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芳芳
【摘 要】在小學教學中,教學方式對于促進學生能力發(fā)展極為重要,采用的教學方式不同對于學生增長知識和能力發(fā)展的效果也會產生較大差別。為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學習能力得到快速發(fā)展,勢必需要進行小學科學教學方式實驗。實驗設計安排在主體間師生關系中,并且采用三種不同的教學方式,運用主題教授、問題發(fā)現(xiàn)和主題問題的選擇與整合,力求在教學中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增長科學知識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方式;學生能力發(fā)展;教學實驗設計
實驗主要注重學生的實際應用和自主獲得知識的能力。在主體間師生關系中,教學方式的變化對于學生知識水平的增長和能力提高會產生明顯差異;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是小學教學的基本目標,與此同時,培養(yǎng)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科學知識和實際應用能力也是相當重要的。實驗假設主題講授式、問題發(fā)現(xiàn)式,有效選擇和整合教學方式是提升學生科學能力發(fā)展的有效手段;實驗中,通過比擬來證明假設,另外可以發(fā)現(xiàn)更多的有效方式。
1 實驗意義
實驗的目的是提高小學科學教育實效,這也是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它的意義是能夠顯示出科學教育,尤其是小學科學教育的實質??茖W知識和科學能力是小學科學教育的核心所在,小學科學教育的實質特征是科學探究,科學能力包括認識應用和探索科學知識技術的能力;科學素養(yǎng)不只包括科學知識和科學能力,還包括對科學的態(tài)度、對科學的興趣,以及科學發(fā)現(xiàn);小學科學教育的內容既包括對科學知識和應用能力的啟迪,還包含著對于綜合方面的教育。其意義在于處理現(xiàn)階段小學科學教育所應該面對的問題,提升與加強學生能力?,F(xiàn)階段的教育嚴重阻礙了對于學生科學技能的培養(yǎng),多數(shù)學校僅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卻在不知不覺中忽略了能力的培養(yǎng)。
增強實踐性的研究是本實驗的立足點,教學上的實驗研究一定要加以高度重視,實驗才是理論研究的重點。經過實驗能夠提升學生的科學能力,以此增長學生的科學知識。
2 實驗理論
主體間指導學習理論是本文所依據的主要理論。實踐主體是指教師的教學,對象主體是指學生對象的學習,兩者間的教學方式是師生主體間的教與學的方式。不論是教授知識的教育者還是學習知識的受教者,教學中的兩者都是自主性極強的,教師與學生具有很強的創(chuàng)造性,師生之間存在著主體間指導學習的關系。
3 教學實驗方案設計
3.1 實驗假設
每個年級的知識層次并不一樣,依照各年級的知識掌握情況采取更加合理的教學方式,能夠更大的提升學生的知識積累量和科學能力,找出科學有效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教學方式。同時,不同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能力的發(fā)展有著不同的效果。關于學生科學觀察和具體實驗方面的發(fā)展,教師采用教授式方式更恰當;對于學生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方面的發(fā)展,相應的主題講授式和問題發(fā)現(xiàn)式教學方式更加合適;學生對于普遍原理相關知識的獲得,最好采用建構式教學方式。
3.2 實驗對象
選擇小學高年級中兩個班級的教師、學生以及教學資料。小學教育作為學生啟蒙階段的教育,在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科學能力的養(yǎng)成等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3.3 目標行為
具體觀察教師的課堂教學,其中包括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以及課堂問題的設置;觀察學生學習情況,其中具體包括作業(yè)完成質量、考試答題情況、課堂上的具體表現(xiàn)等。
3.4 實驗程序
3.4.1 選擇學校中的四個班,對它們進行為期兩年的觀察研究。同年級分成實驗班和對照班。在此期間,不間斷地追蹤和比較班級內學生在科學能力方面的成績。
3.4.2 收集前測資料,包括每個班級的錄像資料以及每個學生的成績及課堂表現(xiàn)。
3.4.3 教學方式選定:主題講授式、問題發(fā)現(xiàn)式、主題問題建構式。第一年采取2×3×3混合實驗方式,在三年級和五年級中進行,第二年類推此方法。最后比較分析兩年中的實驗結果,以此來研究比較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學習效率的影響程度。
3.4.4 控制無關變量。對照組保持原有的教學樣態(tài),而實驗組按照設計好的教學樣態(tài)實行實驗。
3.4.5 每個月進行分析對比,分析內容包括教師的教學內容、教案和布置的作業(yè),以及學生及教師在課堂中的行為表現(xiàn)。然后對結果和數(shù)據進行細致的整理和分析。
3.4.6 收集整理后測資料。其中包括學生的課后作業(yè)和課間作品、考試成績及試卷解答情況。最后進行必要的對比分析。
3.5 結果分析
對實驗數(shù)據和結果進行理論性研究分析,采用SPSS20.0系統(tǒng)進行錄入、統(tǒng)計與科學管理。
4 總結
實驗中的資料整理與結果分析要在科學嚴謹?shù)幕A上進行。實驗數(shù)據的分析尤為重要,同時檢驗成效與驗證結果的階段也要得到重視。小學科學教學方式的理論研究是不斷深化的過程,在此基礎上,要不斷完善教學理論,進行更多的實驗方案研究,在實際教學中真正地給予學生和教師有效的建議。
參考文獻:
[1]鄭逸夫.教育研究[J].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11(47):443-96
[2]李子都.教學理論分析[J].小學教育出版社,2012,12(86):153-175
[3]洪龍.實驗課程與教學[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07(21):374-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