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廣告在國際貿(mào)易和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廣告文本的翻譯也隨之顯得越來越重要。本文將依據(jù)德國功能學派翻譯理論的核心理論目的論,從文本功能目的入手,探討日語廣告文本的翻譯對策。
【關(guān)鍵詞】翻譯的目的論;日語廣告文本;操作型文本;翻譯對策
一、翻譯的目的論
漢斯·弗米爾試圖彌合翻譯理論與實踐的斷裂,他提出的目的論(skopos theory)將翻譯研究從原文中心論的束縛中解脫出來。該理論認為翻譯是以原文為基礎(chǔ)的、有目的和有結(jié)果的行為,這一行為必須經(jīng)過協(xié)商來完成;翻譯必須遵循一系列法則,其中目的法則居于首位,即是說譯文取決于翻譯的目的;此外翻譯還應遵循“語內(nèi)連貫法則”和“語際連貫法則”。這些法則呈等級排列,這樣原文的中心地位就被瓦解,“對等”不再是評判翻譯的標準,取而代之的是譯本實現(xiàn)預期目標的充分性。目的論注重的不是譯文與原文是否對等,而是強調(diào)以譯文預期功能為目標,選擇最佳翻譯方法。譯者必須能夠針對特定的翻譯目的采用特定的翻譯方法或策略,即根據(jù)不同的翻譯目的,根據(jù)譯文在譯語語言和文化里的預期功能調(diào)整自己的翻譯策略。
二、廣告的文本類型及譯文的目的
根據(jù)德國功能翻譯理論的核心理論目的論,翻譯的目的不同,其所采取的翻譯方法和策略也就不同。因此,要做好廣告文本的翻譯,首先要弄清廣告文本的目的和功能。根據(jù)功能翻譯理論的奠基人卡塔琳娜·賴斯對文本類型的劃分可知,操作型文本的語言功能是吁請性,即對接受語篇者發(fā)出召喚。其語篇重點在于關(guān)注吁請的效果。呼吁或說服文本的讀者或接受者按某一種方式行事。因此,其譯文應該能夠喚起所需反應。
顯然,廣告文本屬于操作型文本。對于一般的商品或商業(yè)廣告,廣告的目的在于用藝術(shù)的語言說服廣告受眾,付諸行動,并實施消費行為。因此,為了說服廣大消費者購買該商品,譯文應該盡量突出該商品的特性及其優(yōu)點,同時還要兼顧消費者或受眾的潛在心理需求,讓譯文讀者在讀了該廣告之后能像源語受眾那樣產(chǎn)生消費的欲望。同時,譯者還應注重廣告語言的表達,使讀者從中獲得美的享受,產(chǎn)生愉悅的感覺并想象出和感受到產(chǎn)品本身的美好。
三、日語廣告文本翻譯對策
如上所述,在目的論指導下,翻譯策略的選擇必須依賴翻譯的目的,即一切翻譯行為所要達到的目的決定整個翻譯行為的過程,也就是文本翻譯方法的選擇應由具體語篇的目的或功能來決定。由此譯者在廣告文本翻譯中應考慮以下三個因素:譯文語體、讀者感受和譯語文化。首先,廣告文本翻譯要符合譯語的廣告語體風格。其次,廣告文本翻譯應該以讀者為中心,注意讀者感受。最后,廣告文本翻譯還應尊重譯語文化。
(1)符合譯語廣告文體的語言風格。由于原語和目的語在語言形式上的差異,廣告翻譯應采用譯入語常用的廣告文體。當語言形式與譯文目的相沖突時,譯者應遵循目的法則,充分發(fā)揮目的語優(yōu)勢,盡可能優(yōu)化譯文效果,盡可能產(chǎn)生好的讀者反映,從而達到廣告的最終目的。
例1:芯からしなやかな髪へ ASIENCE(花王洗發(fā)水廣告)
譯文:美麗「芯」生,亞美姿。
例2:一瞬も、一生も、美しく SHISEIDO(資生堂廣告)
譯文:每時每刻,美麗永恒。
中日兩種語言在句子結(jié)構(gòu)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漢語是主語+謂語+賓語的結(jié)構(gòu),而日語是主語+賓語+謂語的結(jié)構(gòu)。而且在日語的廣告語中,最后的謂語動詞常常省略,以助詞結(jié)尾。如例1中的“芯からしなやかな髪へ”可以看作省略了動詞“変わる”,在譯成漢語時就將其“生”。同時漢語中有“美麗新生”這個詞,且正好“新”與“芯”是同音字,因此就譯成了“美麗「芯」生”。另外,在漢語廣告中多采用的是“四字結(jié)構(gòu)”,以及重視前后兩個短句的對稱性。如在例2中,并沒有譯成“一刻、一生、都美麗”,而是采用前后對稱的四字結(jié)構(gòu),既很好地傳遞了原文的中心意思,又符合中文廣告語的表達習慣,讀起來瑯瑯上口。以上兩例既很好地傳遞了原文的精髓,又符合譯入語的語體風格,很容易被讀者接受,讓人不禁想試試這樣的產(chǎn)品,激發(fā)了購買欲望。
