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牧
初識“香”字,是從兒時手中精致的鴨蛋粉上,白瓷加絲綢的盒子中,一塊平滑細(xì)膩的粉餅讓我銘記了這個搖曳生姿的字,它仿佛從萬紫千紅之中橫空出世,蹁躚而來。初次涂抹臉蛋的心境是一種說不出的甜,沁人心脾,如一方被香氣浸染的空氣,又像一朵嬌艷的花兒在枝頭綻放。
長大了幾歲,再識“香”字,是在易安居士的詞中。傍晚時分,天光渺遠(yuǎn),天邊的云彩仿佛被點染成淡淡的金色,而我在書房中迷離著?!皷|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胸中纏綿回蕩著詩句,引我進(jìn)入一種全新的雅境。
讀書的歲月,辛苦而又幸福。曾遐想古代的士大夫們,執(zhí)卷在手,徜徉在書香或漸飄漸遠(yuǎn)的花香中;調(diào)弦撫琴,一曲悠悠余韻散盡于叢花中;茶爐一盞,啜茗味淡聞香卻濃……“博山雖冷香猶存”,是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哲理;“半柱煙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閑”,是精妙的人生感悟;而“波定還自圓”是聞香而得的豁達(dá)忘失。
不知不覺中,我成長著,漸漸領(lǐng)悟到了有關(guān)“香”的點點滴滴:大約魏晉時期,文人的生活中開始有了“香”這樣一位雅物相伴,香也便與文化糾纏。我的心境,一如既往地向往,每次見到“香”,便有種雨后初晴的明朗感覺。
前些年回鄉(xiāng)省親,曾見一年邁的長者虔誠地點一炷香,閉目沉思,萬籟俱寂,時間呈曲線狀在他身上繚繞,緩緩流過。這不禁讓人想起手執(zhí)蓮花的金尊佛像,身邊香火不絕。老者開口,字字珠璣。經(jīng)文中常用香來譬喻道者的心志,不留痕跡,善施教化,不卑不亢,如沐春風(fēng)。一炷香,提供的不只是一個安寧閑適的心境。假如生活中處處寬容,處處豁達(dá),得到的恐怕不只是圓滿的智慧而已。
我領(lǐng)悟著,香,不僅能怡情于書齋琴房,還能縹緲于廟宇神殿;不僅能在席間助興,亦可在靜室默照。然而,最重要的仍是在心中點燃一炷香,燒盡污穢,蕩滌盡塵埃,換一只慧眼,坦然前行。
點金
文章按照時間順序,對“香”的認(rèn)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跋恪彪m無法會意,但作者虛實相生,調(diào)動各種感覺器官(視覺、觸覺、嗅覺)進(jìn)行多方面描摹,將“香”寫得活色生香,搖曳生姿,讓人齒頰生香,掩卷回味。
(指導(dǎo)老師:何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