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勇?張在釗
摘要:目前的英語專業(yè)跨文化教學基本上還是從語言體系內部出發(fā)的語言驅動式教學,是結合有關語言現(xiàn)象來談外部文化環(huán)境。通過對英語專業(yè)學生跨文化教育現(xiàn)狀的調查分析,從了解、理解、評價和運用四個層次來探討如何在語言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應用能力。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采用適當?shù)牟呗裕箍缥幕逃蔀檎麄€教學活動的必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跨文化教育;內容驅動;層次性
作者簡介:劉立勇(1978-),男,河北保定人,石家莊鐵道大學外語系,副教授;張在釗(1971-),男,河北石家莊人,石家莊鐵道大學外語系,副教授。(河北 石家莊 050043)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3年度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GH132075)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08-0062-02
一、英語專業(yè)跨文化教育現(xiàn)狀調查
經(jīng)濟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大環(huán)境對我國外語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使用語言的能力,更要培養(yǎng)學生合適地使用語言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語言使用能力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需要指出的是,跨文化交際與普通交際的差別就在于一個“跨”字,即交際雙方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交際雙方文化背景不同,往往容易造成交際障礙,因而了解不同文化習俗、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宗教禮儀等知識就成了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系統(tǒng)中不可缺少的內容。雖然《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明確規(guī)定要“注重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專業(yè)課程的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寬容性以及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1]但現(xiàn)階段英語專業(yè)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究竟處于何等水平?還存在著哪些主要的問題?如何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對此,在石家莊鐵道大學和河北大學進行了比較詳細的調查。調查圍繞學生對跨文化交際知識、西方交際習俗、非語言交際知識的掌握程度,跨文化交際經(jīng)歷的感受以及影響其跨文化交往的心理因素等方面進行。調查顯示,超過半數(shù)的學生“跨文化相關的知識僅限于書本知識”。而就影響其在跨文化交際中積極主動交往的因素,有近六成的被調查者表示,“書本知識不能應用到實際交往,跨文化能力力不從心”。
究其原因在于這兩所高校都開設了如“英美概況”、“英語國家與文化”等專門的文化課程,這類課程比較系統(tǒng)地介紹了英語國家的方方面面,不過相當一部分學生對此類課程重視程度不夠,加之此類課程試卷的題型設計及考查手段等方面還不夠完善,因此相當一部分學生只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地學了一遍而已。此外,這類課程的課時相對較少,也缺乏適合中國國情的本土化教材;教師由于自身經(jīng)驗問題,教學中多采取跨文化對比分析的方法,較少涉及跨文化學習的方法。[2]因此,這種“以知識為中心”的語言驅動式教學模式只能使英語專業(yè)學生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無法讓他們從多角度、多側面、深層次發(fā)掘和研究英語國家文化,導致在跨文化交際中,相當一部分學生憑常識、按習慣或者生搬硬套文化課程上學到的知識解決文化問題。另外,由于長期受“以語言驅動”教學模式的影響以及教師自身文化意識薄弱等的影響,其他英語專業(yè)課程更忽視了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導致大部分學生語言基礎知識牢固,但跨文化理解能力較差,缺乏社會交際技能,在實際應用場合中不能恰當、準確地使用英語進行交流,從而導致跨文化交際失敗,甚至導致摩擦產(chǎn)生。因此,英語教學要充分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敏感性。
美國外語教學專家溫斯頓·布倫姆伯格(Winston Brembeck)在談及只教語言不講文化的后果時說:“采取只知其語言不懂其文化的教法是培養(yǎng)語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方法。”[3]如今,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只單純地講解英語語音、詞匯和語法等語言知識不僅會致使學生的知識面狹窄,還可能挫傷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因此,跨文化教學,即教學中的“文化導入”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青睞和學生們的普遍歡迎。教師應該讓學生懂得:對英語語法、詞匯和句法的掌握并不意味著對英語語言本身的掌握;在語法規(guī)則之外,在語言的運用當中,還會涉及語言習慣、行為方式、思維方式及價值觀念等?!叭绾握f”、“不說什么”,有時候比“說什么”更加重要,僅具備在語法上正確運用外語的能力,并不足以與外國人打好交道。[4]因此,英語專業(yè)教學必須把語言能力教學與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學結合起來,把重點放在以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學習和工作的“以內容為驅動”的教學上,以培養(yǎng)學生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寬容性和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
二、跨文化交際教育模式的具體策略
中國大學英語改革正進入個性化改革階段,其中教學模式是大學英語改革的核心。2012年4月,中國教育語言學研究會第三屆年會暨“基于學科的外語教學新模式(Discipline-Based Instruction,簡稱DBI)”的中心議題就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和大學英語的定位。DBI強調與學科相關的新知識,教學重點應是學術語言能力而非具體的學科知識。中國教育語言學研究會會長俞理明主張將大學英語教學的重心放在以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學習和工作的“以內容為驅動”(Content-driven)的教學,而不是以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能為核心的“以語言為驅動”(Language-driven)的教學?!卑汛髮W英語定位于打基礎階段,必定走語言驅動的路子;而把大學英語定位于后基礎階段的專門用途英語,就會嘗試走內容驅動的道路。[5]只有采取內容驅動式教學,才能增強學習者學習外語的動力,突破語言驅動式教學所無法突破的瓶頸。
