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鳳陽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也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fā)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薄对u價標準》和課程標準都充分肯定思想品德課是一門以學生的生活為主線,教育學生如何生存、如何生活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的課程。開展有效教學活動必須結(jié)合初中生的感性思維能力較強、對生活充滿熱情、渴望在課堂上把自己的生活感受表達出來等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的等實際情況,來踐行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理念。
一、挖掘已有生活經(jīng)驗,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空間
生活是知識的海洋。世事洞明皆學問,生活之中時時處處有學習資源。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課程生成和發(fā)展的基礎?!对u價標準》要求思想品德有效教學必須重視有效生活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重視生活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是新課程教學改革倡導“基于生活、面向生活、為了生活”的課程理念,也是《評價標準》引導我們合理整合教材,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的要求。《評價標準》要求我們強化學習方法、注重學習過程與用在學習班過程中的情感體驗,重視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在真實情感中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必須具備一雙慧眼,挖掘生活化的教學資源,尋找生活中與課本中的知識聯(lián)系的、學生熟悉的場景、事例,瞄準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的最佳鏈接點,使學生體驗到自己身邊“熟悉的風景”中蘊涵著許多的政治學科知識,感受思想品德課是真正有趣和有用的。
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
社會生活是學習政治的大課堂。當下社會,信息發(fā)達,生活中常有一些熱點問題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作為社會人的學生也不例外。開展思想品德課有效教學,要求教師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有意識地關注一些學生感興趣的社會熱點問題,及時從真實的生活世界中選取那些具有一定綜合性、實踐性、現(xiàn)實性的問題、事件、現(xiàn)象作為教學資源加以利用。使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接軌,引領學生走進“活”教材,直面現(xiàn)實生活。例如以“神州七號”上天等熱點問題,結(jié)合教材中的“科教興國發(fā)展戰(zhàn)略”、“愛國主義”、“民族精神”、“理想”等有關話題,組織起關于“神州七號”的系列探究活動。這無疑是資源的一種最佳整合,使課本觀點不再是空洞的理論,使學生能夠充分地感受到學習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能夠用所學知識去“探索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從而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實踐是知識的運用和反饋,是教學的落腳點。課外實踐活動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必要補充?!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評價標準》對有效教學的要求不再是單一的完全靜聽、靜思的學習,而是重視教學過程的生成,倡導在活動經(jīng)歷中體驗式的學習。學生只有體驗了干渴,才知節(jié)水的必要。在感受和體驗中,學生的認識得到提升,情感得以激發(fā)。思想品德教學要重視學生生命過程的體驗性,教師就要強化社會生活實踐意識,通過實踐活動設計,形成觀點,升華情感,提升覺悟。借助課前五分鐘進行“時事演講”、“電視新聞評說” 手抄報、撰寫小論文等活動。拓寬活動的空間,實現(xiàn)從教室到社會的轉(zhuǎn)移。讓學生感受到所學原理知識能真正學以致用。真正認識到學習的意義和價值,提高了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轉(zhuǎn)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增強了情感體驗。
三、借助多媒體,設計有層次性的問題探究
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手段進行教學改革是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很多復雜的事理單純地用文字描述,難于獲得真切的感受,通過信息技術(shù)手段,教師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捕捉富有時代氣息的教學內(nèi)容來感悟知識點?;o為動,將要學習的相關內(nèi)容通過聲音、圖像、視頻、動畫等內(nèi)于一體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給學生提供一個直接形象的感知背景,往往能產(chǎn)生現(xiàn)場體驗的效果,幫助學生加深教學重點的理解和掌握,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發(fā)散思維能力。因此,如八年級《世界文化之旅》,我用多媒體播放了世界各國的文化習俗和風土人情,并配以優(yōu)美動聽的解說,學生欣賞,猶如身臨其境,樂而忘返,感受到了不同國家和民族有著不同的文化,五彩紛呈。學生欣賞五彩繽紛的世界文化中已明白應該以怎樣的態(tài)度去對待文化的多樣性。這就使學生在愉悅的體驗中,既掌握了知識,又進行了美的心靈陶冶,進而提高了課堂思想品德教學的效率。
責任編輯羅 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