為傾向?qū)W科知識服務。而國內(nèi)的情況剛好相反:在實踐研究方面,同時在學科導航系統(tǒng)、學科信息門戶、學科館員網(wǎng)頁、學科數(shù)據(jù)庫、學科知識服務平臺和學科信息共享空間6個方面同時發(fā)展;而在理論研究方面,有針對各種信息環(huán)境下的研究,如網(wǎng)絡環(huán)境、泛在知識環(huán)境、泛在圖書館、Web2.0環(huán)境等。
4.3 國內(nèi)外圖書館學科服務發(fā)展戰(zhàn)略的差異性
國外的大學圖書館重視發(fā)展戰(zhàn)略與管理戰(zhàn)略,有計劃地制定中長期的戰(zhàn)略目標。在圖書館資源方面遵循應用簡便、獲取一致透明的原則,通過完美設計的門戶網(wǎng)站為用戶提供資源的無縫鏈接。積極開發(fā)整合網(wǎng)絡資源,建立學科服務網(wǎng)和學科導航庫。
國內(nèi)大部分高校圖書館受經(jīng)費和人力資源的限制,所以欠缺中長期的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劃,只能長期維持傳統(tǒng)服務模式。因此初景利教授的學科服務構想被學界認為是理想的,在實際操作中還是困難重重,但無論怎樣,理想的構想也說明了國內(nèi)對于新的模式、機制以及新啟示從理論上能夠理解并體會,只是執(zhí)行力度上欠佳。另外,對網(wǎng)絡資源整合不夠全面,多數(shù)高校圖書館雖然建立了學科導航、課程導航、音視頻資源庫,但僅僅是針對本校重點學科或是優(yōu)勢學科,普通學科卻沒有。
參考文獻:
[ 1 ] 初景利.新信息環(huán)境下學科館員制度與學科化服務[J].圖書情報工作,2008(2):5.
[ 2 ] 陳廉芳,許春漫.高校圖書館嵌入式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探討[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0(8):4-7.
[ 3 ] Herman H, Fussler. The Bibliographer Working in a Broad Area of Knowledge[J].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1949,10(7):201.
[ 4 ] Kisling V, Kuntz J, Tennant M. UF interdisci plin-ary bioinformatics initiative infrastructure discovery infor-mation[EB/OL].[2013-10-28].http://www.biotech.ufl.edu/BioInformat-ics/InfrastructureDiscovery.html.
[ 5 ] Yarfitz S,Ketchell D S.A Library-based Bioinforma-tics Services Program[J]. Bull Med Libr Assoc,2000,188(1):36-48.
[ 6 ] Lauren Pressley. On the Road in the Deep South: A Collaborative Experiential Course in Social Strat-ification[EB/OL].[2013-10-28.]http://laurenpressley.com/library/2008/02/on-the-road-in-the-deep-south-a-collaborative-experiential-course-in-social-strat-ification/.
[ 7 ] Jerome R N,Giuse N B,Gish K W,Sathe N A,Di-etrich MS.Information Needs of Clinical Teams: Analysis of Questions Received by the Clinical In-formatics Consult Service[J]. Bull Med Libr Assoc,2001,89(2):177-184.
[ 8 ] 徐佳寧,趙洋.國外學術信息主題網(wǎng)關特色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05(1):532-534.
[ 9 ] Holbrook A.The Subject Specialist in Polytechnicbraries[J].New Library World,1972,73(15):393-396.
[10] Sarbjit S Sandhu.The Role of the Subject Specialist in a University Library[J].Unesco Bulletin for Libraries,1975,29(2):64-67.endprint
[11] Schloman B F, Lilly R S, Hu W. Targeting liaisonactivities: use of a faculty survey in an academic research library[J].RQ,1989(28):496-505.
[12] Martin J V. Subject specialization in British univer-sity libraries:A second survey[J].Journal of Librari-anship and Information Science,1996,28(3):159-169.
[13] Guy St Clair. Knowledge services: your companys key to performance excellence[J].Information Outlook,2001,5(6):6-8,11-12.
[14] Eileen Abels, Rebecca Jones. Competencies for Spec-ial Librarians for the 21st Century[J].Information Outlook,2003,13(6):10.
[15] 李春旺.學科化服務模式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06(10):14-18.
[16] 張永軍.UKEs下高校圖書館學科化服務創(chuàng)新探討[J].情報雜志,2007(10):96-97.
[17] 袁懿.社科研究專業(yè)圖書館學科化服務的探討[J].情報資料工作,2007(6):88-89,91.
[18] 修薇薇,馬愛芳,趙建梅.基于網(wǎng)絡平臺的高校圖書館學科化服務調(diào)查:以“211”工程院校為例[J].圖書館雜志,2008(8):41-42.
[19] 范廣兵,初景利.泛在圖書館與學科化服務[J].圖書情報工作,2008(1):105-108.
[20] 初景利.新信息環(huán)境下學科館員制度與學科化服務[J].圖書情報工作,2008(2):5.
[21] 張鼐,張英.Web2.0環(huán)境下高校圖書館學科化服務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9(1):73-74.
[22] 萇群策.大學圖書館知識創(chuàng)新的信息服務模式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09(2):88.
[23] 劉秀華.學科導航系統(tǒng)建設的“用戶中心模式”[J].圖書館雜志,2009(2):49-50.
[24] 范愛紅,邵敏.學科服務互動合作的理念探析與實踐進展[J].圖書館雜志,2010(4):40-42.
[25] 劉素清,郭晶.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突破瓶頸的理論思考[J].圖書館雜志,2010(4):35-37.
[26] 徐璟.Living library:高校圖書館學科化知識服務的創(chuàng)新點:以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0(1):58-61.
[27] 鄔寧芬,陳欣.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之“雙伙伴”計劃的探索與實踐[J].圖書情報工作,2011(09):93-96,113.
[28] 張吉,吳躍偉,黃德四.學科館員:用戶關系緊密度及其對學科化服務的啟示[J].圖書情報工作,2012(19):60-63,32.
[29] 范愛紅.學科服務發(fā)展趨勢與學科館員新角色:康奈爾范例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2(5):15-20.
[30] 潘幼喬,鄭邦坤.構建四級學科服務體系 全面服務高校教學科研:地方多科性大學學科服務理論與實踐[J].圖書情報工作,2012(1):31-34.
朱曉霞 鐵道警察學院圖書館館員。河南鄭州,450053。
(收稿日期:2013-10-31 編校:方 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