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 王芳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發(fā)展和城市化進程加快,進城務工農民增多,中國農村產生了“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留守兒童問題已經成為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一個獨特社會問題。父母監(jiān)護教育角色缺失的家庭環(huán)境,對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其中,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最為重要。為了更好地讓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家庭、學校、社會等都應從自身角色入手,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相互配合,切實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
關鍵詞:留守兒童;心理健康; 家庭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的迅速發(fā)展和城鄉(xiāng)間人口流動限制的打破,大量農村青壯年剩余勞動力涌向城市,這使中國農村產生了一類特殊的未成年人弱勢群體──“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自己留守在家鄉(xiāng)并需要成人或委托監(jiān)護人照顧的年齡在16歲以下的兒童。他們一般與自己的隔輩親人,甚至其他親戚、朋友一起生活。由于留守兒童無法享受正常家庭的撫養(yǎng)、教育和關愛,因此產生了一系列問題,包括身心健康、安全問題和教育得不到保障等。其中,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較為突出。
一、中國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
隨著中國農民工人數的不斷增長,留守兒童群體日益龐大。當前,留守兒童問題已經成為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一個獨特社會問題,其背后是中國社會轉型中城鄉(xiāng)二元的社會結構和城市化進程的矛盾。這不是短期內能解決的問題,但孩子的成長不能等,留守兒童問題必須盡快解決。作為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前提,整個社會都必須首先清晰認識我國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的分布集中,而且多數居住在中南各省。四川、安徽、河南、廣東、湖南和江西6省的農村留守兒童在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總量中所占比例超過半數,達到52%。根據《中國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中抽取的126萬人口樣本推算出:全國有6102.55萬農村留守兒童,占農村兒童37.7%,占全國兒童21.88%。
我國留守兒童的成長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重大問題:第一,營養(yǎng)不良,身體健康受到影響;第二,監(jiān)管不力,教育質量沒有保障;第三,親情缺失,心理健康出現問題;最后,疏于照顧,人身安全受到威脅。
二、中國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及原因
前一部分闡述的四方面問題中,最重要的是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其表現為隱性,不容易發(fā)覺但影響深遠。目前各項研究反映的留守兒童不良行為,往往是其心理問題的外在表現。因此,研究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尤為重要。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自卑拘謹,性格抑郁;第二,情緒不穩(wěn),焦慮沖動;第三,價值錯位,行為偏差。這些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存在于以下方面:
1.家庭方面
一方面,親情關愛的缺失是造成留守兒童消極情緒的根本原因。孩子正處于身心發(fā)展階段,他們遇到困難挫折時需要父母的鼓勵和開導。但因父母不在身邊,他們大多選擇自己解決或隱藏壓抑。負面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會直接引發(fā)自卑、暴躁和怨恨的心理。另一方面,留守兒童大多由祖父母或其他親戚代理照顧,這些臨時監(jiān)護人的教養(yǎng)方式存在的一些問題也會直接引發(fā)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
2.學校方面
農村基礎教育的不完善,對留守兒童特殊教育需求的忽視,也是留守兒童心理出現問題的重要原因。受經濟條件限制,農村地區(qū)辦學條件相對較差,教學理念落后,教育措施和機制不完善,造成留守兒童在學校很難得到學習以外的關懷。
3.社會方面
一方面,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沒有得到社會應有的關注和重視。另一方面,社會不良環(huán)境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存在負面影響。
三、中國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對策
為了更好地讓留守兒童健康快樂成長,家庭、學校、社會等都應從自身角色入手,采取有效措施,相互配合,切實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
1.家庭方面
第一,父母應加強與留守兒童交流溝通。留守兒童父母應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交流,創(chuàng)造與孩子見面的機會,把關注從學習成績和吃飽穿暖拓展到心理健康在內的成長各個方面。
第二,代理監(jiān)護人應明確自己的責任與義務。代理監(jiān)護人要真正承擔起教養(yǎng)孩子的責任,改變照顧好孩子就只是讓他們吃飽穿暖的錯誤觀念,努力為留守兒童創(chuàng)造接近完整結構家庭的心理氛圍和教育環(huán)境。
2.學校方面
首先,學校應盡力滿足留守兒童的特殊教育需要。學校和教師應特殊關注留守學生的學習狀況、生活情況和思想變化,增加情感投入,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心理上的歸屬感。建立留守兒童心理檔案,是幫助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成長的非常有效的途徑。
其次,鄉(xiāng)村教師應充實教育心理學與教育學知識。學校應當組織相關培訓,給教師們提供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方法的機會。教師也應當不斷地自主學習來提高自身素質,關注班內留守兒童的行為表現和心理變化,針對不同問題尋求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3.社會方面
第一,政府各部門發(fā)揮職能,營造良好社會環(huán)境。政府應認識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性,樹立高度的責任意識,制定相關政策,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注與照顧。相關部門應切實加強對網吧、游戲室和舞廳等公共娛樂場所的管理,倡導積極健康的娛樂方式,加強農村社會治安管理,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營造一種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第二,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共同關注留守兒童。媒體應發(fā)揮其宣傳號召作用,使社會聚焦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共同關注留守兒童,鼓勵倡導各種社會愛心活動,加強社會各方面與留守兒童的互動;志愿者隊伍定期為留守兒童開展各種服務活動,如輔導功課、談心、公益表演等,共同關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給留守兒童帶去溫暖。
總之,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需要家庭、學校、政府和社會各方面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當然,除了在外部力量的幫助下,留守兒童自身心理素質的提高才是解決他們心理健康問題的根本所在。留守兒童要端正態(tài)度,樂觀接受父母外出務工的現實,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中的困難,積極與外界溝通交流,增強自身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調適能力,提高自身心理素質,從而全面保障身心健康成長。