(2)關(guān)注譯語讀者的感受。產(chǎn)品的廣告要喚起讀者的購買欲望,就無法忽視產(chǎn)品的消費群體的認知和接受心理。由于中日文化背景不同,讀者對產(chǎn)品的心理需求也就不同。因此,在目的論指導下,廣告翻譯應注重譯文讀者的感受,迎合消費者心理。
例3:本物にしかない凄みがここにある(某包的廣告)
譯文:這里有獨一無二的驚艷。
例4:いぐさ製品は、ホルムアルデヒト、二酸化窒素を吸収して空気を浄化し、その香りには「いやし効果」に「森林浴」の効果もある環(huán)境に優(yōu)しい商品です(某涼鞋廣告)
譯文:燈心草制品吸收室內(nèi)甲醛和二氧化碳,凈化空氣。其香氣能緩解人的疲勞,還有森林浴的效果,是對環(huán)境無害的產(chǎn)品。
在例3中,將“凄み”譯成“驚艷”,將“しかない”譯成了“獨一無二”,這樣的譯法充分迎合了那些追求個性、追求時尚的消費者的心理,能夠有效地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在例4中,譯文基本屬于直譯,雖然準確地傳達了原文的內(nèi)容,但是存在難懂之處。“森林浴”,其意思是“為沐浴清新的空氣或獲得精神上的安寧而進入森林散步”。譯語中直接使用的是“森林浴”,在日本也許普通的消費者都知道,但是在中國就可能會看不懂,進而會影響譯語讀者對這則廣告的反應。因此譯文可改為“本品以燈芯草為材料,能有效吸收室內(nèi)甲醛和二氧化碳,凈化空氣。其香氣能緩解人體的疲勞,帶給你宛若漫步在森林中的感受。真是健康又環(huán)保?!边@樣,譯文簡單明了地再現(xiàn)該產(chǎn)品的特性,同時突出環(huán)保與健康,能夠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3)尊重譯語文化。中國的許多廣告語是直接借用古典詩詞或?qū)υ娫~進行改寫而來的,具有濃厚的中國古典色彩。如“借問酒家何處是,牧童遙指杏花村”(杏花村曲酒廣告)“路遙知馬力,慧眼識東風”(東風柴油機)。這樣的廣告不僅朗朗上口,而且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一些外國廣告在進入中國市場后,為了增強廣告的魅力,使其預期功能在譯入語文化中順利實現(xiàn),巧妙地借用了中國詩詞的形式。這樣的例子在日語廣告中最有名的就是豐田汽車的廣告。如今打開豐田汽車中國的官網(wǎng),仍然可以看到這則廣告。
例5:新技術(shù)時代はTOYOTA(1982年~1984年)
譯文1:新技術(shù)、新時代,就是豐田汽車。
譯文2: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
顯然,從文字效果上來看,譯文2要比譯文1運用得更好,和譯文2比起來,譯文1就顯得很普通。譯文2并未完全按照原文直譯或意譯,而是完全顛覆了原文。中國古語中表示事到臨頭,自然會有解決的辦法時,有“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的說法,豐田的廣告就參見了這一俗語,進行了改寫。使得這則廣告語瑯瑯上口,讓人過目不忘。起到了良好的品牌宣傳效果。
翻譯的目的論要求譯者根據(jù)譯文在譯語語言和文化里的預期功能調(diào)整自己的翻譯策略,把翻譯置于跨文化交際的范疇進行研究,拓寬了翻譯研究的視野。廣告文本作為一種操作文本,其翻譯應遵循譯文的目的性原則,使廣告功能在譯語文化中順利再現(xiàn)。因此,譯者在廣告文本翻譯中,應充分考慮譯文語體、讀者感受和譯語文化,以實現(xiàn)其文本的目的,體現(xiàn)其功能,從而使商品銷售發(fā)展得更加國際化,推進經(jīng)濟發(fā)展的全球化。
參考文獻:
[1]謝天振.當代國外翻譯理論導讀[M].南開大學出版社,2009年5月
[2]董麗麗.日本產(chǎn)品廣告語特點[J].語言藝術(shù),2011年10月
[3]范暢.目的論視角下操作文本翻譯探析[J].鄭州大學外語學院,2011年3月
[4]鄭秋芳.目的性原則與廣告翻譯[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年11月
作者簡介:
李伶俐(1989~),女,四川樂山,在讀碩士研究生,專業(yè):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