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于鴻飛
摘 要:“居者,居其所也”,人類的發(fā)展離不開“居”,而建筑師則成為了定義“居”的揮筆者,回眸華夏的土木與西洋的石材,期間不乏能巧者的鬼斧神工,而坂茂則是能工巧匠中的佼佼者。尤其是在21世紀的東方,取材自然、成本低廉、易于塑形、悄然生息地影響著西方的建筑哲學,一場轟轟烈烈的建筑革新影響著世界的脈搏。本文將通過對普利茲克建筑獎獲得者坂茂及其作品進行探究,介紹坂茂如何利用大自然的力量對環(huán)境負責,解釋自己對建筑的深厚理解。
關鍵詞:環(huán)保主義;人文關懷;可持續(xù)發(fā)展
1 建筑師坂茂的介紹
坂茂出生于日本東京,就讀于南加州建筑學院、庫伯聯(lián)盟建筑學院,導師是著名的建筑教育家約翰·海杜克,畢業(yè)后曾就職于建筑師磯崎新的工作室,2014年獲得了普利茲克建筑獎。普利茲克獎是建筑界最高的獎項,坂茂曾說過“作為一個建筑師,我設計了美麗的建筑物。但同時,建筑師應該有社會責任?!臂嗝云洫毺氐脑O計理念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詮釋著“居”的理念。
對于坂茂而言,所謂的社會責任就是在環(huán)保、廉價的材料中實現功能滿足的最大化,以其對結構深刻的理解,引領著別具一格的建筑風潮。曾經有人說,坂茂是“紙上建筑師”,李貝斯金不同的是坂茂以紙為材料蓋房子而聞名于世,在人們面前呈現出一個個富有生機的建筑物。
2 坂茂的作品解讀
坂茂的作品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建筑材料輕捷環(huán)保,對結構觀念十分大膽,在其作品當中尤以紙建筑最為著名。筆者在坂茂眾多建筑中主要選取了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進行研究,剖析坂茂的作品的特點。
2.1 簡易建筑的快速建造-紙教堂
1995年,日本神戶發(fā)生了大地震,為了給人們以安慰,堅定信念重建家園,坂茂用了僅僅兩個月的時間,建造了一棟教堂。教堂的成本極其低廉,內部結構簡單實用,簡便的內部設施滿足人們?yōu)暮筮M行祈禱的功能,以便保證人們內心的安寧,這是坂茂個人向死者敬獻最直接、最真誠的敬意,希望那些在地震中遇難的人們能夠得以安息,遇難者家屬早日恢復日常生活,共建家鄉(xiāng)。這棟臨時禮拜的場所,現如今依然在使用當中,并散發(fā)著自身的獨特魅力,其長久性意味著活著的人對生活憧憬永不破滅。
紙質教堂的出名,不僅僅是其建造的時間迅速以及獨特的造型,而是因為建筑的材料與以往不同。紙教堂之所以被稱為紙教堂,是其作為教堂禱告功能的建筑材料是“紙”。靈感來源于巴洛克時代的建筑師貝爾尼尼。紙教堂全棟建筑采用成本較低的玻璃纖維浪板,構建了一個長方形的外墻,整個內部用了58根長5m,直徑33cm,厚1.5cm的紙管,彼此間構成了一個可容納80個座位的橢圓形空間。這種紙的使用可以說是一種創(chuàng)新,在人們的觀念中“紙”作為建筑材料簡直是天方夜譚,但是坂茂將此變成了現實。成本便宜并且環(huán)保,開創(chuàng)了建筑界的新局面。而如今,紙教堂早已超越了本身的意義,成為了日本地震后再生的象征。
2.2 非同一般的通透性-簾墻住宅
1995年坂茂獨出心裁的設計了一套簾墻住宅,在僅有的76m2的占地面積上,建筑面積達180m2,由于所處的街市用地十分緊張,坂茂便在建筑的結構上進行了大膽的創(chuàng)新,在地基之前大量考察地勢,依據地勢走向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該住宅的外墻只有兩道,在外側的一面巧妙的是用來窗簾和移動玻璃門,二者正是設計的靈魂所在,一方面,玻璃門發(fā)揮了隔音和擋風遮雨的效果;另一方面,還能保障室內能夠獲得足夠的光線,增強視野效果。此外,玻璃門由于可以移動,還可以保證室內的通風,避免島國海風帶來的潮氣,霉化室內家具,對于自古便有席地而坐的日本民族來說是用骨子里的語言講述自己的歷史。玻璃門配合一道柔軟的窗簾,當其開啟和關閉時可以發(fā)揮不同的作用,形成不一樣的建筑風格。而建筑的整體結構也是趨于簡潔,四根高大的柱子和“飄逸”的屋頂,給了整個宅子一種靈動之感,超越了傳統(tǒng)建筑物所給人帶來的厚重,磅礴。雖然,在設計上有些大膽,甚至脫離了人們對于住宅的設想,但是從最終的結果來看,坂茂的這種創(chuàng)新無疑是成功。
2.3 建造,拆毀和再生—日本館
