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7-0024-01
陶行知說過: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教人做人”。五育當中以德育為首。因此在平時的教育中,應注重學生品德的培養(yǎng),教會學生“做事先做人,學智先學人”。教育只有“育才先育德”才能“德才兼?zhèn)洹薄?/p>
為了迎合這種需要,學校開展了專門的思品課,語文課堂也成了品德教育的重地。于是,有人認為數(shù)學課堂就多此一舉了。其實不然。數(shù)學課堂也是進行品德教育的主陣地,我們可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從生活中挖掘數(shù)學素材,滲透品德教育
新課標提倡,數(shù)學要源于生活。聯(lián)系生活實際,用事實說話最有說服力。如果我們在德育教育中能聯(lián)系到學生身邊的人或事,效果往往會事半功倍。這就要求教師,把握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的有機結合,讓數(shù)學貼近生活,善于從生活中挖掘數(shù)學素材,借助這些生活實例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比如:第一冊《生活中的數(shù)》,我們可以讓學生先說說:我們的校園,我們的教室都有哪些東西?可以用數(shù)字幾表示?然后讓學生說觀看了我們校園和教室后有什么感受,以后該怎么做,才能使它更美麗、更漂亮。通過這樣的設計,來激發(fā)學生熱愛校園,熱愛班集體的思想。在教學解決問中,借助習題:一個工人每天工作7小時,兩個工人一個星期工作多少小時?讓學生們回家問問自己的父母每天工作多長時間,再算算他們一個星期一共要工作多少時間。讓學生體會到父母工作的艱辛,懂得要在回家后多幫父母做事、減輕父母的負擔。這樣,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提高了自己的認識,凈化了自己的心靈。
二、善于利用教科書的素材,滲透品德教育
教材充分體現(xiàn)了數(shù)學與大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lián)系。最大的特點是從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方式情景出發(fā),以圖畫情景方式展現(xiàn)。每一課都有一個具體的情景,比如說:《快樂的家園》《一分鐘能干什么》《有幾棵樹》等。這樣的教材具有很大的趣味性,生活化的情景,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知識規(guī)律。教師可抓住這些特點來設計教學,并在其中滲透思想教育。例:在教學《有幾棵樹》時,先創(chuàng)設“植樹節(jié)到了,二年級小朋友去植樹”的情境,然后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對學生進行環(huán)保教育,讓學生明白要珍惜和愛護樹木。在教學《一分鐘能干什么》時,通過學生觀看一分鐘動畫片,做一分鐘事……來感受一分鐘有多長,讓學生認識時間的寶貴,啟迪學生要珍惜時間,利用時間,努力學習。
三、大膽創(chuàng)設數(shù)學素材,滲透品德教育
教材服務于教學。新課改提出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新教材中的素材點。這就意味著教師既要充分挖掘素材點本身的教育意義,又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賦予其其他的教育意義。因此提倡校本課程,其實就是讓教師大膽創(chuàng)新,結合自己學生的實際,設計一些具有教育意義,適合學生學習與發(fā)展的新素材。教師不妨大膽一點設計一些能進行思想教育的素材,使數(shù)學知識與思想教育相結合。如:一位教師在進行《簡單分數(shù)加法》教學時,曾自編了一道應用題“我的家由爸爸、媽媽、我組成,我和媽媽占全家的幾分之幾?”教師在講這道題時,不是直接讀題作答,而是先問“我們都有一個家,你們都愛自己的家嗎?”學生回答“愛”,“那就請唱我們自編的歌‘我們都有一個家,其中一個是爸爸,其中一個是媽媽,還有一個就是我”。然后才讓學生做題。通過教師的提問談話,已滲透了學生愛家的思想教育, 再通過歌曲的演唱,就進一步加強了。在教師大膽創(chuàng)設的素材中,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了知識,又進行了思想教育“潤物細無聲”,不是很好嗎?
四、利用小組活動和數(shù)學游戲,滲透品德教育
在數(shù)學教學課堂上,對一些需要探討性的知識,我們多數(shù)采用小組合作。讓學生在小組的角色中發(fā)揮自己的作用,提供相互交流、共同切磋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互相傾聽、尊重別人、團結合作的精神。
除了小組活動,有效的數(shù)學游戲也是我們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采用小組或男女為單位,組織常玩的“搶答、奪紅旗、過河”等游戲,盡量讓每人都參與,獲勝的一方,可以要求輸?shù)囊环胶掀饋沓杌虮骋皇自姟_@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將大大提高,他們團結一心,力求成功,不但學有所成,還能增強集體榮譽感。
總之,教師要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做一個有心人,積極地創(chuàng)造條件;從點滴做起,善于捕捉每一次機會。將德育滲透于平時的數(shù)學教學之中,發(fā)揮數(shù)學學科的育人功能,從而產生一種“春雨潤物、潛移默化”的滲透效應。
(責任編輯 全 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