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轉 曹以龍 黃 錦
(上海電力學院,上海 200090)
近年來,電壓空間矢量脈寬(SVPWM)技術以其直流電壓利用率高、易于數字實現等優(yōu)點,廣泛應用于電機調速、逆變器、變頻器、濾波器等電力電子領域,因此對SVPWM 的研究是一個重要方向。其基本原理是由三相逆變器的六個功率開關管的不同組合,使輸出電壓空間矢量的運行軌跡盡量接近圓形[1]。但是,傳統的SVPWM 算法需要大量的三角函數計算,扇區(qū)的判斷和基本矢量作用時間的確定,需要用不同的公式來判定,工作量大、占用大量CPU 資源;并且逆變器輸出電壓的諧波含量大[2]。
針對傳統SVPWM 的這些缺點,本文提出了一種改進的SVPWM 算法,對三相相電壓經過標幺化處理[3]后,得出扇區(qū)的判斷和矢量作用時間的確定只需要一個公式的結論。最后,根據改進的算法,給出Simulink 仿真[4-5]、S 函數的編寫[6]驗證了算法的正確性,另外通過DSP 軟件實現[7],對比仿真結果進一步論證了改進算法的正確性和可行性。
三相逆變器的空間電壓矢量總共有8 個,其中包括兩個零矢量。對于任一給定的Uref,都可以由基本電壓矢量來合成,如圖2所示[2-4]。
圖1 開關狀態(tài)與空間矢量關系
通過計算,參考電壓所處扇區(qū)的判斷與Uβ、的大小有關系[1,6-7]。定義如下三個變量:
把Uα、Uβ利用最大相電壓為基做標幺化。最大線電壓為Udc,則最大相電壓為標幺化后式(1)可以變?yōu)?/p>
式中,Uα1、Uβ1是Uα、Uβ經過標幺化處理后的量。 根據式(2)可確定矢量所處的扇區(qū)號,sector= 4C+ 2B+A(sector 不是扇區(qū)號)。如果Uref1> 0,則A= 1,反之A= 0;如果Uref2>0,則B= 1,反之B= 0;如果Uref3>0,則C= 1,反之C= 0。
圖2給出了給定電壓矢量Uref和基本電壓矢量U4和U6之間的關系[2]。
圖2 第-扇區(qū)矢量圖
根據伏秒平衡可得
把基本電壓矢量也作標幺化處理后 |U4|= |U6|=則式(3)變?yōu)?/p>
兩個基本矢量的占空比為
采用同樣的方法,可以得到矢量在其他扇區(qū)時的占空比,發(fā)現開關矢量的作用時間在不同的扇區(qū), 總與這三個量其中的兩個有關系[1,6-7],定義如下三個變量:
從式(2)和式(7),可以看出經過標幺處理,矢量扇區(qū)的判斷與開關作用時間的確定,可以用同樣的變量來表示,即都可以通過式(7)來判斷。
設三相相電壓為
兩相靜止坐標坐標系下的量
由式(10)可把式(7)化簡得
可以看到式(11)只需把式(9)微分之后除以ω便可得到,即把三相的采樣電壓通過微分變化之后便可得到判斷扇區(qū)和矢量作用時間確定的表達式。表1所示扇區(qū)、矢量與時間的關系。
表1 扇區(qū)號與作用時間對應關系
對于以上所改進的算法,通過對模塊進行S 函數編寫[6],建立了基于S 函數的Simulink 仿真模型如圖5所示。
圖3 基于S 函數的SVPWM 的仿真模型
sector%與扇區(qū)的對應關系見表1,Ua1、Ub1、Uc1為經過微分標幺化處理后的三相電壓。
以sector=1(第二扇區(qū))為例,其他扇區(qū)的程序與第二扇區(qū)相類似。
%COMPARE1、COMPARE2、COMPARE3為開關器件的切換時間。num為對應的扇區(qū)號。
在SVPWM 仿真基礎上搭建了三相電壓源型逆變器的仿真模型[5]如圖6所示。仿真參數:指令三相電壓為220V,頻率為50Hz,直流母線電壓為380V,交流側電感為0.01H,電阻為1Ω,開關頻率為10kHz。
圖4 三相電壓源型逆變器的仿真模型
圖5所示為線電壓的輸出波形圖,圖6所示為A相輸出電壓波形,圖7所示為線電壓的諧波分析,圖8所示實驗條件下的扇區(qū)波形,圖9所示為實驗條件下帶死區(qū)的SVPWM波形。
圖5 線電壓輸出波形
圖6 A 相輸出電壓波形
圖7 線電壓的諧波分析圖
圖8 實驗下的扇區(qū)波形
由仿真結果圖5和圖6知道線電壓和相電壓的值與理論計算值相符合。從圖7的結果可知,線電壓的基波幅值達到380V與直流側的電壓幅值相等,可知電壓的利用率達到了100%。并且,諧波都集中在開關頻率附近。圖8是把對應扇區(qū)的號通過D/A轉換而來的,可以看出實驗結果與理論計算相一致。圖9可以看到SVPWM波形呈正弦變化。
圖9 實驗下帶死區(qū)的PWM1、PWM2 的波形
本文基于傳統的SVPWM 算法,詳細推導了改進的SVPWM 算法,采用了一種標幺值的方法,大大簡化了算法的復雜程度,由給定的信號,可以直接判斷矢量所在扇區(qū)和開關切換的時刻,縮短了仿真和程序執(zhí)行時間。通過仿真和實驗的方法分別驗證了改進算法的正確性和可行性,為后續(xù)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1] 張崇巍,張興.整流器及其控制[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3.
[2] 張雪原.SVPWM 調制下逆變器輸出電壓諧波分析[J].電氣傳動,2011(7).
[3] 艾紅,樊生文.DSP 原理及應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626-632.
[4] 邢紹邦,羅印,升沈琳.一種新穎的SVPWM 算法及其仿真[J].系統仿真學報,2013(1).
[5] 趙峰,理文祥,葛蓮.基于SVPWM 控制的逆變器仿真研究[J].電源技術研究與設計,2012,36(9).
[6] 王慶賢,理文祥.基于S 函數的SVPWM 算法研究[J].自動化與儀器儀表,2011(4).
[7] 周梅輝,吳章標,蔣順.基于 TMS320C6747 的SVPWM 實現方法研究[J].電氣技術,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