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宏宇
《秘訣》是作家葛昕旭所寫的一篇反映功利化和非功利化思想對現(xiàn)實影響的、充滿隱喻性的微型小說。講述了這樣一個略帶荒誕意味的故事:豆花鋪老板老五對固定食客六爺服務周到并從不要飯錢,所以生意興隆,但他的這種做法卻遭到妻子和兒子的反對,所以在老五住院期間,兒子沒有退還六爺?shù)娘堝X。但令兒子糊涂的是,豆花兒做法完全一樣可是客人卻越來越少了,直到老五出院回來并繼續(xù)按照以往的方式招呼六爺,生意才重新紅火起來。故事以“秘訣”為題,隨著閱讀不斷深入引導讀者回歸主題,思考為何店里生意會出現(xiàn)好——壞——好的反復,并讓讀者通過人物審美形象、故事線索的照應來反思現(xiàn)實世界中人們的審美價值觀念。
一、人物審美形象
對于一般小說特別是微型小說而言,人物審美形象的塑造對整部小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人物的性格特質從某種程度來說影響甚至決定了小說情節(jié)的展開與讀者想象空間的生成。正如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所說:“性格就是理想藝術表現(xiàn)的真正中心。”人物性格主要是通過語言和人物行動來展現(xiàn),通過多重維度的描繪可以推動小說中矛盾沖突的展開,如果人物形象失去了其特征,小說也必然淪為平淡無味的重復性的單調故事。
由于微型小說的篇幅比較短,要想在幾百上千字的篇幅內塑造出一個或者多個個性鮮明、性格飽滿、容貌形態(tài)語言刻畫細致精確的主人公是難以完成的,所以一般微型小說的人物主要分為“功能性”人物和“特征性”人物。以小說《秘訣》為例,故事中主要涉及餐館老板老五、餐館??土鶢敗⒗衔宓南眿D和兒子以及到餐館吃飯的眾人這些人物形象,而小說中“功能性”人物主要指老五的媳婦和兒子以及到餐館吃飯的眾人,因為這些人物性格相對單一甚至缺少關于人物性格的塑造,如老五的兒子就一直反對把六爺?shù)娘堝X退換,而在老五住院的一個月中他也是這樣實踐的。至于老五的媳婦和餐館中的食客作者更是一筆帶過,沒有語言也沒有心理描寫,只是作為一種背景式或者線索式的人物來塑造,并與主要“特征性”人物——老五的觀念構成沖突,這種沖突也為小說的主題——老五餐館生意興隆的“秘訣”起到了鋪墊作用。
另一方面,作為“特征性”人物的老五和六爺也不像一般長篇小說中的人物那樣具有多重性格,他們的性格都是單一的,沒有其他性格的變化。如老五在住院前后都堅持免去六爺?shù)娘堝X,而六爺則保持近乎機械的作息在餐館吃碗豆花喝杯酒,和其他食客聊聊天,每次吃完后都會“抹抹嘴,丟下五塊錢,悄悄地往門口走”(雖然每次老五都會“追到門口,把錢往六爺口袋里一塞”)??墒沁@種單一的人物性格又如何令讀者“過目不忘”呢?這就需要小說中的人物性格的“超常化”來表現(xiàn),這種“超常化”主要是強調與現(xiàn)實生活中一般人物性格行為的不同與反常。正?,F(xiàn)實世界中的餐館老板不會像老五一樣每次在豆花做好前“從身上掏出一支煙,遞到六爺手上,并幫他點燃”,也不會每次在六爺吃完后都“追到門口,把錢往六爺口袋里一塞,說,六爺,拿著!你這樣不是打我的臉嗎?”而六爺則是每次開門就來,吃完留下錢就走,并也不拒絕老五退還的飯錢。
所以,微型小說中人物的單一化的性格雖然不像長篇小說中的人物那樣性格豐滿,但正是由于這種凝練、簡潔的性格塑造,往往會在讀者心中留下一個羅蘭·巴爾特在談論攝影照片時所提到的“刺點”,這種“刺點常常是個‘細節(jié),即一件東西的局部”。而置于《秘訣》這篇微型小說中,“刺點”就是老五對六爺極度友好、客氣的態(tài)度,讀者會在結尾時體會到老五餐館生意興隆的秘訣正是老五對待客人的這種態(tài)度。
