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輝 陳立峰
廣東省潮州市75240部隊 廣東潮州 521000
物理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評價
劉輝 陳立峰
廣東省潮州市75240部隊 廣東潮州 521000
目的:探究物理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105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54例觀察組和51例對照組,對照組患者僅給予牽引治療,觀察組患者給予綜合物理療法治療。結果: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6.3%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68.8%(p<0.05)。結論: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采用綜合物理療法,能有效緩解疼痛,提高治療有效率,可在臨床范圍內推廣。
腰椎間盤突出癥;物理療法;牽引;疼痛
近年來,腰椎間盤突出癥發(fā)病率在不斷提高。臨床治療主要包括手術與非手術兩種方式。有研究表明[1],大多數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給予非手術治療,能夠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筆者對我院收治的54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給予綜合物理療法治療,取得較好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105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標準,且伴有腰部外傷寒濕史或者勞損,發(fā)病情大多數患者伴有慢性腰痛史,并經MRI或者CT證實。隨機將其分為54例觀察組和51例對照組,其中,觀察組:男32例,女22例,年齡36~74歲,平均年齡(53.5±3.6)歲;病程6個月~7年,平均病程(1.2±2.3)年;對照組:男30例,女21例,年齡37~75歲,平均年齡(53.6±3.7)歲;病程7個月~8年,平均病程(1.5±2.34)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病程等方面對比無較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僅給予牽引治療,取患者仰臥位,對其牽引帶常規(guī)扎好后,將上腰帶固定到肋下,將下腰帶固定到額脊位置上方,在水平方向進行牽引;然后根據患者病變部位采取合適的牽引角度,如病變?yōu)長3-4,則將牽引角度設置為前屈10°;如病變?yōu)長4-5,則將牽引角度設置為前屈15°;如病變?yōu)長5-S1,則將牽引角度設置為前屈20~30°;每日牽拉一次,每次二十分鐘,休息五分鐘后,對其再牽引二十分鐘,一個療程為20次,隔一周進行一個療程。
觀察組患者給予綜合物理療法治療,給予短波療法治療,設置如下:波長7.34cm,功率300W,電極為22cm×12cm×2cm,對置腰骶部,間隙設置為1.5cm;使其處于微熱量或者無熱狀態(tài),進行治療時,在腰骶部對置、患者腿后側以及腰骶部放置兩個極板;溫熱量:1次/d,20~40min/次,一個療程為20次;醫(yī)生使用雙手對患者的骨關節(jié)部位進行牽拉、推動以及旋轉,并對關節(jié)側和腰椎棘突進行震動、推壓,對腰椎進行旋轉和推拉,操作時,可聯(lián)合多種手法進行操作;根據患者病情,選擇1、2、3、4四級力度。如患者處于急性期,且伴有劇烈疼痛,那么運用輕手法;如患者伴有關節(jié)活動功能障礙,則使用重手法。1~2次/s,每次持續(xù)45s、60s或者90s,一個療程為20次。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疼痛評分和治療有效率對比。其中,疼痛評分運用VAS評分,最痛為10分,無痛為0分。
1.4 療效評定標準[2]
治愈:治療后,患者的腰腿痛癥狀和生命體征完全消失,腰部活動功能恢復正常,工作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顯效:治療后,患者的腰腿痛癥狀和生命體征顯著減輕,腰部活動改善明顯;有效:患者的腰腿痛癥狀和生命體征減輕,腰部活動得到改善,能夠做輕便工作;無效:患者的腰腿痛癥狀和體征無改善甚至加重。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的統(tǒng)計與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的VAS評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VAS評分對比(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VAS評分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的VAS評分對比(±s)
組別例數治療前治療三個月后觀察組54 7.73±0.93 2.92±0.52對照組51 7.70±0.89 4.15±0.96 P >0.05<0.05
2.2 兩組患者的療效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6.3%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68.8% (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療效對比(n/%)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中醫(yī)中的"腰腿痛"、"腰痛"以及"痹癥"范疇,是臨床中一種常見的腰部疾患。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以下腰椎為主,椎間盤的髓核組織突出和纖維環(huán)破裂,進而對相應水平的一側或者兩側神經根產生刺激和壓迫,最終導致出現臨床癥狀與體征。短波電療為低頻電刺激,能夠有效解除局部肌肉組織的痙攣現象,按摩肌層,并能夠對粗纖維產生興奮作用,對傳導痛覺的細纖維進行牽制,具備即時止痛的效果。另外,其所產生的渦電流為傳導電流,能夠對肌肉、腎以及肝等部位產生作用,不會給骨組織和脂肪產生較大作用;手法按摩能夠旋轉腰椎,使金牙神經根的位置和突出物發(fā)生變化,避免給神經根產生刺激和壓迫,最終能夠減緩骨刺給椎動脈產生的壓迫,進而消除癥狀[3]。本組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6.3%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68.8%(p<0.05)。
綜上所述,采用綜合物理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能有效提高治療有效率,緩解疼痛。
[1]湯杰杰.針灸配合理療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分析[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4,10(06):62-63
[2]史玉紅.綜合應用物理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4,10(08):44-46
[3]劉兵,和曉峰.邁之靈聯(lián)合物理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藥,2013,08(09):1274-1275
R681.5+7
B
1009-6019(2014)10-02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