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春艷
摘 要: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語文學習是傳承中華文明,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展示中華文化醇厚底蘊的重要途徑。中學生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因此,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過程中要著重強調(diào)中華文化對學生的熏陶,使學生在文化知識不斷積累的同時愛國情懷也得到培養(yǎng),品德修養(yǎng)得到提升。
關鍵詞:中華文化;語文學習;教師;語言教學;教學原則
王榮生先生說:“語文教材內(nèi)容,是語文教材具體形態(tài)層面的概念,指為了有效地反映、傳遞課程內(nèi)容諸要素而組織的文字與非文字材料及所傳遞的信息?!比私贪孢x文所涉領域更廣闊,它們大都是短小精美的名家名篇。其語言、內(nèi)容、形式有著獨特的魅力,其中蘊含積淀的文化底蘊與精神思想影響著一代代后人,是我們民族的瑰寶,是一把能夠打開學生心靈與智慧的鑰匙。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存在著重知識而輕文化的現(xiàn)象,充分利用語文教學展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需要廣大教職工進一步的努力。
一、注重教師角色,融匯情感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于引導者的地位。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具有文化氣息濃厚、思想內(nèi)容深邃、題材涉及面廣泛的特點,注重學生情感的發(fā)展,既有對母愛的贊美,又有對祖國的熱愛,還有對大自然的敬畏。情感普遍存在于教材的每篇課文。因此在備課時要充分準備,深度挖掘教材,在教學時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飽滿的教學激情,“以情育情”,用自身的情感來觸發(fā)學生的情感神經(jīng),使學生快速地進入情感體驗。學生在初中階段處于青春期,自尊心、獨立欲望較強,容易叛逆,情緒波動較大,渴望得到關注。因此,教師有必要從情感陶冶角度出發(fā)進行教學,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尊重學生的個性,既有利于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促使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情感態(tài)度,使學生全面發(fā)展。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注重學生情感的激發(fā)和引導,還要注重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和體驗,使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有效的互動,促進師生情感的融匯。
二、加強語言教學,感受語言背后的魅力
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初中語文擔負著培養(yǎng)和提高中學生語言素養(yǎng)的重任。初中學生要把握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提高駕馭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須不斷提高對語言的理解運用水平。針對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教師應采用不同的語言教學模式。
1.文學作品語言教學
巧妙借助作品背景,深化語言理解。在語文課本中,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與孫犁的《荷花淀》,二者在語言教學時,需要探究其背景。同樣的荷花,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不同的創(chuàng)作目的,會產(chǎn)生不同的藝術現(xiàn)象。緊緊結合主題,探究語言的藝術化。文學作品中的語言不是隨意寫的,是經(jīng)過藝術雕琢的語言與主題相扣。教材都是精挑細選的,教師的語言教學應該順應教學目的,選擇不同的語言做賞析。
2.詩歌作品語言教學
文學領域中的詩歌體一直都是我國文學作品的重要藝術形式,詩歌語言中所蘊含的獨特的語言美感對培養(yǎng)學生認識美、創(chuàng)造美,開闊學生視野、激發(fā)想象空間等有著深遠的影響。通過詩歌語言教學讓學生了解并掌握漢字的使用價值,這展示了中華文字美感。要理解整首詩歌,需要從單個語言文字組成的詩歌的意境出發(fā)。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意由心生,回味無窮,這就是詩歌語言的魅力所在。
3.文言文語言教學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人們開始重視古典文學。文言文中蘊涵了我國古代優(yōu)秀的文化知識,但是由于時間和空間上的差異,文言文語言教學上面臨著較大的困難。文言文語言簡練,含義生動。其語言與歷史緊密結合,逐詞逐句地分析,單個語言在不同場合有著不同的用途和意義。語文教師應該加強自己的素質,加強對古漢語的研究,掌握深厚的文言文知識,提高自己對文言文的鑒賞能力,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從而有效提高文言文教學水平。在文言文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情感的融入,例如,學習李密的《陳情表》時,要用深摯溫婉的語調(diào)讀出感人肺腑的“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的至孝親情;而讀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必須用昂揚激越的語調(diào),只有這樣才能感受李白的豁達樂觀。
三、緊握教學宗旨,充分貫徹語文教學原則
教師作為一種已經(jīng)流傳千年的職業(yè),我們可以對其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但是萬變不離其宗,不能離開其根本,“無本之木”那只是空談,在進行改革的同時,我們還必須遵循它固有的一般原則:
1.全息性原則
語文教學內(nèi)容必須覆蓋言語及其活動的全部關系和所有映射、所敞開的整個世界,基于言語的整體理解和把握。在實際教學中,要全面認識到語文素質的整體性,堅持從部分逐步走向整體的教學理念,語文課程的教學必須做到人的精神文化和對生活的認識感悟有機的統(tǒng)一結合。
2.實踐性原則
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教學實踐的主體,為學生提供、創(chuàng)造實踐機會(例如,聽、說、讀、寫)等方面的練習,此外,在教學中將語文教學生活化和學生學習生活語文化也尤其重要。
3.創(chuàng)造性原則
語文教育的目標在于培養(yǎng)有思想、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才,而不是培養(yǎng)只會獲取確定性知識的學者。在實際教學中,老師要適時適當?shù)丶ぐl(fā)學生潛在的求知欲,引導學生學會從書本中走出來,去到生活中進行思考,感悟語文的人文性。
總之,語文學習過程是感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促進學生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渠道。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具有文化氣息濃厚、思想內(nèi)容深邃、題材涉及面廣泛的特點,注重學生情感的發(fā)展,既有對母愛的贊美,又有對祖國的熱愛,還有對大自然的敬畏。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的特點展現(xiàn)中華文化之魅力,讓學生在精神文明的世界里盡情翱翔!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2]朱紹禹.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王曉光.情感: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教育教學論壇,2011(8).
[4]李傳麗.淺談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技術與市場,2008(12).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