1.課堂教學結合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
(1)文化導入。文化導入是指教師對教學材料中的相關文化背景知識進行有針對性地講解和闡述,使學生逐步熟悉、了解外國文化知識。詞匯教學是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差異也在詞匯層次上體現(xiàn)得最為突出。比如,在講解英國文學最早的民族史詩《貝奧武甫》時,可以對其中的firedrake(火龍)與中國的“龍”進行文化內涵辨異。西方文化中殘暴的怪物dragon/firedrake與中華民族的圖騰“龍”,兩者一邪一正,截然相反。因此,為避免跨文化交際語用失誤,中國“龍”相對應的英語詞匯應是“Chinese totem”。適時的文化導入既可以讓學生了解教學材料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習俗,又能讓學生對所學的語言內容有深入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
(2)文化討論。文化討論是指教師組織學生就介紹英語文化的文章進行中英文化討論,以發(fā)現(xiàn)英漢兩種語言結構的差異以及其背后的中英文化差異。比如:漢語重語義,重視意合,靠句子內部邏輯關系來表達意思;英語重句子結構,重視形合,靠語言本身的結構性手段來表達意思。在涉及到宗教文化時可以組織小組討論:西方社會是基督教社會,信仰上帝,講求“主客二分”,而大多數(shù)中國人不信教,講求“天人合一”。英美人士認為沒有信仰就失去了生活的意義,中國人沒有信仰是很可怕的;中國人則奇怪英美科技這么發(fā)達,怎么會深信是上帝創(chuàng)造了萬事萬物,甚至很多科學家都是上帝的堅定信仰者。文化討論一方面可以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研究中西文化的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外國文化中的價值觀,并學會如何正確地評價中外文化的差異。
(3)角色扮演。要說“地道”、“標準”的英語,就必須將交際行為假設在英語文化的環(huán)境中發(fā)生。角色扮演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文化體驗方式,給學生提供了感情上融入跨文化學習和進行文化差異反思的機會,從而使學生深入理解外國文化,增強跨文化意識和文化感悟能力。表演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從情節(jié)設置、語言表現(xiàn)、文化背景等方面進行分組討論,最后教師可以對演員進行一個簡明扼要的評價,對表演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點撥,使學生了解自己的不足或恰當?shù)牡胤健?/p>
(4)多媒體教學。多媒體的優(yōu)勢在于為語言教學提供了一個集聲、光、圖、色于一體的工具,為語言學習與實踐提供了生動、直觀的立體畫面,創(chuàng)設了一個活潑生動、貼近學生學習與生活、富含語言信息量的學習環(huán)境。一方面圖文并茂、音像俱全的材料能沖擊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fā)他們去涉獵異域的文化、風俗、歷史背景等,學會欣賞異域的文化,捕捉中西方的文化差異,有利于從情感和行為層面上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另一方面圖片、視頻、電影等材料中又包含了大量的有聲與無聲、有形與無形的社會文化知識,能夠提高學生對文化的敏感性與共識,加深其對文化的理解。
2.第二課堂引導學生進行文化積累和實踐
(1)課外閱讀。教師要有選擇地向學生推薦一些介紹英語國家社會文化背景知識的優(yōu)秀書刊和經(jīng)典文學作品,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這樣既可以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也能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英語民族的行為方式、心理狀態(tài)、社會結構等方面的知識。
(2)語言實踐。給學生創(chuàng)造在真實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英語實踐的機會,如定期開展英語角活動,請外教或留學生和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介紹英美風俗習慣、重要節(jié)日、圣經(jīng)典故等方面的知識;通過做英語導游,學生可以運用英語介紹中國文化,學會處理跨文化交際中出現(xiàn)的各種狀況,從而體會出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此外,學??梢越M織英語知識競賽、英語小品大賽、英語文化周等活動,并把這些活動作為傳統(tǒng)固定下來,讓學生在準備、組織和參與的過程中受到多角度、多層次、多方面的文化熏陶與鍛煉。
(3)網(wǎng)絡媒體。利用MSN,Skype,F(xiàn)acebook,Twitter等在線工具與以英語為本族語的人們進行交流;利用WIKI,GOOGLE搜索等工具查閱文化背景知識;下載英文電影、美劇、英?。ɡ纾骸禛ossip Girl》、《The Big Bang Theory》)等電視節(jié)目以了解當今歐美國家各方面的發(fā)展。另外,還可以瀏覽《The New York Times》、《The Times》等報刊雜志的英文網(wǎng)站來拓寬視野,積累背景知識,彌補課上積累的不足,學會從西方人的視角看世界、看中國。
三、結語
英語專業(yè)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猶如一個有洞察力的歷史學家在考察由于范式改變而重定科學方向的經(jīng)典情況時一般,把它描述為“拾起拐杖的另一頭”,一個包含著“像以前一樣處理同一堆數(shù)據(jù)。但是要給它們一個不同的框架,使它們處在一個新的相互關系的體系之中”的過程。[6]基于內容驅動的跨文化教學使學生在把握外國文化時加深對其語言現(xiàn)象的理解與領悟,有助于減少學生在交際中的語用失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遵循適當?shù)脑瓌t,嘗試構建著重在意識、態(tài)度和情感層面上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教學新模式,為跨文化交際課程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新的理念和操作模式。
參考文獻:
[1]高等學校外語專業(yè)教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13
[2]潘亞玲.我國外語專業(yè)學生跨文化能力培養(yǎng)實證研究[J].中國外語,2008,(4):74.
[3]羅常培.語言與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60.
[4]何文.英語專業(yè)學生跨文化能力現(xiàn)狀分析[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4):184.
[5]俞理明,韓建俠.內容驅動還是語言驅動——對我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的一點思考[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2,(3):1-2.
[6]托馬斯·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M].費超,譯.北京:京華出版社,2000:243.
(責任編輯:孫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