二、線索照應的美學趣味
亞里士多德曾在《詩學》中討論到戲劇的完整性時說道:“我所謂完整是指一件事物有頭,有中段,有尾。”雖然微型小說的篇幅較短,但其同樣具有亞里士多德在討論戲劇時所說的這種完整性,在小說《秘訣》中,這種完整性主要是通過餐館老板老五和兒子對待固定食客六爺?shù)牟煌瑧B(tài)度以及開頭和結尾老五和六爺交互行為和交互語言的重復來實現(xiàn)的。
一般來說,小說中通常有一條或兩條固定的線索來支撐并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而像《秘訣》這樣的微型小說其線索就更為鮮明、突出。在小說一開始作者就說“老五的生意一直很好”,而結尾則是“老五的生意又慢慢地好了起來”,當然中間有一段時間“生意越來越差”,與餐館生意這種“很好—一越來越差——好了起來”相對應的事件就是餐館老板老五的“在場——缺席——在場”模式的變化。正是卣于老五的“缺席”造成了餐館生意的冷清,那么為什么老五的“缺席”會給小餐館帶來如此巨大的變化呢?正如老板兒子的疑問一樣,“豆花還是以前的做法,蘸水也還是以前的配方,咋生意就不行了呢?”既然不是物質層面食材和加工廚藝的變化,那么就只可能是服務態(tài)度的變化了,而這就恰恰暗示了小說標題《秘訣》背后的真正內涵——餐館生意興隆的秘訣就是老五對待食客的態(tài)度方式,正是他的熱情與仗義造就了小餐館的生意興隆。那么,在小說中這種內在邏輯結構的變化與呼應又是如何表現(xiàn)的呢?
對于篇幅較小的微型小說來說,語言必須是精練而準確的,但是小說《秘訣》的作者卻在文章首尾對老五和六爺?shù)男袨檎Z言進行了大量的重復性描寫。如每天清晨老五一開店門,六爺就會第一個過來,老五則“隨后從身上掏出一支煙,遞到六爺手上,并幫他點燃。六爺坐在那里,看老五忙”,“六爺吃完后,抹抹嘴,丟下五塊錢,悄悄地往門口走。老五看見后,忙拿著錢,追到門口,把錢往六爺口袋里一塞,說,六爺,拿著!你這樣不是打我的臉嗎?”文章開頭和結尾這樣重復性的語言瞬間就加強了讀者對老五和六爺關系的認識與感觸,這就與老五住院期間兒子與六爺?shù)幕有袨樾纬闪缩r明的對比,而在這背后則是生意好壞的強烈反差。老五兒子沒有向老五一樣給六爺遞煙點煙,也沒有在六爺出門后追上去把錢退還,正是這一簡單行為造成了餐館生意的日漸冷清。小說整個故事正是在店主對食客的態(tài)度變化和生意好壞的變化中展開,前者從邏輯關系上恰恰就是后者的“秘訣”,作者通過這種重復性語言的運用暗示了小說的主題,也就是餐館生意很好的“秘訣”。因此,作者通過內容(生意好壞與老五在場與否)和形式(重復性語言)使得文章?lián)碛辛司€索的照應,這種線索的照應關系使得小說邏輯嚴密,韻味無窮,形成了豐富的藝術表現(xiàn)力與美學感染力。
三、荒誕的審美價值與反思
小說作者通過兩條線索(餐館生意好壞和對待客人的態(tài)度不同)以及重復性的語言特點塑造出了老五、六爺這兩個主要“特征性”人物角色,并由此引導讀者完成了對小說主題——《秘訣》的思考。但是,這樣的故事如果放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明顯是不合理或者說是不合邏輯的,也就是所謂的“荒誕”。