2000年的德國漢諾威世博會的主題就是“人·自然·技術”。整個世博會主體所要表達的就是人類對自然的尊重,對可持續(xù)發(fā)展概念的遵循,希望通過人類潛能的發(fā)揮,實現人、自然以及技術的和諧統(tǒng)一。無疑,那時坂茂的建筑觀念與這一主體正是不謀而合,而由坂茂設計的日本館收到海內外友人的歡迎也就不足為奇了。這棟建筑是全球建筑史上規(guī)模最大、重量最輕的制造建筑。以再生紙管為骨架支撐建筑,而墻面和屋頂則被再生紙膜所覆蓋,解決了室內、外的照明問題。白天,陽光灑進紙窗柔和而溫暖,夜晚,紙窗又像一個交錯縱橫的屏幕。從結構上來說,整個日本館就像波浪一般高低起伏,極大的擴展了空間的可塑性,給人一種簡潔,輕盈之感,而這也是坂茂作品的重要特點之一。與其他的展館相比,世博會結束后這些材料全部拆卸下來回收以供再次使用,展現了“零廢料(zerowaste)”生態(tài)設計理念,最好的詮釋了本屆世博會的主題,因此廣受世界各個國家的好評。同時,也為今后的建筑發(fā)展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那就是如此將建筑設計的符合自然發(fā)展的理念,實現建筑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3 從坂茂的作品中解讀其思想
在諸多建筑中,能稱得上作品的,都是由建筑師憑借自身多年的修養(yǎng),對天、地、人的理解,對建筑最直觀的訴說。與其說建筑是有靈性的,不如用心去讀建筑師的別具匠心,。坂茂的作品亦是如此??梢哉f,坂茂不僅是一個建筑師,更是一位對自然理解極深哲學家,用建筑詮釋思想,用建筑訴說理念,以自然的力量感動著居者。正是那些思想的指引,坂茂才有了那么多大膽的設計理念和創(chuàng)作靈感。
3.1 環(huán)保主義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
建筑師,無論是以個體或是群體的形式存在都不約而同的以保存、恢復和改善自然環(huán)境,提倡減少污染、恢復自然多樣性作為終身的理念追求。東方的文人墨客求道成仙時講究“施法自然”,成功的建筑物必須和自然相融合,順其自然,借助自然的力量順勢而建,不做過多的改造,保證功能的簡單可行。從坂茂的作品中不難看出,與其說是對材料的大膽創(chuàng)新,不如說是對造物主的尊重,人類作為自然界中最重要的繼承者,尊重自然的觀念還沒有被徹底的喚醒,而坂茂走在了建筑思潮的前沿,以作品詮釋理念,推動了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坂茂的作品留下的精神價值遠高于建筑本身的物質財富,使人陶醉又發(fā)人深省。先進的理念看起來樸實無華,與型材技術巧妙的結合在一起,很好的回答了可持續(xù)發(fā)展這一當今世界最大的主題,耐人尋味。
3.2 人文關懷
普利茲克建筑獎評委會主席帕倫博勛爵說:“坂茂象征著大自然的力量,鑒于他在遭受自然災害地區(qū)為無家可歸者和喪失財產者提供的志愿服務,這一提法恰如其分”。與其說坂茂是一位偉大的建筑師,我更愿意將其視為一位偉大的社會工作者。他不僅看到了自己作為一名建筑師所應肩負的責任,更看到了自己作為這個社會中的一員而承擔的社會責任。從其各個時代的建筑來看,或多或少都凝聚著坂茂對這個社會的責任和關懷。他曾說過:“二十世紀的建筑大師為大眾建造公共建筑,而冷戰(zhàn)后一代的建筑師應該為少數人服務,例如種族沖突的受害者和無家可歸的人?!泵绹禩IME》雜志曾經評價,坂茂也許比今天很多做玻璃和鋼鐵建筑的人更接近老舊的現代主義者的理想?!佰嗝胱尨蟊娔軌虻玫矫篮玫臇|西,包括最貧窮者?!比缃竦纳鐣?,大多數人都為功名利祿所累,還有多少人能夠真正的去關心這個社會,但是,坂茂卻能放下一切名利的束縛,去關懷那些弱勢群體,體現一個人道主義者所應有的氣度。而這種觀念也被其很好的應用到了作品中,一個好的建筑不僅僅是為了取悅那些高高在上的特權階層,更多的是為了平民服務,為了最廣大人民的利益而存在,相信坂茂已經深刻的明白了這個道理。
4 結束語
在社會發(fā)展瞬息萬變的今天,建筑師的成功并不在于一味的追求設計的繁復和造型的標新立異,最重要的是其價值和對大自然的尊重。相信在今后的發(fā)展中,環(huán)保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會成為建筑發(fā)展的主流方向,而坂茂早已認識到了這一問題,并為建筑創(chuàng)造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傅誠,魏春雨.坂茂思想及其作品淺析.華中建筑,2009(02).
[2]李哲,曾堅,肖蓉.一個實驗建筑師的回歸——坂茂及其作品解讀.建筑師,2005(02).
[3]徐永利.建筑的自足——《坂茂》評述.時代建筑,2003(06).
作者簡介:王婷婷(1990-),女。
于鴻飛(1988-),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