“荒誕表現(xiàn)的是人生存的一種內在荒謬性,主要是人在面對自然、社會、他人和自我時所感到的失衡和荒謬,人的目的與手段的悖謬?!崩缲惪颂氐闹恼Q戲劇《等待戈多》,兩個流浪漢在荒野等待一個叫戈多的人,可誰也不知道戈多是誰,為什么要等待,直到另一個人告訴他們戈多不會來了,讓他們回去。這其實就是象征著現(xiàn)代人生存境遇的荒誕與非理性,人們一直毫無目的地在等待著似乎永遠不會到來的“戈多”,一切似乎都是荒謬和無意義的。所以薩特才說“他人即地獄”,現(xiàn)代人類生活在這樣的荒誕世界之下就變得更加迷茫、慌亂、不知所措,似乎一切都是沒有意義和價值的。
而小說《秘訣》同樣隱喻了這樣一個荒誕的主題,正如埃斯林所說的,“這個時代的每種文化類型都找到了它的獨特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但是最真實地代表我們自己時代的貢獻的,看來還是荒誕派戲劇所反映的觀念”,小說反映的觀念就是一種信仰缺失與唯利主義的傾向。作者在故事中沒有交代六爺?shù)谋尘?。沒有交代他的瘸腿,沒有交代他為什么每天第一個到老五的店里,也沒有交代為什么餐館的食客們?yōu)楹螘诶衔鍍鹤記]有退還六爺錢后去得越來越少……整部小說充滿了卡夫卡《城堡》式的荒誕,人物對話和人物數(shù)量縮減到了不能再少的地步,在美學范疇的審美價值形態(tài)上則表現(xiàn)為一種平面化、呆板化和價值的消解。
具體來說,首先表現(xiàn)為人的“異化”,隨著現(xiàn)代資本主義工業(yè)化進程的發(fā)展,人從淳樸的、本真的性狀淪為海德格爾所說的“常人”,開始“操勞于世”,開始斤斤計較,物質化和功利化成為現(xiàn)代人類最為本質和深刻的特質。就像故事中餐館老板老五的妻兒,在每次老五退還六爺?shù)娘堝X后,“沒事時就在老五耳邊念叨,這還是做生意嗎?哪有做生意不收錢的?”金錢成為他們生活世界唯一的目標和動力,傳統(tǒng)意義上的人的精神和意識之高尚的、深刻的和透明的存在狀態(tài)成為嘲弄的對象,因為大多數(shù)人本身的存在就是一種荒謬和虛無的無意義狀態(tài)。其次,小說中的荒誕還表現(xiàn)為邏輯中心或者秩序的消解,沒有明顯的沖突事件和高潮的發(fā)生,出現(xiàn)的人物大多沒有情感,毫無關系、冷漠地并置在一起。高潮、中心、空間、時間從某種程度上被作者消解或者削平了,這種中心和邊緣的不復存在呈現(xiàn)出一種后現(xiàn)代性。最后,在荒誕的世界中人們失去“上帝”,人的價值和信仰在痛苦中迷失、沉淪。所以“兒子站在灶前,看著剩下的大半鍋豆花,糊涂了”,現(xiàn)實與他預期的結果大相徑庭。作者正是通過這種現(xiàn)實與理想的差異來重申老五行為的意義與價值,希望通過老五的“秘訣”把妻兒從荒誕無意義的功利化的世界中拉回,當然,拉回的還應該有現(xiàn)實世界中的讀者?!懊卦E”在這里不是物質化的材料和模板式復制的技術,而是人性中本應有的至善、至美、至真的德性品質。
[參考文獻]
[1][德]黑格爾,美學[M],朱光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303,
[2][法]羅蘭·巴爾特,羅蘭·巴爾特文集:明室[M],趙克非,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58,
[3]朱光潛,朱光潛美學文學選集[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87,
[4]寇鵬程,文藝美學[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7:215,
[5]邱正倫,藝術美學[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